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丛桂招隐
 
守桂丛
 
小山丛桂
 
小山志
 
小山招
 
小山招隐
 
小山桂
 
小山桂枝
 
小山碧芜春句
 
小山词
 
小山隐
 
小山高赋
 
山中有桂枝
 
山中桂树
 
山能招隐
 
招隐赋
  
攀桂枝
  
桂枝小山传
 
桂树游
 
桂树留人
 
桂树隐
 
淮南幽桂
 
淮南春草赋
 
淮南旧桂丛
 
淮阳桂
 
留人桂


《楚辞补注》卷十二〈招隐士〉~232~
〈招隐士〉者,淮南小山之所作也。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归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辞赋,以类相从,故或称小山,或称大山。其义犹《诗》有〈小雅〉、〈大雅〉也。小山之徒,闵伤屈原,又怪其文升天乘云,役使百神,似若仙者,虽身沈没,名德显闻,与隐处山泽无异,故作〈招隐士〉之赋,以章其志也。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文》卷二十〈淮南小山·招隐士〉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山气巃嵷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猿狖群啸兮虎豹原,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坱兮轧,山曲岪,心淹留兮恫慌忽。罔兮沕,憭兮慄,虎豹穴。丛薄深林兮,人上慄。嵚岑埼礒兮碅磳磈硊,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骫。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白鹿麔麚兮或腾或倚。状儿崟崟兮峨峨,凄凄兮漇漇。猕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攀援桂枝兮聊淹留。虎豹斗兮熊罴咆,禽兽骇兮亡其曹。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例句

小山宜大隐,要自望蓬莱。 储光羲 安宜园林献高使君

为惜淮南子,如何攀桂枝。 储光羲 河中望鸟滩作贻吕四郎中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刘禹锡 杨柳枝词九首

虽攀小山桂,此地不淹留。 刘禹锡 酬李相公喜归乡国自巩县夜泛洛水见寄

小山桂树比权奇,上林桃花况颜色。 乔知之 羸骏篇

日日在心中,青山青桂丛。 姚合 酬张籍司业见寄

少留攀桂树,长渴望梅林。 崔备 清溪路中寄诸公

时攀小山桂,共挹大王风。 张易之 侍从过公主南宅侍宴探得风字应制

秋吟小山桂,春醉后堂萱。 李商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 李白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方从桂树隐,不羡桃花源。 李白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

佩兰长坂上,攀桂小山前。 杜淹 寄赠齐公

有喜留攀桂,无劳问转蓬。 杜甫 上已日徐司录林园宴集

人事伤蓬转,吾将守桂丛。 杜甫 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

露裛思藤架,烟霏想桂丛。 杜甫 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

犹知小山桂,尚识大罗天。 杨炯 游废观

归去尘寰外,春山桂树丛。 权德舆 送李城门罢官归嵩阳

遥知小山桂,五马待邀欢。 权德舆 送梁道士谒寿州崔大夫

攀桂留卿月,徵文待使星。 皎然 同诸公奉侍祭岳渎使大理卢幼平自会稽回经平望将赴于朝廷期过故林不至

谁问乌台客,家山忆桂丛。 羊士谔 和窦吏部雪中寓直

誓息兰台策,将从桂树游。 陈子昂 入峭峡安居溪伐木溪源幽邃林岭相映有奇致焉

小山迷隐路,大块切劳生。 骆宾王 早发淮口望盱眙

典故
一轮秋桂
 
广寒丹桂
 
月中丹桂
 
月中倒影
   
月殿游
    
桂树
     
蟾宫树

参考典故
月中斫桂


《太平御览》卷四〈天部四·月〉~5~2~
虞喜《安天论》:「俗传月中仙人桂树,今视其初生,见仙人之足,渐已成形,桂树后生焉。」
《岁时广记》卷二第三十一〈中秋·拾桂子〉
《南部新书》:「杭州灵隐山多桂,寺僧云:『月中种也。』至今中秋夜,往往子坠,寺僧亦尝拾得。」
《李太白全集》卷十六〈送崔十二游天竺寺〉
还闻天竺寺,梦想怀东越。每年海树霜,桂子落秋月。送君游此地,已属流芳歇。待我来岁行,相随浮溟渤。清·王琦注引《咸淳临安志》:「旧俗所传月坠桂子,惟天竺素有之。」

