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48,分13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悬鹑衣(又作:衣如飞鹑 ...)
鹑衣百结
绿衣
倒衣(又作:颠倒衣裳)
典衣(又作:解衣贳酒)
叹短衣(又作:短衣扣角)
山川满目泪沾衣
乌衣年少(又作:乌衣门巷 ...)
荀衣(又作:香满衣)
拂衣
衣带缓
赋缁衣
茅焦脱衣(又作:茅焦解衣)
宵衣
五裤换破衣
典故 
悬鹑衣
 
衣如飞鹑
 
衣有悬鹑
 
衣若悬鹑
 
衣鹑结
   

《荀子·大略篇》~632~
子夏家贫,衣若县鹑。人曰:「子何不仕?」曰:「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大夫之骄我者,吾不复见。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争利如蚤甲,而丧其掌。」

简释

鹑衣:指生活贫困。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乌几重重缚,鹑衣寸寸针。”


例句

庞眉一居士,鹑服隐尧时。 李端 暮春寻终南柳处士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岐击剑生铜吼。 李贺 开愁歌(华下作)

书成无过雁,衣故有悬鹑。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王契。字左卿。京兆人。元结有送契之西蜀序。)

乌几重重缚,鹑衣寸寸针。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鹑服我久安,荆钗君所慕。 权德舆 祗役江西路上以诗代书寄内

严霜被鹑衣,不知狐白温。 权德舆 酬别蔡十二见赠

鹑服长悲碎,蜗庐未卜安。 骆宾王 寒夜独坐游子多怀简知己

鹤氅人从衡岳至,鹑衣客自洛阳来。 齐己 荆门疾中喜谢尊师自南岳来相里秀才自京至


《荀子·大略篇》~632~
子夏家贫,衣若县鹑。人曰:「子何不仕?」曰:「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大夫之骄我者,吾不复见。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争利如蚤甲,而丧其掌。」
典故
梦入梅花
 
梅花树
   

《龙城录·赵师雄醉憩梅花下》
隋开皇中,赵师雄迁罗浮。一日,天寒日暮,在醉醒间,因憩仆车于松林间酒肆傍舍,见一女子,淡妆素服,出迓师雄。时已昏黑,残雪对月色微明。师雄喜之,与之语,但觉芳香袭人,语言极清丽。因与之扣酒家门,得数杯,相与饮。少顷,有一绿衣童来,笑歌戏舞,亦自可观。顷醉寝,师雄亦懵然,但觉风寒相袭。久之,时东方已白。师雄起视,乃在大梅花树下,上有翠羽啾嘈相顾,月落参横。但惆怅而尔。

简释

罗浮:喻梅花。明岛启《题三香图》:“罗浮洛浦与潇湘,三处离魂一本香。”


《毛诗正义·国风·齐风·东方未明》~9~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汉·郑玄注:「东方未明,而以为明。故群臣促遽,颠倒衣裳。」

例句

无路从容陪语笑,有时颠倒著衣裳。 杜甫 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二首之一

长路更执绋,此心犹倒衣。 杜甫 送卢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二十韵

枕上忽惊起,颠倒著衣裳。 白居易 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及寤而书适至兼寄桐花诗怅然感怀因以此寄

典故
七十古来稀
 
人生七十稀
 
典春衫
    
杜陵酒债
 
流转为风光
  
解衣贳酒
 
风光流转

相关人物
杜甫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五〈曲江二首〉
〈曲江二首〉其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案:八尺曰寻。倍寻曰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穿花蛱蝶深深舞】,点水蜻蜓款款飞【点水蜻蜓缓缓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典故
南山戚
 
南山白石
 
南山石烂
 
叩牛
 
叩牛歌
 
叩角哀
 
叩角歌
  
商声讴
 
叹短衣
 
宁子商歌
  
宁戚牛
 
宁戚饭牛
 
宁牛
 
悲牛角
 
扣牛角
   
扣角而歌
  
击辕歌
 
东门牛
 
歌牛下
  
白石吟
  
短衣扣角
 
舍牛相齐
 
长歌叩辕
   
相关人物
宁戚
 
齐桓公(名小白)


《楚辞》战国楚·屈原《离骚》
「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东汉·王逸注:「宁戚,卫人。该,备也。宁戚脩德不用,退而商贾,宿齐东门外。桓公夜出,宁戚方饮牛,叩角而歌。桓公闻之,知其贤,举用为卿,备辅佐也。」
《吕氏春秋·览部》卷十九〈离俗览·举难〉~3~
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火甚盛,从者甚众。宁戚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
《淮南子》卷十二〈道应训〉~389~
宁越欲干齐桓公,困穷无以自达,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商于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火甚盛,从者甚众。宁越饭牛车下,望见桓公而悲,击牛角而疾商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
《史记》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
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者司马喜膑脚于宋,卒相中山;范雎摺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位,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自沈于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故百里奚乞食于路,缪公委之以政;宁戚饭牛车下,而桓公任之以国。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应劭曰:「齐桓公夜出迎客,而宁戚疾击其牛角商歌曰:『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遭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曼曼何时旦?』公召与语,说之,以为大夫。」
《淮南子》卷十三《泛论训》
「夫百里奚之饭牛,伊尹之负鼎,太公之鼓刀,宁戚之商歌,其美有存焉者矣。」东汉·高诱注:「宁戚卫人也,商旅于齐,宿郭门外,疾世商歌以干桓公。」

简释

宁戚牛:咏人怀才未遇。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之七:“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例句

