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昆仑(昆侖)
亦作“崐仑2”。
(1).古代亦写作“昆仑”。 昆仑山 。在 新疆 西藏 之间,西接 帕米尔 高原,东延入 青海 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 昆仑山 上有 瑶池 、 阆苑 、 增城 、 县圃 等仙境。庄子·天地:“ 黄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楚辞·离骚:“邅吾道夫 崑崙 兮,路修远以周流。” 唐 韩愈 《杂诗》之三:“ 崑崙 高万里,岁尽道苦邅。”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 黄 流乱注?”
(2).古代西方国名。书·禹贡:“织皮, 崐崘 、 析支 、 渠 、 搜 ,西戎即叙。” 孔 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一说此指 昆仑山 。 孔颖达 疏引 郑玄 曰:“衣皮之民,居此 崑崙 、 析支 、 渠搜 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3).古代泛指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各国或其国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闇中大战, 谦之 手射 阳迈 柁工,船败纵横, 崑崙 单舸接得 阳迈 。” 唐 张籍 《昆仑儿》诗:“ 崑崙 家住海中洲,蛮客将来 汉 地游。”旧唐书·南蛮传·林邑:“自 林邑 以南,皆卷髮黑身,通号为 崑崙 。”
(4).“ 崑崙奴 ”的省称。 唐 王维 《贺神兵助取石堡城表》:“龕中有尊像一,左右真人六,并师子、崑崙各二。”
(5).泛指奴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余德:“向暮,有两崑崙捉马挑灯,迎导以去。”参见“ 崑崙奴 ”。
(6).特指 昆仑 奴 磨勒 。 明 王錂《春芜记·说剑》:“你看他乘云驾雾凭虚走,早把那 崑崙 秘术来传受。” 清 顾彩 《髯樵传》:“女泣如雨,诉失身状,愿公为 崑崙 。”参见“ 崑崙奴 ”。
(7).古代称皮肤黑色的人。晋书·后妃传下·孝武文李太后传:“时后为宫人,在织坊中,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崐崘。”旧五代史·慕容彦超传:“尝冒姓 阎 氏,体黑麻面,故谓之 阎崑崙 。”
(8).指玉制酒器。 唐 李商隐 《魏侯第东北楼堂书所见成篇》:“锁香金屈戌,带酒玉崑崙。”
(9).酒名。“ 崑崙觴 ”的省称。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赠魏处士五贶诗·诃陵樽》:“外堪欺玳瑁,中可酌崑崙。”原注:“酒名。”参见“ 崑崙觴 ”。
(10).道教语。指头脑。云笈七籤卷十二引《太上黄庭外景经》:“子欲不死修崑崙。”云笈七籤卷十七:“眼为日月,髮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崑崙。”
(11).脐之别名。黄庭内景经·治生“兼行形中八景神” 梁丘子 注引《玉纬经》:“脐中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极,一名太渊,一名崑崙,一名特枢。”
(1).山名。在 西藏 、 新疆 和 青海 之间。海拔6,000米左右,多雪峰、冰川。《淮南子·原道训》:“经纪山川,蹈腾 昆仑 ,排閶闔,沦天门。” 高诱 注:“ 昆仑 ,山名也。在西北,其高万九千里。” 陈毅 《昆仑山颂》诗:“ 昆仑 魄力何伟大,不以丘壑博盛名。”
(2).指 汉 代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记·封禅书:“ 济南 人 公玊带 上 黄帝 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 昆仑 ,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参见“ 昆仑道 ”。
(3).古障塞名、一名 昆仑障 。 西汉 置。在今 甘肃省 安西县 南。为宜禾都尉治所。
(4). 东晋 南朝 时指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其肤色较黑。南齐书·王琨传:“父 懌 不慧,侍婢生 琨 ,名为 崑崙 。”按,崑崙,同“ 昆仑 ”。参阅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昆仑》