例句

云梯万仞初高步,月桂馀香尚满襟。 司马都 送羊振文先辈往桂阳归觐

明月心中桂不生,轻冰面上菱初吐。 周匡物 古镜歌

映水金波动,衔山桂树生。 张南史 和崔中丞中秋月

初惊桂子从天落,稍误芦花带雪平。 戎昱 中秋夜登楼望月寄人

或向岩间坐,旋瞻见桂轮。 拾得

名场失手一年年,月桂尝闻到手边。 方干 题赠李校书

天衢云险驽骀蹇,月桂风和梦想劳。 李咸用 陈正字山居

桂树枝犹小,仙人影未成。 李群玉 初月二首

自从孤馆深锁窗,桂花几度圆还缺。 李贺 有所思

江长梅笛怨,天远桂轮孤。 武元衡 奉酬淮南中书相公见寄

桂魄吟来满,蒲团坐得凹。 归仁 酬沈先辈卷

青青月桂触人香,白苧衫轻称沈郎。 罗隐 送沈先辈归送上嘉礼

桂华临洛浦,如挹李膺仙。 羊士谔 郡中玩月寄江南李少尹虞部孟员外三首

眙𥈭子细视,睛瞳桂枝劖。 贾岛 玩月

名在乡书贡,心期月殿游。 鲍溶 送王损之秀才赴举

典故 
太息攀树
 
柳犹如此
  
桓公叹柳
 
桓公柳
 
桓大将军枝条如此
 
树犹如此
 
江潭杨柳忆手种
 
江潭树老
 
江头柳十寻
 
泫泪攀枯柳
 
长亭树

相关人物
桓温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4~
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晋书》卷八十一〈桓宣列传·(族子)桓温〉~28~
伊性谦素,虽有大功,而始终不替。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王徽之赴召京师,泊舟青溪侧。素不与徽之相识。伊于岸上过,船中客称伊小字曰:「此桓野王也。」徽之便令人谓伊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伊是时已贵显,素闻徽之名,便下车,踞胡,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典故
城南古树
 
神仙曾过


《蒙斋笔谈》卷下
世传神仙吕洞宾名岩,洞宾其字也。……余记童子时,见大父魏公自湖外罢官还,道岳州客有言洞宾事者云:「近岁常过城南一古寺,题二诗壁间而去。……其二云:「独自行时独自坐,无限时人不识我。惟有城南老树精,分明知道神仙过。」说者云:「寺有一大古松。吕始至时,无能知者。有老人自松颠徐下致恭。故诗云然。」
典故 
冉冉年华老
  
树惠辞
 
老冉冉


《楚辞补注》卷一〈离骚经·王逸序〉~0~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埃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众芳之芜秽。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脩名之不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掔木根以结茞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謇吾法夫前脩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脩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脩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典故
一夜梅开疑是君
 
一夜相思疏影落寒窗
 
来到窗前疑是君
 
对梅一夜苦相思
 
忽到窗前
 
昨夜应是梅花发
 
昨夜窗前折尽
 
梅窗夜月见修妍
 
清夜横斜竹影窗
 
疑是梅花
 
疑误君来
 
卢仝赤脚
 
相思一夜梅花发
 
相思忽到梅花树
 
窗前疑是
 
香思一夜发窗梅

相关人物
卢仝


《全唐诗》卷三百八十八〈有所思〉
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今日美人弃我去,青楼珠箔天之涯。天涯娟娟姮娥月【娟娟姮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三五盈又缺】。翠眉蝉鬓生别离,一望不见心断绝。心断绝,几千里。梦中醉卧巫山云,觉来泪滴湘江水。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典故
春风解绿江南树


《全宋诗》卷五百六十六〈王安石二九·泊船瓜洲〉~6703~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祇隔数重山。春风自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典故
一枝丹桂,两树灵椿
 
