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居人  拼音:jū rén
1.留居的人。南朝梁。何逊 与胡兴安夜别诗:「居人行转轼,客子暂维舟。」
2.居民。唐。张籍〈西州〉诗:「胡骑来无时,居人常震惊。」
《國語辭典》:岛夷(島夷)  拼音:dǎo yí
海外蛮荒的种族。唐。皇甫曾〈送徐大夫〉诗:「海内求民瘼,城隅见岛夷。」
《漢語大詞典》:自由人
(1).指奴隶占有制度下享有公民权、财产权和政治权的居民。 鲁迅 《集外集拾遗·上海所感》:“由此看来,人们--至少,是我一般的人们,要从自由人变成奴隶,怕也未必怎么烦难罢。”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三章第一节:“这些自由人、半自由人和奴隶,都在一位家长的支配或奴役下生活。”
(2).足球比赛拖后中卫的别称。防守时无固定的看守对象,可机动灵活地补位救险,亦可助攻至前场。
《漢語大詞典》:儒户
(1).读书人的户籍。 元 代根据居民的职业分户籍为民户、军户、儒户、医户等名目。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四折:“这廝接待不周……枷号一月,打退儒户,永为农夫。”《元典章·圣政一·兴学校》:“应係籍儒户,杂泛差役,依例蠲免。”
(2).指具有此种户籍的居民。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四折:“俺两个是儒户,县里拣选来接待新官的。”元史·礼乐志二:“籍近畿儒户三百八十四人为乐工。”
《漢語大詞典》:人伙
(1).人群。
(2).指居民。 续范亭 《南泥湾概况》诗:“ 同治 以来遭兵燹,七八十年少人伙。至今瓦砾已无存,偶有破窑在山阿。”
分類:人群居民
《國語辭典》:老百姓  拼音:lǎo bǎi xìng
平民、人民。如:「所有的老百姓都喜欢过著安和乐利的生活。」
《国语辞典》:昆崙(昆崙)  拼音:kūn lún
1.山脉名。参见「昆崙山脉」条。
2.山名。参见「昆崙山」条。
3.古代泛指中南半岛南部及南洋群岛一带的居民。为现今的马来人种。见《旧唐书。卷一九七。南蛮西南蛮传。林邑传》。
4.称皮肤黑的人。《晋书。卷三二。后妃传下。孝武文李太后传》:「时后为宫人,在织坊中,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昆崙。」
5.道家称头为「昆崙」。见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二。上部经》。
《國語辭典》:城市  拼音:chéng shì
有宽广繁盛的街道,人口集中,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相对于乡村而言。如:「台北是台湾重要的城市之一。」
《國語辭典》:乡曲(鄉曲)  拼音:xiāng qū
1.乡野偏僻的地方。《庄子。胠箧》:「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
2.比喻家乡。唐。白居易 种桃杏诗:「路远谁能念乡曲?年深兼欲忘京华。」
《國語辭典》:入地  拼音:rù dì
1.低陷于地面。《续汉书志。第七。祭祀志上》:「距石下皆有石跗,入地四尺。」明。周祈《名义考。卷四。地部。阳沟》:「阴沟水入地潜行,阳沟水出地显行。」
2.人死后埋于地下,故称人死亡为「入地」。《后汉书。卷六二。荀韩钟陈列传。韩韶》:「长活沟壑之人,而以此伏罪,含笑入地矣。」宋。陆游 跋傅给事帖:「志士仁人,抱愤入地者,可胜数哉。」
《國語辭典》:入土  拼音:rù tǔ
1.埋葬。如:「入土为安」。《醒世恒言。卷一○。刘小官雌雄兄弟》:「小厮双膝跪下哭告道:『儿不幸,前年丧母,未能入土。』」
2.将苗或他物插于土中。宋。方夔〈田家四则。耘〉诗:「良苗已入土,田閒水沄沄。」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二十一。农器。图谱一》:「长镵,踏田器也。……柄长三尺馀,后偃而曲,上有横木如拐,以两手按之,用足踏其镵柄后跟,其锋入土,乃捩柄以起垡也。」
《國語辭典》:一团(一團)  拼音:yī tuán
1.一堆。《文明小史》第一六回:「忽见女人与那瘦长条子一言不合,早已扭作一团。」
2.一股。《红楼梦》第三回:「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气。」
《漢語大詞典》:泽民(澤民)
(1).施恩惠于民。 宋 龚鼎臣 东原录:“生死有益於 齐 ,亦尝以灵异泽民。”
(2).水边的居民。 清 许承钦 《望东澨山》诗:“海澨有泽民,蛤墙荻作屋。”
《漢語大詞典》:保伍
1.古代民人五家为伍,又立保相统摄,因以“保伍”泛称基层户籍编制。 宋 曾巩 《陈康民管勾永兴等路常平制》:“勑具官某等:朕为保伍之法,寓耕战之政,典农之官属以兼领。”宋史·食货志上一:“给授桑土,潜拟井田,营造室居,使立保伍。”明史·詹兆恒传:“时 江 北民避乱,尽走 南京 。 兆恆 虑贼谍阑入,处之城外,为严保伍,察非常,奸宄无所匿。”
2.指根据户籍制度将居民组织起来。 宋 叶适 《役法》:“盖昔者保伍其民而有保正副,将以兵法部勒其下。”
3.指编组在同一基层户籍单位中的邻里居民。宋史·度宗纪:“﹝ 咸淳 九年五月﹞丁卯,申禁奸民妄立经会,私创庵舍,以避征徭,保伍容芘不觉察,坐之。”
《漢語大詞典》:闾井(閭井)
(1).房屋、水井等建筑物。 南朝 宋 何承天 《安边论》:“猋骑蚁聚,轻兵鸟集,竝践禾稼,焚爇閭井,虽边将多略,未审何以御之。” 唐 王维 《淇上田园即事》诗:“日隐桑柘外,河明閭井间。” 唐 韩愈 《唐正议大义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古之老於乡者,将自佚,非自苦,閭井田宅具在,亲戚之不仕与倦而归者,不在东阡在北陌,可杖屨来往也。”
(2).闾里,居民聚居之处。 唐 韦应物 《寄柳州韩司户郎中》诗:“春风吹百卉,和煦变閭井。” 宋 梅尧臣 《送仲文》诗:“三年不出户,孝行閭井闻。”明史·赵世卿传:“ 世卿 復言脂膏已竭,閭井萧然,丧乱可虞,揭竿非远,不及今罢之,恐后将无及。”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裁官》:“这官呵,无补圣明高,倒不如废却了,閭井息喧呶。”
《國語辭典》:村民  拼音:cūn mín
乡村、村落的居民。《三国演义》第四回:「时当二月,村民社赛,男女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