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黄道
(1).地球一年绕太阳转一周,我们从地球上看成太阳一年在天空中移动一圈,太阳这样移动的路线叫做黄道。它是天球上假设的一个大圆圈,即地球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黄道和天球赤道相交于北半球的春分点和秋分点。汉书·天文志:“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二:“日之所由,谓之黄道。”《文明小史》第五三回:“为着 俄罗斯 在 北极 底下,冬天日轮在黄道出来,是一直的,所以天黑得早,天亮得快。”
(2).古代历法家以为黄道日子是吉日,作事相宜;黑道日子是凶日,作事不利。 明 叶宪祖 《素梅玉蟾》第三折:“今日黄道大吉,我是拣了来的,小贱人也来插嘴,好打。”红楼梦第一回:“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八章:“这不是黄道,这是黑道!这是个寒食,鬼节!”
(3).借指太阳。 明 徐渭 《次夕降抟雪》诗:“岂无黄道辜葵藿,翻以丹心许蒺藜。”
(4).帝王出游时所走的道路。 唐 李白 《上之回》诗:“万乘出黄道,千骑扬彩虹。” 王琦 注:“ 萧士贇 曰:《前汉·天文志》:日有中道。中道者,黄道也。日,君象,故天子所行之道亦曰黄道。” 宋 范仲淹 《和葛閎寺丞接花歌》:“太平天子春游好,金明柳色笼黄道。”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 高庙 驻蹕 临安 ,艰难中,每出犹铺沙藉路,谓之黄道,以三衙兵为之。”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大礼:“上服衮冕,步至小次,升自午阶,天步所临,皆藉以黄罗,谓之黄道。”
(5).指警方。《黄金时代》1990年第6期:“她的公开职业是一家地产公司经理,与 澳门 的‘黄道’(警方)、‘黑道’(黑社会)都有不寻常的关系。”
《漢語大詞典》:申韩(申韓)
(1). 战国 时法家 申不害 和 韩非 的并称。后世以“申韩”代表法家。亦以称 申 韩 之学。史记·李斯列传:“若此然后可谓能明 申 韩 之术而脩 商君 之法。”后汉书·酷吏传·樊晔:“政严猛,好 申 韩 法,善恶立断。” 清 姚鼐 《闻香茝兄擢广东按察使却寄二十韵》:“政竝褒 召 杜 ,道必闭 申 韩 。”
(2).借指酷法。 清 谭嗣同 《仁学》三七:“自 秦 垂暴法,於 会稽 刻石, 宋 儒煬之,妄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之瞽説,直於家施 申 韩 ,闺闥为岸狱。”
《漢語大詞典》:善言
(1).有益之言;好话。孟子·离娄下:“ 禹 恶旨酒,而好善言。” 唐 韩愈 《与少室李拾遗书》:“方今天子仁圣……乐善言如不得闻。”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万岁:“他人猎得禽兽,吾猎得善言。”法家亦以特指儒家的仁义之言。韩非子·饬令:“飭令,则法不迁;法平,则吏无奸。法已定矣,不以善言害法。”
(2).善于言谈,巧于言辞。老子:“善言,无瑕謫。”庄子·徐无鬼:“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史记·五帝本纪:“ 共工 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 张守节 正义:“ 共工 善为言语,用意邪僻也。”
《漢語大詞典》:末法
(1).谓不能治本的法术。系儒家对法家刑名之学的蔑称。晋书·吕光载记:“明公受天眷命,方君临四海,景行 尧 舜 ,犹惧有弊,奈何欲以 商 申 之末法,临道义之神州。”
(2).佛教语。指佛法的衰微时期。隋书·经籍志四:“然佛所説,我灭度后,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三千年,其义如此。” 宋 张商英 护法论:“末法像教之僧败群不律者,势所未免也。” 清 龚自珍 《最录禅源诸诠》:“居末法中,欲敌生死,如救头然。” 章炳麟 《〈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序》:“虽处末法之中,而群情归慕如此,知正信之未衰也。”
(3).泛指宗教的衰微。 梁启超 《近世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学说·绪言》:“顾宗教今已属末法之期,而学术则如旭日升天,方兴未艾。”
《漢語大詞典》:法家
(1).守法度的世臣。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朱熹 集注:“法家,法度之世臣也。”
(2).古代的思想流派之一。起源于 春秋 时的 管仲 、 子产 ,发展于 战国 时的 李悝 、 商鞅 、 申不害 、 慎到 等人, 战国 末 韩非 集法家学说的大成。主张以法治代替礼治,反对贵族特权,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史记·太史公自序:“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於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絶矣。”汉书·艺文志:“法家者流,盖出於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 秦 始立奏,而法家少文。” 胡适 《四论问题与主义》:“又如法家的势力,虽然被儒家征服了,但以后的儒家,便不能不承认刑法的功用。”
(3).犹方家。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远:“﹝ 李远 等﹞各有赋诗,后来颇为法家所短。”
(4).指包揽诉讼或专写状词之人。《初刻拍案惊奇》卷十:“次日天明, 程朝奉 早早梳洗,讨些早饭喫了。请个法家商量,做定了状词。”
(5).犹僧家。 南唐 陈陶 《题居上人法华新院》诗:“鐘唄成僧国,湖山称法家。”
《漢語大詞典》:六家
(1).指 先秦 至 汉 初学术思想的主要派别: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汉 司马谈 有《论六家之要指》,见史记·太史公自序