一枝丹桂,灵椿未老
 
一门椿桂
 
五枝芳桂
 
椿桂相辉
 
燕山桂
 
燕窦
 
窦桂椿
 
庄椿一树,五枝芳桂
 
灵椿匹

相关人物
窦侃
 
窦称
 
窦僖
 
窦仪
 
窦俨
 
窦禹钧


《玉壶清话》卷二~8~
窦禹钧生五子:仪、俨、侃、称、僖等,相继登科,冯瀛王赠禹钧诗,有「灵椿一树老,丹桂五枝芳」。时号「窦氏五龙」。
典故
梦入梅花
 
梅花树
   

《龙城录·赵师雄醉憩梅花下》
隋开皇中,赵师雄迁罗浮。一日,天寒日暮,在醉醒间,因憩仆车于松林间酒肆傍舍,见一女子,淡妆素服,出迓师雄。时已昏黑,残雪对月色微明。师雄喜之,与之语,但觉芳香袭人,语言极清丽。因与之扣酒家门,得数杯,相与饮。少顷,有一绿衣童来,笑歌戏舞,亦自可观。顷醉寝,师雄亦懵然,但觉风寒相袭。久之,时东方已白。师雄起视,乃在大梅花树下,上有翠羽啾嘈相顾,月落参横。但惆怅而尔。

简释

罗浮:喻梅花。明岛启《题三香图》:“罗浮洛浦与潇湘,三处离魂一本香。”

典故 
五株封
 
五株树
 
五树松
 
大夫封
 
大夫材
  
大夫树
 
始皇封松
 
封松
 
松作大夫
 
秦官
  
秦封大夫
 
秦封树
 
秦帝封
 
秦王封

相关人物
秦始皇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242~
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
《艺文类聚》卷八十八〈木部上·松〉~52~
《汉官仪》曰。秦始皇上封太山。逢疾风暴雨。赖得松树。因复其道。封为大夫松也。

简释

大夫松:咏松树,或喻受恩遇。唐鲍溶《闻国家将行封禅聊抒臣情》:“清跸间过素王庙,翠华高映大夫松。”


例句

寄怀丞相业,因擢大夫材。 唐扶 和兵部郑侍郎省中四松诗

风高大夫树,露下将军药。 张说 药园宴武辂沙将军赋得洛字

昔闻咸阳帝,近说稽山侬。或者仙人号,或以大夫封。 李商隐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

野鹤随君子,寒松揖大夫。 李商隐 西溪

丁固梦时还有意,秦王封日岂无心。 王睿

山苗不可荫,孤直俟秦封。 白行简 贡院楼北新栽小松

桃源迷汉姓,松树有秦官。 卢照邻 酬扬比部员外暮宿琴堂朝路书阁率尔见赠之作

愿符千载寿,不羡五株封。 陆贽 禁中春松

清跸间过素王庙,翠华高映大夫松。 鲍溶 闻国家将行封禅聊抒臣情

典故  
大树日萧萧
 
将军换马
  
思冯异
 
树比公孙

相关人物
溤异


《后汉书》卷十七〈冯岑贾列传·溤异〉~64~
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别击破铁胫于北平,又降匈奴于林闟顿王,[六]因从平河北。
《东观汉记校注》卷九〈冯异传〉~33~
冯异,字公孙,为人谦退,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每止顿,诸将共论功伐,异常屏止树下,军中号「大树将军」。

例句

甘棠名异奭,大树姓非冯。 吴融 赴阙次留献荆南成相公三十韵

树比公孙大,城如道济长。 张九龄 钱王尚书出边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 李商隐 武侯庙古柏

无由睹雄略,大树日萧萧。 杜甫 故武卫将军挽歌三首

将军别换马,夜出拥雕戈。 杜甫 日暮

更识将军树,悲风日暮多。 杜甫 过宋员外之问旧庄

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 王昌龄 从军行二首

典故
元都观
   
刘郎去后
 
刘郎已经老
 
刘郎未见
 
梦得重来郎省
 
吊麦伤桃
 
桃满观
 
桃花句
 
桃花误刘郎
 
无人不道看花回
 
燕麦兔葵
 
燕麦凫葵
 
玄都前度
 
玄都看花
  
玄都观中游
 
看花君子
 
看花才子
 
观中桃谢
 
观桃
 
观里千树

相关人物
刘禹锡


《本事诗·事感》
刘尚书自屯田员外左迁郎州司马,凡十年始徵还。方春,作〈赠看花诸君子〉诗曰:「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其诗一出,传于都下。有素嫉其名者,白于执政,又诬其有怨愤。他日见时宰,与坐,慰问甚厚。既辞,即曰:「近者新诗,未免为累,奈何?」不数日,出为连州刺史。其自?云:「贞元二十一年春,余为屯田员外,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至荆南,又贬朗州司马。居十年,诏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盛如红霞,遂有前篇,以记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于今十四年,始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再游。时太和二年三月也。」诗曰:「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独来。」

