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言扬(言揚)
举荐。 宋 林逋 《送史宫赞兰溪解印归阙》诗:“东南出宰才居最,畴为言扬向玉阶?”参见“ 言扬行举 ”。
分類:举荐
《國語辭典》:言扬行举(言揚行舉)  拼音:yán yáng xíng jǔ
语本《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指求取贤才要以声名和德行为选录标准。《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就如孔子生在春秋时候,那时用『言扬行举』做官;故孔子只讲得个『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这便是孔子的举业。」
《漢語大詞典》:称荐(稱薦)
举荐。 汉 王充 论衡·恢国:“ 驩兜 之行,靖言庸回, 共工 私之,称荐於 尧 。”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 陟 与 袁逢 共称荐之,名动京师。” 宋 范仲淹 《王君墓表》:“见君苦志清节,不渝于素,称荐者皆当世名臣。”
分類:举荐
《國語辭典》:推举(推舉)  拼音:tuī jǔ
1.推选、荐举贤才。《后汉书。卷三八。度尚传》:「家贫,不修学行,不为乡里所推举。」《初刻拍案惊奇》卷五:「众人就推举他做了,是个尊重的事。」
2.推动而举起。如比赛举重时,运动员双脚固定,而由蹲立的姿势将杠铃推举起来,使举者呈直立。
《漢語大詞典》:宾荐(賓薦)
(1).举荐;推荐。《易·观》“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李鼎祚 集解引 唐 崔憬 曰:“得位比尊,承於王者,职在搜扬国俊,宾荐王庭,故以进贤为尚宾也。”
(2).引申为科举。 唐 李嘉祐 《送严二擢第东归》诗:“隳官就宾荐,时辈詎争先。盛业推儒行,高科独少年。” 唐 韩愈 《祭虞部张员外文》:“往在 贞元 ,俱从宾荐。司我明试,时维邦彦。”参见“ 宾兴 ”。
《國語辭典》:宾兴(賓興)  拼音:bīn xīng
1.周代从乡小学选出贤能的人,以上宾之礼升于国学。《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汉。郑玄。注:「兴,犹举也。」
2.科举时代,士子将参加乡试时,地方官设宴款待,称为「宾兴」。《明史。卷七五。职官志四》:「凡宾兴科贡,提调学校,修明祀典之事,咸掌之。」
《漢語大詞典》:起送
(1).起身相送。南史·陆慧晓传:“ 慧晓 歷辅五政,僚佐以下造诣,必起送之。”《西游记》第六九回:“ 三藏 大惊道:‘徒弟啊,此意是留我做当头哩。若医得好,欢喜起送;若医不好,我命休矣。’”
(2).举荐;推荐前往。《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乔太守 又取 刘璞 、 孙润 都做了秀才,起送科举。”古今小说·闹阴司司马貌断狱:“﹝ 司马貌 ﹞八岁纵笔成文,本郡举他应神童,起送至京。”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魏撰之 与 杜子中 、 闻俊卿 多考在优等,起送乡试。”
《國語辭典》:推进(推進)  拼音:tuī jìn
1.推动而使之前进。《三国志。卷五○。吴书。妃嫔传。吴主权步夫人传》:「夫人性不妒忌,多所推进,故久见爱待。」
2.递次前进。
《漢語大詞典》:腾荐(騰薦)
举荐。 明 李东阳 《明故太子太保南京兵部尚书致仕赠少保王公墓志铭》:“歷官四十餘年,人无訾议,至交章腾荐。”
分類:举荐
《漢語大詞典》:贡荐(貢薦)
举荐。晋书·陈頵传:“ 頵 与 王导 书曰:‘ 中华 所以倾弊,四海所以土崩者,正以取才失所,先白望而后实事,浮竞驱驰,互相贡荐,言重者先显,言轻者后叙,逐相波扇,乃至陵迟。’”
分類:举荐
《漢語大詞典》:嘉举(嘉舉)
(1).举荐的美称。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廊庙惟清,俊乂是延,擢应嘉举,自国而迁。”
(2).好事,喜庆之事。 明 徐渭 《女状元》第五出:“兹会旨合赐 濯锦江 水所染鸳鸯段二十疋,真珠十升……助卿嘉举。”
《漢語大詞典》:贡察(貢察)
举荐。亦指所举荐之士。北史·韩麒麟传:“今州郡贡察,徒有秀、孝之名,而无秀、孝之实。”
分類:举荐
《漢語大詞典》:媒绍(媒紹)
介绍;举荐。 唐 王勃 《再上武侍极启》:“一昨不缘媒绍,轻承盼饰,祇宠相惊,俯仰无地。” 宋 王安石 《上龚舍人书》:“然皆士自媒绍其所长,以干於当世,然后得充其选,未尝闻公卿大人能自察其贤而荐之者。”
分類:介绍举荐
《國語辭典》:轻举(輕舉)  拼音:qīng jǔ
1.举止浮躁,随意行事。《韩非子。难四》:「明君不悬怒,悬怒则臣罪轻举以行计,则人主危。」《金史。卷一○八。胥鼎传》:「特畏吾威力,不能窥其虚实,故未敢轻举。」
2.登仙、归隐。汉。王充《论衡。道虚》:「且凡能轻举入云中者,饮食与人殊之故也。」《汉书。卷四十。张良传》:「乃学道,欲轻举。」
《國語辭典》:方正  拼音:fāng zhèng
1.德行严正不偏。汉。贾谊〈吊屈原文〉:「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梁书。卷三。武帝本纪下》:「性方正,虽居小殿暗室,恒理衣冠。」
2.汉代选举科目名。汉。扬雄 解嘲:「策非甲科,行非孝廉,举非方正。」
3.四四方方。《北史。卷九四。流求列传》:「其男子用鸟羽为冠,装以珠贝,饰以赤毛,形制不同。妇人以罗纹白布为帽,其形方正。」
《國語辭典》:应举(應舉)  拼音:yìng jǔ
参加科举考试。元。无名氏《冻苏秦。楔子》:「如今七国争雄,都下招贤之榜,您孩儿禀过父亲母亲,待和哥哥同去应举。」《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元来宋时宗室自有本等禄食,本等职衔,若是情愿读书应举,就不在此例了。」
《國語辭典》:四科  拼音:sì kē
1.孔门四科。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宋。邢炳。疏:「夫子门徒三千,达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唯举十人者,但言其翘楚者耳。」
2.文体的四种形式。指奏议、书论、铭诔、诗赋。《文选。曹丕。典论论文》:「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