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下第  拼音:xià dì
1.劣等。《晋书。卷三四。杜预传》:「在官一年以后,每岁言优者一人为上第,劣者一人为下第。」
2.考试未被录取。《后汉书。卷九。孝献帝记》:「试儒生四十馀人,上第赐位郎中,次太子舍人,下第者罢之。」也作「落第」。
《國語辭典》:下层(下層)  拼音:xià céng
1.较低的层级。《花月痕》第六回:「到了这一日,彤云阁下层,早排设得锦天绣地一般。」
2.组织的最低层。如:「下层社会」。
《漢語大詞典》:小哉
犹下等。 元 无名氏 《看钱奴》第二折:“我虽是穷秀才,他覷人忒小哉。”《水浒传》第三八回:“‘人情人情,在人情愿’,你如何逼取人财?好小哉相!”《水浒传》第三八回:“贼配军,安敢如此无礼?颠倒説我小哉!”
分類:下等
《國語辭典》:下品  拼音:xià pǐn
1.品质最差或等级最低者。明。高明《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君看万般皆下品,思量惟有读书高。」《喻世明言。卷一二。众名姬春风吊柳七》:「东京多少名妓,无不敬慕他,以得见为荣。若有不认得柳七者,众人都笑他为下品,不列姊妹之数。」
2.魏晋九品中正制,品第最下的势族。《晋书。卷四五。刘毅传》:「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國語辭典》:下班  拼音:xià bān
1.末席。唐。孟浩然〈赠萧少府〉诗:「鸿渐升仪羽,牛刀列下班。」
2.工作时间结束,离开工作处所。如:「爸爸下班之后,通常直接回家。」
《國語辭典》:下乘  拼音:xià shèng
1.劣马。《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亵之者,固以为园囿之凡鸟、外厩之下乘也。」
2.泛称一切下等者。唐。韩愈〈为人求荐书〉:「虽日累千万人,未为不材与下乘也。」清。钱泳《履园丛话。艺能。摹印》:「譬诸画家,无胸中丘壑,以稿本临模,终是下乘。」
《國語辭典》:底下  拼音:dǐ xià
卑贱、卑劣。三国魏。曹植〈谢妻改封表〉:「才质底下,谬同受私。」
《國語辭典》:底下  拼音:dǐ xià
1.下面。如:「屋檐底下有燕子筑巢。」
2.之后、以后。如:「底下所说的话非常重要,务必记下。」
3.在权势范围管辖之内。如:「在他底下工作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
《漢語大詞典》:下色
下等。 宋 洪巽 《暘谷漫录》:“身边人、本事人、针线人、堂前大剧杂人、折洗人、琴童、棋童、厨娘,等级截乎不紊,就中厨娘最为下色。”《西游记》第七三回:“小道又不可空陪,所以将两个下色枣儿作一杯奉陪。”
分類:下等
《國語辭典》:劣等  拼音:liè děng
下等、品质低下。如:「这家公司的产品,经过重新研究及改良后,已经由劣等转为优等。」
《漢語大詞典》:低品
犹言下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正排着低品走狗奴才队,都做了高节清风大英雄。”
分類:下等
《國語辭典》:上下  拼音:shàng xià
1.上升下降。《楚辞。屈原。卜居》:「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乎?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唐。杜甫 卜居诗:「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2.增减。《周礼。秋官。司仪》:「凡四方之宾客,礼仪辞命饩牢赐献,以二等从其爵而上下之。」《国语。齐语》:「索讼者三禁而不可上下,坐成以束矢。」
3.泛指相对的两个方向。如高低、尊卑、优劣、天地、神人、古今等,随文而异。《书经。周官》:「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每船两盏明角灯,一来一往,映著河里,上下明亮。」
4.左右、相差无几。唐。韩愈 与冯宿论文书:「有张籍者,年长于翱,而亦学于仆,其文与翱相上下。」《老残游记二编》第七回:「点算西首五排,人大概在一百名上下。」
5.公差、衙役。《水浒传》第八回:「前日方才吃棒,棒疮举发,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上下饶恕,随老妇到家中取钱谢你。」
6.问谢世者或释家之名讳。如:「请教令师上下?」
《國語辭典》:小人  拼音:xiǎo rén
1.形体较小的人。相对于巨人而言。
2.平民百姓。《书经。无逸》:「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3.无德智修养、人格卑劣的人。《易经。系辞下》:「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自称的谦词。《左传。隐公元年》:「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二:「小人附舟来的,是巡检邹圭,他也是老爷的旧吏,老爷问他,他备知端的。」
《國語辭典》:下土  拼音:xià tǔ
1.大地。《诗经。邶风。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土。」唐。张乔〈试月中桂〉诗:「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
2.天下。《书经。舜典》:「帝釐下土,方设居方。」《楚辞。屈原。离骚》:「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3.低地。《书经。禹贡》:「厥土惟壤,下土坟垆。」
4.偏远地区。《汉书。卷七七。刘辅传》:「新从下土来,未知朝廷体。」《魏书。卷八七。节义传。朱长生传》:「我天子使,安肯拜下土诸侯?」
5.入土,埋葬。《儒林外史》第二○回:「装殓了,家里又没处停,只得权厝在庙后,等你回来下土。」
《國語辭典》:清浊(清濁)  拼音:qīng zhuó
1.水的清洁与浑浊。唐。高适〈赠别王七十管记〉诗:「随波混清浊,与物同丑丽。」
2.引申指事物的高下、优劣、善恶等分别。《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三国演义》第九四回:「且不顺大汉而事奸魏,抑何不知天命,不辨清浊乎?」
3.清气与浊气。《乐府诗集。卷十五。燕射歌辞三。北周。庾信。周五声调曲。宫调曲五首之一》:「气离清浊割,元开天地分。」《西游记》第一回:「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4.音乐上指清亮或重浊的声音。《国语。周语下》:「耳之察和也,在清浊之閒;其察清浊也,不过一人之所胜。」《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震风过物,清浊效响。」
5.声韵学上指声带不颤动的清音,和声带颤动的浊音。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加以内言外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益使人疑。」
《國語辭典》:殿下  拼音:diàn xià
1.对太子及诸王的尊称。晋。王羲之 与会稽王笺:「殿下德冠宇内,以公室辅朝,最可直道行之。」南朝齐。丘迟 与陈伯之书:「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
2.殿阶之下。《宋书。卷九四。恩倖传。序》:「东方朔为黄门侍郎,执戟殿下。」《薛仁贵征辽事略》:「以手指殿下石狮子,约千斤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