例句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 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

典故
东海桥
  
石桥东望
 
祖龙不成桥
 
祖龙鞭
 
祖龙浮海
 
秦帝桥
  
秦王构石
 
秦王树石桥
 
秦王鞭
 
秦皇架石桥
 
鞭山驱石
 
鞭桥
   
相关人物
秦始皇


晋·伏琛《三齐略记》
秦始皇于海中作石桥,海神为之竖柱。始皇求与相见。神曰:「我形丑,莫图我形,当与帝相见。」乃入海四十里,见海神,左右莫动手,工人潜以脚画其状。神怒曰:「帝负约,速去。」始皇转马还,前脚犹立,后脚随崩,仅得登岸。画者溺死于海,众山之石皆倾注,今犹岌岌东趣,疑即是也。(据《五朝小说大观》本)
《太平御览》卷四〈天部四·日下〉
《三齐略》:「秦始皇作石桥于海上,欲过海看日出处。有神人驱石,去不速,神人鞭之,皆流血,今石桥犹赤色。」

简释

驱石:喻造桥有如神助。唐杜甫《陪李七司马造江上观造竹桥》:“合观却笑千年事,驱石何事到海东?”


例句

烟开秦帝桥,隐隐横残虹。 刘长卿 登东海龙兴寺高顶望海简演公

万里茫茫天堑遥,秦皇底事不安桥。 周匡物 应举题钱塘公馆

北军那夺印,东海漫难桥。 唐彦谦 咸通中始闻褚河南归葬阳翟是岁上追叙风概因成二十韵

自言来此云边住,曾看秦王树石桥。 徐凝 寄海峤丈人

曾见秦皇架石桥,海神忙迫涨惊潮。 徐钓者 自吟

秦王空构石,仙岛远难依。 李峤

愁约三年外,相迎上石桥。 李昌符 送人入新罗使

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 李白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蟾蜍同汉月,螮蝀异秦桥。 顾况 送从兄使新罗

典故
度柳树


《岳阳风土记》
白鹤老松,古木精也。李观守贺州,有道人陈某,自云一百三十六岁,因言及吕洞宾曰:「近在南岳见之。吕云过岳阳日憩城南古松阴,有人自杪而下。来相揖曰:『某非山精木魅,故能识先生,幸先生哀怜。』吕因与丹一粒,赠之以诗。」吕举以示陈,陈记其末云:「惟有城南老树精,分明知道神仙过。」明日陈行,留之不可。后年余李守岳阳,因访前事,果城南有老松,以问近寺僧曰:「先生旧题诗寺壁已摧毁,但能记其诗曰:「独自行来独自坐,无限世人不识我。唯有城南老树精,分明知道神仙过。」后为亭松前,曰:「过仙亭。」旧松枯槁,今复郁茂,得非丹饵之力邪!
典故 
三绕枝
 
人生几何
 
南枝鹊绕
 
南飞惊鹊
  
栖不稳
 
乌鹊南飞
 
乌鹊绕枝
 
绕枝三匝
 
绕枝飞鹊
 
绕树
 
绕树难
 
绕疏枝
 
绕鹊
   
鹊南飞
 
鹊栖
 
鹊无枝
 
鹊绕
 
鹊飞
 
鹊惊

相关人物
曹操(魏武帝)


《昭明文选》卷二十七〈诗戊·乐府上 ·乐府二首〉~28~
〈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例句