(2).指史书之六种体裁:尚书记言体,春秋记事体,左传编年体,国语国别体,史记通史纪传体,汉书断代纪传体。 唐 刘知几 史通·六家:“古往今来,质文递变,诸史之作,不恒厥体。榷而为论,其流有六:一曰尚书家,二曰春秋家,三曰左传家,四曰国语家,五曰史记家,六曰汉书家。”
(3).指治孝经的六位学者: 三国 吴 韦昭 、 三国 魏 王肃 、 三国 吴 虞翻 、 三国 魏 刘劭 、 隋 刘炫 、 南朝 齐 陆澄 。 唐玄宗 《〈孝经〉序》:“ 韦昭 、 王肃 先儒之领袖, 虞飜 、 刘劭 抑又次焉, 刘炫 明 安国 之本, 陆澄 讥 康成 之注,在理或当,何必求人?今故特举六家之异同,会五经之旨趣,约文敷畅,义则昭然。”
《漢語大詞典》:名法
(1).名分与法律。尹文子·大道下:“政者,名法是也,以名法治国,万物所不能乱。”
(2).名家与法家。史记·太史公自序:“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汉书·艺文志:“杂家者流,盖出於议官。兼儒墨,合名法。”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 魏 之初霸,术兼名法。” 严复 《论中国教化之退》:“ 秦 併天下……黜儒术而任名法。”
(3).很有效的方法。 唐 张怀瓘 书断·能品:“﹝ 庾肩吾 ﹞草隶兼善,累纪专精,遍探名法,可谓瞻闻之士也。”
《漢語大詞典》:申商
(1). 战国 时 申不害 与 商鞅 的并称。两人均为法家的重要人物。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鼂错 者, 潁川 人也。学 申 商 刑名於 軹 张恢先 所。”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 申 商 刀锯以制理, 鬼谷 唇吻以策勋。”
(2).指 申不害 、 商鞅 的学说。 清 姚鼐 《贾生明申商论》:“ 太史公 曰: 贾生 、 鼂错 明 申 商 。”
《漢語大詞典》:平朔
又称“恒朔”。我国古代历法家取月的平均日数为29.5日,大月30日,小月29日,大小月相间,用这种方法定出的每月初一日叫“平朔”。这样太阳和月球黄经相等的时刻不一定在每月的初一。因此,日食有时发生在月终的晦日,有时发生在初二。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历差失闰:“盖歷法有平朔,有经朔,有定朔。”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置闰:“古法用平朔,率三十二月而一闰,间有相距三十三月者。 唐 宋 以来,皆有定朔,则或相距至三十四月。”
《漢語大詞典》:定朔
我国古代历法家以日、月黄经度相等的时刻定为朔。以这天为朔日,称定朔。定朔较平朔更为精确。 南朝 宋 何承天 首倡, 唐 初始采用。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历差失闰:“盖歷法有平朔,有经朔,有定朔也。朔一大一小,此平朔也;两大两小,此经朔也;三大三小,此定朔也,此古人常行之法。”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置闰:“古法用平朔,率三十二月而一闰,间有相距三十三月者。 唐 宋 以来,皆有定朔,则或相距至三十四月。”参见“ 平朔 ”。
《漢語大詞典》:平朔
又称“恒朔”。我国古代历法家取月的平均日数为29.5日,大月30日,小月29日,大小月相间,用这种方法定出的每月初一日叫“平朔”。这样太阳和月球黄经相等的时刻不一定在每月的初一。因此,日食有时发生在月终的晦日,有时发生在初二。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历差失闰:“盖歷法有平朔,有经朔,有定朔。”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置闰:“古法用平朔,率三十二月而一闰,间有相距三十三月者。 唐 宋 以来,皆有定朔,则或相距至三十四月。”
《漢語大詞典》:私学(私學)
(1).私人创办的学校。后汉书·舆服志下:“中二千石以下至博士两梁,自博士以下至小史私学弟子,皆一梁。”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奴隶制时代那种‘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一去不复返了,‘私学’在社会上发展起来。”
(2).特指 战国 时期法家以外的各种学说及其流派。韩非子·心度:“国不事力而恃私学者,其爵贱,爵贱则上卑,上卑者必削。”史记·李斯列传:“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闻令下,即各以其私学议之。”
《漢語大詞典》:形名参同(形名參同)
先 秦 法家明赏罚的统治法术。谓人君根据臣下的言和行,循名责实,使各司其职。韩非子·主道:“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形名参同,君乃无事焉,归之其情。”韩非子·扬权:“君操其名,臣效其形,形名参同,上下和调也。”
《漢語大詞典》:三教九流
(1).三教:儒、佛、道。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后以“三教九流”泛指宗教和学术的各种流派。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六:“﹝ 梁武帝 ﹞问三教九流及 汉 朝旧事,了如目前。”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秀才是文章魁首,姐姐是仕女班头;一箇通彻三教九流,一箇晓尽描鸞刺绣。” 马南村 《燕山夜话·王道和霸道》:“ 汉 代有一位大学者,名叫 刘向 ,博通经术,评论历朝政治得失,有独到见解,兼晓天文地理三教九流之学。”
(2).泛指各色人物或各种行当。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俺这里有一座寺,名曰 普救寺 ……南来北往,三教九流,过者无不瞻仰。”《水浒传》第七一回:“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 老舍 《茶馆》第三幕:“我在这儿监视着,三教九流,各色人等,一定能够得到大量的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