(5).我国古代泛称今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以至 东非 之人为昆仑。参阅太平御览卷七八六引 三国 吴万震 《南州异物志》、卷七八八引 竺芝 《扶南记》、 唐 义净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
(6).古岛屿名。亦译 军屯山 。即今 越南 南部 湄公河 口外的 昆仑岛 。为古代海舶往来东西洋必经之地。岛夷志略星槎胜览有专条记述,《郑和航海图》亦有此岛。
(7).针灸穴位名。位于足部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凹陷处。《医宗金鉴·针灸心法要诀·足三阳经总穴名》:“足太阳膀胱经,行足股后凡十九穴,左右同:至阴……昆仑,跗阳。”
广大无垠貌。昆,通“ 浑 ”。 汉 扬雄 《太玄·中》:“昆仑旁薄,思之贞也。” 司马光 集注:“昆,音魂;仑,卢昆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元气昆仑,充满天地。”
《漢語大詞典》:昆仑道(昆侖道)
指 汉 时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记·孝武本纪:“於是上令 奉高 作明堂 汶上 ,如 带 ( 公玊带 )图。及五年脩封,则祠 太一 、五帝於明堂上坐……天子从 昆仑道 入,始拜明堂如郊礼。” 司马贞 索隐:“ 玊带 明堂图中为复道,有楼从西南入,名其道曰 崑崙 。言其似 崑崙山 之五城十二楼,故名之也。”参见“ 昆仑 ”。
分類:明堂通道
《漢語大詞典》:道行
1.僧道修行的功夫。 晋 支遁 《五月长斋诗》:“渊汪道行深,婉婉化理长。” 宋 钱易 南部新书癸:“门僧 曇照 道行甚高,能知休咎。”红楼梦第一○一回:“这个散花菩萨,根基不浅,道行非常。”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后来,三师兄也有了老婆,出身是小姐,是尼姑,还是‘小家碧玉’呢,我不明白,他也严守秘密,道行远不及他的父亲了。”
2.泛指一个人的涵养。《小说月报》1981年第4期:“他倒了一杯白开水,点燃了一支廉价烟,坐在靠背椅上,慢慢抽,慢慢呷,想享点清福。但是,他没有那道行;心头一股气,被喉咙结塞住了,在胸膛里窜来窜去,不得平静。”
3.谓能力、本领。 老舍 《神拳》第四幕:“好嘛,咱年纪轻,道行浅,压不住台呀!” 艾明之 《火种》第四章:“他在店伙当中,毕竟资历最浅,道行最低呵!”
《國語辭典》:孔道  拼音:kǒng dào
1.大道,四通八达的要道。《汉书。卷九六。西域传上。婼羌》:「去长安六千三百里辟在西南,不当孔道。」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二折:「兹奉严君而同上公车,须别慈母而载驰孔道。」
2.孔子的学说。《旧唐书。卷一四九。列传》:「褒贬以言,孔道是模。诛乱以笔,亦有董狐。」唐。韩愈〈进学解〉:「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
3.指地道。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一二。瞿萨旦那国》:「此人心知必然,窃开孔道,出城外而穴之。」
《漢語大詞典》:四术(四術)
(1).诗、书、礼、乐四种经术。《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宋书·文帝纪》:“故詔以三德,崇以四术,用能纳诸义方,致之轨度。”通典·选举一:“诗、书、礼、乐,谓之四术。四术既修,九年大成。”
(2).治国的四种方法。尸子·治天下:“治天下有四术。一曰忠爱,二曰无私,三曰用贤,四曰度量。”一说指忠爱、无私、用贤、简能。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治道·四术
(3).指四方的通道。《文选·左思〈咏史〉诗之四》:“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 李善 注引广雅:“术,道也。”
《國語辭典》:走路  拼音:zǒu lù
1.徒步行走。如:「我每天走路上学。」《西游记》第二三回:「虽熬了这一夜,但那匹马明日又要驮人,又要走路,若再饿上这一夜,只好剥皮罢了。」
2.开除、解聘。如:「再不好好做,就叫你走路。」
3.逃跑。《三国演义》第五一回:「只见女墙边虚搠旌旗,无人守护,又见军士腰下各束缚包裹,瑜暗忖曹仁必先准备走路,遂下将台号令。」
《國語辭典》:过路(過路)  拼音:guò lù
1.在一段行程中经过某个地方。《红楼梦》第三九回:「必定是过路的客人们,冷了,见现成的柴,抽些烤火去,也是有的。」
