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75,分212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金粟
金风
金屋
金盘
金茎
金阙
金波
金莲
万金
金山
金丹
金闺
金城
金紫
金吾
《國語辭典》:金粟  拼音:jīn sù
1.灯花。唐。韩愈 咏灯花同侯十一诗:「黄里排金粟,钗头缀玉虫。」
2.相传是维摩诘的前身。参见「维摩诘」条。南朝梁。陆倕〈志法师墓志铭〉:「欲化毗城,金粟降灵。」
3.木犀科「木犀」、「木樨」,即通称「桂花」的别名。参见「木樨」条。
《國語辭典》:金风(金風)  拼音:jīn fēng
秋风。古人常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变化,秋于五行中属金,故称秋风为「金风」。《三国演义》第一三回:「时值秋天,金风骤起。」《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金风吹柳蝉先觉,暗送无常死不知。」
分類:秋风
《國語辭典》:金屋  拼音:jīn wū
形容屋宇的华美。北周。庾信〈春赋〉:「出丽华之金屋,下飞燕之兰宫。」唐。白居易〈长恨歌〉:「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分類:华美美之
《漢語大詞典》:金屋贮娇(金屋貯嬌)
汉武故事:“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生于 猗兰殿 。年四岁,立为 胶东王 。数岁,长公主 嫖 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不?’ 胶东王 曰:‘欲得妇。’长主指左右长御百餘人,皆云不用。末指其女问曰:‘ 阿娇 好不?’於是乃笑对曰:‘好!若得 阿娇 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原指 汉武帝 要用金屋接纳 阿娇 作妇,后常用以形容娶妻或纳妾。 南朝 梁 费昶 《长门怨》诗:“金屋贮娇时,不言君不入。”亦作“ 金屋藏娇 ”。《廿载繁华梦》第二三回:“当时 佘老五 恋着 雁翎 , 周庸祐 也恋着 雁翎 ,各有金屋藏娇之意。”《小说界》1989年第11期:“那 杨老板 虽则热衷于金屋藏娇,却又怕太太怕到了根,一旦隐情暴露,便被严格管制。”
《漢語大詞典》:金盘(金盤)
亦作“ 金柈 ”。
(1).金属制成的盘。(1)餐具。 汉 辛延年 《羽林郎》诗:“就我求珍肴,金盘膾鲤鱼。”南史·刘穆之传:“及至醉饱,令厨人以金柈贮檳榔一斛以进之。”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金盘罢进,詎擘 麻姑 之脯。”(2)烛盘。 唐 岑参 《陪群公龙冈寺泛舟》诗:“紫鳞掣芳饵,红烛燃金盘。”(3)承露之盘。后汉书·陶谦传:“大起浮屠寺,上累金盘,下为重楼。”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刹上有金宝瓶,容二十五石。寳瓶下有承露金盘三十重。” 唐 韩偓 《中秋禁直》诗:“露和玉屑金盘冷,月射珠光贝闕寒。”(4)古代博具之一。 唐 李白 《送外甥郑灌从军》诗之一:“六博争雄好彩来,金盘一掷万人开。”
(2).比喻日月。 宋 陆游 《金山观日出》诗:“遥波蹙红鳞,翠蔼开金盘。” 元 萨都剌 《织女图》:“西楼月落金盘倾,暖霞拂地海棠晓。” 明 刘基 《归朝欢》词:“乌鸦立遍城头树,看云头金盘涌出,身在 广寒府 。”
《漢語大詞典》:金茎(金莖)
(1).用以擎承露盘的铜柱。文选·班固〈西都赋〉:“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 李善 注:“金茎,铜柱也。” 唐 杜甫 《秋兴》诗之五:“ 蓬莱 高闕对 南山 ,承露金茎霄汉间。”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香飘玉鼎晴烟细,日照金茎丽影移。”
(2).指承露盘或盘中的露。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五折:“泼阳乌放威刚此时,渴病争如是。倾将石髓流,胜却金茎赐。” 清 姚弘绪 《送阎荆州终养归中州》诗:“霞觴味并金茎赐,綵袖香从玉殿分。” 清 金农 《东冈卧病》诗:“久别金茎分草露,顿忘碧海守蹄涔。”
《國語辭典》:金阙(金闕)  拼音:jīn què
天子所住的宫阙。南朝陈。徐陵 奉和简文帝山斋诗:「架岭承金阙,飞桥对石梁。」唐。岑参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诗:「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國語辭典》:金波  拼音:jīn bō
1.月光。亦指月。《汉书。卷二二。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日华耀以宣明。」宋。苏轼 洞仙歌。冰肌玉骨词:「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2.映著月光的金色水波。南朝梁。武帝〈如炎〉诗:「金波扬素沫,银浪翻绿萍。」
3.酒。形容其色如金,在杯中浮动如波,故称为「金波」。元。张养浩〈普天乐。画船开套〉:「影摇动城郭楼台,杯斟的金波滟滟。」
《國語辭典》:金莲(金蓮)  拼音:jīn lián
