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子时(子時)  拼音:zǐ shí
古代以十二地支计时。子时是指夜晚十一时到一时的时间。
《漢語大詞典》:原子时
由原子内部能级跃迁相伴的电磁波振荡频率所建立的时间标准。其秒长定义为铯原子跃迁频率9192631770周所经历的时间。其起点定为1958年1月1日世界时0时。广泛用于天文领域、空间技术和物理计量。
《国语辞典》:原子时代(原子时代)  拼音:yuán zǐ shí dài
原子能被发现以后,有代替电力而为文明原动力的趋势,因而称自此以后的时代为「原子时代」。
《國語辭典》:夜半  拼音:yè bàn
午夜。《左传。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唐。张继 枫桥夜泊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也作「夜中」、「夜央」。
《國語辭典》:十二时(十二時)  拼音:shí èr shí
1.古人分一天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等十二个时辰。
2.全天。唐。王维 送杨长史赴果州诗:「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宋史。卷三八五。葛邲传》:「十二时中,莫欺自己。」
3.词牌名。宋鼓吹四曲之一。此调有仄韵、平韵两体。
《國語辭典》:三更  拼音:sān gēng
夜晚十二时左右。或以为即指子时(夜间十一时至隔日凌晨一时)。参见「五更」条。唐。崔颢 七夕诗:「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儒林外史》第五回:「吃到三更时分,严监生正在大厅陪著客。」
《國語辭典》:中夜  拼音:zhōng yè
半夜。《书经。囧命》:「怵惕惟厉,中夜以兴,思免厥愆。」《文选。司马绍统。赠山涛诗》:「中夜不能寐,抚剑起踯躅。」也称为「中宵」。
分類:半夜子时
《國語辭典》:中宵  拼音:zhōng xiāo
半夜。《晋书。卷六二。祖逖传》:「逖、琨并有英气,每语世事,或中宵起坐。」《文选。陶渊明。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也称为「中夜」。
分類:子时
《國語辭典》:深夜  拼音:shēn yè
深更半夜,入夜已久的时候。
分類:深夜子时
《國語辭典》:午夜  拼音:wǔ yè
半夜。唐。唐彦谦 咏竹诗:「月明午夜生虚籁,误听风声是雨声。」唐。戴叔伦 重游长真寺诗:「蒲涧千年雨,松门午夜风。」
分類:半夜子时
《國語辭典》:夜分  拼音:yè fēn
半夜时候。《文选。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昼分而食,夜分而寝。」宋。无名氏《梅妃传》:「梅开赋赏,至夜分尚顾恋花下不能去。」
《國語辭典》:子夜  拼音:zǐ yè
即半夜子时十一点到一点。唐。吕温〈奉和张舍人阁中直夜思闻雅琴因书事通简僚友〉诗:「凉生子夜后,月照禁垣深。」唐。皇甫枚《王知古》:「不谓宠及迷津,庆逢子夜。聆好音于鲁馆,逼佳气于秦台。」
分類:子时
《國語辭典》:子夜歌  拼音:zǐ yè gē
乐府吴声歌曲。相传晋时女子名子夜者造此声,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因起于吴地,也称为「子夜吴歌」。《旧唐书。卷二九。音乐志》:「子夜,晋曲也。晋有女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晋日常有鬼歌之。」
《國語辭典》:荒鸡(荒雞)  拼音:huāng jī
旧时称晚上三更以前啼叫的鸡。并传说半夜鸡啼是战争的徵兆。《晋书。卷六二。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漢語大詞典》:夜中
夜半。春秋·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国语·吴语:“ 吴王 昏,乃戒令秣马食士,夜中,乃令服兵擐甲,係马舌,出火灶。” 韦昭 注:“夜中,夜半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鑑明月,清风吹我衿。” 唐 姚合 《赠王尊师》诗:“海岸夜中常见日,仙宫深处却无山。”
《漢語大詞典》:六时(六時)
(1).攻伐他国的六种时机。逸周书·武纪:“伐国有六时、五动、四顺。间其疏,薄其疑,推其危,扶其弱,乘其衰,暴其约,此谓六时。”
(2).佛教分一昼夜为六时:晨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乃起九层砖墖,形相巍然,六时虔拜。” 吴兆宜 注:“《龙树十住论》:菩萨昼夜各有三时,於此六时礼拜十方诸佛。”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六时合成一日一夜,昼三夜三。” 唐 李商隐 《题白石莲华寄楚公》诗:“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清 钱谦益 《仙坛倡和诗》之三:“已悔六时违净业,谁传四始立诗宗。”
(3).古分一昼夜为十二时,昼夜分言,则谓“六时”。常以指白日。《南齐书·武帝纪》:“丧礼每存省约,不须烦民。百官停六时入临,朔望祖日可依旧。”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到京知夫行踪》:“七宝楼晶光耀日,六时里频响洪鐘。” 清 周亮工 《须江延医》诗:“过岭人传多瘴癘,六时茗粥自兢兢。”
《國語辭典》:三槐  拼音:sān huái
周代宫庭外植有三棵槐木,三公朝天子时,面向三槐。《周礼。秋官司寇。朝士》:「面三槐,三公位焉。」后用以比喻三公。《晋书。卷七五。列传。荀崧》:「生有三槐之望,没无鼎足之名,宠不增于前秩,荣不副于本望,此一时愚智所慷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