寂寞青陵台上月,秋风满树鹊南飞。 储嗣宗 宋州月夜感怀

中秋朗月静天河,乌鹊南飞客恨多。 刘沧 八月十五日夜玩月

砧杵寥寥秋色长,绕枝寒鹊客情伤。 刘沧 秋日夜怀

丹桂影空蟾有露,绿槐阴在鹊无枝。 唐彦谦 八月十六日夜月

鹊惊初泛滥,鸿思共裴回。 徐放 奉和武相公中秋锦楼玩月得来字

鹊绕惊还止,虫吟思不喧。 李吉甫 夏夜北园即事寄门下武相公

绕树无依月正高,邺城新泪溅云袍。 李商隐 壬申闰秋题赠鸟鹊

还同月下鹊,三绕未安枝。 李白 赠柳圆

素娥尝药去,乌鹊绕枝惊。 李华 海上生明月

行乐及时时已晚,对酒当歌歌不成。 杜牧 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

斗斜人更望,月细鹊休飞。 杜甫 夜二首之二

槛束哀猿叫,枝惊夜鹊栖。 杜甫 奉赠太常张卿二十韵

同悲鹊绕树,独坐雁随阳。 皇甫冉 途中送权三兄弟

何啻飞三匝,犹言未得枝。 蒋冽 夜飞鹊

昨夜明月满,中心如鹊惊。 钱起 县内水亭晨兴听讼

莫怪天涯栖不稳,托身须是万年枝。 韩偓

栖枝犹绕鹊,遵渚未来鸿。 骆宾王 月夜有怀简诸同病

今夜南枝鹊,应无绕树难。 骆宾王 望乡夕泛

素风啼迥堞,惊月绕疏枝。 骆宾王 秋夜送阎五还润州

《國語辭典》:攀桂  拼音:pān guì
比喻科举中第。参见「折桂」条。唐。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诗二首之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今试期日近,若但迷恋于此,不惟攀桂无分,亦且身躯难保。」
《國語辭典》:折桂  拼音:zhé guì
晋代郤诜曾以「桂林之一枝」对晋武帝比喻自己举贤良对策的才能,为天下第一。见《晋书。卷五二。郤诜传》。后人遂以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唐。温庭筠 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诗:「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也作「攀桂」。
《漢語大詞典》:桂丛(桂叢)
(1).桂树林。多指隐居之地。 明 林云凤 《题申维久蕉隐》诗:“招隐曾闻有桂丛,君今何事隐蕉中。”
(2).指月宫。 唐 李商隐 《和友人戏赠》之一:“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鱼锁桂丛。” 冯浩 注:“桂丛,指月殿。” 清 洪升 《长生殿·重圆》:“听何处奏钧天,想近着桂丛边。”
《國語辭典》:月中桂  拼音:yuè zhōng guì
神话传说中月中的桂树。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天咫》:「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日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國語辭典》:月桂  拼音:yuè guì
1.植物名。樟科月桂树属,「月桂树」之简称。参见「月桂树」条。
2.神话传说中的月中桂树。亦借指月亮。南朝梁。元帝〈刻漏铭〉:「宫槐晚合,月桂宵晖。」《红楼梦》第四八回:「月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3.旧称登科为折桂,其后因月中有桂,故也称为「月桂」。唐。周墀〈贺王仆射放榜〉诗:「虽欣月桂居先所,更羡春兰最后荣。」
《國語辭典》:月中桂  拼音:yuè zhōng guì
神话传说中月中的桂树。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天咫》:「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日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國語辭典》:桂子  拼音:guì zǐ
1.桂花。唐。宋之问〈灵隐寺〉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柳永 望海潮。东南形胜词:「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2.称誉他人的子嗣。《金瓶梅》第五七回:「如有世间善男子、善女人,以金钱喜舍庄丽佛像者,主得桂子兰孙,端丽美貌,日后早登科甲,荫子封妻之报。」
分類:桂花
《漢語大詞典》:桂影
指月影,月光。 唐 李咸用 《山中夜坐寄故里友生》诗:“虫声促促催乡梦,桂影高高挂旅情。” 明 刘基 《祝英台近》词:“翠烟收,珠露下,星汉共瀟洒。桂影徘徊,白雪粲簷瓦。”
分類:月影月光
《國語辭典》:桂枝  拼音:guì zhī
