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伶官  拼音:líng guān
乐官。《诗经。邶风。简兮。序》:「简兮刺不用贤也。卫之贤者仕于伶官,皆可以承事王者也。」《新五代史。卷三七。伶官传。序》:「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孤本元明杂剧。神仙会。第二折》:「深谢四位伶官,逢场作戏,果然是锦心绣口,弄月嘲风。」
《漢語大詞典》:音官
乐官。国语·周语上:“是日也,瞽帅、音官以风土。” 韦昭 注:“音官,乐官。”
分類:乐官
《漢語大詞典》:蒙瞽(矇瞽)
(1).蒙蔽。新唐书·哥舒翰高仙芝等传赞:“ 玄宗 虽为左右蒙瞽,然荒夺其明亦甚矣。”
(2).昏暗不明。 郭沫若 《豕蹄·柱下史入关》:“我晓得曲所以求全,枉所以示直,所以我故作蒙瞽,以示彰明。”
(1).盲人。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今矇瞽面墙而不悟, 离娄 照秋毫於百寻。” 金 王若虚 《谬误杂辨》:“至於此类,如辨白黑矣。而卤莽若是,其与矇瞽何异哉?” 清 顾炎武 《述古》诗之二:“后代尚清谈,土苴斥 邹 鲁 。哆口论性道,捫籥同矇瞽。”
(2).乐官。古代多以盲人充任,故名。旧唐书·元稹传:“日益月滋,有诗句千餘首。其间感物寓意,可备矇瞽之风者有之。” 清 钱谦益 《和范致能燕山道中绝句》序:“吊古忧时,感叹 天水 、 金源 遗跡,援笔属和,情见乎辞,庶几效矇瞽之义焉。” 章炳麟 《訄书·订文》《正名杂义》:“其体废於史官,其业存於矇瞽,繇是二雅踵起,藉歌陈政,同波异澜,斯各为派别焉。”
《國語辭典》:矇瞍  拼音:méng sǒu
1.矇,有眼珠而看不见;瞍,没眼珠。「矇瞍」指盲人。《楚辞。屈原。九章。怀沙》:「玄文处幽兮,矇瞍谓之不章。」
2.古代乐工多目盲,故称乐工为「矇瞍」。《诗经。大雅。灵台》:「鼍鼓逢逢,矇瞍奏公。」
《漢語大詞典》:朦瞽
(1).眼睛失明。 南朝 梁 沈约 《释迦文佛像铭》:“应我以形,而余朦瞽。守兹大夜,焉拔斯苦。”
(2).指乐官。 明 何景明 《月食篇》:“有烈其风,自伊天阻,云旗载扬,朦瞽奏鼓,率彼下土,诉于帝所。”
《漢語大詞典》:瞽蒙(瞽矇)
乐官。古代乐官多为盲人,故称。周礼·春官·乐师:“瞽矇掌播鼗、柷、敔、塤、簫、管、弦、歌。” 宋 梅尧臣 《答韩子华韩持国韩玉汝见赠述诗》:“词由士大夫,不出於瞽矇。” 清 姚鼐 《〈包氏谱〉序》:“载以世本之纪,讽以瞽矇之诗。” 章炳麟 《辨诗》:“春官瞽矇,掌九德六诗之歌,然则诗非独六义也,犹有九歌。”
盲人。 宋 王安石 《上执政书》:“盖闻古者至治之世,自瞽蒙、昏聵、朱儒、蘧蒢、戚施之人,上所以使之,皆各尽其才。”
分類:乐官盲人
《國語辭典》:把色  拼音:bǎ sè
杂剧上演时奏乐的乐工。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杂剧中末泥为长,每四人或五人为一场,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次做正杂剧,通名为两段。末泥色主张,引戏色分付,副净色发乔,副末色打诨,又或添一人装孤。其吹曲破断送者,谓之:『把色』。」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一折:「俺两个一个是王把色,一个是李簿头。」
《國語辭典》:太师(太師)  拼音:tài shī
1.职官名。三公之最尊者。三公指太师、太傅、太保。《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于是微子度纣终不可谏,欲死之,及去,未能自决,乃问于太师、少师。」《三国演义》第八回:「本欲留将军止宿,恐太师见疑。」
2.古代乐官之长。掌管乐律。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于是就太师以正雅颂,因鲁史以修春秋。」
《國語辭典》:大师(大師)  拼音:dà shī
1.对和尚的尊称。《晋书。卷九五。艺术传。鸠摩罗什传》:「大师聪明超悟,天下莫二,何可使法种少嗣。」
2.称学问、艺术的造诣很高,为人所宗法者。如:「国画大师」、「国学大师」。《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伏生传》:「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
《國語辭典》:三公  拼音:sān gōng
1.人臣中最高的三个官位:(1)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书经。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2)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汉危无嗣,而公定之;四辅之职,三公之任,而公干之。」(3)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唐。杜佑《通典。卷十九。职官三公》:「后汉又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也称为「三司」。
2.星名。即太乙星旁的三星。《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调七政,和阴阳之官也。」也称为「三师」。
《國語辭典》:少师(少師)  拼音:shào shī
1.职官名。三孤中地位最尊的人。参见「少保」条。
2.古代乐官的副佐。《论语。微子》:「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3.古时年长退休的士。《仪礼。乡饮酒礼》汉。郑玄。注:「大夫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名曰『父师』,士曰『少师』。」
4.复姓。如殷商时有少师阳。
《國語辭典》:少保  拼音:shào bǎo
职官名。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少师最尊,少傅次之,少保为末,职位次于三公。至明、清两代列为从一品,但仅为荣衔,无职位、员额。
《國語辭典》:夔龙(夔龍)  拼音:kuí lóng
1.商代及西周时期,在钟鼎彝器上所刻铸的夔和龙形的花纹。
2.相传为舜的二臣名,夔是乐官,龙是纳言之官。
《國語辭典》:伶伦(伶倫)  拼音:líng lún
1.黄帝时代的乐官,音律的创作者。《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院隃之阴,取竹于嶰溪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
2.演员、戏子。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二折:「因此处有个伶伦,姓许名坚,乐名蓝采和。」
3.戏剧曲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立身。第四出》:「老身幼习伶伦,生居散乐。」
《國語辭典》:总章(總章)  拼音:zǒng zhāng
1.大寝西堂。《礼记。月令》:「天子居总章左个,乘戎路,驾白骆。」《吕氏春秋。孟秋纪。孟秋》:「天子居总章左个。」汉。高诱。注:「总章,西向堂也。西方总成万物章明之也,故曰总章。」
2.乐官的名称。《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八年冬十月己已,公卿初迎冬于北郊,总章始复备八佾舞。」
3.唐朝高宗的年号(西元668~670)。
《國語辭典》:乐正(樂正)  拼音:yuè zhèng
1.职官名。乐官之长,掌管国子之教。《周礼》大司乐,掌大学,为大乐正;乐师掌小学,为小乐正。
2.复姓。如战国时有乐正克。
《國語辭典》:协律(協律)  拼音:xié lǜ
1.调和律吕。《文选。班固。公孙弘传赞》:「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
2.符合格律。宋。刘克庄〈贺新郎。鬓雪今千缕〉词:「老去山歌尤协律,又何须、手笔如燕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