思乡每读登楼赋,对月空吟叩角歌。 刘沧 汶阳客舍

魏阙望中何日见,商歌奏罢复谁听。 严维 韦情献相公

田子莫嫌弹铗恨,宁生休唱饭牛歌。 姚岩杰 报颜标

歌残白石扣牛角,赋换黄金爱马卿。 徐夤 依韵赠严司直

谁听宁戚敲牛角,月落星稀一曲歌。 李咸用 秋日送严湘侍御归京

愿君听扣角,当自识贤臣。 李峤

齐歌初入相,燕阵早横功。 李峤

宁戚未匡齐,陈平终佐汉。 李白 南奔书怀(一作自丹阳南奔道中作。此诗萧士赟云是伪作。)

宁武子,朱买臣,扣角行歌背负薪。 李白 笑歌行(以下二首。苏轼云是伪作。)

元瑜正及从军乐,宁戚谁怜叩角哀。 李郢 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商歌如不顾,归棹越南𤃩。 杜牧 分司东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

独坐亲雄剑,哀歌叹短衣。 杜甫

商歌还入夜,巴俗自为邻。 杜甫 与严二郎奉礼别

滥窃商歌听,时忧卞泣诛。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

东门牛屡饭,中散虱空爬。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玉八十通赠二君子

客里冯谖剑,歌中宁戚牛。 钱起 新丰主人

日夕云台下,商歌空自悲。 钱起 秋馆言怀

不遇张华识,空悲宁戚歌。 钱起 长安落第作

否去泰来终可待,夜寒休唱饭牛歌。 韦庄 湘中作

扣角干名计已疏,剑歌休恨食无鱼。 韦庄 东游远归

刘伶避世唯沉醉,宁戚伤时亦浩歌。 韦庄 云散

寄诗同心子,为我商声讴。 韩愈 驽骥

安能羡鹏举,且欲歌牛下。 高适 苦雪四首之四

徒为击角歌,且惭雕剑字。 鲍溶 秋思

典故
山川满目泪沾衣
 
汾水雁飞
 
满目山川
 
空有年年雁

相关人物
李峤


《本事诗·事感》
天宝末,玄宗尝乘月登勤政楼,命梨园弟子歌数阕。有唱李峤诗者云:「富贵荣华能几时,山川满目泪沾衣。不见秖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飞。」时上春秋已高,问是谁诗,或对曰李峤,因凄然泣下,不终曲而起,曰:「李峤真才子也。」又明年,幸蜀,登白卫岭,览眺久之,又歌是词,复言李峤真才子,不胜感叹。时高力士在侧,亦挥涕久之。
典故
乌衣年少
 
乌衣门巷
  
王亭谢馆
 
王家与谢家
 
王与谢
  
王谢乌衣
 
王谢邻里
 
王谢风流
 
旧时王谢
 
门巷乌衣
 
风流王谢

相关人物
王导
 
谢弘微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上〈雅量〉~356~
有往来者云:庾公有东下意。或谓王公:「可潜稍严,以备不虞。」王公曰:「我与元规虽俱王臣,本怀布衣之好。若其欲来,吾角巾径还乌衣,何所稍严。」南朝梁·刘孝标注引《丹阳记》曰:「乌衣之起,吴时乌衣营处所也。江左初立,琅邪诸王所居。」
《宋书》卷五十八〈谢弘微列传〉~590~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混五言诗所云「昔为乌衣游,戚戚皆亲侄」者也。
《景定建康志》卷十六
《旧志》云:「乌衣巷在秦淮南。晋南渡,王、谢诸名族居此,时谓子弟为乌衣诸郎。」

例句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 金陵五题乌衣巷

迟回好风景,王谢昔曾游。 刘禹锡 题报恩寺

风流访王谢,佳境恣洄沿。 李群玉 将之吴越留别坐中文酒诸侣

王谢风流远,阖庐丘墓荒。 杜甫 壮游

颇谓秦晋匹,从来王谢郎。 杜甫 送大理封主簿五郎亲事不合亲事遂停

王谢初飞盖,姬姜尽下山。 段成式 和周繇见嘲

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 羊士谔 忆江南旧游二首

王谢遗踪玉籍仙,三年闲上鄂君船。 陆龟蒙 送浙东德师侍御罢府西归

典故  
国香荀令
 
满身香
 
花香逐荀
 
荀令炷炉香
 
荀令焚香
 
荀令熏炉
  
荀令香炉
 
荀公几日香
 
荀炉
 
荀衣
 
风流荀令
 
香满衣
 
香闻荀令

相关人物
荀彧

参考典故
荀令


《艺文类聚》卷七十
《襄阳记》:刘季和性爱香,尝上厕还,过香炉上。主簿张坦曰:「人名公作俗人,不虚也。」季和曰:「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为我如何令君,而恶我爱好也。」
《太平御览》卷七百三〈服用部五·香炉〉
《襄阳记》曰:「刘和季性爱香,上厕置香炉,主簿张坦曰:『人名公作俗人,真不虚也。』和季曰:『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君何恶我爱好也。』」

简释

荀令香:喻奇异香味,或喻人风仪高雅。唐白居易《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桥庄绿野堂即事》:“花妒谢家妓,兰偷荀令香。”

荀炉:喻指香炉。宋李维《霜月》:“荀炉残更换,湘瑟罢仍调。”


例句

香闻荀令宅,艳入孝王家。 刘禹锡 和令狐相公郡斋对紫薇花

荀令园林好,山公游赏频。 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亲仁郭家花下即事见寄

花香逐荀令,草色对王孙。 刘长卿 奉和杜相公新移长兴宅呈元相公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李商隐 牡丹

