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23,分115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潇湘
东方
江汉
河南
三五
江左
神州
南州
成都
南海
城市
黄云
夷狄
一带
山东
《國語辭典》:潇湘(瀟湘)  拼音:xiāo xiāng
1.湖南省境潇水与湘水的合称。
2.乡镇名。位于湖南省零陵县北。因是潇湘二水会流之处,故称为「潇湘」。
《國語辭典》:东方(東方)  拼音:dōng fāng
1.东边的方向。《孟子。告子上》:「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
2.亚洲的泛称。
3.复姓。如西汉文学家东方朔。
《國語辭典》:江汉(江漢)  拼音:jiāng hàn
1.长江和汉水的合称。《诗经。小雅。四月》:「滔滔江汉,南国之纪。」《文选。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云去苍梧野,水还江汉流。」
2.《诗经。大雅》的篇名。共六章。根据〈诗序〉:「江汉,尹吉甫美宣王也。」首章二句为:「江汉浮浮,武夫滔滔。」
《國語辭典》:河南  拼音:hé nán
1.泛指黄河以南地区。
2.省名。位于黄河之南。参见「河南省」条。
《國語辭典》:三五  拼音:sān wǔ
1.十五日。《礼记。礼运》:「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阙。」唐。孔颖达。正义:「是以三五十五日而得盈满,又三五十五日而亏阙也。」后多用来指阴历十五日。《文选。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三五明月满,四五詹兔缺。」
2.三心五噣。心宿三星,噣有五星,故称为「三五」。《诗经。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
3.三王五伯。《楚辞。屈原。九章。抽思》:「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
4.三皇五帝。《楚辞。刘向。九叹。思古》:「背三五之典刑兮,绝洪范之辟纪。」
5.三辰五星。《史记。卷二七。天官书》:「为天数者,必通三五。」唐。司马贞。索隐:「三谓三辰,五谓五星。」
6.三正五行。《后汉书。卷三○下。郎顗襄楷列传。郎顗》:「臣闻天道不远,三五复反。」章怀太子注引宋均曰:「『三,三正也。五,五行也。三正五行,王者改代之际会也。』」
7.约计的少数。唐。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诗:「遂将三五少年辈,登高远望形神开。」《水浒传》第二回:「只带三五个做伴,将了朴刀,各跨口腰刀,不骑鞍马,步行下山,径来到史家庄上。」
《國語辭典》:九宫(九宮)  拼音:jiǔ gōng
1.元曲常用的九种宫调,有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等。也称为「南北九宫」。
2.九宫格的简称。参见「九宫格」条。
3.术数用语。指九个方位。东汉以前的易纬家以八卦之宫,加上中央,合称为「九宫」。《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臣闻圣人明审律历以定吉凶,重之以卜筮,杂之以九宫。」
4.象棋术语。指棋盘上由斜交叉线构成的「米」字形方格。是「将」、「帅」及「士」活动的区域。
《國語辭典》:江左  拼音:jiāng zuǒ
古代指长江下游以东的地方,即今江苏省南部等地。《晋书。卷八一。桓宣传》:「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宋。陆游〈水调歌头。江左占形胜〉词:「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
《國語辭典》:神州  拼音:shén zhōu
1.赤县神州的简称。参见「赤县神州」条。《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五》:「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2.京都。宋。张元干 贺新郎。梦绕神州路词:「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明。于谦〈出塞〉诗:「羽书捷奏上神州,喜动天颜宠数优。」
3.神仙居住的地方。
《國語辭典》:神州赤县(神州赤縣)  拼音:shén zhōu chì xiàn
中国的代称。《晋书。卷三。武帝纪》:「海内版荡,宗庙播迁。帝道王猷,反居文身之俗;神州赤县,翻成被发之乡。」也称为「赤县神州」。
《漢語大詞典》:南州
(1).泛指南方地区。《楚辞·远游》:“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 姜亮夫 校注:“南州犹南土也,此当指 楚 以南之地言。”晋书·羊祜传:“南州人征市日,闻 祜 丧,莫不号慟。” 清 吴伟业 《庚子八月访同年吴有调有感赋赠》诗之四:“南州师友江天笛, 北固 知交午夜砧。” 叶叶 《庚戌纪事》诗之十三:“二月南州春已深,红绵花下午沉沉。”
