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金戈
(1).戈的美称。 南朝 齐 谢朓 《侍宴华光殿曲水诗》:“翠葆随风,金戈动日。” 唐 李白 《发白马》诗:“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明 高启 《唐昭宗赐钱武肃王铁券歌》:“ 天目山 前异人出,金戈双举风烟开。” 郭孝成 《陕西光复记》:“此日金戈飞舞,他年铜像嵯峨,共扫异族之腥膻,同敷大 汉 声教,不亦休乎!”
(2).借指雄师劲旅,威武的军士。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家庆》:“金戈绣袄马前呼,野外人家惊未睹。”
(3).借指武职。 明 唐顺之 《谢赐银币表》:“伏念臣铅刀微器,袜綫短才,谬承韦弁之司,忝属金戈之役。”
《漢語大詞典》:右职(右職)
(1).重要的职位。汉书·循吏传·文翁:“数岁, 蜀 生皆成就还归, 文翁 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 颜师古 注:“郡中高职也。”后汉书·蔡邕传:“宜擢 文 右职,以劝忠謇。” 李贤 注:“右,用事之便,谓枢要之官。” 宋 洪迈 容斋三笔·神宗待文武臣:“右职若效朝士养名,而奬进之,则将习以为高,非便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五:“ 汉 制以右为尊,以贬秩为左迁,居高位曰右职。”
(2).指武职。宋史·神宗纪一:“詔:‘自今文臣换右职者,须实有谋勇,曾著绩効,即得取旨。’”参见“ 右选 ”。
分類:武职职位
《漢語大詞典》:右选(右選)
宋 代吏部四选之一。吏部侍郎分左右选,掌右选者负责武官的铨叙选授。 宋 苏辙 《辞吏部侍郎札子》:“臣准尚书省札子,已降誥命,除臣试尚书吏部侍郎。奉圣旨,令管勾右选者。”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曹 忽大怒曰:‘尔便云汉!’坐皆惘然,而 曹 肆駡不已。事闻,復还右选,除閤门官。”宋史·职官志三:“侍郎分左右选……右选,掌武臣之未升朝者(原注:旧自供奉官以上)。其职任自亲民官至部队将、监当官,皆掌其选授注拟之法。”金史·石琚传:“知人最为难事……惟 石琚 为相时,往往举能其官,左丞 移剌道 、参政 粘割斡制剌 举右选,颇得之。”
分類:吏部侍郎
《漢語大詞典》:戎秩
武职。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还居近侍,兼饗戎秩。” 吕延济 注:“戎秩,谓武职也。” 唐 李德裕 《〈异域归忠传〉序》:“制授 嗢没斯 特进检校工部尚书左金吾卫大将军同正封 怀化郡王 ,其酋徧加戎秩,赐之金紫。”旧唐书·田承嗣传:“ 田承嗣 出自行间,策名边戍,早参戎秩,効用无闻。”
分類:武职
《漢語大詞典》:金吾
古官名。负责皇帝大臣警卫、仪仗以及徼循京师、掌管治安的武职官员。其名称、体制、权限历代多有不同。 汉 有执金吾, 唐 宋 以后有金吾卫、金吾将军、金吾校尉等。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中尉, 秦 官,掌徼循京师,有两丞、侯、司马、千人。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执金吾’。”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吾者,御也,掌执金革以御非常。’金吾,鸟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职主先导,以御非常。故执此鸟之象,因以名官。” 晋 崔豹 古今注:“车辐棒也。 汉 朝‘执金吾’,‘金吾’亦棒也。以铜为之,黄金涂两末,谓为‘金吾’。”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醉曾衝宰相,骄不揖金吾。”辽史·仪卫志四:“金吾、黄麾六军之仗, 辽 受之 晋 , 晋 受之 后唐 , 后唐 受之 梁唐 ,其来也有自。” 清 周亮工 《御沟桥樱桃》诗:“ 长安 侠少旧金吾,立马墙头自弹乌。”
《漢語大詞典》:都尉
(1).官名。 战国 时始置。 秦 灭六国,遂以其地为郡,置郡守、丞、尉。尉典兵,是比将军略低的武官。
(2).官名。 汉景帝 时改 秦 之郡尉为都尉,辅佐郡守并掌全郡的军事。 武帝 又置关都尉、农都尉、属国都尉于各要地。又中央官职中有水衡都尉;执行临时职务的有搜粟都尉、协律都尉等,亦 武帝 所设。
(3).官名。 唐 代有轻车都尉、骑都尉等,皆勋官。
(4).官名。 清 代三、四品武职之阶官亦以都尉为称号。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5).复姓。 汉 有 都尉朝 。见汉书·孔安国传
