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平民  拼音:píng mín
1.普通人民。《书经。吕刑》:「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文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侵我三州,延于平民。」
2.平治百姓。《左传。成公二年》:「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
《国语辞典》:平民政治  拼音:píng mín zhèng zhì
以平民主义为根据,以全民意志为主的政治。
《国语辞典》:平民教育  拼音:píng mín jiào yù
对未受正规教育或缺乏现代知能的民众所施的一种普遍而必要的文化教育。也称为「民众教育」。
《漢語大詞典》:平民窟
指贫苦人民聚居的地方。 叶紫 《杨七公公过年》:“突然:--一阵巨大的旋涡风,把一大半数平民窟的草棚和船屋子的篷盖,统统都刮得无影无踪了!” 郭沫若 《万引》:“他拣着侧巷走去,拣着平民窟的通道走去。”
《漢語大詞典》:平民文学(平民文學)
(1). 中国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口号。这个口号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但实际上还只能是提倡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文学。 鲁迅 《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必待工人农民得到真正的解放,然后才有真正的平民文学。有些人说:‘ 中国 已有平民文学’,其实这是不对的。”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十三:“这个文化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它提出了‘平民文学’的口号,但是当时的所谓‘平民’,实际上还只能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
(2).指民间文学。
《漢語大詞典》:平民习艺所(平民習藝所)
又称“贫民习艺所”。 清 末各省、县官办的手工业工场。收容无业贫民和部分罪犯从事纺织、制鞋、印刷、编制藤柳器具等劳动。辛亥革命后,平民习艺所成为各地官办手工业的主要组织形式。抗日战争后已不再存在。
《漢語大詞典》:平民院
又译“众议院”。某些国家议会下议院的名称。在 英国 ,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和各等级利害的不同,议会于1343年开始分设上、下两院,上院叫贵族院,下院叫平民院,是封建等级代表机关。平民院由郡和城市选出的骑士、商人等组成。在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后,平民院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表机关。
《國語辭典》:野人  拼音:yě rén
1.未开化的蛮人。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一一九。云南七。麻里长官司》:「野人者在二长官司界外,赤发黄睛,树皮为衣,夜宿树上,丑恶凶悍。逢人即杀,无酋长约束。」
2.居处村野的平民。《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孟子。滕文公上》:「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
3.称粗野无礼的人。《红楼梦》第五二回:「比如方才说话,虽是背地里,姑娘就直叫他的名字,在姑娘们就使得,在我们就成了野人了。」
《漢語大詞典》:野婆
指猿类动物。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野婆:“ 邕 宜 以西, 南丹 诸蛮,皆居穷崖絶谷间。有兽名野婆,黄髮椎髻,跣足裸形,儼然一媪也。上下山谷如飞猱。自腰以下,有皮纍垂盖膝,若犊鼻。力敌数壮夫,喜盗人子女……其羣皆雌,无匹偶,每遇男子,必负去求合。”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四·猩猩:“又 罗愿 尔雅翼云:古之説猩猩者,如豕,如狗,如猴;今之説猩猩者,与狒狒不相远。云如妇人,被髮袒足……据 罗 説,则似乎后世所谓野女、野婆者也,岂即一物耶?”
分類:动物
《國語辭典》:布衣  拼音:bù yī
1.布制的衣服。《喻世明言。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又制下布衣一袭,每逢月朔月望,卸下铅华,穿著布素,闭门念佛。」
2.平民。《韩非子。五蠹》:「布衣相与交,无富厚以相利,无威势以相惧也。」《三国演义》第三○回:「攸慌扶起曰:『公乃汉相,吾乃布衣,何谦恭如此?』」
《國語辭典》:家人  拼音:jiā rén
1.一家的人。《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家人。」《三国演义》第一七回:「受骨肉之蒸尝,领家人之祭祀。」
2.仆役。《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断家私》:「把旧屋空著,只做个仓厅,堆积些零碎米麦在内,留下一房家人。」《红楼梦》第六四回:「再拨两窝子家人过去伏侍。」
3.《易经》卦名。六十四卦之一。离(☲)下巽(☴)上,表示修家内之道。
《國語辭典》:闾阎(閭閻)  拼音:lǘ yán
乡里,亦泛指民间。《史记。卷六九。苏秦传。太史公曰》:「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清。李文炤〈俭训〉:「每见闾阎之中,其父兄古朴质实,足以自给,而其子弟羞向者之为鄙陋,尽举其规模而变之。」
《國語辭典》:闾里(閭里)  拼音:lǘ lǐ
乡里,泛指民间。《汉书。卷八。宣帝纪》:「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
《國語辭典》:人民  拼音:rén mín
1.泛指百姓。《孟子。尽心下》:「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何物强藩,诱致邻寇,荡摇我边疆,俘杀我人民。」
2.居住在一国家内具有应享权利与应尽义务的人。
《國語辭典》:白屋  拼音:bái wū
1.以乾茅草覆盖的房屋。指贫穷人家住的房子。《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开门延士,下及白屋。」《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繇来白屋出公卿,到底穷通未可凭。」
2.涂饰成白色的屋子。如:「林间那栋白屋就是他的家。」
《國語辭典》:良人  拼音:liáng rén
1.善良、贤良的人。《诗经。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庄子。田子方》:「昔者寡人梦见良人,黑色而髯。」
2.妇人称夫。《孟子。离娄下》:「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幼学琼林。卷二。夫妇类》:「妻称夫曰稿砧,又曰良人。」
3.汉代女官名。即帝王的侍妾。位八百石,爵比左庶长。《汉书。卷九七。外戚传。序》:「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