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2,分3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鼎重
鼎味
问鼎
负鼎
鼎席
鼎臣
铭鼎
鼎铭
鼎成
分鼎
禹鼎
夏鼎
茵鼎
鼎甲
鼎祚
《漢語大詞典》:鼎重
(1).指国家重任。 汉 蔡邕 《司空杨秉碑》:“沙汰海内,料简贞实,抽援表达,与之同兰芳,任鼎重。”
(2).敬辞。谓请您大力帮忙(表示请托时用)。 明 鹿善继 《与齐群玉张凤图书》:“仰藉年兄鼎重,先达於 李老公祖 。” 明 鹿善继 《与张溶吾书》:“本县念其素修,欲为申请,仰乞鼎重於太尊老公祖前,稍一斡旋,但得申至学臺,或可望留一綫。”
《漢語大詞典》:鼎味
(1).鼎中美食。南齐书·刘休传:“帝颇有好尚,尤嗜饮食, 休 多艺能,爰及鼎味,问无不解。” 唐 韩愈 《答柳柳州食虾蟇》诗:“居然当鼎味,岂不辱钓罩?”
(2).相传 商 武丁 问 傅说 如何治理国家, 傅 以如何调鼎中之味对。后以“鼎味”指国政。《晋书·裴秀传》:“孝友著於乡党,高声闻於远近。诚宜弼佐謨明,助和鼎味,毗赞大府,光昭盛化。”宋书·隐逸传·周续之:“若升之宰府,必鼎味斯和。”
《國語辭典》:问鼎(問鼎)  拼音:wèn dǐng
春秋时,楚庄王征伐陆浑的戎人,并于周室疆域上检阅军队。周定王派遣王孙满慰劳,楚庄王便探问九鼎之大小轻重。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周虽德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因九鼎为夏商周三代的传国宝器,楚庄王问鼎有图谋君位之意。后用以指觊觎王位,谋取政权;或指谋取最高荣誉、地位。《晋书。卷九八。列传。王敦》:「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
《國語辭典》:负鼎(負鼎)  拼音:fù dǐng
传说商时的伊尹原来是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为一庖人。他背负鼎俎,以滋味游说汤,汤因而任以为相。后来伊尹助汤灭了夏桀。见《史记。卷三。殷本纪》。
《國語辭典》:鼎席  拼音:dǐng xí
宰相的职位。唐。苏颋 授薛稷中书侍郎制:「朝廷赖焉,俾回践于纶闱,以增辉于鼎席,可行中书侍郎。」
《國語辭典》:鼎臣  拼音:dǐng chén
大臣。《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李膺传》:「顷闻上帝震怒,贬黜鼎臣,人鬼同谋。」
分類:重臣大臣
《漢語大詞典》:铭鼎(銘鼎)
在钟鼎等器物上刻铸文辞。引申为建功立业,以传后世。 唐 羊士谔 《西川独孤侍御见寄七言四韵一首》诗:“文章立事须铭鼎,谈笑论功耻据鞍。” 明 张凤翼 《红拂记·奉征高丽》:“长风万里好横行,指日勒山铭鼎。”
《漢語大詞典》:鼎铭(鼎銘)
鼎上铸刻的铭文。左传·昭公七年:“故其鼎铭云:‘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於是,鬻於是,以餬余口。’” 唐 杜甫 《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上将盈边鄙,元勋溢鼎铭。” 明 张凤翼 《灌园记·王蠋论谏》:“要知满损欢欹器,欲识盈亏诵鼎铭。”
分類:铭文
《漢語大詞典》:鼎成
见“ 鼎成龙去 ”。
《漢語大詞典》:鼎成龙去(鼎成龍去)
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鬚下迎 黄帝 。 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后以“鼎成龙去”指帝王去世。 宋 刘克庄 《水龙吟》词:“已被 昭阳 人妒,更那堪、鼎成龙去。”亦作“ 鼎成龙升 ”。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一·象简龙衣联:“ 高庙 鼎成龙升之日, 建文 即位, 成祖 以 燕王 来,奔丧而不朝,盖以叔不拜姪也。”亦省作“ 鼎成 ”。 清 钱谦益 《云南道监察御史赵于逵授文林郎制》:“勑曰:我先帝践阼未几, 舜 旌斯举,除授臺諫,如不终日。鼎成之后,接踵而来,皆先帝所遗朕也。”
分類:帝王去世
《漢語大詞典》:分鼎
谓三分天下而雄据一方。 唐 沈佺期 《铜雀台》诗:“昔年分鼎地,今日望陵臺。” 宋 王千秋 《贺新郎·石城吊古》词:“欲问 紫髯 分鼎事,只有荒祠烟树。”《三国演义》第一回:“后人有诗赞 玄德 曰: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参见“ 三分鼎足 ”、“ 鼎立 ”。
分類:三分天下
《漢語大詞典》:禹鼎
(1).传说 夏禹 以九牧之金铸鼎,上铸万物,使民知何物为善,何物为恶。左传·宣公三年:“昔 夏 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姦。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释道·毁皇姑寺:“观 世宗 屡諭,不特明晰事理,且曲揣人情,真是 禹 鼎 秦 镜。” 清 赵翼 《题稚存万里荷戈集》诗:“即今一卷《荷戈》诗,己如 禹 鼎铸魅魑。” 清 何世麟 《感赋》诗:“ 越 裳依旧防 倭 寇, 禹 鼎何时铸 汉 奸。”
(2).即九鼎。传说 禹 铸九鼎,象征九州。后因以喻国家领土、政权。 陈毅 《赣南游击词》:“贼子引狼输 禹 鼎,大军抗 日 渡 金沙 。”
(3). 西周 晚期青铜器。 宋 代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等书著录,称为“穆公鼎”。铭文二○五字,记述 禹 以 武公 的兵车百辆和徒御一千二百人随 周 王作战,俘获 鄂侯 事。1942年 陕西 岐山 又出一鼎,与 宋 代著录相同,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國語辭典》:夏鼎  拼音:xià dǐng
夏禹集九州金铸九鼎,为传国的宝器。见《左传。宣公三年》。今人以夏鼎商彝为骨董之代称,故夏鼎亦有古老之意。
《漢語大詞典》:茵鼎
茵和鼎是寝食之具。亦借指起居饮食。《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缅想穹祇叶相,茵鼎善调,喜溢门阑,福臻闺閫,健羡何可胜言!”
《國語辭典》:鼎甲  拼音:dǐng jiǎ
科举时代状元、榜眼、探花的总称。《儒林外史》第八回:「将来不日高科鼎甲,老先生正好做封翁享福了。」也称为「鼎元」。
《國語辭典》:鼎祚  拼音:dǐng zuò
国运。隋。薛道衡〈老氏碑〉:「永固洪基,克隆鼎祚。」也作「鼎运」。
分類:国祚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