1.桂木的树枝。汉。刘安〈招隐士〉:「猿狖群啸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2.牡桂的枝,可入药。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四。木部。桂》。
3.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用桂枝指月。唐。太宗〈辽城望月〉诗:「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
《國語辭典》:桂林一枝  拼音:guì lín yī zhī
桂林,月中的桂树。桂林一枝比喻才能优异、出类拔萃。《晋书。卷五二。郤诜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國語辭典》:桂花  拼音:guì huā
木犀科「桂」、「木犀」的别名。参见「木犀」条。
《漢語大詞典》:桂华(桂華)
见“ 桂花 ”。
《國語辭典》:桂花  拼音:guì huā
木犀科「桂」、「木犀」的别名。参见「木犀」条。
《國語辭典》:桂轮(桂輪)  拼音:guì lún
指月亮。唐。李涉 秋夜题夷陵水馆诗:「凝碧初高海气秋,桂轮斜落到江楼。」宋。张先〈燕归梁。去岁中秋玩桂轮〉词:「去岁中秋玩桂轮,河汉净无云。」
分類:
《國語辭典》:桂魄  拼音:guì pò
指月亮。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唐。李商隐 对雪诗二首之二:「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宋。苏轼〈念奴娇。凭高眺远〉词:「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分類:
《漢語大詞典》:司马树(司馬樹)
晋 大司马 桓温 所植之柳树。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桓公 北征,经 金城 ,见前为 琅邪 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后因以喻时光流逝,年华易失。 明 高启 《题大黄痴天池石辟图》诗:“当时同游已少在,我今未老形先疲。人生扰扰嗟何为,不达但为高人嗤。 汉南 已老司马树, 峴首 已仆 羊公 碑。”
《漢語大詞典》:柳老悲桓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桓公 ( 桓温 )北征,经 金城 ,见前为 琅邪 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后因以“柳老悲桓”谓人老感叹华年易逝。 宋 姜夔 《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词:“柳老悲 桓 ,松高对 阮 ,未办为邻地。”
分類:感叹
《國語辭典》:九死  拼音:jiǔ sǐ
多次濒临死亡。比喻处于极危险的境地。《楚辞。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宋。苏轼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漢語大詞典》:楚畹
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畂。”后因以“楚畹”泛称兰圃。 唐 唐彦谦 《兰》诗之二:“ 谢 庭漫芳草, 楚 畹多緑莎。” 清 厉鹗 东城杂记·芝兰室图:“ 蒲庵 释 来復 云:‘…… 商 巖采到连茎瑞, 楚 畹移来奕叶光。’”
《國語辭典》:绿衣(綠衣)  拼音:lǜ yī
《诗经。邶风》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绿衣,卫庄姜伤己也。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诗。」首章二句为:「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漢語大詞典》:绿衣人
指邮递员。邮务人员的制服为绿色,故名。 柯灵 《香雪海·三十八年前的一张旧报》:“这些稿件的来历,有的通过党的渠道,有的似乎是鱼书遥递,不远千里,由绿衣人辗转送来的。”
《漢語大詞典》:罗浮(羅浮)
山名。在 广东省 东江 北岸。风景优美,为 粤 中游览胜地。 晋 葛洪 曾在此山修道,道教称为“第七洞天”。相传 隋 赵师雄 在此梦遇梅花仙女,后多为咏梅典实。 南朝 陈 徐陵 《奉和山地》:“ 罗浮 无定所,鬱岛屡迁移。”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 南海 以竹为甑者,类见之矣,皆 罗浮 之竹也。” 元 张可久 《天净沙·孤山雪夜》曲:“淡粧人在 罗浮 ,黄昏月上 西湖 ,翠袖翩翩起舞。” 清 屠宸桢 《疏影》词:“酒醒黄昏,看足香痕,好梦 罗浮 重省。”参见“ 罗浮梦 ”。
《國語辭典》:罗浮梦(羅浮夢)  拼音:luó fú mèng