形容妇女的纤细小脚或步态轻盈。参见「潘妃金莲」条。宋。刘过 沁园春。洛浦凌波词:「忆金莲移换,文鸳得侣,绣茵催衮,舞凤轻分。」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翠裙鸳绣金莲小,红袖鸾销玉笋长。」
《漢語大詞典》:金莲华炬(金蓮華炬)
金饰莲花形灯炬。新唐书·令狐綯传:“﹝ 綯 ﹞夜对禁中,烛尽,帝以乘舆、金莲华炬送还,院吏望见,以为天子来。”后用以形容天子对臣子的特殊礼遇。亦作“ 金莲花炬 ”。 清 杨潮观 《换扇巧逢春梦婆》:“做翰林,则归院的金莲花炬,受尽了北闕恩光。”亦省称“ 金莲炬 ”、“ 金莲 ”。 宋 张元干 《喜迁莺令·送何晋之大著兄趋朝歌以侑酒》词:“看君稳步过花甎。归院引金莲。” 金 陈庾 《吊麻信之》诗之二:“君恩未赐金莲炬,天闕俄成白玉楼。” 明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便催归玉简侍宸旒,他日归来金莲送。”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邹太和 学士云:‘……才子扫眉宜赤管,洞房停烛有金莲。’”
《國語辭典》:万金(萬金)  拼音:wàn jīn
1.形容金钱之多。《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觊齁雠彊秦,天下振动。」
2.形容身分尊贵。参见「万金之躯」条。
分類:钱财贵重
《國語辭典》:金山  拼音:jīn shān
1.出产黄金的山。《南史。卷七八。夷貊列传上。海南诸国》:「其国有金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
2.山名:(1)位于江苏省丹徒县西北,与焦山对峙,为江南胜地。也称为「金焦」。(2)指位于大陆西北中俄边境的阿尔泰山。参见「阿尔泰山」条。
3.佛教指佛身。《法华经。序品》:「身色如金山,端严甚微妙。」
4.地名。隶属新北市金山区,面积约四十九平方公里。背山面海,形势壮丽,海滨公园内有温泉,泉质甚佳。另有海水浴场,是消暑度假的好地方。也称为「金包里」。
《國語辭典》:金丹  拼音:jīn dān
仙人道士以金石炼制的药,相传服之可以成仙。见《抱朴子。内篇。金丹》。
《國語辭典》:金闺(金閨)  拼音:jīn guī
1.妇女闺阁的美称。唐。卢纶 七夕诗:「何事金闺子,空传得网丝。」唐。赵嘏 长垂双玉啼诗:「向灯垂玉枕,对月洒金闺。」
2.称朝廷。《文选。江淹。别赋》:「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既通金闺籍,复酌琼筵醴。」
《國語辭典》:金城  拼音:jīn chéng
比喻城池坚固。《文选。班固。西都赋》:「建金城而万雉,呀周池而成渊。」《文选。左思。蜀都赋》:「于是乎金城石郭兼市中区,既丽且崇,实号成都。」
《漢語大詞典》:金城柳
晋书·桓温传:“ 温 自 江陵 北伐,行经 金城 ,见少为 琅邪 时所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后遂用以为世事兴废之典。 宋 李清照 《上韩公枢密胡尚书诗》:“贤寧无 半千 ,运已遇阳九。勿勒 燕然 铭,勿种 金城 柳。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
分類:世事兴废
《國語辭典》:金紫  拼音:jīn zǐ
1.秦、汉时丞相等官金印紫绶,唐、宋贵官服金鱼袋及紫衣,均简称为「金紫」。《新唐书。卷一三九。李泌传》:「众指曰:『著黄者圣人,著白者山人。』帝闻,因赐金紫,拜元帅广平王行军司马。」
2.比喻高贵的爵位。唐。韩偓 与吴子华侍郎同年玉堂同直怀恩叙恳因成长句四韵兼呈诸同年诗:「声名烜赫文章士,金紫雍容富贵身。」
《漢語大詞典》:金印紫绶(金印紫綬)
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古代相国、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太师、太保、前后左右将军及六宫后妃所掌。亦为表示品级之服饰。 魏 晋 以后,光禄大夫得假金章紫绶,因亦称金紫光禄大夫。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 秦 官,金印紫綬。”后汉书·皇后纪论:“六宫称号,惟皇后贵人,金印紫綬。”亦作“ 金章紫綬 ”。晋书·舆服志:“贵人、夫人、贵嬪是为三夫人,皆金章紫綬。”后用以代指高官显爵。 唐 李白 《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诗:“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綬来相趋。”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一三二:“金章紫綬选高班,每每东头近圣颜。” 明 高明 《琵琶记·蔡宅祝寿》:“惟愿取黄卷青灯,及早换金章紫綬。”亦省称“ 金紫 ”。 汉 蔡邕 《陈太丘碑文》:“何可入践常伯,超补三事。紆佩金紫,光国垂勋。”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圣恩横加,猥赐金紫。”南史·江淹传:“卿年三十五,已为中书侍郎,才学如此,何忧不至尚书金紫。”
《國語辭典》:金吾  拼音:jīn wú
1.手执的铜制仪仗棒。晋。崔豹《古今注。卷上。舆服》:「汉朝执金吾,亦棒也。以铜为之,黄金涂两末,谓为金吾。」
2.职官名。掌管京城的治安警卫。参见「执金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