谢郎衣袖初翻雪,荀令熏炉更换香。 李商隐 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

桥南荀令过,十里送衣香。 李商隐 韩翃舍人即事

熏香荀令偏怜少,傅粉何郎不解愁。 李端 赠郭驸马

荀令焚香日,潘郎振藻秋。 李颀 赠别张兵曹

国香荀令去,楼月庾公来。 温庭筠 中书令裴公挽歌词二首

花妒谢家妓,兰偷荀令香。 白居易 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桥庄绿野堂郎事

典故
相关人物
孔融
 
杨彪


《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列传·(曾孙)杨彪〉~788~
建安元年,从东都许。时天子新迁,大会公卿,兖州刺史曹操上殿,见彪色不悦,恐于此图之,未得宴设,托疾如厕,因出还营。彪以疾罢。时袁术僭乱,操托彪与术婚姻,诬以欲图废置,奏收下狱,劾以大逆。将作大匠孔融闻之,不及朝服,往见操曰:「杨公四世清德,海内所瞻。周书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况以袁氏归罪杨公。易称『积善馀庆』,徒欺人耳。」操曰:「此国家之意。」融曰:「假使成王杀邵公,周公可得言不知邪?今天下缨緌搢绅所以瞻仰明公者,以公聪明仁智,辅相汉朝,举直厝枉,致之雍熙也。今横杀无辜,则海内观听,谁不解体!孔融鲁国男子,明日便当拂衣而去,不复朝矣。」操不得已,遂理出彪。

例句

肯学求名者,经年未拂衣。 李端 送丘丹归江东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悲伤未拂衣。 杜甫 曲江对酒

练思多时冰雪清,拂衣无语别书生。 杨巨源 送陈判官罢举赴江外

相府恩犹在,知君未拂衣。 耿湋 赠胡居士

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 陈子昂 答洛阳主人

典故
罗带缓
 
衣带缓


《昭明文选》卷二十九〈诗己·杂诗上·古诗十九首〉~343~
〈古诗十九首〉其一:「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馀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唐·李善注引《古乐府歌》曰:「离家日趍远,衣带日趍缓。」
典故
赋缁衣


《毛诗正义》卷四之二〈国风·郑风·缁衣〉~60~
毛诗序:「〈缁衣〉,美武公也。父子并为周司徒,善于其职,国人宜之,故美其德,以明有国善善之功焉。」诗曰:「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礼记注疏》卷五十五〈缁衣〉~927~
子曰。好贤如缁衣。恶恶如巷伯。则爵不渎而民作愿。刑不试而民咸服。大雅曰。仪刑文王。万国作孚。
典故
干鼎镬
 
茅焦笔
 
茅焦脱衣
 
茅焦解衣

相关人物
茅焦


《说苑》卷九〈正谏〉~280~
秦始皇帝太后不谨,幸郎嫪毐,封以为长信侯,为生两子,毐专国事,浸益骄奢,与侍中左右贵臣俱博饮,酒醉争言而斗,瞋目大叱曰:「吾乃皇帝之假父也,窭人子何敢乃与我亢!」所与斗者走行白皇帝,皇帝大怒,毐惧诛,因作乱,战咸阳宫。毐败,始皇乃取毐四肢车裂之,取其两弟囊扑杀之,取皇太后迁之于萯阳宫,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从蒺藜其脊肉,干四肢而积之阙下,谏而死者二十七人矣。齐客茅焦乃往上谒曰:「齐客茅焦愿上谏皇帝。」皇帝使使者出问客,得无以太后事谏也,茅焦曰然,使者还白曰:「果以太后事谏。」皇帝曰走往告之,若不见阙下积死人邪?使者问茅焦,茅焦曰:「臣闻之天有二十八宿,今死者已有二十七人矣,臣所以来者,欲满其数耳,臣非畏死人也。」走入白之,茅焦邑子,同食者尽负其衣物行亡,使者入白之,皇帝大怒曰:「是子故来犯吾禁,趣炊镬汤煮之,是安得积阙下乎!」趣召之入,皇帝按剑而坐,口正沫出,使者召之入,茅焦不肯疾行,足趣相过耳,使者趣之,茅焦曰:「臣至前则死矣,君独不能忍吾须臾乎?」使者极哀之,茅焦至前再拜谒起,称曰:「臣闻之,夫有生者不讳死,有国者不讳亡;讳死者不可以得生,讳亡者不可以得存。死生存亡,圣主所欲急闻也,不审陛下欲闻之不?」皇帝曰:「何谓也?」茅焦对曰:「陛下有狂悖之行,陛下不自知邪!」皇帝曰:「何等也?愿闻之。」茅焦对曰:「陛下车裂假父,有嫉妒之心;囊扑两弟,有不慈之名;迁母萯阳宫,有不孝之行;从蒺藜于谏士,有桀纣之治。今天下闻之,尽瓦解无向秦者,臣窃恐秦亡为陛下危之,所言已毕,乞行就质。」乃解衣伏质。皇帝下殿,左手接之,右手麾左右曰:「赦之,先生就衣,今愿受事。」乃立焦为仲父,爵之上卿;皇帝立驾,千乘万骑,空左方自行迎太后萯阳宫,归于咸阳;太后大喜,乃大置酒待茅焦,及饮,太后曰:「抗枉令直,使败更成,安秦之社稷;使妾母子复得相会者,尽茅君之力也。」
典故  
相关人物
伍奢


