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料理  拼音:liào lǐ
1.处理。《三国演义》第五三回:「可急差人到彼守禦城池,并料理葬事。」《儒林外史》第五回:「现今出了差票在此,怎样料理?」
2.菜肴。如:「日本料理以精致闻名。」
3.照顾。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汝若为选官,当好料理此人。」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二:「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4.煎熬、折磨。唐。白居易 对镜偶吟赠张道士抱元诗:「眼昏久被书料理,肺渴多因酒损伤。」
《國語辭典》:调鼎(調鼎)  拼音:tiáo dǐng
处理国家大事,就如同在鼎鼐中调味。《旧唐书。卷一七○。裴度传》:「果闻勿药之喜,更俟调鼎之功,而体力未和,音容尚阻。」唐。孟浩然 都下送辛大之鄂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國語辭典》:调和(調和)  拼音:tiáo hé
1.烹调。《吕氏春秋。孟春纪。去私》:「庖人调和而弗敢食,故可以为庖。」《水浒传》第一○回:「因见小人勤谨,安排的好菜蔬,调和的好汁水,来吃的人都喝采,以此买卖顺当。」
2.和谐、融洽。《墨子。节葬下》:「故凡大国之所以不攻小国者,积委多,城郭修,上下调和。」
3.消弭争端。《红楼梦》第二二回:「细想自己原为他二人,怕生隙恼,方在中调和。」
4.协调整理。《庄子。天运》:「一清一浊,阴阳调和。」
5.调味佐料。《西游记》第六八回:「行者暗笑道:『沙僧,好生煮饭,等我们去买调和来。』」
6.安慰。《水浒传》第七回:「妇人家水性,见了衙内这般风流人物,再著些甜话儿调和他,不由他不肯。」
《國語辭典》:木犀  拼音:mù xī
植物名。木犀科木犀属,灌木或乔木。叶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背面网脉显著,先端尖或渐尖。花白色或淡黄色至橘红色,芳香。核果或浆果,蓝色。因花蕊如金色的「粟子」点缀在枝头,故也称为「金粟」。供观赏,花可用为香料及润发。也称为「木樨」、「丹桂」、「桂花」。
《漢語大詞典》:酸咸(酸鹹)
亦作“ 酸醎 ”。
(1).酸味和咸味。亦泛指烹调的佐料。战国策·楚策四:“﹝黄雀﹞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醎。”史记·礼书:“口甘五味,为之庶羞酸咸以致其美。”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柳宗元:“梅止於酸,盐止於咸,饮食不可无,而其美常在酸咸之外。”《水浒传》第二九回:“ 武松 道:‘遮莫酸咸苦涩,是酒还须饮三碗。’”
(2).比喻人不同的爱好、兴趣。 唐 韩愈 《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诗:“ 云夫 吾兄有狂气,嗜好与俗殊酸咸。” 宋 苏轼 《蒜山松林中可卜居欲僦其地与元长老》诗:“暮年欲学 柳下惠 ,嗜好酸咸不相入。” 清 林则徐 《广东越华粤秀羊城三书院观风告示》:“已喜涤瑕荡秽,知嗜好之别酸咸;洵宜腾茂蜚英,信诗书之为麴糵。”
《國語辭典》:木樨  拼音:mù xī
1.木犀的别名。参见「木犀」条。
2.食物在烹调中加进蛋花。如:「木樨饭」、「木樨汤」。
《國語辭典》:负鼎(負鼎)  拼音:fù dǐng
传说商时的伊尹原来是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为一庖人。他背负鼎俎,以滋味游说汤,汤因而任以为相。后来伊尹助汤灭了夏桀。见《史记。卷三。殷本纪》。
《國語辭典》:红生(紅生)  拼音:hóng shēng
戏剧中扮演关公等红脸的角色。也称为「红净」。
《漢語大詞典》:调膳(調膳)
亦作“ 调饍 ”。
(1).司厨,烹调。 汉 徐干 中论·覈辩:“人心之於是非也,如口於味也。口者,非以己之调膳则独美,而与人调之则不美也。” 明 汤显祖 《邯郸记·生寤》:“万岁爷甚是悬掛,以前虽遣中使时常问安,还不放心,以此特差本监,领这御医视药调膳。”
(2).指操持家务。喻赋闲家居。 唐 罗隐 《〈谗书〉重序》:“ 隐 次谗书之明年,以所试不如人,有司用公道落去。其夏,调饍於 江 东,不随岁贡。” 宋 王安石 《知制诰沈遘知杭州制》:“比抗章而请郡,期调膳以奉亲。”
《國語辭典》:割烹  拼音:gē pēng
1.割切烹饪等事,泛指烹饪。《孟子。万章上》:「吾闻其以尧舜之道要汤,未闻以割烹也。」
2.极刑。将人斩杀后又放进汤锅中煮。唐。韩愈 通解:「故龙逢哀天下之不仁,睹君父百姓入水火而不救,于是进尽其言,退就割烹。」
《漢語大詞典》:大庖
(1).帝王的庖厨。《诗·小雅·车攻》:“徒御不惊,大庖不盈。” 朱熹 集传:“大庖,君庖也。”明史·史可法传:“﹝陛下﹞享玉食大庖,则思东北诸陵麦饭之无展。”
(2).善于烹调的人。吕氏春秋·贵公:“大匠不斲,大庖不豆。”
《漢語大詞典》:饔人
(1).古官名。掌切割烹调之事。周礼·天官·内饔:“凡王之好赐肉脩,则饔人共之。”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公膳,日双鸡。饔人窃更之以鶩。”
(2).泛指厨师。 唐 沈佺期 《白莲花亭侍宴应制》诗:“苑吏收寒果,饔人膳野禽。”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德器》:“庖肉为饔人所私食,不饱,乞治之。”
《漢語大詞典》:调胹(調胹)
烹调食物。喻治理政事。 宋 王安石 《涟水军淳化院经藏记》:“博闻该见有志之士,补苴调胹,冀以就完而力不足,又无可为之地,故终不得。” 宋 王安石 《送刘贡父赴秦州清水》诗:“ 刘郎 高论坐嘘枯,幕府调胹用绪餘。”
《國語辭典》:食谱(食譜)  拼音:shí pǔ
1.记载食品的材料、用量与做法的文件或书籍。
2.为达饮食均衡而订定的膳食计画或菜单。如:「减肥食谱」。
《國語辭典》:红烧(紅燒)  拼音:hóng shāo
一种烹调方式。系将鱼、肉加油,放入葱、蒜略炒,再加入酱油、冰糖等调味料焖熟的烹调法。如:「红烧肉」。《官场现形记》第五九回:「管厨的特地送了黄二麻子一只火腿,又做了两碗菜:一碗红烧肘子,一碗是清燉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