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36,分5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导师
世师
师说
父师
寻师
官师
无师
雄师
师长
君师
天师
师心
师弟
师事
帝师
《國語辭典》:导师(導師)  拼音:dǎo shī
1.指导学生研究学术及担负训育责任的老师。如:「在一年的导师任内,他和班上同学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2.佛教用语:(1)指引导众生去迷就正的人为导师。《新名词训纂。学属。导师》引《佛报恩经》:「导师者,导以正路,示涅槃经,使得无为长乐故。」(2)指僧伽中的上座。
《韵府拾遗 支韵》:世师(世师)
鹖冠子伊尹酒保太公屠牛管子作革百里官奴海内荒乱立为世师
《國語辭典》:师说(師說)  拼音:shī shuō
1.师长的传授、教诲。《隋书。卷三二。经籍志一》:「至隋,孔郑并行,而郑氏甚微。自馀所存,无复师说。」
2.文章名。唐韩愈所作。因慨叹当时师道不存,故提倡学人必须从师,并以此文赠学子李蟠。
《漢語大詞典》:父师(父師)
(1).即太师。上古三公之一。书·微子:“ 微子 若曰:‘父师、少师, 殷 其弗或乱正四方。’” 孔 传:“父师,太师。”汉书·五行志上:“降及於 殷 , 箕子 在父师位而典之。” 颜师古 注:“父师,即太师, 殷 之三公也。 箕子 , 紂 之诸父而为太师,故曰父师。”
(2).即大司成。太子的师傅,掌国学之教。礼记·文王世子:“乐正司业,父师司成。” 孔颖达 疏:“父师,主太子成就其德行也。” 孙希旦 集解:“父师,即大司成也。乐正掌国学之政,故世子之学业,乐正之所主;大司成总国学之教,故世子学业之成,大司成之所主也。”
(3).上古告老还乡的大夫。仪礼·乡饮酒礼“主人就先生而谋賔介” 汉 郑玄 注:“古者年七十而致仕,老於乡里。大夫名曰父师,士名曰少师。”
(4).对长者的尊称。汉书·叙传上:“是所望於父师矣。” 颜师古 注:“齿为诸父,尊之如师,故曰父师。”
(5).对师长的敬称。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於是推本 尧 舜 以来相传之意,质以平日所闻父师之言,更互演绎,作为此书。” 宋 周必大 《池阳四咏》之二:“向来稍喜唐风集,今信 樊川 是父师。”
(6).指基督教传教士。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洎 元 明 时,虽有一二景教父师,以教理暨历算质学于 中国 ,而其道非盛。”
《漢語大詞典》:寻师(尋師)
(1).用兵。左传·僖公五年:“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 杜预 注:“寻,用也。”
(2).求师。后汉书·李固传:“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夷则七月》:“负笈寻师,罕逢见日。”
分類:用兵
《國語辭典》:官师(官師)  拼音:guān shī
1.百官。《书经。胤征》:「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
2.大夫。《国语。吴语》:「行头皆官师,拥铎拱稽,建肥胡,奉文犀之渠。」
《韵府拾遗 支韵》:无师(无师)
韩诗外传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安知礼之是也
分类:无师
《國語辭典》:雄师(雄師)  拼音:xióng shī
兵力强大的军队。如:「我军方有百万雄师,绝不怕敌军来袭。」后用以比喻实力坚强的队伍。如:「棒球雄师」。也作「雄兵」。
《國語辭典》:师长(師長)  拼音:shī zhǎng
1.众官之长。《书经。盘庚下》:「邦伯师长,百执事之人,尚皆隐哉!」《旧唐书。卷一四○。卢群传》:「但得百僚师长肝胆,不用三军罗绮金银。」
2.对老师的尊称。《周礼。地官。师氏》:「三曰顺行,以事师长。」《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
3.现行军制,统率陆军一师的军官称为「师长」。
《漢語大詞典》:君师(君師)
古代君、师皆尊,故常以君师称天子。 宋 朱熹 《〈大学章句〉序》:“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 明 唐顺之 《祭祖庙文》:“ 顺之 钦承敕命,视师 浙直 ,顾生杀诛宥,有天命君师在, 顺之 不敢专。”《冷眼观》第二一回:“无奈他此时业已骑虎不能自下,久不有君师在眼里了。”
分類:故常帝王
《國語辭典》:天师(天師)  拼音:tiān shī
1.天子的军队。《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故大举天师百万之众,与匈奴南单于呼完厨……霆奋席卷,自寿春而南。」
2.东汉张道陵传五斗米教,其门徒尊称为「天师」。其后世子孙受元世祖之封,世代以天师为名号,世称「张天师」。
《國語辭典》:师心(師心)  拼音:shī xīn
以己之心为师,自以为是。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慎勿师心自任,取笑旁人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并师心独见,锋颖精密,盖人伦之英也。」
《國語辭典》:师弟(師弟)  拼音:shī dì
1.师父和徒弟,老师和学生。如:「师弟二人下棋。」《西游记》第二六回:「镇元子正与唐僧师弟闲叙,闻报,即降阶奉迎。」
2.同一师门比自己年纪小或受业晚的男子。《水浒传》第五回:「我有一个师弟,见在东京大相国寺住持。」
3.指年龄比自己小的,老师的儿子。
《國語辭典》:师事(師事)  拼音:shī shì
以师礼事之。《汉书。卷三四。韩信传》:「信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而师事之。」《三国演义》第一回:「备昔曾师事卢植,欲往助之。」
《國語辭典》:帝师(帝師)  拼音:dì shī
1.帝王的老师。《汉书。卷六七。朱云传》:「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
2.元制,皇帝即位初,按例从梵僧受佛戒,故历朝皆尊一僧为帝师。帝师兼领宣政院,管理金国佛教和藏族地区政教事务。《元史。卷四。世祖纪》:「以梵僧八合思八为帝师,授以玉印,统释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