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宾客(賓客) 拼音:bīn kè
1.泛称客人。《三国演义》第三八回:「承父兄基业,广纳贤士,开宾馆于吴会,命顾雍、张纮延接四方宾客。」《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宾客里面有愿聘的,便赴今夕佳期,有众亲在此作證盟,都可做大媒。」
2.别国来的使者。《论语。公冶长》:「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宋。邢炳。疏:「可使与邻国之大宾小客言语应对也。」《史记。卷三一。吴太伯世家》:「令其子为吴行人。」南朝宋。裴骃。集解:「服虔曰:『行人,掌国宾客之礼籍,以待四方之使,宾大客,受小客之币辞。』」
3.古代豪门所养的食客。《史记。卷七五。孟尝君列传》:「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三国演义》第一○六回:「爽命弟曹羲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曹彦为散骑常侍,各引三千御林军,……于是曹爽门下宾客日盛。」
2.别国来的使者。《论语。公冶长》:「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宋。邢炳。疏:「可使与邻国之大宾小客言语应对也。」《史记。卷三一。吴太伯世家》:「令其子为吴行人。」南朝宋。裴骃。集解:「服虔曰:『行人,掌国宾客之礼籍,以待四方之使,宾大客,受小客之币辞。』」
3.古代豪门所养的食客。《史记。卷七五。孟尝君列传》:「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三国演义》第一○六回:「爽命弟曹羲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曹彦为散骑常侍,各引三千御林军,……于是曹爽门下宾客日盛。」
《漢語大詞典》:两宫(兩宫)
(1).指太后和皇帝或皇帝和皇后。亦指太上皇和皇帝或两后。因其各居一宫,故称两宫。《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有如两宫螫将军,则妻子毋类矣。” 裴骃 集解引 张晏 曰:“两宫,太后、 景帝 也。”《汉书·张延寿传》:“ 放 取皇后弟 平恩侯 许嘉 女,上为 放 供张……两宫使者,冠盖不絶。” 宋 张元干 《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词:“两宫何处,塞垣祗隔 长江 ,唾壶空击悲歌缺。”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比 穆宗 登极, 肃 益跋扈难制。两宫震怒,臚列逆跡,付廷议,罪在不赦。”
(2).东宫和上台的合称。指太子及皇帝。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内賛两宫,外宰黎蒸。”《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入朝九载,歷官有六。身登三阁,官成两宫。” 李善 注:“两宫,东宫及上臺也。”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濯缨登朝,冠冕当世。陞降两宫,实惟时宝。”
(2).东宫和上台的合称。指太子及皇帝。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内賛两宫,外宰黎蒸。”《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入朝九载,歷官有六。身登三阁,官成两宫。” 李善 注:“两宫,东宫及上臺也。”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濯缨登朝,冠冕当世。陞降两宫,实惟时宝。”
《國語辭典》:郎君 拼音:láng jūn
1.称谓:(1)对男子的尊称。《三国志。卷四三。蜀书。王平传》:「自非郎君进忠言于太傅,谁复有尽言者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某隐居在西岳,甚荷郎君相邀之意,有故明旦先径往城中,不得奉陪也。」(2)古代对贵公子的称呼。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连往诣恪,恪不与相见。后于张辅吴坐中相遇,别驾唤恪:『咄咄郎君。』」也作「郎子」。(3)本指太守之子,后为对他人子弟的敬称。《醒世恒言。卷二四。隋炀帝逸游召谴》:「杨素归谓家人曰:『小儿子吾已提起教作大家郎,不知能了当否?』素恃己有功,于帝多呼为郎君。」(4)妻子对丈夫的称呼。《二刻拍案惊奇》卷三○:「郎君将此儿归闽中,又在何处另结良缘?不知且从黄易两家之言,成了亲事。」
2.嫖客。元。秦𥳑夫《东堂老》第四折:「我劝你两个风流子弟,可也别寻一个合死的郎君。」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三折:「老儿。别的郎君子弟,经商客旅,都不打紧,我有两个人,都是仓官。」
2.嫖客。元。秦𥳑夫《东堂老》第四折:「我劝你两个风流子弟,可也别寻一个合死的郎君。」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三折:「老儿。别的郎君子弟,经商客旅,都不打紧,我有两个人,都是仓官。」
《國語辭典》:东宫(東宮) 拼音:dōng gōng
1.古代太子所居住的地方。亦借指太子。《诗经。卫风。硕人》:「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也称为「青宫」、「春宫」。
2.复姓。如春秋时齐有大夫东宫得臣。
2.复姓。如春秋时齐有大夫东宫得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