《漢語大詞典》:材官
(1).谓区别各物的特性而加以利用,使物尽其能。荀子·解蔽:“经纬天地而材官万物。” 杨倞 注:“材谓当其分,官谓不失其任。”
(2). 秦 汉 始置的一种地方预备兵兵种。史记·韩长孺列传:“当是时, 汉 伏兵车骑、材官三十餘万,匿 马邑 旁谷中。”汉书·刑法志:“天下既定,踵 秦 而置材官於郡国,京师有南北军之屯。”后汉书·光武帝纪下:“三月丁酉,詔曰:‘今国有众军,并多精勇,宜且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士及军假吏,令还復民伍。’” 李贤 注引汉官仪:“ 高祖 命天下郡国选能引关蹶张,材力武猛者,以为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常以立秋后讲肄课试,各有员数。平地用车骑,山阻用材官,水泉用楼船。”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三章第二节:“ 西汉 初年,地方有经常训练的预备兵。山地或少马的地方多步兵,叫做‘材官’;平地或多马的地方多骑兵,叫做‘车骑’。”
(3).武卒或供差遣的低级武职。史记·张丞相列传:“ 申屠丞相 嘉 者, 梁 人,以材官蹶张从 高帝 击 项籍 ,迁为队率。”汉书·晁错传:“材官騶发,矢道同的,则 匈奴 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 颜师古 注:“材官,有材力者。” 唐 杜甫 《诸将》诗之一:“多少材官守 涇 渭 ,将军且莫破愁颜。” 仇兆鳌 注引《唐志》:“况材官不知其多少,大抵皆侍官辈耳。” 明 高启 《送林谟秀才东归谒松江守》诗:“欲充材官挽强弩,关塞莫解穷城围。” 清 钱谦益 《毕封君八十寿序》:“ 辽 之父老子弟与四方材官健儿,骸骨撑柱,肝脑涂裂。” 古直 《惜哉行》:“将军扬扬来通衢,材官百人马前趋。”
(4).主管工匠、土木之事的官署。南齐书·王敬则传:“ 高帝 将受禪,材官荐易 太极殿 柱。”南史·恩倖传·茹法亮:“帝给 珍之 宅,宅边又有空宅,从即併取,輒令材官营作,不关詔旨。”
《漢語大詞典》:总戎(總戎)
(1).统管军事;统率军队。魏书·尉元传:“臣以 天安 之初,奉律总戎,廓寧 淮 右,海内既平,仍忝 徐 岳。”周书·武帝纪下:“帝总戎北伐。” 唐 杨炯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 吐蕃 不庭,詔 英王 为元帅,总戎西讨。” 宋 叶适 《亲征》:“ 太祖 、 太宗 未尝不自总戎; 真宗 之初,固已幸 大名 矣。”
(2).统帅。亦用作某种武职的别称。如 唐 人称节度使为总戎; 清 时称总兵为总戎。 唐 杜甫 《将赴成都草堂》诗之五:“共説总戎云鸟阵,不妨游子芰荷衣。” 仇兆鳌 注引 黄希 曰:“唐人以节度为总戎。” 唐 岑参 《奉送李太保兼御史大夫充渭北节度使》诗:“詔出 未央宫 ,登坛近总戎。” 明孙仁孺《东郭记·由君子观之》:“做相公,做总戎,一箇 齐 人始与终,带咱每小友都得宠。” 清 戴名世 《〈辨苗纪略〉序》:“是时俞 公 方为 陕西 总戎,天子移之全 楚 ,使为提督任征 苗 事。”
《漢語大詞典》:游击(遊擊)
(1).武官名。游击将军的简称。汉书·匈奴传上:“贰师解而引归,与单于连鬭十餘日。游击亡所得。”晋书·王彪之传:“四军皆罢,则左军之名不宜独立,宜改游击以对驍骑。”清史稿·太祖纪:“师还,经 抚顺 , 明 游击 李永芳 来迎。”
(2).武官名。 清 代武官名。从三品,次于参将一级。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 乾隆 庚寅,游击 刘存仁 摹刻一木本,洒火药於上,烧为斑驳,絶似古碑。”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宋总兵:“以武进士任 四川 城守营守备,迁 阜和 营游击。”《花月痕》第四七回:“ 荷生 赏了黄綾马褂, 颜 林 二将加了提督衔, 紫沧 加擢了游击。”
(3).或东或西,流动袭击。 唐 沈亚之 《万胜冈新城记》:“是时 李时亮 为先锋将,使百骑游击左右。” 清 姚锡光 东方兵事纪略:“﹝ 聂士成 ﹞电请於诸帅,谓愿亲率精鋭千人直出敌后,往来游击,截饟道,焚积聚,多方扰之,令彼首尾兼顾,然后以大军蹙之, 倭 可克也。”
(4).指以小股部队对敌人进行分散的出没无常的袭击。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章:“我们已经在敌人后方,打了两个多月的游击,什么野草都吃遍了。”