(2).指 豫章郡 。后汉书·徐稺传:“ 徐稺 字 孺子 , 豫章 南昌 人也……及 林宗 有母忧, 稺 往弔之,置生芻一束於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 林宗 曰:‘此必 南州 高士 徐孺子 也。’” 元 张养浩 《咏史诗·朱震》:“如何当日 陈蕃 榻,止为 南州 孺子 悬。”
(3).借指 徐稺 。 清 宋琬 《韩子新归中州诗以赠之》:“邑宰闻生来,下榻如 南州 。”
(4).指 南阳 。后汉书·王常传:“臣蒙大命,得以鞭策託身陛下。始遇 宜秋 ,后会 昆阳 ,幸赖灵武,輒成断金。 更始 不量愚臣,任以 南州 。” 李贤 注:“谓以廷尉行 南阳 太守。”
(5).指两 粤 。 南朝 梁 江淹 《游黄蘖山》诗:“ 南州 饶奇怪,赤县多灵仙。” 唐 杜甫 《从人觅小胡孙许寄》诗:“人説 南州 路,山猿树树悬。” 仇兆鳌 注引 顾宸之 曰:“两 粤 为 南州 路。”
(6).古代州名。 唐 武德 二年,初置 南州 , 宋 改 南川县 。即今 四川省 南川县 。
《漢語大詞典》:成都
中国四川省省会和西南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之一。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成都平原中心。面积3861平方公里。人口401万(1982)
《國語辭典》:南海  拼音:nán hǎi
1.泛指南方海域。《文选。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振鳞南海,濯翼清流。」
2.海洋名。自台湾海峡经大陆地区福建南端至广东之雷州半岛、海南岛一带的海面。
3.北京三海之一。参见「三海」条。
4.县名。位于大陆地区广东省番禺县西北,广州市西南。
《國語辭典》:城市  拼音:chéng shì
有宽广繁盛的街道,人口集中,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相对于乡村而言。如:「台北是台湾重要的城市之一。」
《漢語大詞典》:黄云(黄雲)
(1).黄色的云气。(1)天子气。古微书·洛书纬:“ 黄帝 起,黄云扶日。”宋书·符瑞志上:“ 帝尧 之母曰 庆都 ,生於 斗维 之野,常有黄云覆护其上。” 前蜀 杜光庭 《贺黄云表》:“ 尧 之诞生,常有黄云垂覆; 舜 之御宇,常有黄云凝空。”(2)祥瑞之气。汉书·郊祀志上:“天子使验问巫得鼎无姦诈,乃以礼祠,迎鼎至 甘泉 ,从上行,荐之。至 中山 ,晏温,有黄云焉。”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一:“ 沈佺期 《改年观赦》诗:‘六甲迎黄气,三元降紫泥。’《望气经》云:‘黄云四出,主赦。’黄气,黄云也。”(3)雪天之云。下雪天云特黄于常云,故称。 宋 曾巩 《咏雪》:“黄云半夜满千里,大雪平明深一尺。”
(2).黄尘;沙尘。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阮瑀》:“河洲多沙尘,风悲黄云起。” 唐 孟郊 《感怀》诗:“登高望寒原,黄云鬱峥嶸。” 明 王世贞 《立春前一日过尹汝渔副使饮》诗:“落日千门飞鴈去,黄云一骑按雕迴。”
(3).边塞之云。塞外沙漠地区黄沙飞扬,天空常呈黄色,故称。 南朝 梁简文帝 《陇西行》之二:“洗兵逢骤雨,送阵出黄云。” 唐 杜甫 《佐还山后寄》诗之一:“山晚黄云合,归时恐路迷。” 仇兆鳌 注:“塞云多黄,故公诗云‘黄云高未动’,又云‘山晚黄云合’。” 明 李梦阳 《石将军战场歌》:“黄云落日古骨白,砂砾惨淡愁行人。”
(4).比喻成熟的稻麦。 宋 王安石 《同陈和叔游齐安院》诗:“繅成白雪桑重緑,割尽黄云稻正青。” 明 高启 《看刈禾》诗:“黄云渐收尽,旷望空郊平。”
《國語辭典》:夷狄  拼音:yí dí
古称四境未开化的民族。《史记。卷一○六。吴王濞传》:「母亲夷狄,以疏其属。」《大宋宣和遗事。元集》:「阴浊用事底时节,夷狄陆梁,小人得志。」
《國語辭典》:一带(一帶)  拼音:yī dài
1.形容景物绵长似带子。《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寨西一带长堤,无水,可尽伏精兵。」《红楼梦》第一四回:「陈设百耍,浩浩荡荡,一带摆三四里远。」
2.一大片。泛指某处及附近相连属的地方。《三国演义》第六二回:「此间一带,正靠涪江,江水大急。」《儒林外史》第一回:「湖边一带绿草,各家的牛都在那里打睡。」
《國語辭典》:山东(山東)  拼音:shān dōng
1.省名。参见「山东省」条。
2.战国时指函谷关、崤山以东。《战国策。赵策二》:「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
3.太行山以东。唐。章砀〈焚书坑〉诗:「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
4.古亦指华山以东。《汉书。卷六九。赵充国等传》赞曰:「秦汉已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
《國語辭典》:山西  拼音:shān xī
1.省名。参见「山西省」条。
2.古称华山之西。《汉书。卷六九。赵充国等传。赞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