《春秋左传正义》卷四十九〈昭公·传二十年〉~853~
伍尚归奢闻员不来,曰:「楚君大夫其旰食乎!」晋·杜预注:「将有吴忧,不得早食。」

例句

吟余何所忆,圣主尚宵衣。 李咸用 秋夕

至尊方旰食,仗尔布嘉惠。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

杨公当此晨,省灾常旰食。 皎然 同薛员外谊久旱感怀寄兼呈上杨使君

已闻旰食思真将,会待畋游致假王。 罗隐 中元甲子以辛丑驾幸蜀四首之一

塞外偷儿塞内兵,圣君宵旰望升平。 罗隐 塞外

圣君宵旰望时雍,丹诏西来雨露浓。 罗隐 淮南送李司空朝觐

君不见圣主旰食忧元元,秋风苦雨暗九门。 钱起 秋霖曲

焦劳皆实录,宵旰岂虚传。 韩偓 感事三十四韵

典故
一襦五裤
 
五裤得歌
 
五裤换破衣
  
五裤瑶
     
来和暮
 
叔度歌
  
楚瑶襦裤
 
歌五裤
 
歌来暮
 
歌叔度
  
歌裤襦
 
歌襦裤
 
民五裤
 
民有裤襦
 
民谣岂敢裤
  
裤襦恩
  
襦温裤暖
  
襦裤歌咏
 
颂襦裤

相关人物
廉范


《后汉书》卷三十一《廉范传》
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人,赵将廉颇之后也。……建初中,迁蜀郡太守,其俗尚文辩,好相持短长,范每厉以淳厚,不受偷薄之说。成都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在蜀数年,坐法免归乡里。范世在边,广田地,积财粟,悉以赈宗族朋友。

