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五经(五經)  拼音:wǔ jīng
《易》、《书》、《诗》、《礼》、《春秋》五部经典,汉时订为五经。为儒家讲学的重要典籍。
《國語辭典》:礼经(禮經)  拼音:lǐ jīng
1.仪礼的别名。参见「仪礼」条。
2.礼拜佛经。如:「母亲是个虔诚的佛教徒,每天早上都会到佛堂礼经。」
《國語辭典》:青龙(青龍)  拼音:qīng lóng
1.青色的龙。古代传说的祥物。《宋书。卷二十七。符瑞志上》:「青云浮至,青龙临坛,衔玄甲之图,坐之而去。」
2.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中东方七星的合称。《管子。地员》:「青龙之所居,庚泥,不可得泉。」
3.太岁的别名。参见「太岁」条。《淮南子。天文》:「天神之贵者,莫贵于青龙。」
4.左方。《礼记。曲礼上》:「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
5.俗称没有阴毛的男子为「青龙」。
《漢語大詞典》:青龙车(青龍車)
传说中神仙所乘之车。因以青龙为驾,故称。 晋 葛洪 神仙传·沈羲:“ 黄老 今遣仙官来下迎之。侍郎 薄延之 ,乘白鹿车是也;度世君 司马生 ,青龙车是也;迎使者 徐福 ,白虎车是也。”
《漢語大詞典》:青螺
(1).螺的一种。壳形椭圆,表面稍暗,杂有斑纹。可食。大者其壳可制酒器。 宋 曾巩 《南湖行》之一:“断瓶取酒饮如水,盘中白笋兼青螺。”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虫鱼:“青螺,状如田螺。其大两拳。揩磨去麄皮如翡翠色,雕琢为酒杯。”
(2).指法螺。佛教称讲经说法为吹法螺。因借指佛教经典。旧唐书·辛替否传:“自像王西下,佛教东传,青螺不入於 周 前,白马方行於 汉 后。” 宋 秦观 《还自汤泉十四韵》:“晚参圆白足,昏梵礼青螺。”
(3).喻青山。 唐 刘禹锡 《望洞庭》诗:“遥望 洞庭 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计定》:“ 妙高臺 上望诸峰,点点青螺天际小。” 清 纳兰性德 《南乡子·御沟晓发》词:“曙色远连山色起,青螺。回首微茫忆翠娥。” 郁达夫 《采石矶》七:“千里的 长江 ,映着几点青螺……青螺中一个最大的 采石山 前, 太白楼 开了八面高窗。”
(4).古代的一种发型。 闽 徐夤 《题僧壁》诗:“紺髮青螺长,文茵紫豹重。” 宋 赵彦端 《鹧鸪天·杨兰》词:“两两青螺綰额傍,彩云齐会下 巫阳 。”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同梦》:“翦青螺短衲单条,绣曇花袈裟双袖。”参见“ 青螺髻 ”。
(5).圆形画眉墨。即螺子黛。 明 高启 《十宫词·隋宫》诗:“五斛青螺一日销, 迷楼 深贮万妖嬈。” 明 无名氏 《霞笺记·诉情得喜》:“琴瑟好,閒却青螺,留倩郎描。”
《漢語大詞典》:青螺髻
(1).形如青螺的发髻。 清 赵翼 《绵州刺史刘荫萱驻藏回蜀远寄藏佛一尊赋诗谢》:“珠火眉微分,青螺髻空繚。”
(2).喻山峰。 唐 皮日休 《太湖诗·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宋 苏轼 《蝶恋花·京口得乡书》词:“ 北固山 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明 刘基 《彭泽阻风》诗:“两峰对拥青螺髻,孤月初生白玉钩。”
分類:山峰发髻
《國語辭典》:礼记(禮記)  拼音:lǐ jì
书名。汉戴圣所辑,四十九篇。为十三经之一,大抵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所记。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元陈浩集说、清孙希旦集解等。也称为「小戴礼记」。
《國語辭典》:心法  拼音:xīn fǎ
1.宋儒指传心养性的方法。宋。朱熹〈中庸章句。序〉:「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
