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特性  拼音:tè xìng
某人或某事物所具有的独特性质。如:「每个民族都有它的特性」。
《国语辞典》:特性美  拼音:tè xìng měi
明显而完全的表现出事物特性,所产生的美感,称为「特性美」。
《國語辭典》:性质(性質)  拼音:xìng zhí
禀性气质。元。白朴《东墙记》第一折:「生得一个女孩儿,唤做秀英,年长一十九岁,生的性质沉重。」《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我们中国人的性质,只要自己有好处,那里有工夫管世界上的事呢?」
《國語辭典》:全德  拼音:quán dé
道德完备无瑕缺。《庄子。天地》:「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后汉书。卷三七。桓荣传》:「而佚廷议戚援,自居全德,意者以廉不足乎?」
《國語辭典》:材官  拼音:cái guān
1.区别事物的特性,而分别加以利用。《荀子。解蔽》:「经纬天地而材官万物,制割大理而宇宙里矣。」
2.勇健的武卒。一种秦汉时始设置的地方兵种。《汉书。卷二三。刑法志》:「天下既定,踵秦而置材官于郡国。」唐。陈鸿《东城老父传》:「父忠,长九尺,力能倒曳牛,以材官为中宫幕士。」
3.掌管土木、工匠等事的官署。《南齐书。卷二六。王敬则传》:「太祖将受禅,材官荐易太极殿柱。」
《漢語大詞典》:七德
(1).指武功的七种德行。左传·宣公十二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故使子孙无忘其章……武有七德,我无一焉,何以示子孙?”《梁书·武帝纪》:“大司马攸纵自天,体兹齐圣,文洽九功,武苞七德。” 唐 柳宗元 《柳州贺破东平表》:“五兵永戢,七德无亏。” 明 杨慎 《凤赋》:“览七德,律五音,通天祉,应地灵。”
(2).指文治的七种德行。国语·周语中:“尊贵、明贤、庸勋、长老、爱亲、礼新、亲旧……若七德离判,民乃携贰。” 韦昭 注:“七德,谓尊贵至亲旧也。”
(3).指诗歌的七种特性。 唐 皎然 诗式·诗有七德:“一识理,二高古,三典丽,四风流,五精神,六质干,七体裁。”
(4). 隋 唐 时舞名。又乐曲名。隋书·音乐志上:“帝御茶果,太常丞跪请进舞《七德》,继之《九序》。”旧唐书·音乐志一:“癸巳,奏《七德》《九功》之舞,观者见其抑扬蹈厉,莫不扼腕踊跃,凛然震竦。”旧唐书·音乐志一:“立部伎内《破阵乐》五十二遍,修入雅乐,祇有两遍,名曰《七德》。”参见“ 七德舞 ”。
《漢語大詞典》:七德舞
唐 舞名。 唐 初有《秦王破阵乐曲》,至 贞观 七年 太宗 制《破阵乐舞图》,后令 魏徵 、 虞世南 等改制歌词,更名《七德》之舞。“七德”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七件事。 唐 白居易 《七德舞》诗:“七德舞,七德歌,传自 武德 至 元和 。”旧唐书·音乐志一:“ 贞观 元年,宴群臣,始奏《秦王破阵》之曲……其后令 魏徵 、 虞世南 、 褚亮 、 李百药 改制歌辞,更名《七德》之舞,增舞者至百二十人,被甲执戟,以象战阵之法焉。”
《國語辭典》:三德  拼音:sān dé
1.三种品德。《书经。洪范》:「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
2.具有至德、敏德、孝德的三长老。《大戴礼记。曾子本孝》:「任善不敢臣三德。」汉。戴德。注:「三德,三老也。」
《國語辭典》:运用(運用)  拼音:yùn yòng
根据事物的特性而加以利用。如:「运用自如」。
《國語辭典》:水性  拼音:shuǐ xìng
1.水的特性。《后汉书。卷三○上。苏竟杨厚列传。苏竟》:「今年比卦部岁,坤主立冬,坎主冬至,水性灭火。」《宋史。卷九二。河渠志二》:「臣等窃谓河流转徙,乃其常事;水性就下,固无一定。」
2.游泳、泅水的技能。《三国演义》第七四回:「仓素知水性,又在荆州住了数年,愈加惯熟;更兼力大,因此擒了庞德。」《镜花缘》第一三回:「婢子因思:『人生同一血肉之躯,他人既能熟谙水性,将身入海,我亦人身,何以不能?』因置大缸一口,内中贮水,日日伏在其中,习其水性。久而久之,竟能在水一日之久。」
3.比喻没有主见。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三折:「老夫人随邪水性,道我能言快语说合成,我说波娘七代先灵。」《西游记》第三○回:「你看那水性的君王,愚迷肉眼,不识妖精。」
4.像水一样可以随意方圆,无定性。比喻善变而用情不专。《水浒传》第八一回:「原来这李师师是个风尘妓女,水性的人。」《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自古道:『妇人水性无常。』况烟火之辈,少真多假。」
《國語辭典》:种性(種性)  拼音:zhǒng xìng
1.宇宙万物其本身的特性。宋。释惠洪《石门文字禅。卷二七。跋狄梁公传》:「予闻虎生三日,其气食牛;駃騠七日,而超其母。盖其种性特殊,不幸而趣异类中耳。」
2.佛教用语。指造成众生在修行道上最终成就不同的根性。《大乘入楞伽经》卷二:「有五种种性。」也称为「种姓」。
3.一个民族自然形成的特性。如:「国父认为:『民族主义,却不必要甚么研究才会晓得的。……这是从种性发出来,人人都是一样。』」
《國語辭典》:开掘(開掘)  拼音:kāi jué
动工挖掘。《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那湖是昔年秦始皇开掘的,故名秦淮湖。」
《國語辭典》:定性  拼音:dìng xìng
1.固定心性、个性。如:「做事要有定性,不要见异思迁,才会有成就。」
2.稳定心神。《西游记》第二九回:「国王定性多时,便问:『猪长老、沙长老,是那一位善于降妖?』」
3.测定物质包含的成分和性质。
《國語辭典》:生态(生態)  拼音:shēng tài
生物圈内的生物,不论是同种或异种,彼此间都会相互影响;生物和他所生活的环境间,也会发生相互作用,这些现象称为「生态」。
《國語辭典》:风洞(風洞)  拼音:fēng dòng
航空科学上指一种可产生气流的隧道,其流速可控制,用以对运输工具模型及系统作空气动力测试之用。
《漢語大詞典》:五性
(1).人的五种性情。指喜、怒、欲、惧、忧。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民有五性,喜、怒、欲、惧、忧也。”
(2).人的五种性情。指暴、淫、奢、酷、贼。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内传》:“﹝ 上元夫人 谓帝曰﹞汝胎性暴、胎性淫、胎性奢、胎性酷、胎性贼……捨尔五性,反诸柔善。”
(3).人的五种性情。指喜、怒、哀、乐、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
(4).指仁、义、礼、智、信。 汉 班固 《白虎通·情性》:“五性者何?谓仁、义、礼、智、信也。” 明 宋濂 《默斋铭》:“维人之生,内则五性七情,外则三纲六纪。” 清 恽敬 《读〈大学〉二》:“人之心,五性主之,曰仁、曰义、曰礼、曰智、曰信。”
(5).五脏的特性。汉书·翼奉传:“五性不相害,六情更兴废。”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 翼氏 五性:肝性静,静行仁,甲己主之。心性躁,躁行礼,丙辛主之。脾性力,力行信,戊癸主之。肺性坚,坚行义,乙庚主之。肾性智,知行敬,丁壬主之也。”
分類:五脏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