例句

五裤有前闻,斯言我非诈。 元稹 茅舍

遥想庐陵郡,还听叔度歌。 刘长卿 送梁郎中赴吉州

太守新临郡,还逢五裤歌。 李端 送张少府赴夏县

虽微五裤咏,幸免兆人诅。 白居易 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韵

路喧歌五裤,军醉感单醪。 白居易 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

水寒不见双鱼信,风便唯闻五裤讴。 罗隐 秋日有寄姑苏曹使君

惭愧苍生还有意,解歌襦裤至如今。 罗隐 重过随州故兵部李侍郎恩知因抒长句

《國語辭典》:悬鹑(懸鶉)  拼音:xuán chún
补绽百结的衣服与鹑鸟尾秃相似。形容衣服破烂。唐。白行简《李娃传》:「被衣裘,裘有百结,褴褛如悬鹑。」
《國語辭典》:悬鹑百结(懸鶉百結)  拼音:xuán chún bǎi jié
悬鹑,鹑鸟尾巴秃得像补钉的衣服。悬鹑百结形容衣服极破烂。明。邵璨《香囊记》第一九出:「丈夫,你便是腰金衣紫,莫忘了贫贱之时,悬鹑百结君须记,这个故衣你好弃得,须信道糟糠妻室难弃。」《聊斋志异。卷二。张诚》:「悬鹑百结,伛偻道上。」也作「鹑衣百结」。
《漢語大詞典》:鹑悬(鶉懸)
形容衣服破烂。语本荀子·大略:“ 子夏 贫,衣若县鶉。” 宋 范成大 《自冬至春道中多雨》诗:“蜡屐惊踵决,油衣笑鶉悬。” 宋 刘克庄 《唐衣》诗之二:“貂映虽无华冕贵,鶉悬差胜緼袍时。”
《國語辭典》:鹑服(鶉服)  拼音:chún fú
鹑鸟尾巴光秃,似缝补的衣服,故以鹑服比喻破旧的衣服。唐。骆宾王〈寒夜独坐游子多怀简知己〉诗:「鹑服长悲碎,蜗庐未卜安。」唐。权德舆〈祇役江西路上以诗代书寄内〉诗:「鹑服我久安,荆钗君所慕。」也作「鹑衣」。
《國語辭典》:鹑衣(鶉衣)  拼音:chún yī
鹑鸟尾巴光秃,似缝补的衣服,故以鹑衣比喻破烂不堪的衣服。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诗:「乌几重重缚,鹑衣寸寸针。」也作「鹑服」。
分類:破烂衣服
《國語辭典》:鹑衣百结(鶉衣百結)  拼音:chún yī bǎi jié
鹑鸟尾巴秃,像多次缝补的破衣一样。鹑衣百结形容衣服破烂不堪。宋。赵蕃〈大雪〉诗:「鹑衣百结不蔽膝,恋恋谁怜范叔贫?」《精忠岳传》第七○回:「秦桧见那疯僧垢面蓬头,鹑衣百结,口嘴歪斜,手瘤足跛,浑身污秽。」也作「悬鹑百结」。
《國語辭典》:绿衣(綠衣)  拼音:lǜ yī
《诗经。邶风》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绿衣,卫庄姜伤己也。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诗。」首章二句为:「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漢語大詞典》:绿衣人
指邮递员。邮务人员的制服为绿色,故名。 柯灵 《香雪海·三十八年前的一张旧报》:“这些稿件的来历,有的通过党的渠道,有的似乎是鱼书遥递,不远千里,由绿衣人辗转送来的。”
《漢語大詞典》:罗浮(羅浮)
山名。在 广东省 东江 北岸。风景优美,为 粤 中游览胜地。 晋 葛洪 曾在此山修道,道教称为“第七洞天”。相传 隋 赵师雄 在此梦遇梅花仙女,后多为咏梅典实。 南朝 陈 徐陵 《奉和山地》:“ 罗浮 无定所,鬱岛屡迁移。”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 南海 以竹为甑者,类见之矣,皆 罗浮 之竹也。” 元 张可久 《天净沙·孤山雪夜》曲:“淡粧人在 罗浮 ,黄昏月上 西湖 ,翠袖翩翩起舞。” 清 屠宸桢 《疏影》词:“酒醒黄昏,看足香痕,好梦 罗浮 重省。”参见“ 罗浮梦 ”。
《國語辭典》:罗浮梦(羅浮夢)  拼音:luó fú mèng
隋文帝开皇年间,赵师雄迁罗浮,日暮天寒,醉憩于松林酒店旁,见一素妆女子,共入酒家相谈甚欢。翌日酒醒,竟卧于梅花树下。典出唐。柳宗元《龙城录。赵师雄醉憩梅花下》。唐。殷尧藩 友人山中梅花诗:「好风吹醒罗浮梦,莫听空林翠羽声。」
《國語辭典》:翠羽  拼音:cuì yǔ
1.翠鸟的羽毛,青绿色而有光泽。
2.比喻眉色。后遂用以指女子的眉。宋。秦醇《谭意哥传》:「对景感时情绪乱,这密意,翠羽空传。」
《漢語大詞典》:倒衣
(1).《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孔颖达 疏:“羣臣当以失晚,復恐后期,故於东方未明之时,急促惶遽,不暇整理衣服,故颠倒著衣裳而朝君。”后因以“倒衣”谓忙于公务。 唐 杜甫 《送卢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二十四韵》:“长路更执紼,此心犹倒衣。” 宋 苏辙 《次韵门下吕相公同访致政冯宣猷一首》:“懒从朝謁事驂騑,此去高眠罢倒衣。”
(2).指因急促外出而倒穿衣裳。用以形容热情迎客。 唐 皮日休 《移元徵君书》:“斯时也,山林之间,宜倒衣以接礼,重跡以应命。” 宋 叶适 《祭戴詹事文》:“我病卧久,迟公远归。曷不迎门?曷不倒衣?曷不大斗,以酌寿祺!”
《國語辭典》:颠倒衣裳(顛倒衣裳)  拼音:diān dǎo yī cháng
1.衣裳上下倒穿。形容匆忙失序的样子。《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董西厢》卷一:「夜则废寝,昼则忘餐,颠倒衣裳,不知所措。」
2.比喻宠幸姬妾,贵贱颠倒。《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序》:「爰逮战国,风宪逾薄,适情任欲,颠倒衣裳,以至破国亡身,不可胜数。」
《漢語大詞典》:典衣
(1).典押衣服。 唐 杜甫 《曲江》之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2).指饮酒。 清 曹寅 《读朱赤霞寄后陶诗漫和》:“衙罢典衣违例禁,病餘丸药避章纠。”
《漢語大詞典》:古希
见“ 古稀 ”。
分類:古希
《國語辭典》:古稀  拼音:gǔ xī
语本唐。杜甫 曲江二首之一:「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指人七十岁。《文明小史》第一回:「目下年纪虽已古稀,却是最能顺时达变,所有书院里的学生,无有一个不佩服他的。」
分類:七十
《漢語大詞典》:希年
古稀之年,古指七十岁。 宋 刘克庄 《最高楼·乙卯生日》词:“几曾三宿为归计,更巴一岁是希年。”参见“ 古稀 ”。
分類:七十
《國語辭典》:古稀  拼音:gǔ xī
语本唐。杜甫 曲江二首之一:「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指人七十岁。《文明小史》第一回:「目下年纪虽已古稀,却是最能顺时达变,所有书院里的学生,无有一个不佩服他的。」
分類:七十
《漢語大詞典》:稀年
