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2,分33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钟鼎
九鼎
鼎湖
石鼎
金鼎
鼎来
鼎鼐
宝鼎
调鼎
鼎彝
鼎新
鼎足
五鼎
鼎沸
鼎食
《國語辭典》:钟鼎(鐘鼎)  拼音:zhōng dǐng
1.钟和鼎。古代视为重器,常刻文字于其上。《周礼。冬官考工记。辀人》:「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
2.比喻从政为官。唐。杜甫〈清明〉诗二首之一:「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國語辭典》:钟鸣鼎食(鐘鳴鼎食)  拼音:zhōng míng dǐng shí
古代富贵人家吃饭时,击钟为号,列鼎而食。形容生活极为奢华。唐。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红楼梦》第二回:「谁知这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也作「击钟鼎食」。
《國語辭典》:九鼎  拼音:jiǔ dǐng
1.夏禹时,以九州贡金所铸的鼎,被夏、商、周三代奉为象徵国家政权的传国宝器。周德衰,九鼎乃没于泗水彭城下。见《史记。卷一二。孝武本纪》。
2.比喻分量极重。如:「一言九鼎」。宋。黄庭坚〈次韵答叔原会寂照房呈稚川〉诗:「声名九鼎重,冠盖万夫望。」
《國語辭典》:鼎湖  拼音:dǐng hú
相传黄帝铸鼎于荆山下,鼎成,黄帝于此处乘著龙飞上天空。见《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后比喻帝王的崩逝。《魏书。卷六五。李平传》:「奄升御于鼎湖,忽流哀于四海。」元。虞集 挽文山丞相诗:「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
《漢語大詞典》:石鼎
陶制的烹茶用具。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拓拔俭神道碑》:“居常服翫,或以布被、松牀;盘案之间,不过桑杯、石鼎。” 唐 皮日休 《冬晓章上人院》诗:“松扉欲啟如鸣鹤,石鼎初煎若聚蚊。” 宋 范仲淹 《酬李光化见寄》诗之二:“石鼎鬭茶浮乳白,海螺行酒灔波红。” 元 刘诜 《和友人游永古堂》:“胜日偶寻山寺幽,老僧石鼎沸茶沤。”
分類:烹茶用具
《漢語大詞典》:金鼎
(1).黄金炊具。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金鼎玉杯,银樽珠襦之宝,皆以送女。”
(2).为鼎类炊具的美称。 宋 陈师道 《满庭芳·咏茶》词:“华堂静,松风竹雪,金鼎沸湲潺。”
(3).特指道士炼丹之鼎炉。 南朝 宋 鲍照 《代淮南王》诗:“琉璃作盌牙作盘,金鼎玉匕合神丹。” 唐 聂夷中 《访嵩阳道士不遇》诗:“先生五岳游,文焰灭金鼎。” 唐 吕岩 《渔父·神异》词:“金鼎内,迴朦朧。换骨添筋处处通。”
(4).借指炼丹或炼丹之术。 唐 李白 《避地司空原言怀》诗:“倾家事金鼎,年貌可长新。” 明 陆采 《明珠记·访侠》:“愿弃了升斗微官,早学那刀圭金鼎。”
(5).指九鼎。古代传说 夏 铸九鼎,奉为传国之宝。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夏 铸九牧之金鼎, 周 勒 肃慎 之楛矢。”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旄头翫其金鼎,典午失其珠囊。”后亦用以喻指国家宰辅大臣。 宋 曾巩 《送沈谏议》诗:“金鼎盐梅须大用,九霄应已梦仪刑。” 元 李献卿 《刘寓叔先生挽诗》:“便调金鼎佐无为,凤池坐数 汾阳 考。”
(6).鼎形的金香炉。红楼梦第七六回:“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
《漢語大詞典》:鼎来(鼎來)
方来;正来。汉书·匡衡传:“诸儒为之语曰:‘无説, 匡 鼎来; 匡 説,解人颐。’”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鼎犹言当也,若言 匡 且来也。’ 应劭 曰:‘鼎,方也。’” 宋 王安石 《与张护戎启》:“鼎来敝邑,甫次近郊,传闻使旌,适在州部,将亲盛德,尤激欢悰。”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 允文 ( 虞允文 )再具捷奏,且言:‘敌军鼎来,臣不当便引去。’”
