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73,分13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道途
问道
故道
只道
道家
得道
黄道
师道
周道
守道
当道
当道
乐道
无道
道学
《國語辭典》:道途  拼音:dào tú
路途。《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及至道途坦平处,此心夷然不以为惧。」
《漢語大詞典》:问道(問道)
(1).请教道理、道术。晏子春秋·问上十一:“臣闻问道者更正,闻道者更容。”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盖闻帝之元储,必入太学,承师问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 先 ( 寇先 )好钓,居 睢水 旁, 宋景公 问道不告,杀之。” 北周 庾信 《贺传位于皇太子表》:“皇帝邈然 姑射 ,正当乘云驭龙,问道 崆峒 。”
(2).犹问路。二刻拍案惊奇卷三:“﹝翰林﹞结束整齐,一直问道 徐 家来。”
(3).问,询问。道,语助词。 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俺孩儿未经满月,蚤问道我十数遭,今日个浪包娄到公庭混赖着。”
《國語辭典》:故道  拼音:gù dào
1.旧路,从前走过的路。三国魏。曹植 赠王粲诗:「欲归忘故道,顾望但怀愁。」唐。杜甫 绝句六首之六:「鸟栖知故道,帆过宿谁家。」2.古圣先贤所遗留下来的典范规则。《管子。侈靡》:「能摩故道新道,定国家然后化时乎。」
《國語辭典》:只道  拼音:zhǐ dào
以为。《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这里阿秀只道见了真丈夫,低头无语,满腹恓惶。」《儒林外史》第三八回:「见郭孝子闭著眼,只道是已经死了,便丢了郭孝子。」
分類:只说
《國語辭典》:道家  拼音:dào jiā
1.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人物,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后亦指崇尚黄帝、老庄之说者。《汉书。卷三○。艺文志》:「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西游记》第二回:「流字门中,乃是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
2.炼丹服药、修道求仙之士。汉。王充《论衡。道虚》:「道家或以导气养性,度世而不死。」《南齐书。卷五四。高逸列传。顾欢》:「今道家称长生不死,名补天曹,大乖老、庄立言本理。」
3.指道教。唐。张敬忠 准敕勘复蜀州青城山常道观奏:「观还道家,寺依山外旧所,使道佛两所各有区分者。」《宋史。卷一七九。食货志下一》:「既而玉清昭应宫灾,遂诏谕中外,不复缮修。自是道家之奉有节,土木之费省矣。」
《國語辭典》:得道  拼音:dé dào
1.行事合于正道。《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寻获道路。《韩非子。说林》:「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3.道家指道术修鍊完成。《抱朴子。内篇。明本》:「上士得道于三军,中士得道于都市,下士得道于山林。」
4.佛家谓證悟、解脱烦恼。南朝陈。文帝〈大通方广忏文〉:「闻名者离尘,受持者得道。」
《國語辭典》:得道多助  拼音:dé dào duō zhù
站在正义的一方行事,就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國語辭典》:黄道(黃道)  拼音:huáng dào
从地球看太阳一年当中运行的轨迹。
《國語辭典》:师道(師道)  拼音:shī dào
尊师重道之理,从师问学之道。唐。韩愈 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國語辭典》:周道  拼音:zhōu dào
1.本指周代官修的大道,后泛指大道。《诗经。小雅。四牡》:「四牡騑騑,周道倭迟。」
2.周代的政令教化。《诗经。桧风。匪风》:「顾瞻周道,中心怛兮。」《文选。李康。运命论》:「故自幽厉之间,周道大坏,二霸之后,礼乐陵迟。」
《漢語大詞典》:守道
(1).坚守某种道德规范。左传·昭公二十年:“守道不如守官,君子韙之。”后汉书·桓帝纪:“杜絶邪伪请托之原,令廉白守道者得信其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君子当守道崇德,蓄价待时。” 唐 岑参 《送费子归武昌》诗:“勿叹蹉跎白髮新,应须守道勿羞贫。” 宋 王禹偁 《殿中丞赠户部员外郎孙府君墓志铭》:“而公守道退默,未尝自陈,竟以列庶僚,典远郡而终身焉。”
(2).防守之道。墨子·备梯:“ 禽子 再拜曰:‘敢问守道。’ 子墨子 曰:‘姑亡,姑亡。’”
《國語辭典》:当道(當道)  拼音:dāng dào
1.拦阻道路。《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晋。干宝《搜神记》卷四:「文王梦一妇人,甚丽,当道而哭。」
2.路的中间。《三国演义》第二九回:「见一道人,身披鹤氅,手携藜杖,立于当道,百姓俱焚香伏道而拜。」《醒世恒言。卷四○。马当神风送滕王阁》:「正行之间,只见当道路边,青松影里,绿桧阴中,见一古庙。」
3.居要位。指掌握政权的人。《魏书。卷七七。列传。高崇》:「古人有言,罚一人当取千万人惧,豺狼当道,不问狐狸。」《儒林外史》第一○回:「晚生只是个直言,并不肯阿谀趋奉,所以这些当道大人,俱蒙相爱。」
《漢語大詞典》:当道(當道)
合于正道。孟子·告子下:“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志於仁而已。” 赵岐 注:“言君子事君之法牵引其君以当正道者仁也。” 朱熹 集注:“当道,谓事合於理。” 宋 俞文豹 《吹剑录》:“ 孟子 而有尊王之心,欲引其君以当道。”文献通考·经籍一:“ 孟氏 以儒术游於诸侯,思济天下之溺,而引时君於当道者,至拳拳也。”
分類:合于正道
《國語辭典》:乐道(樂道)  拼音:lè dào
1.乐于称道、喜欢谈论某事物。如:「美妙往事,他至今仍津津乐道。」
2.悦乐圣贤之道,且以守道为乐。如:「安贫乐道」。《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
《國語辭典》:无道(無道)  拼音:wú dào
1.国政不修、社会混乱。《礼记。檀弓下》:「曾子曰:『国无道,君子耻。』」
2.国君无德,不行正道。《书经。武成》:「今商王受,无道。」
3.没有说、不说。《孟子。梁惠王上》:「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
4.没有方法。《抱朴子。外篇。良规》:「争臣七人,无道可救,致令王莽之徒,生其奸变。」
《國語辭典》:道学(道學)  拼音:dào xué
1.黄老的学术。《隋书。卷三四。经籍志三》:「汉时,曹参始荐盖公能言黄老,文帝宗之,自是相传,道学众矣。」
2.宋儒所倡的性命义理之学。参见「理学」条。
3.注重礼教而古板迂腐,不知变通者。《文明小史》第二二回:「世界上独有些人,面子上做得很道学的了不得,然而暮夜苞苴,在所不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