杜甫 《曲江》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以“稀年”为七十岁的代称。 宋 李昴 《水调歌头·寿参政徐意一》词:“地位到公辅,耆艾过稀年。”参见“ 古稀 ”。
分類:七十
《國語辭典》:古稀  拼音:gǔ xī
语本唐。杜甫 曲江二首之一:「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指人七十岁。《文明小史》第一回:「目下年纪虽已古稀,却是最能顺时达变,所有书院里的学生,无有一个不佩服他的。」
分類:七十
《國語辭典》:商歌  拼音:shāng gē
宁越在车下喂牛,望见桓公心生悲伤,因而击牛角,作商歌。桓公听后,于是载越回国,任以官职。见《淮南子。道应》。后比喻自荐谋求官禄。晋。陶渊明〈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中〉诗:「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漢語大詞典》:宁戚歌(甯戚歌)
《楚辞·离骚》“ 宁戚 之謳歌兮” 洪兴祖 补注谓《三齐记》载其歌曰:“ 南山 矸,白石烂,生不遭 尧 与 舜 禪。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后遂以“宁戚歌”为不遇之士自求用世的典实。 宋 叶适 《题贾俨不忘室》诗:“每识饭牛下,有作 宁戚 歌。” 唐 许浑 《送李文明下第鄜州觐兄》:“ 宁 歌还夜苦, 宋 赋更秋悲。”参见“ 宁戚 ”。
分類:宁戚讴歌
《漢語大詞典》:宁戚
春秋 卫 人, 齐 大夫。《楚辞·离骚》:“ 宁戚 之謳歌兮, 齐桓 闻以该辅。” 王逸 注:“ 宁戚 修德不用,退而商贾,宿 齐 东门外。 桓公 夜出, 宁戚 方饭牛,叩角而商歌。 桓公 闻之,知其贤,举用为客卿,备辅佐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接疏:“若积素行乃託政,则 宁戚 不显於 齐 矣。”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采英奇於仄陋,宣皇明於巖穴,此 宁子 商歌之秋,而 吕望 所以投纶而逝也。”一本作“ 寗 ”。
分類:宁戚大夫
《漢語大詞典》:扣角
相传 春秋 时 卫 人 宁戚 家贫,在 齐 ,饭牛车下,适遇 桓公 ,因击牛角而歌。 桓公 闻而以为善,命后车载之归,任为上卿。见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后以“扣角”为求仕的典故。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奇士扣角而见遏,况乃潜於皋藪乎。” 前蜀 韦庄 《东游远归》诗:“扣角干名计已疎,剑歌休恨食无鱼。” 金 元好问 《除夜》诗:“折腰真有 陶潜 兴,扣角空传 宁戚 歌。” 高旭 《怀太一北京》诗:“漫漫长夜何时旦,扣角羞过将相门。”亦作“ 扣角歌 ”。 清 顾炎武 《哭归高士》诗:“常为扣角歌,不作穷途哭。”
《漢語大詞典》:扣角歌
见“ 扣角 ”。
《漢語大詞典》:扣角
相传 春秋 时 卫 人 宁戚 家贫,在 齐 ,饭牛车下,适遇 桓公 ,因击牛角而歌。 桓公 闻而以为善,命后车载之归,任为上卿。见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后以“扣角”为求仕的典故。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奇士扣角而见遏,况乃潜於皋藪乎。” 前蜀 韦庄 《东游远归》诗:“扣角干名计已疎,剑歌休恨食无鱼。” 金 元好问 《除夜》诗:“折腰真有 陶潜 兴,扣角空传 宁戚 歌。” 高旭 《怀太一北京》诗:“漫漫长夜何时旦,扣角羞过将相门。”亦作“ 扣角歌 ”。 清 顾炎武 《哭归高士》诗:“常为扣角歌,不作穷途哭。”
《漢語大詞典》:击角歌(擊角歌)
扣角歌。 唐 鲍溶 《秋思》诗:“徒为击角歌,且惭雕剑字。”参见“ 扣角 ”。
《漢語大詞典》:扣角
相传 春秋 时 卫 人 宁戚 家贫,在 齐 ,饭牛车下,适遇 桓公 ,因击牛角而歌。 桓公 闻而以为善,命后车载之归,任为上卿。见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后以“扣角”为求仕的典故。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奇士扣角而见遏,况乃潜於皋藪乎。” 前蜀 韦庄 《东游远归》诗:“扣角干名计已疎,剑歌休恨食无鱼。” 金 元好问 《除夜》诗:“折腰真有 陶潜 兴,扣角空传 宁戚 歌。” 高旭 《怀太一北京》诗:“漫漫长夜何时旦,扣角羞过将相门。”亦作“ 扣角歌 ”。 清 顾炎武 《哭归高士》诗:“常为扣角歌,不作穷途哭。”
《漢語大詞典》:牛下歌
见“ 牛角之歌 ”。
《國語辭典》:牛角之歌  拼音:niú jiǎo zhī gē
春秋时卫人宁戚欲求见齐桓公,因贫穷无资,遂替商旅驾车,终于到达齐国。夜晚露宿于城郭门外,值桓公往郊外迎客,夜开城门。宁戚正在车下喂牛,见状,便扣击牛角高歌。桓公听见以为不凡,便载他回去,后来果受重用。典出《吕氏春秋。离俗览。举难》。
《漢語大詞典》:白石烂(白石爛)
古诗《饭牛歌》之一歌辞中语。谓山石洁白耀眼。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宁戚 饭牛车下,而 桓公 任之以国” 裴駰 集解引 汉 应劭 曰:“ 齐桓公 夜出迎客,而 宁戚 疾击其牛角而 商 歌曰:‘……白石烂,生不遭 尧 与 舜 禪。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公召与语,説之,以为大夫。”后亦用以代称《饭牛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七:“醉上 山公 马,寒歌 宁戚 牛。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唐 李白 《南奔书怀》诗:“遥夜何漫漫!空歌白石烂。 宁戚 未匡 齐 , 陈平 终佐 汉 。”
《漢語大詞典》:饭牛(飯牛)
(1).喂牛,饲养牛。庄子·让王:“ 鲁 君闻 颜闔 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币先焉。 颜闔 守陋閭,苴布之衣,而自饭牛。”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卫庆:“自是家产日滋,饭牛四百蹄,垦田二千亩。” 清 钱澄之 《田园杂诗》之四:“呼儿且饭牛,吾去烧东菑。”
(2).寓不慕爵禄,过劳动自适的生活之意。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平章生日丁卯》词序:“短衣饭牛而至旦,业已归耕;搢笏笼鸽以放生,末由旅贺。”虞初新志卷四引 清 林璐 《丁药员外传》:“卜筑东冈,躬自饭牛。”
