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人公
即太保。 周 三公之一。负责管饬大臣官吏。尚书大传卷五:“臣多弑主,孽多杀宗,五品不训,责於人公。”参见“ 三公 ”。
《國語辭典》:三公  拼音:sān gōng
1.人臣中最高的三个官位:(1)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书经。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2)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汉危无嗣,而公定之;四辅之职,三公之任,而公干之。」(3)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唐。杜佑《通典。卷十九。职官三公》:「后汉又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也称为「三司」。
2.星名。即太乙星旁的三星。《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调七政,和阴阳之官也。」也称为「三师」。
《國語辭典》:三公  拼音:sān gōng
1.人臣中最高的三个官位:(1)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书经。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2)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汉危无嗣,而公定之;四辅之职,三公之任,而公干之。」(3)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唐。杜佑《通典。卷十九。职官三公》:「后汉又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也称为「三司」。
2.星名。即太乙星旁的三星。《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调七政,和阴阳之官也。」也称为「三师」。
《國語辭典》:上公  拼音:shàng gōng
1.周制,三公八命,出封时,加一命称为「上公」。《周礼。春官。典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
2.汉时太保太傅的尊称。《后汉书。卷一八。吴汉传。论曰》:「吴汉自建武世,常居上公之位。」
3.公爵。亦泛指高官显爵。唐。李华〈寄赵七侍御〉诗:「属词慕孔门,入仕希上公。」
《國語辭典》:太保  拼音:tài bǎo
1.职官名。三公之一,位次太傅。多为恩宠所加的头衔,并无实职。《书经。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
2.庙祝、巫师。宋。俞琰《书斋夜话》卷一:「余谓今之巫者言神巫其体,盖犹古之尸,故南方俚俗称巫为太保,又呼为师人。」
3.对仆役的的尊称。《喻世明言。卷三。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官人吃了几杯酒,睡在楼上。二位太保宽坐等一等,不要催促。」
4.对绿林人物的尊称。《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所有财物,但凭太保取去,只是鞍马衣装,须留下做归途盘费则个。」
5.不良少年。如:「他是个整天无所事事的小太保。」
《漢語大詞典》:三太
太师、太傅、太保的合称。新唐书·仪卫志上:“东宫官居上臺官之次,王府官又次之,唯三太、三少、宾客、庶子、玉傅随本品。”
《漢語大詞典》:三师(三師)
(1). 北魏 以后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见《通典·职官一》。 唐 窦常 《奉贺太保岐公》诗:“五色詔中宣九德,百僚班外置三师。”金史·百官志一:“三师。太师、太傅、太保各一员,皆正一品,师范一人,仪刑四海。”
(2).星名。宋史·天文志二:“三公三星,在北斗杓南,及魁第一星西,一云在斗柄东,为太尉、司徒、司空之象。在魁西者名三师。”
(3).三国的军队。左传·隐公十年:“癸,亥,克之,取三师焉。” 杜预 注:“三国之军在 戴 ,故 郑伯 合围之。”
(4).佛教语。指授具足戒的三名和尚,即戒和尚、羯磨师和教授师。 唐 道宣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之三:“若论发戒功,与三师齐德,何为不请之乎?可準三师而请。”参见“ 三师七僧 ”。
《漢語大詞典》:三师七僧(三師七僧)
佛教语。佛徒授比丘具足戒,行三师七僧之制。三师指戒和尚、羯磨师和教授师。七僧指七名作证的和尚。也称为“三师七证”。参阅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之三。萨婆多毘尼毘婆沙卷二:“受戒时须三师七僧。”
《漢語大詞典》:垂紫
悬垂紫色的印绶。 汉 制相国、丞相、太尉、太师、太傅、太保、前后左右将军皆金印紫绶。后汉书·冯衍传下:“ 衍 少事名贤,经歷显位,怀金垂紫,揭节奉使,不求苟得,常有陵云之志。” 李贤 注:“金谓印也,紫谓綬也。”
《漢語大詞典》:乞米帖
(1). 唐 代大书法家 颜真卿 向 李太保 借米的信。又称《与李太保帖》。 宋 陆游 《寓叹》诗:“临成《乞米帖》,看入借车诗。” 清 赵翼 《题文信国手札》:“ 鲁公 《乞米帖》,但为举家艰旅食。”亦省作“ 乞米 ”。 宋 苏轼 《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之二:“忍饥看书泪如洗,至今 鲁公 餘《乞米》。” 明 汤显祖 《题静庵僧卷十绝》之十:“拚书《乞米》江南帖,付与拈花黄石函。”
(2).戏称向人借贷的书牍。 宋 庄绰 鸡肋编卷上:“先公 元祐 中为尚书郎,时 黄鲁直 在馆中,每月常以史院所得笔墨来易米报谢,积久尺牘盈轴,目之为乞米帖。”
《漢語大詞典》:六傅
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 西晋 末始置此六职。 唐 虽有此职,但因人而设,不皆有。 宋 以后多为兼官、加官及赠官。晋书·何劭传:“ 惠帝 即位,初建东宫,太子年幼,欲令亲万机,故盛选六傅,以 劭 为太子太师。” 唐 白居易 《严绶可太子少傅制》:“东朝保傅,歷代尊崇。 汉 择名儒,任先 疏广 。 晋 求耆德,选在 山涛 。实资六傅之贤,用宏三善之道。”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持宪储闱·六傅
《漢語大詞典》:王太保家法
南朝 宋 王弘 ,官至太保,其行止皆有法度,时称“王太保家法”。宋书·王弘传:“﹝ 弘 ﹞造次必存礼法,凡动止施为,及书翰仪体,后人皆依倣之,谓为‘王太保家法’。”
《国语辞典》:唯恐不及  拼音:wéi kǒng bù jí
只怕来不及或赶不上。如:「避之唯恐不及。」唐。权德舆〈唐丞相金紫光禄大夫守太保致仕赠太傅岐国公杜公墓志铭序〉:「一言定交,死生以之,趋人之急,唯恐不及。」
《国语辞典》:宝儿赤(宝儿赤)  拼音:bǎo ér chì
厨师。译自蒙古语。元。黄溍〈宣徽使太保定国忠亮公神道碑〉:「宝儿赤盖古内瓮之职最为亲密。」也作「火里赤」。
《国语辞典》:朴子市  拼音:pú zǐ shì
城市名。位于嘉义县境内,接邻太保乡。面积约五十平方公里,昔日以种植朴树故称为「朴子」。市内有配天官、北极殿等名胜,亦盛产龙眼、芒果。
《漢語大詞典》:东宫三师(東宫三師)
古代辅导太子的太师、太傅、太保三官的合称。通典·职官十二:“ 后魏 有太师、太傅、太保,谓之东宫三师。”亦称“ 东宫三太 ”。文献通考·职官十四:“ 后魏 有太师、太傅、太保,谓之东宫三太。”
《國語辭典》:十三太保  拼音:shí sān tài bǎo
相传唐末李克用有义子十三人,皆被封为「太保」,故称为「十三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