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三吴
(1).地名。 晋 指 吴兴 、 吴郡 、 会稽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水:“ 永建 中, 阳羡 周嘉 上书,以县( 会稽 )远,赴会至难,求得分置,遂以 浙江 西为 吴 ,以东为 会稽 。 汉高帝 十二年,一 吴 也,后分为三,世号‘ 三吴 ’。 吴兴 、 吴郡 , 会稽 其一焉。”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榻写:“ 江 南地润无尘,人多精艺, 三吴 之跡,八絶之名, 逸少 右军, 长康 散骑,书画之能,其来尚矣。”
(2).地名。 唐 指 吴兴 、 吴郡 、 丹阳 。通典·州郡十二:“ 苏州 , 春秋 吴国 之都也……与 吴兴 、 丹阳 为 三吴 。 齐 因之。 陈 置 吴州 。 隋 平 陈 ,改曰 苏州 。 煬帝 初,復曰 吴州 ,寻为 吴郡 。大 唐 为 苏州 ,或为 吴郡 。”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三:“今天下安危,在于 淮 楚 。师振则 三吴 安, 三吴 安则国家不失外府。” 唐 杜牧 《题桐叶》诗:“ 三吴 烟水平生念,寧向閒人道所之。”
(3).地名。 宋 指 苏州 、 常州 、 湖州 。 宋 司马光 《送杨太祝忱知长洲县》诗:“ 三吴 佳县首,民物旧熙熙。”
(4).泛指 长江 下游一带。 唐 李白 《猛虎行》:“ 三吴 邦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 金 刘致君 《鹧鸪天》词:“修月客,弄云娘, 三吴 清兴入淋浪。”
《國語辭典》:金城  拼音:jīn chéng
比喻城池坚固。《文选。班固。西都赋》:「建金城而万雉,呀周池而成渊。」《文选。左思。蜀都赋》:「于是乎金城石郭兼市中区,既丽且崇,实号成都。」
《漢語大詞典》:金城柳
晋书·桓温传:“ 温 自 江陵 北伐,行经 金城 ,见少为 琅邪 时所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后遂用以为世事兴废之典。 宋 李清照 《上韩公枢密胡尚书诗》:“贤寧无 半千 ,运已遇阳九。勿勒 燕然 铭,勿种 金城 柳。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
分類:世事兴废
《國語辭典》:木奴  拼音:mù nú
1.丹阳太守李衡因其妻不善治家,遂密遣十人于武陵龙阳洲上作宅,种柑橘树千株。临死乃告知儿女,后家道殷足。见《三国志。卷四八。吴书。三嗣主传。孙休》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后用以称柑橘为「木奴」。唐。柳宗元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诗:「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宋。王炎《双溪类槁。卷六。张德夫园亭八咏。橘渚》:「木奴欲献主人寿,一夜累累千颗黄。」
2.果实的通称。宋。谢薖《竹友集。卷七。次韵吴民载告别觅酒诗二首之二》:「嘉蔬实空甒,并遣木奴来。」
《漢語大詞典》:握槊
(1).古时类似双陆的一种博戏。魏书·术艺传·范宁儿:“ 赵国 李幼序 、 洛阳 丘何奴 并工握槊。此盖 胡 戏,近入中国,云 胡 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 唐 刘禹锡 《观博》:“初,主人执握槊之器……其制用骨,觚稜四均,鏤以朱墨,耦而合数,取应期月,视其转止,依以争道。” 清 方以智 通雅·器用十三:“握槊、长行局、波罗塞、双陆,要一类也。 后魏 李邵 曰:‘ 曹植 作长行局, 胡 王作握槊,亦双陆也。’”
(2). 唐 丹阳 公主 下嫁 薛万彻 ,嫌 薛 不聪慧,数月不与同席。 唐太宗 乃召 高祖 诸婿与 薛 握槊,故意皆负,因以佩刀赐之。公主喜与 薛 归去。见新唐书·高祖十九女传。后用为竞技获胜之典。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妾击贼:“呜呼!射雉既获,内人展坐;握槊方胜,贵主同车,技之不可已也如是夫!”