(3).比喻贤才屈身于卑贱之事。语本管子·小问:“ 百里徯 , 秦国 之饭牛者也, 穆公 举而相之,遂霸诸侯。”又吕氏春秋·举难:“ 宁戚 欲干 齐桓公 ,穷困无以自进,於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 齐 ,暮宿於郭门之外。 桓公 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火甚盛,从者甚众。 宁戚 饭牛居车下,望 桓公 而悲,击牛角疾歌。 桓公 闻之,抚其僕之手曰:‘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赞:“ 卜式 拔於芻牧, 弘羊 擢於贾竖, 卫青 奋於奴僕, 日磾 出於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 唐 刘禹锡 《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集纪》:“古今相望,落落然如骑星辰,与夫起版筑饭牛者异矣。” 清 方文 《除夕咏怀》之四:“挽鹿实无偕隐妇,饭牛空有辟兵符。”
《漢語大詞典》:饭牛歌(飯牛歌)
又名《扣角歌》《牛角歌》《商歌》。古歌名。相传 春秋 时 卫 人 宁戚 喂牛于 齐国 东门外,待 桓公 出,扣牛角而唱此歌。楚辞·离骚“ 宁戚 之謳歌兮, 齐桓 闻以该辅” 王逸 注引《三齐记》所载歌辞:“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遭 尧 与 舜 禪,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后遂用作寒士自求用世的典故。 宋 陆游 《羸卧》诗:“马上元无听鸡句,原头那有饭牛歌。” 沈砺 《送友北上》诗:“市上已无屠狗辈,车前试唱饭牛歌。”
分類:宁戚
《漢語大詞典》:齐歌(齊歌)
(1).指 齐 宁戚 饭牛作歌,为 齐桓公 相。 唐 李峤 《咏牛诗》:“ 齐 歌初入相, 燕 阵早横功。”
(2).齐声歌唱。汉书·高帝纪上“皆歌謳思东归” 唐 颜师古 注:“謳,齐歌也,谓齐声而歌。或曰 齐 地之歌。”
《漢語大詞典》:乌衣门第(烏衣門第)
指世家望族。 清 陈维嵩 《渡江云·扬州感旧》词:“风流推 宋玉 ,更有 乌衣 门第旧 瑯琊 。珠帘璧月宾徒盛,多少繁华。”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赠梁汾》词:“ 德 也狂生耳,偶然间緇尘京国, 乌衣 门第。”参见“ 乌衣巷 ”。
分類:世家望族
《國語辭典》:乌衣巷(烏衣巷)  拼音:wū yī xiàng
地名。位于今南京市东南。东晋时王导、谢安诸贵族多居此,故世称王谢子弟为「乌衣郎」。《晋书。卷六八。纪瞻传》:「厚自奉养,立宅于乌衣巷,馆宇崇丽,园池竹木,有足赏玩焉。」唐。刘禹锡〈乌衣巷〉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國語辭典》:王谢(王謝)  拼音:wáng xiè
六朝望族王氏和谢氏的合称。《南史。卷八○。贼臣传。侯景传》:「又请娶于王、谢,帝曰:『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后比喻豪门望族。唐。刘禹锡〈乌衣巷〉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漢語大詞典》:令公香
见“ 令君香 ”。
《漢語大詞典》:令君香
荀彧 在 汉 末曾守尚书令,人称 荀令君 ,得异香,至人家坐,三日香气不歇。见太平御览卷七○三引 晋 习凿齿 《襄阳记》。后多以“令君香”指高雅人士的风采。 唐 李百药 《安德山池宴集》诗:“云飞凤臺管,风动令君香。” 唐 王维 《春日直门下省早朝》诗:“骑省直 明光 ,鸡鸣謁 建章 ,遥闻侍中珮,闇识令君香。”亦作“ 令公香 ”。 唐 李颀 《寄綦毋三》:“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
《漢語大詞典》:令君香
荀彧 在 汉 末曾守尚书令,人称 荀令君 ,得异香,至人家坐,三日香气不歇。见太平御览卷七○三引 晋 习凿齿 《襄阳记》。后多以“令君香”指高雅人士的风采。 唐 李百药 《安德山池宴集》诗:“云飞凤臺管,风动令君香。” 唐 王维 《春日直门下省早朝》诗:“骑省直 明光 ,鸡鸣謁 建章 ,遥闻侍中珮,闇识令君香。”亦作“ 令公香 ”。 唐 李颀 《寄綦毋三》:“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
《國語辭典》:荀令香  拼音:xún lìng xiāng
汉朝荀彧,人称荀令君,相传以异香熏衣,到人家中,三日过了,坐处仍有馀香。见《太平御览。卷七○三。服用部。香炉》。后多用来比喻奇异的香气,或超凡脱俗的风采。
《國語辭典》:拂衣  拼音:fú yī
1.甩动衣袖,以示不悦或发怒。《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孔融鲁国男子,明日便当拂衣而去,不复朝矣。」
2.振拂其衣。《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吾所能御也,拂衣从之。」
3.归隐。宋。谢灵运〈述祖德〉诗二首之二:「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里。」
《國語辭典》:宵旰  拼音:xiāo gàn
比喻勤于政事。为「宵衣旰食」的省文,参见「宵衣旰食」条。《新唐书。卷一七八。刘蕡传》:「终任贤之效,无宵旰之忧矣。」清。蒋士铨《冬青树》第二九出:「嘱嘱嘱,嘱咐他宵旰勤劳。」
《國語辭典》:宵衣旰食  拼音:xiāo yī gàn shí
天未明就披衣起床,日暮才进食。形容勤于政事。《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下。刘蕡传》:「任贤惕厉,宵衣旰食。」唐。陆贽 兴元论解姜公辅状:「矧又时运方屯,物情犹郁,乃是陛下握发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也作「旰食宵衣」、「昃食宵衣」。
《國語辭典》:宵衣  拼音:xiāo yī
1.古代妇女在助祭时穿的黑色丝服。《仪礼。士昏礼》:「姆纚笄宵衣在其右。」
2.天未明即穿衣起床。唐。许浑 秋日早朝诗:「宵衣应待绝更筹,环佩锵锵月下楼。」
《國語辭典》:宵衣旰食  拼音:xiāo yī gàn shí
天未明就披衣起床,日暮才进食。形容勤于政事。《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下。刘蕡传》:「任贤惕厉,宵衣旰食。」唐。陆贽 兴元论解姜公辅状:「矧又时运方屯,物情犹郁,乃是陛下握发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也作「旰食宵衣」、「昃食宵衣」。