隋文帝开皇年间,赵师雄迁罗浮,日暮天寒,醉憩于松林酒店旁,见一素妆女子,共入酒家相谈甚欢。翌日酒醒,竟卧于梅花树下。典出唐。柳宗元《龙城录。赵师雄醉憩梅花下》。唐。殷尧藩 友人山中梅花诗:「好风吹醒罗浮梦,莫听空林翠羽声。」
《國語辭典》:翠羽  拼音:cuì yǔ
1.翠鸟的羽毛,青绿色而有光泽。
2.比喻眉色。后遂用以指女子的眉。宋。秦醇《谭意哥传》:「对景感时情绪乱,这密意,翠羽空传。」
《國語辭典》:五大夫  拼音:wǔ dà fū
1.授赏有功者的爵位。战国时楚魏始设,秦汉因之,为二十等爵的第九级。《战国策。楚策一》:「楚杜赫说楚王以取赵。王且予之五大夫,而令私行。」汉。晁错论贵粟疏〉:「今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
2.秦始皇封泰山后,返京途中遇大风雨,在松树下休息,因而封此松为五大夫。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后借指松树。也称为「大夫松」。
3.越王句践的五大夫。为舌庸、苦成、大夫种、范蠡、皋如。
4.战国时魏的五大夫。为吴起、西门豹、北门可、乐羊、李克。
《國語辭典》:大夫松  拼音:dà fū sōng
五大夫的别称。参见「五大夫」条。
《國語辭典》:五大夫  拼音:wǔ dà fū
1.授赏有功者的爵位。战国时楚魏始设,秦汉因之,为二十等爵的第九级。《战国策。楚策一》:「楚杜赫说楚王以取赵。王且予之五大夫,而令私行。」汉。晁错论贵粟疏〉:「今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
2.秦始皇封泰山后,返京途中遇大风雨,在松树下休息,因而封此松为五大夫。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后借指松树。也称为「大夫松」。
3.越王句践的五大夫。为舌庸、苦成、大夫种、范蠡、皋如。
4.战国时魏的五大夫。为吴起、西门豹、北门可、乐羊、李克。
《漢語大詞典》:秦封
指 秦始皇 巡游各地时给予山川、物类的封号。 清 吴伟业 《松化石》诗:“ 穀城 相遇处,肯復受 秦 封。” 靳荣藩 注引汉官仪:“ 秦始皇 上封 泰山 ,风雨暴至,休於松下,因封其松为五大夫。”
《漢語大詞典》:大树(大樹)
指 东汉 冯异 。旧五代史·世袭传一·李茂贞:“但御军整众,都无纪律,当食则造庖厨,往往席地而坐,内外持管钥者,亦呼为司空太保,与夫 细柳 、 大树 之威名,盖相远矣。”参见“ 大树将军 ”。
分類:大树冯异
《國語辭典》:大树将军(大樹將軍)  拼音:dà shù jiāng jūn
1.东汉大将冯异。《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2.不居功自傲的将领。《南史。卷五五。冯道根传》:「武帝尝指道根示尚书令沈约,美其口不论勋。约曰:『此陛下之大树将军也。』」
分類:大将冯异
《國語辭典》:大树将军(大樹將軍)  拼音:dà shù jiāng jūn
1.东汉大将冯异。《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2.不居功自傲的将领。《南史。卷五五。冯道根传》:「武帝尝指道根示尚书令沈约,美其口不论勋。约曰:『此陛下之大树将军也。』」
分類:大将冯异
《漢語大詞典》:将军树(將軍樹)
(1).后汉书·冯异传:“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 异 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后遂以“将军树”借指大树。 北周 庾信 《预麟趾殿校书和刘仪同》:“月落将军树,风惊御史乌。”亦用为建立军功之典。 唐 王昌龄 《从军行》:“虽投 定远 军,未坐将军树。”
(2).指 吴 越王 钱鏐 事。 鏐 , 临安 人,里中有大木,幼时与群儿戏于木下。及贵,归宴故老,山林皆覆以锦,号其幼所尝戏之大木曰“衣锦将军”。见新五代史·吴越世家。 宋 苏轼 有《临安三绝·将军树》诗,咏其事。
《漢語大詞典》:兔葵燕麦(兔葵燕麥)
形容景象荒凉。 唐 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绝句》引:“重游 玄都 ,荡然无復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於春风耳。” 宋 程先 《锁窗寒》词:“但兔葵燕麦,风前摇荡,径花成土。” 清 方文 《宿姜开先衍园》诗:“瑶草琼花何处覔?兔葵燕麦不胜情。”
分類:景象荒凉
《國語辭典》:前度刘郎(前度劉郎)  拼音:qián dù liú láng
东汉永平年间,刘晨、阮肇在天台山遇仙人,还乡后二人于太康年间重入天台山的故事。见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后称去而复来的人为「前度刘郎」。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安公子是前度刘郎,何小姐是司空见惯,倒也用不著十分羞涩,便举案齐眉,同吃了一顿饭。」