2.过道、通路。如:「进了门,便有一个过路,再往后,就到中厅了。」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九。草篇》:「欲其子繁,待其花时,取叶布于过路,以灰规之,人践之,子必繁也,俗谓之嫁茄子。」
《國語辭典》:过道(過道)  拼音:guò dào
房子与房子、墙壁与墙壁之间可通行的狭路。元。无名氏《村乐堂》第二折:「眷的是侧憋憋厨房中暄热,爱的是宽绰绰过道里风凉。」
《國語辭典》:巷子  拼音:xiàng zi
大街旁的小巷道。如:「深夜的巷子里,传来几声凄厉的狗吠。」
《漢語大詞典》:宝衢(寶衢)
通道的美称。亦指光明大道。 南朝 宋 谢灵运 《罗浮山赋》:“故曰朱明之阳宫,耀真之阴室,洞穴之宝衢,海灵之云术。” 南朝 梁 王僧孺 《忏悔礼佛文》:“愿大王殿下五畏内遣,十力外扶,百福庄严,万祉周集,愕梦无懺其虑,甘寝有恬其神,更闢宝衢,愈兴慧业。”
《漢語大詞典》:昆仑道(昆侖道)
指 汉 时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记·孝武本纪:“於是上令 奉高 作明堂 汶上 ,如 带 ( 公玊带 )图。及五年脩封,则祠 太一 、五帝於明堂上坐……天子从 昆仑道 入,始拜明堂如郊礼。” 司马贞 索隐:“ 玊带 明堂图中为复道,有楼从西南入,名其道曰 崑崙 。言其似 崑崙山 之五城十二楼,故名之也。”参见“ 昆仑 ”。
分類:明堂通道
《漢語大詞典》:昆仑(昆侖)
亦作“崐仑2”。
(1).古代亦写作“昆仑”。 昆仑山 。在 新疆 西藏 之间,西接 帕米尔 高原,东延入 青海 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 昆仑山 上有 瑶池 、 阆苑 、 增城 、 县圃 等仙境。庄子·天地:“ 黄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楚辞·离骚:“邅吾道夫 崑崙 兮,路修远以周流。” 唐 韩愈 《杂诗》之三:“ 崑崙 高万里,岁尽道苦邅。”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 黄 流乱注?”
(2).古代西方国名。书·禹贡:“织皮, 崐崘 、 析支 、 渠 、 搜 ,西戎即叙。” 孔 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一说此指 昆仑山 。 孔颖达 疏引 郑玄 曰:“衣皮之民,居此 崑崙 、 析支 、 渠搜 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3).古代泛指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各国或其国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闇中大战, 谦之 手射 阳迈 柁工,船败纵横, 崑崙 单舸接得 阳迈 。” 唐 张籍 《昆仑儿》诗:“ 崑崙 家住海中洲,蛮客将来 汉 地游。”旧唐书·南蛮传·林邑:“自 林邑 以南,皆卷髮黑身,通号为 崑崙 。”
(4).“ 崑崙奴 ”的省称。 唐 王维 《贺神兵助取石堡城表》:“龕中有尊像一,左右真人六,并师子、崑崙各二。”
(5).泛指奴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余德:“向暮,有两崑崙捉马挑灯,迎导以去。”参见“ 崑崙奴 ”。
(6).特指 昆仑 奴 磨勒 。 明 王錂《春芜记·说剑》:“你看他乘云驾雾凭虚走,早把那 崑崙 秘术来传受。” 清 顾彩 《髯樵传》:“女泣如雨,诉失身状,愿公为 崑崙 。”参见“ 崑崙奴 ”。
(7).古代称皮肤黑色的人。晋书·后妃传下·孝武文李太后传:“时后为宫人,在织坊中,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崐崘。”旧五代史·慕容彦超传:“尝冒姓 阎 氏,体黑麻面,故谓之 阎崑崙 。”
(8).指玉制酒器。 唐 李商隐 《魏侯第东北楼堂书所见成篇》:“锁香金屈戌,带酒玉崑崙。”
(9).酒名。“ 崑崙觴 ”的省称。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赠魏处士五贶诗·诃陵樽》:“外堪欺玳瑁,中可酌崑崙。”原注:“酒名。”参见“ 崑崙觴 ”。
(10).道教语。指头脑。云笈七籤卷十二引《太上黄庭外景经》:“子欲不死修崑崙。”云笈七籤卷十七:“眼为日月,髮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崑崙。”
(11).脐之别名。黄庭内景经·治生“兼行形中八景神” 梁丘子 注引《玉纬经》:“脐中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极,一名太渊,一名崑崙,一名特枢。”