《國語辭典》:旰食  拼音:gàn shí
晚食。比喻勤劳做事,无暇吃饭。《文选。潘岳。关中诗》:「天子是矜,旰食晏寝。」《三国演义》第五七回:「此正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
《漢語大詞典》:五裤歌
指五袴谣。 宋 苏轼 《次韵子由送陈侗知陕州》:“君独一麾去,欲賡五袴歌。” 清 赵翼 《擢授贵西兵备道纪恩述怀》诗:“长途但拟单车赴,遗爱惭无五袴歌。”
《漢語大詞典》:五裤咏(五袴詠)
指五袴谣。 宋 王禹偁 《对雪感怀呈翟使君冯中允同年》诗:“深闻五袴咏,略减贰车愁。”
《漢語大詞典》:五裤谣(五袴謡)
称颂地方官吏善政的歌谣。 唐 白居易 《西楼喜雪命宴》诗:“歌乐虽盈耳,惭无五袴謡。” 明 高启 《送长洲周丞陞吴县令》:“寂寞 长洲 路,空闻五袴謡。”参见“ 五絝 ”。
《漢語大詞典》:五绔(五絝)
亦作“ 五裤 ”。 后汉书·廉范传:“﹝ 范 ﹞ 建初 中,迁 蜀郡 太守……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 范 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絝。’”后以“五絝”作为称颂地方官吏施行善政之词。 唐 储光羲 《晚次东亭献郑州宋使君文》:“籍籍歌五袴,祁祁颂千箱。”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赵衡州》词:“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袴,归詔凤凰啣。”《金瓶梅词话》第六六回:“又久仰贵任荣修德政,举民有五袴之曲,境有三留之誉。” 清 钱谦益 《户部江西清吏司员外郎廉第授奉直大夫制》:“尔之字人可以庶,尔之祥刑可以教……〈无衣〉五袴之謡岂遂逊於前烈乎?”
《漢語大詞典》:五裤讴(五袴謳)
指五袴谣。 唐 罗隐 《秋日有寄姑苏曹使君》诗:“水寒不见双鱼信,风便唯闻五袴謳。”
《漢語大詞典》:来何暮(來何暮)
本为 东汉 蜀郡 百姓对太守 廉范 的颂辞,后用为赞扬地方官德政之典。 唐 韩愈 《题合江亭寄刺使邹君》诗:“老郎来何暮,高唱久乃和。”详“ 来暮 ”。
《漢語大詞典》:来暮(來暮)
后汉书·廉范传:“ 成都 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 范 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 叔度 , 廉范 字。后遂以“来暮”为称颂地方官德政之辞。 唐 王勃 《上绛州上官司马书》:“藩维克振,既参来暮之歌;邦国不空,自有康沂之相。” 宋 柳永 《永遇乐》词:“拥朱旛,喜色欢声,处处竞歌来暮。” 何启 胡礼垣 《曾论书復》:“《卿云》之歌,金天之颂,来暮之嘆,去思之碑,无当亦无谓也。”
《漢語大詞典》:廉公裤
见“ 廉袴 ”。
《漢語大詞典》:廉裤
后汉书·廉范传载, 廉范 ,字 叔度 , 建初 中为 蜀郡 太守,废除禁止百姓点灯夜作的旧制。百姓称便,作《五袴歌》以颂其功德。后遂以“廉袴”作为民众称颂地方官吏施行善政之词。 唐 李商隐 《为裴懿无私祭薛郎中衮文》:“ 汉 滎 出牧, 晋 议州兵, 廉 袴歌送, 刘 钱 赠行。”亦作“ 廉公袴 ”。 清 赵翼 《前守韦缘事罢官诗以送别》:“民犹争诵 廉公 袴,我敢相矜 范叔 袍。”参见“ 五絝 ”。
《漢語大詞典》:歌裤
后汉书·廉范传载: 廉范 字 叔度 ,为 蜀郡 太守时,“ 成都 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 范 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后遂以“歌袴”为歌颂官吏德政之典。 宋 梅尧臣 《送阎中孚郎中知磁州》诗:“持麾邦寄重,歌袴民欣早。”
《漢語大詞典》:裤襦
(1).后汉书·廉范传:“迁 蜀郡 太守……百姓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后遂以“袴襦”指地方官吏的善政。 唐 黄滔 《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初,僕射 太原公 ,以 子房 之帷幄布 泉 城,以 叔度 之袴襦纊 泉 民,而谓 竺 乾 之道与 尼聃 鼎。” 宋 苏轼 《庆源宣义王丈求红带》诗:“今年蚕市数州禁,中有遗民怀袴襦。” 清 赵翼 《偕孙渊如汪春田两观察游牛首山》诗:“岂有袴襦留 叔度 ,空传尸祝到 庚桑 。”
(2).衣裤。 宋 陆游 《贫甚戏作绝句》:“数种袴襦秋未赎,羡他邻巷捣衣声。”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叶若谷》:“方初见时,著粉青衫,水红袴襦,既久未尝易衣,然常如新。”
《漢語大詞典》:裤襦歌
对地方官吏善政的称颂。 宋 杨万里 《辛卯五月送邱宗卿太傅出守秀州》诗:“身达当难免,能称未要多。但无田里嘆,不必袴襦歌。” 宋 王禹偁 《戏题二章述滁州官况寄翰林旧同院》诗之一:“小郡既无衣袄使,丰年兼有袴襦歌。”参见“ 袴襦 ”。
《漢語大詞典》:裤襦
(1).后汉书·廉范传:“迁 蜀郡 太守……百姓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后遂以“袴襦”指地方官吏的善政。 唐 黄滔 《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初,僕射 太原公 ,以 子房 之帷幄布 泉 城,以 叔度 之袴襦纊 泉 民,而谓 竺 乾 之道与 尼聃 鼎。” 宋 苏轼 《庆源宣义王丈求红带》诗:“今年蚕市数州禁,中有遗民怀袴襦。” 清 赵翼 《偕孙渊如汪春田两观察游牛首山》诗:“岂有袴襦留 叔度 ,空传尸祝到 庚桑 。”
(2).衣裤。 宋 陆游 《贫甚戏作绝句》:“数种袴襦秋未赎,羡他邻巷捣衣声。”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叶若谷》:“方初见时,著粉青衫,水红袴襦,既久未尝易衣,然常如新。”
《國語辭典》:襦裤(襦褲)  拼音:rú kù
衣裤。《礼记。内则》:「衣不帛襦裤,礼帅初,朝夕学幼仪,请肄简谅。」
分類:短衣衣服
《國語辭典》:襦裤歌(襦褲歌)  拼音:rú kù gē
汉代廉范任蜀郡太守时,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富裕,因此人们作「襦裤歌」颂扬他。典出《后汉书。卷三一。廉范传》。后用以表彰政治清廉,百姓富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