《漢語大詞典》:玄都观(玄都觀)
(1). 北周 、 隋 、 唐 道观名。原名 通道观 , 隋 开皇 二年改名为 玄都观 。在 陕西省 长安县 南 崇业坊 。见 宋 宋敏求 《长安志》。后废。 唐 刘禹锡 《戏赠看花诸君子》诗:“ 玄都观 里桃千树,尽是 刘郎 去后栽。” 金 元好问 《玄都观桃花》诗:“前度 刘郎 復 阮郎 , 玄都观 里醉红芳。”
(2).泛指道观。 明 叶宪祖 《鸾鎞记·秉操》:“好将 金谷 楼中女,改作 玄都观 里仙。”
《國語辭典》:石桥(石橋)  拼音:shí qiáo
石造的桥。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凌石桥之莓苔,越楢溪之纡萦。」
《國語辭典》:秦桥(秦橋)  拼音:qín qiáo
秦始皇为过海观日所造的桥。参见「鞭石成桥」条。唐。李贺 古悠悠行:「海沙变成石,鱼沫吹秦桥。」
《漢語大詞典》:鞭石
(1).艺文类聚卷七九引 晋 伏琛 《三齐略记》:“ 始皇 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 城阳 一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状似相随而去。云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尽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犹尔。”后遂以“鞭石”为神助的典故。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东门则鞭石成桥,南极则铸铜为柱。” 宋 苏轼 《两桥诗·西新桥》:“岌岌类鞭石,山川非 会稽 。” 元 陈樵 《蔗庵赋》:“ 秦 人鞭石而望洋, 谢娥 入海而增喟。” 明 王世贞 《太和即事》诗之一:“路疑鞭石就,室似凿空悬。”
(2).相传 难留城 (今 湖北 宜昌 )山上有一石洞,洞中有两块大石,俗名阴阳石。阴石常湿,阳石常燥。每遇水旱不调,百姓便进洞祈福。天旱则鞭打阴石得雨,雨多则鞭打阳石天晴。事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夷水》。后作为乞求晴雨和洽的典故。 北周 庾信 《和乐仪同苦热》:“鞭石未成雨,鸣鳶不起风。” 唐 杜甫 《雷》之二:“暴尪或前闻,鞭石非稽古。”
《漢語大詞典》:鞭血
借指战争。 唐 鲍溶 《述德上太原严南书绶》诗:“终古鞭血地,到今耕稼繁。”
分類:战争
《漢語大詞典》:驱石(驅石)
指神助 秦始皇 驱石造桥的典故。典出艺文类聚卷七九引 晋 伏琛 《三齐略记》:“ 始皇 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 城阳 一山石,尽起立……云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尽流血,石莫不悉赤。” 唐 李白 《古风》之四八:“逐日巡海右,驱石驾沧津。” 唐 杜甫 《陪李七司马皂江山观造竹桥》诗:“合欢却笑千年事,驱石何时到东海。” 元 郝经 《秋兴》诗之三:“翩翩精卫休填海,驱石 秦 人已断鞭。”
《漢語大詞典》:三匝
亦作“ 三帀 ”。
(1).三周。史记·项羽本纪:“﹝ 楚军 ﹞围 汉王 三帀。”晋书·王忱传:“ 忱 与宾客十许人,连臂被髮裸身而入,绕之三帀而出。” 唐 李白 《猛虎行》:“有时六博快壮心,遶牀三匝呼一掷。”
(2).形容反复盘旋。 三国 魏 曹操 《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唐 蒋冽 《夜飞鹊》诗:“何啻飞三匝,犹言未得枝。”
《國語辭典》:对酒当歌(對酒當歌)  拼音:duì jiǔ dāng gē
面对著酒应当高歌。语出汉。曹操 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原用以感叹人生苦短,要及时有所作为。后亦指应当及时行乐。宋。郭应祥 减字木兰花。栖鸾高士词:「栖鸾高士,文采风流谁得似。年德虽高,对酒当歌气尚豪。」《镜花缘》第七八回:「游玩一事既已结过,此刻是对酒当歌,我们也该行个酒令,多饮两杯了。」
《漢語大詞典》:惊鹊(驚鵲)
受惊的乌鹊。比喻无处栖身的人。语本 三国 魏 曹操 《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宋 苏轼 《次韵蒋颖叔》:“月明惊鹊未安枝,一棹飘然影自随。” 宋 苏辙 《次韵知郡贾蕃大夫思归》:“得坎浮槎应有命,投林惊鹊且安枝。”
《漢語大詞典》:魏鹊无枝(魏鵲無枝)
喻贤才无所依存。语本 三国 魏 曹操 《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宋 李曾伯 《临江仙·甲寅中秋和刘舍人赏月》词:“我有芳尊供翫事,从渠 魏 鹊无枝。”
分類:贤才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