分類:方来
《國語辭典》:鼎鼐  拼音:dǐng nài
1.鼎和鼐。古代两种烹饪器具。唐。薛稷 临难不顾徇节宁邦科策第一道:「帝德广运,六臣参其业;天道大明,五帝陈其序。犹黼黻之章五色,鼎鼐之饪五味。」宋。王安石 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诗三首之二:「结子非贪鼎鼐尝,偶先红杏占年芳。」
2.天子在宗庙中祭祀用的重器。唐。符载〈送卢侍御史赴王令公幕序〉:「其公者,树勋烈,铭鼎鼐,休声巍巍,垂之无穷。」《宋史。卷四六八。宦者列传三。杨戬》:「自崇宁后,日有宠,知入内内侍省。立明堂,铸鼎鼐,起大晟府、龙德宫,皆为提举。」
3.比喻宰相的职位。因古代宰相治理天下,揆度百事,就如同在鼎中调味一般。唐。李商隐 为荥阳公上河中崔相公状:「相公禀青云之秀,更历股肱之郡,咸登鼎鼐之司。」明。杨慎《丹铅馀录》卷二:「伊尹负鼎以干汤,谓尹有鼎鼐之才也。」
《國語辭典》:鼎鼐调和(鼎鼐調和)  拼音:dǐng nài tiáo hé
1.在鼎、鼐中调味。明。王恭咏胡椒诗:「自从鼎鼐调和去,姜桂纷纷不共论。」明。陆深 禁中斋夜诗:「大烹本为牛羊荐,鼎鼐调和愧未工。」
2.比喻宰相率领、协调官员,处理国政。宋。周必大 庆邦衡生朝用去年韵:「鼎鼐调和知有日,君臣庆会岂因人。」明。王冕梅花诗三首之一:「他年鼎鼐调和,不改山林节操。」也作「调和鼎鼐」。
《國語辭典》:宝鼎(寶鼎)  拼音:bǎo dǐng
1.原为古代的炊器,后作为政权的象徵,故称为「宝鼎」。《史记。卷二八。封禅书》:「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
2.汉郊祀歌曲。《汉书。卷六。武帝纪》:「六月,得宝鼎后土祠旁。秋,马生渥洼水中。作宝鼎、天马之歌。」
3.三国时吴国孙皓的年号(西元266~269)。
《國語辭典》:调鼎(調鼎)  拼音:tiáo dǐng
处理国家大事,就如同在鼎鼐中调味。《旧唐书。卷一七○。裴度传》:「果闻勿药之喜,更俟调鼎之功,而体力未和,音容尚阻。」唐。孟浩然 都下送辛大之鄂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國語辭典》:鼎彝(鼎彞)  拼音:dǐng yí
1.古代宗庙中的祭器,上刻表彰有功人物的文字。《宋书。卷四二。列传。刘穆之》:「秉德佐命,翼亮景业,谋猷经远,元勋克茂,功铭鼎彝,义彰典策。」
2.烹饪的器具。明。于谦 咏煤炭诗:「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國語辭典》:鼎新  拼音:dǐng xīn
更新、革新。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君臣御政》:「御政之首,鼎新革故。」
分類:更新革新
《國語辭典》:鼎足  拼音:dǐng zú
比喻三方对立的情势。晋。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一一章之三:「三雄鼎立,孙启南吴。」《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彊,鼎足之形成矣。」
《漢語大詞典》:五鼎
(1).古代行祭礼时,大夫用五个鼎,分别盛羊、豕、肤(切肉)、鱼、腊五种供品。见仪礼·少牢馈食礼孟子·梁惠王下:“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与?” 明 陆采 《怀香记·钦赐异香》:“莫把年华空断送,整五鼎三牲脩供。” 明 沈受先《三元记·辞亲》:“前呼后拥,显亲扬名,也胜是死后三牲五鼎之祭。”
(2).见“ 五鼎食 ”。
《漢語大詞典》:五鼎食
列五鼎而食。形容高官贵族的豪奢生活。亦喻高官厚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晋书·束晳传:“夕宿七娥之房,朝享五鼎之食。”亦省作“ 五鼎 ”。 南朝 梁 沈约 《君子有所思行》:“无以五鼎盛,顾嗤三经玄。” 唐 白居易 《把酒》诗:“朝飡不过饱,五鼎徒为尔。”
《國語辭典》:鼎沸  拼音:dǐng fèi
比喻声势汹涌或时局动荡不安,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今群下鼎沸,社稷将倾。」《三国演义》第一七回:「今历年四百,气数已尽,海内鼎沸。」
《國語辭典》:鼎食  拼音:dǐng shí
列鼎而食。形容富贵人家饮食奢侈。唐。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