(1).山名。在 西藏 、 新疆 和 青海 之间。海拔6,000米左右,多雪峰、冰川。《淮南子·原道训》:“经纪山川,蹈腾 昆仑 ,排閶闔,沦天门。” 高诱 注:“ 昆仑 ,山名也。在西北,其高万九千里。” 陈毅 《昆仑山颂》诗:“ 昆仑 魄力何伟大,不以丘壑博盛名。”
(2).指 汉 代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记·封禅书:“ 济南 人 公玊带 上 黄帝 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 昆仑 ,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参见“ 昆仑道 ”。
(3).古障塞名、一名 昆仑障 。 西汉 置。在今 甘肃省 安西县 南。为宜禾都尉治所。
(4). 东晋 南朝 时指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其肤色较黑。南齐书·王琨传:“父 懌 不慧,侍婢生 琨 ,名为 崑崙 。”按,崑崙,同“ 昆仑 ”。参阅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昆仑》
(5).我国古代泛称今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以至 东非 之人为昆仑。参阅太平御览卷七八六引 三国 吴万震 《南州异物志》、卷七八八引 竺芝 《扶南记》、 唐 义净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
(6).古岛屿名。亦译 军屯山 。即今 越南 南部 湄公河 口外的 昆仑岛 。为古代海舶往来东西洋必经之地。岛夷志略星槎胜览有专条记述,《郑和航海图》亦有此岛。
(7).针灸穴位名。位于足部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凹陷处。《医宗金鉴·针灸心法要诀·足三阳经总穴名》:“足太阳膀胱经,行足股后凡十九穴,左右同:至阴……昆仑,跗阳。”
广大无垠貌。昆,通“ 浑 ”。 汉 扬雄 《太玄·中》:“昆仑旁薄,思之贞也。” 司马光 集注:“昆,音魂;仑,卢昆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元气昆仑,充满天地。”
《國語辭典》:复道(復道)  拼音:fù dào
楼阁间相连通行的道路。《汉书。卷八一。孔光传》:「北宫有紫房复道通未央宫。」也作「复道」。
《國語辭典》:复道(複道)  拼音:fù dào
楼阁中上下重叠的通行道路。《史记。卷九九。叔孙通传》:「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官,及閒往,数跸烦人,乃作复道,方筑武库南。」也作「复道」、「复陆」。
《國語辭典》:凿空(鑿空)  拼音:zuò kōng
1.凿开通路。《汉书。卷六一。张骞传》:「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文选。陆倕。石阙铭》:「凿空万里,攘地千都。」
2.凭空穿凿。《新唐书。卷五六。刑法志》:「推劾之吏,以深刻为功,凿空争能,相矜以虐。」《朱子语类。卷一一。读书法》:「固不可凿空立论,然读书有疑,有所见,自不容不立论。」
《漢語大詞典》:路绝(路絶)
(1).道路阻绝。《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华山畿十四》:“无故相然我,路絶行人断,夜夜故望汝。”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近智以守见而不之,之者以路絶而莫晓。” 明 杨慎 《滇载记》:“羣蛮怨怒,引 吐蕃 攻 知古 杀之,於是 姚 雋 路絶, 晟 犹奉 唐 正朔。”
(2).泛指通道阻塞。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而使直臣杜口,忠讜路絶。”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实欲使名实不违,徼倖路絶。”
《國語辭典》:玉阙(玉闕)  拼音:yù què
1.神仙的宫阙。晋。郭璞 游仙诗一九首之一二:「翘手攀金梯,飞步登玉阙。」
2.宫殿、朝廷。《西游记》第一一回:「微臣管送陛下还阳,重登玉阙。」
《國語辭典》:地道  拼音:dì dào
1.地下通道。《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刘表列传。袁绍上》:「绍为地道欲袭操,操辄于内为长堑以拒之。」
2.大地的本质。《礼记。中庸》:「人道敏政,地道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