《國語辭典》:橘奴  拼音:jú nú
橘树。参见「木奴」条。唐。杜甫〈驱竖子摘苍耳〉诗:「加点瓜薤间,依稀橘奴迹。」
《漢語大詞典》:鼎门(鼎門)
(1).城门名。旧 洛阳 城东南有 鼎门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郟 ,山名, 鄏 ,地邑也。十年定鼎为王之东都,谓之新邑,是为王城。其城东南,名曰 鼎门 ,盖九鼎所从入也。” 唐 刘禹锡 《奉和裴令公新成绿野堂即书》:“蔼蔼 鼎门 外,澄澄 洛水 湾。” 唐 李贺 《许公子郑姬歌》:“桂开客花名 郑袖 ,入 洛 闻香 鼎门 口。”
(2).城门名。旧 丹阳 郡门。《文选·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驱车 鼎门 外,思见 昭丘 阳。” 张铣 注:“ 鼎门 , 丹阳 郡门也。”
(3).名门贵族。 唐 王勃 《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公鼎门疏照,穴岫翔辉。”
《国语辞典》:韦昭(韦昭)  拼音:wéi zhāo
人名。(西元204~273)字弘嗣,三国吴云阳(今江苏省丹阳县)人。好学能文,孙皓时为侍中,领修国史,因持正敢谏为孙皓所杀。所注《孝经》、《论语》、《国语》,均有名于世。
《漢語大詞典》:梦溪(夢溪)
(1).地名。在今 江苏省 丹阳县 , 宋 沈括 故宅所在地。 宋 王象之《舆地纪胜七·镇江府》:“ 括 ( 沈括 )尝梦至一处,心乐之。后於 京口 得地,恍若梦中旧游,因名 梦溪 。”
(2).近人据 宋 卢宪 嘉定镇江志十一、 元 俞希鲁 至顺镇江志十二,谓 梦溪 在 丹徒县 朱方门 东。
(3).梦溪笔谈的省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小説家一类,又自分数种……一曰丛谈:《容斋》《梦溪》《东谷》《道山》之类是也。”
《漢語大詞典》:吴亭
(1).地名,即 庱亭 。在今 江苏 丹阳县 东、 武进县 西, 三国 吴 孙权 曾射虎于此。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横弧於 楚 水之蛟,飞鏃於 吴亭 之虎。” 倪璠 注:“ 吴亭 即 庱亭 。”
(2).泛指 吴 地之亭。 北周 庾信 《拟连珠》:“若赏其声, 吴 亭有已枯之竹。” 倪璠 注:“尔雅曰:‘东南之美者,有 会稽 之竹箭焉。’……以 会稽 名 吴 ,故云 吴 亭。”
《国语辞典》:法融  拼音:fǎ róng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俗姓韦,润州延陵(江苏丹阳县延陵镇)人。禅宗牛头派的创始人。十九岁从三论宗僧炅法师剃度,后从大明法师等钻研三论和华严、般若、法华、大集等经论,因未能在修行上突破,遂入山习定二十年。唐武德七年房玄龄奏请淘汰寺庙僧徒,法融即挺身入京上表陈理。贞观十年,入牛头山参究佛法,数年间,同住的法侣有百馀人。贞观二十一年后先后讲说《法华经》、《大品》、《大集经》等。显广二年圆寂。牛头宗法系的成立,是中唐以后的事。自刘禹锡的〈融大师新塔记〉、〈李华故径山大师碑铭〉、〈故左溪大师碑〉有法融得道信印可的传说。虽然法融思想和禅法启南宗顿悟说的先河,但法融和道信的禅法实大不相同。
《漢語大詞典》:许丁卯(許丁卯)
指 唐 代诗人 许浑 。 许浑 住 丹阳 (今属 江苏 ) 丁卯桥 旁 丁卯庄 。著有《丁卯集》,故称。 清 方文 《赠袁长卿郡伯》诗:“前辈犹传 许丁卯 , 凌敲 送客不曾閒。”
《漢語大詞典》:向吴亭
古亭名。地在今 江苏 丹阳县 。 唐 杜牧 《润州》之一:“ 向吴亭 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冯集梧 注引《一统志》:“ 向吴亭 在 丹阳 县治南。”向,一本作“ 句 ”。 唐 陆龟蒙 《润州送人往长洲》诗:“秋来频上 向吴亭 ,每上思归意剩生。”
《漢語大詞典》:李衡奴
《三国志·吴志·孙休传》“ 丹阳 太守 李衡 ”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襄阳记》:“ 衡 每欲治家,妻輒不听,后密遣客十人於 武陵 龙阳 汜洲 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后遂称橘子为“李衡奴”。 唐 罗隐 《秋日富春江行》诗:“远岸平如翦,澄江静似铺。紫鳞仙客驭,金颗李衡奴。”
《国语辞典》:薄绍之(薄绍之)  拼音:bó shào zhī
人名。字敬叔,南朝宋丹阳人(今安徽当涂东),生卒年不详。官至给事中,书法初学王羲之,风骨秀异,行草倜傥。当时名过羊欣之上,与羊欣并称为「羊薄」。
分类:丹阳阳人
《漢語大詞典》:丹阳布衣(丹陽布衣)
陶弘景 , 南朝 齐 梁 时 丹阳 人。仕 齐 拜左卫殿中将军,入 梁 隐居 句曲山 ,自号 华阳隐居 。后以“丹阳布衣”指退隐不仕者。 唐 温庭筠 《中书令裴公挽歌词》之一:“ 丹阳 布衣客,莲渚白头人。” 曾益 等注:“《姓谱》: 陶弘景 为 丹阳 派,常自称 丹阳 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