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部署 拼音:bù shù
1.布置、安排。《汉书。卷一。高帝纪上》:「汉王大说,遂听信策,部署诸将。」唐。薛调《无双记》:「我以妻女为念,略归部署。」也作「布署」。
2.古代武官。《资治通鉴。卷二七三。后唐纪二。庄宗同光二年》:「诏以天平节度使李嗣源为招讨使,武宁节度使李绍荣为部署。」元。胡三省。注:「部署之官始见于通鉴,本在招讨使之下;其后有都部署,遂为专任主帅之任。」《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依旧收了书,空手径来衙门前招人牌下,等著部署李霸遇来投见他。」
3.本指擂台比武的主持人,后亦指拳棒教师。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看了这部署每打拳耍棍,真个高强。」
2.古代武官。《资治通鉴。卷二七三。后唐纪二。庄宗同光二年》:「诏以天平节度使李嗣源为招讨使,武宁节度使李绍荣为部署。」元。胡三省。注:「部署之官始见于通鉴,本在招讨使之下;其后有都部署,遂为专任主帅之任。」《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依旧收了书,空手径来衙门前招人牌下,等著部署李霸遇来投见他。」
3.本指擂台比武的主持人,后亦指拳棒教师。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看了这部署每打拳耍棍,真个高强。」
《國語辭典》:束脩 拼音:shù xiū
1.古人以肉脯十条扎成一束,作为拜见老师最起码的礼物。语出《论语。述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今用以称老师的酬金。《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当下开了拜匣,称出束脩银伍钱,做个封筒,封了。」《文明小史》第二一回:「至于束脩多寡,并不计较。」也作「束修」。
2.约束修整。《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先公既以武功书之竹帛,兼以文德教化子孙,故能束脩,不触罗网。」《晋书。卷九六。列女列传。王凝之妻谢氏》:「道韫素知柳名,亦不自阻,乃簪髻素褥坐于帐中,柳束脩整带造于别榻。」也作「束修」。
2.约束修整。《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先公既以武功书之竹帛,兼以文德教化子孙,故能束脩,不触罗网。」《晋书。卷九六。列女列传。王凝之妻谢氏》:「道韫素知柳名,亦不自阻,乃簪髻素褥坐于帐中,柳束脩整带造于别榻。」也作「束修」。
《漢語大詞典》:小师(小師)
(1).《周礼》乐官名。《周礼·春官·序官》:“大师,下大夫二人;小师,上士四人。” 郑玄 注:“凡乐之歌,必使瞽矇者为焉。命其贤知者以为大师、小师。”《周礼·春官·小师》:“小师,掌教鼓、鼗、柷、敔、塤、簫、管、弦、歌。”
(2). 周 代指王不自出之师。《周礼·秋官·小司寇》:“小师涖戮。” 郑玄 注:“小师,王不自出之师。”
(3).古代帝王为贵族显宦子弟开办的低级学校的教师。《尚书大传》卷四:“小师,取小学之贤者登之。”
(4).受戒未满十夏之僧侣。《释氏要览·师资小师》:“受戒十夏以前,西天皆称小师。”《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我这本师,却是 墦臺寺 里监院,手头有百十钱,剃度这廝做小师。”
(5).为僧人的谦称。《太平广记》卷一六○引 唐 无名氏《异闻录·秀师言记》:“﹝ 神秀 ﹞师曰:……死后乞九郎作窣堵坡於此,为小师藏骸之所。”
(6).为对年轻出家人的称呼。 宋 王谠 《唐语林·栖逸》:“﹝ 南岳 道士﹞ 良逸 母为 喜王寺 尼,寺中皆呼 良逸 为小师。”
(2). 周 代指王不自出之师。《周礼·秋官·小司寇》:“小师涖戮。” 郑玄 注:“小师,王不自出之师。”
(3).古代帝王为贵族显宦子弟开办的低级学校的教师。《尚书大传》卷四:“小师,取小学之贤者登之。”
(4).受戒未满十夏之僧侣。《释氏要览·师资小师》:“受戒十夏以前,西天皆称小师。”《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我这本师,却是 墦臺寺 里监院,手头有百十钱,剃度这廝做小师。”
(5).为僧人的谦称。《太平广记》卷一六○引 唐 无名氏《异闻录·秀师言记》:“﹝ 神秀 ﹞师曰:……死后乞九郎作窣堵坡於此,为小师藏骸之所。”
(6).为对年轻出家人的称呼。 宋 王谠 《唐语林·栖逸》:“﹝ 南岳 道士﹞ 良逸 母为 喜王寺 尼,寺中皆呼 良逸 为小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