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白阁道者(白閤道者)
麻衣道者 的别称。 宋 僧,善相术。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李泌钱若水事相类》:“又 若水 謁 陈希夷 。曰:‘子神清气一,可致神仙。’遂招 白閤道者 决之,乃以为不然。”参阅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七。
《國語辭典》:顺道者昌,逆德者亡(順道者昌,逆德者亡) 拼音:shùn dào zhě chāng,nì dé zhě wáng
顺从道德的必然昌盛,违逆道德的必趋灭亡。《三国志。卷一三。魏书。钟繇传》裴松之注引〈司马彪战略〉曰:「古人有言『顺道者昌,逆德者亡』。」也作「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國語辭典》:圣人(聖人) 拼音:shèng rén
1.有完美品德的人,如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等。
2.专称孔子。《孟子。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圣人有之一体。」《儒林外史》第二回:「丁祭肉若是不吃,圣人就要计较了。」
3.古时对天子的敬称。《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新唐书。卷一三九。李泌传》:「著黄者圣人,著白者山人。」
4.清酒。《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邈传》:「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5.佛教称见道位以上的修行人,相对轮回中的凡夫而言。《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二三:「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五阴,如梦、如响、如影、如焰、如幻、如化,能具足无相尸罗波罗蜜,具足戒不缺、不破、不杂、不著,圣人所赞。」
2.专称孔子。《孟子。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圣人有之一体。」《儒林外史》第二回:「丁祭肉若是不吃,圣人就要计较了。」
3.古时对天子的敬称。《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新唐书。卷一三九。李泌传》:「著黄者圣人,著白者山人。」
4.清酒。《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邈传》:「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5.佛教称见道位以上的修行人,相对轮回中的凡夫而言。《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二三:「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五阴,如梦、如响、如影、如焰、如幻、如化,能具足无相尸罗波罗蜜,具足戒不缺、不破、不杂、不著,圣人所赞。」
《漢語大詞典》:中圣人(中聖人)
酒醉的隐语。《三国志·魏志·徐邈传》:“ 魏国 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 邈 私饮至於沉醉。校事 赵达 问以曹事, 邈 曰:‘中圣人。’ 达 白之 太祖 , 太祖 甚怒。度 辽 将军 鲜于辅 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邈 性脩慎,偶醉言耳。’” 唐 陆龟蒙 《添酒中六咏》之五:“尝作酒家语,自言中圣人。”
分類:酒醉
《國語辭典》:山家 拼音:shān jiā
1.山野人家。《南史。卷八○。贼臣传。侯景传》:「山家小儿果攘背,太极殿前作虎视。」唐。杜甫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二首之二:「山家蒸栗暖,野饭射麋新。」
2.谦称自己家里。唐。李朝威《柳毅传》:「荷和雅兮感甘羞,山家寂寞兮难久留。」
3.中国佛教天台宗在宋代分成山家和山外两派。山家派传承知礼的学说,认为金光明玄义广本是智顗真作。主张修观,唯观妄念。因住在山城之内,故称为「山家」。并由日僧最澄传入日本。《四明尊者教行录》卷三:「延庆座主出山家教义凡三十条,褰绛帏问诸子。」
2.谦称自己家里。唐。李朝威《柳毅传》:「荷和雅兮感甘羞,山家寂寞兮难久留。」
3.中国佛教天台宗在宋代分成山家和山外两派。山家派传承知礼的学说,认为金光明玄义广本是智顗真作。主张修观,唯观妄念。因住在山城之内,故称为「山家」。并由日僧最澄传入日本。《四明尊者教行录》卷三:「延庆座主出山家教义凡三十条,褰绛帏问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