(1).武职官名。始于 汉 ,称游击将军。自 唐 至 清 ,仍沿用为武官的官阶。汉书·苏建传:“后以卫尉为游击将军,从大将军出 朔方 。” 明 陆垹 《篑斋杂著·九边图论》:“建昌营去 燕河 、 太平 不远,添设游击为赘员。”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国初官制:“国初甫定 辽 瀋 ,官职悉沿 明 制。其总摄国政者,有五大臣、十大臣之分,其餘设总兵、副将、游击、备御之分,而皆阶以等级。”
(2).对敌人进行分散的出没无常的袭击。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一折:“奉元帅将令,游击阵前,生擒 吕布 也。” 明 唐顺之 《公移》:“预发一枝劲兵,遣一小将夜伏游击,可成奇功。”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议请试办铁路疏》:“虽 滇 、 黔 、 甘 、 陇 之远,不过十日可达,十八省防守之旅,皆可为游击之师。”
《漢語大詞典》:大珰(大璫)
指当权的宦官。璫, 汉 代宦官充武职者的冠饰,后即作为宦官的代称。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六:“於是大璫 梁师成 者尽愕然。”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余於 万历 甲戌,以太僕卿入陪祀太庙,见上由东阶上,而大璫四人,皆五梁冠祭服以从。” 明 孙兆祥 《禾已黄歌》:“国柄胡为归大璫,囹圄汤鑊闐忠良。”
《漢語大詞典》:武职(武職)
(1).指武官。与“文职”对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祖宗以来,凡双月十六日,例有应答牌子,前往教场比试,武职应袭。”
(2).军职。儿女英雄传第八回:“自从我祖父手裡就了武职,便讲究些兵法阵图。”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言事·武弁建言太黩:“﹝ 刘永昌 ﹞又上言武职立功之人故絶,其姪孙以下俱许承袭。”
《漢語大詞典》:军官(軍官)
(1).武职官员的统称。汉书·江都易王刘非传:“具置军官品员,及拜爵封侯之赏。” 明 王九思 《中山狼院本》:“尘烟数十里,器械许多般。咳!原来是打猎的军官。”
(2).现代指被授予尉官以上军衔的军人或指军队中排长以上的干部。 杨朔 《昨日的临汾》:“许多富人,都在逃跑,军官的家属更多。”
《漢語大詞典》:守府
保守先王的府藏。引申为保持前代的成法。国语·周语中:“今天降祸灾於 周 室,余一人仅亦守府,又不佞以勤叔父,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赏私德,其叔父实应且憎,以非余一人,余一人岂敢有爱?” 韦昭 注:“府,先王之府藏。” 康有为 《上清帝第六书》:“ 日本 之始也,其守旧攘夷与我国同,其幕府封建与我国异,其国君守府,变法更难。然而成功甚速者,则以变法之始,趋向之方针定,措置之条理得也。”
武官名。 明 清 时期地方武职有守备,其官阶与府同知相当,也称“守府”。儒林外史第九回:“小人们的主人 刘老爷 曾做过守府。”
《漢語大詞典》:武阶(武階)
武职的官阶。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文臣改武:“ 仁宗 登极,转兵部左侍郎,其弟 辅 ,为 信 求改武阶,乃调锦衣卫指挥同知。”明史·宁国公主传:“ 殷 孙 纯 , 成化 中举进士,知 定远县 ,忤上官,弃归。袭武阶,为中都副留守。”
分類:武职官阶
《漢語大詞典》:节级(節級)
(1).次第。魏书·释老志:“年常度僧……若无精行,不得滥採。若取非人,刺史为首,以违旨论,太守、县令、纲僚节级连坐,统及维那移五百里外异州为僧。”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钵逻耶伽国:“备极珍玩,穷诸上饌,如是节级,莫不周施。”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药议:“其意以为药虽众,主病者专在一物,其他则节级相为用,大略相统制,如此为宜。”
(2). 唐 宋 时低级武职官员。 唐 无名氏 《炀帝开河记》:“又令少年驍卒五万人各执杖督工为吏,如节级、队长之类。”旧唐书·懿宗纪:“如本厢本将,今后有节级员闕,且以行营军健量材差置,用酬征伐之勤。”宋史·兵志十:“伏缘旧例军中拣节级,以挽彊引满为胜。”
(3). 宋 元 地方狱吏。《水浒传》第十二回:“ 杨志 押到死囚牢里,众多押牢禁子、节级,见説 杨志 杀死 没毛大虫 牛二 ,都可怜他是个好男子,不来问他取钱。”
《漢語大詞典》:戎冠
武职的官帽。 宋 王安石 《贾魏公挽辞》之一:“儒服早紆丞相紱,戎冠再插侍中貂。”
分類:武职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