2.禅宗称禅师不经由语言、文字的方式所授予弟子的佛法。唐。李华〈润州天乡寺故大德云禅师碑〉:「心法传示,为最上乘。」
3.佛教用语。将属于精神和心理层面的现象归为一类,称为「心法」。有时也专指眼、耳、鼻、舌、身、意的认识作用。
《國語辭典》:经学(經學)  拼音:jīng xué
研究儒家经传的训诂与阐扬义理的学术。《后汉书。卷五七。刘瑜传》:「瑜少好经学,尤善图谶、天文、历算之术。」
《国语辞典》:经书(经书)  拼音:jīng shū
1.儒家经籍。《汉书。卷一○。成帝纪》:「壮好经书,宽博谨慎。」
2.宗教经典。如《圣经》、《可兰经》。
3.泛称一切可为常法典范的书籍。如《黄帝内经》。
《國語辭典》:讲道(講道)  拼音:jiǎng dào
讲解经义或宗教教义。《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今广延群儒,博谋讲道。」《西游记》第一回:「我家师父,正才下榻,登坛讲道。」
《國語辭典》:大经(大經)  拼音:dà jīng
1.常道。《礼记。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2.佛教指卷数较多或最主要的经典。如在净土三部中,《无量寿经》是大经;天台宗以《大般涅槃经》是大经。般若经中,以《摩诃般若经》为大经。南朝陈。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大经所说,当转法轮;大品之言,皆绍尊位。」
《國語辭典》:三礼(三禮)  拼音:sān lǐ
1.汉以后通称《周礼》、《仪礼》、《礼记》为「三礼」。
2.祭祀天神、地祇、人鬼之礼。《书经。舜典》:「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汉。孔安国。传:「三礼,天地人之礼。」《隋书。卷六。礼仪志一》:「唐、虞之时,祭天之属为天礼,祭地之属为地礼,祭宗庙之属为人礼。故书云命伯夷典朕三礼。」
《國語辭典》:经卷(經卷)  拼音:jīng juàn
经书典籍。《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下》:「良久,渐渐开光,只见坐具上堆一藏经卷。」
《國語辭典》:道经(道經)  拼音:dào jīng
1.记载道德、礼制等的儒家经典。《荀子。解蔽》:「故道经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微。』」
2.道家、道教的经典。《南史。卷七五。隐逸传上。顾欢传》:「佛经繁而显,道经简而幽。」
《國語辭典》:三藏  拼音:sān zàng
佛教用语:(1)佛教经典的总称。包括经藏、律藏、论藏三部分。经藏是指以佛说法的形式创作的典籍;律藏虽同是以佛说的形式,但内容都和戒律有关;论藏是佛弟子或后世论师阐释经义的作品。宋。承迁〈金师子章序〉:「设有说道超他,入经藏,对三藏胜论议人否?」(2)三藏法师的简称。参见「三藏法师」条。唐。阎朝隐〈大唐大荐福寺故大德康藏法师之碑〉:「證圣年中奉敕与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译华严经。」
《漢語大詞典》:金书(金書)
(1).指用金简刻写或金泥书写的文字。 唐 贾岛 《送于中丞使回纥册立》诗:“君立天骄发使车,册文字字著金书。”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 思温 行至 昊天寺 前,只见真金身铸五十三参,铜打成旛竿十丈,上有金书‘勅赐昊天悯中禪寺’。”
(2).指道教或佛教之经典。《汉武内传》:“侍女 纪离容 至云:‘尊母欲得金书祕字六甲灵飞左右策精之文十二事。’” 宋 秦观 《游龙瑞宫次程公韵》:“鹤衔寳箭排烟去,龙护金书带雨来。” 元 揭傒斯 《送陈讲主奉诏校经罢归馀杭》诗:“圣主隆象教,金书开寳坊。”
(3).指法律条文。《隋书·刑法志》:“将恐玉科轻重,全关墨綬,金书去取,更由丹笔。”
(4).指天神的诏书。 南朝 梁 沈约 《游金华山》诗:“若蒙羽驾迎,得奉金书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