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良心  拼音:liáng xīn
1.人类天生本然的善心。《孟子。告子上》:「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唐。孔颖达。正义:「良心即善心,善心即仁义之心。」
2.能辨别是非善恶的认知作用。如:「这个绑匪终于良心发现,放了人质。」《红楼梦》第六五回:「你还是个有良心的小子,所以叫你来伏侍。」
《國語辭典》:薰莸(薰蕕)  拼音:xūn yóu
香草和臭草。比喻善与恶。《魏书。卷七十七。辛雄传》:「今君子小人,薰莸不别。」《文选。沈约。奏弹王源》:「薰莸不杂,闻之前典。」
《國語辭典》:心田  拼音:xīn tián
内心。南朝梁。简文帝 上大法颂表:「泽雨无偏,心田受润。」唐。白居易狂吟七言十四韵〉:「性海澄渟平少浪,心田洒扫净无尘。」
《漢語大詞典》:宿业(宿業)
(1).前世的善恶因缘。佛教相信众生有三世因果,认为过去世所作的善恶业因,可以产生今生的苦乐果报。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八:“ 德 性根好道,宿业所牵,未能脱去,乃此拘留。” 清 陈守诒 《〈香祖楼〉后序》:“情能终局,欢娱皆係前尘;恨少收塲,苦恼多由宿业。”道教亦讲宿业,与佛教义相近。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一:“吾今去,勿轻示人,世上亦有经,子有宿业,故口相授耳。”
(2).犹旧业。 宋 苏轼 《答刘沔都漕书》:“ 軾 平生以言语文字见知於世,亦以此取疾於人,得失相补,不如不作之安也。以此常欲焚弃笔砚,为瘖默人,而习气宿业,未能尽去,亦谓随手云散鸟没矣。”
(3).谓久谙其事。 宋 苏轼 《赐正议大夫知枢密院事安焘乞退不允批答制》之二:“吾欲兵民兼利,戎夏两安。非宿业更变之臣,惧有伤财玩寇之患。”
《國語辭典》:根性  拼音:gēn xìng
1.人的本质。如:「他根性善良。」
2.佛教用语。指人性中有生善恶作业的力量。唐。王维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诗:「了观四大因,根性何所有。」
《國語辭典》:秦镜(秦鏡)  拼音:qín jìng
传说秦宫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鉴别人心邪正。见《西京杂记》卷三。后用以指明镜,能分辨是非、善恶。唐。刘长卿 避地江东留别淮南使院诸公诗:「何辞向物开秦镜,却使他人得楚弓。」唐。元稹谕宝〉二首之二:「秦镜无人拭,一片埋雾月。」
《漢語大詞典》:业风(業風)
(1).佛教语。谓善恶之业如风一般能使人飘转而轮回三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隋张涛妻礼氏墓志》:“但尘芳不寂,终谢业风。”
(2).指恶业所感之猛风;劫末大风灾时及地狱等所吹之风。 唐 顾况 《归阳萧寺有丁行者》诗:“业风吹其魂,猛火烧其烟。” 元 张雨 《四月十九日杭城灾毁数万家》诗:“在山业风飘,在世劫火聚。”《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原来被业风一吹,依然如旧。”
《國語辭典》:业力(業力)  拼音:yè lì
1.语言、动作等各方面所表现的行为。《宋书。卷五七。蔡廓传。史臣曰》:「蔡廓虽业力弘正,而年位未高,一世名臣,风格皆出其下。」
2.佛教用语。指会产生苦乐果报的行为力量。南朝梁。沈约 佛记序:「分五道于人天,设重牢于厚地,各随业力,的焉不差。」宋。陆游 西林傅庵主求定庵诗二首之二:「业力驱人举世忙,西林袖手一炉香。」
《国语辞典》:业田(业田)  拼音:yè tián
佛教用语。指人今生的善恶行为能生来世苦乐之果,譬如田园能生好与坏的果实。唐。实叉难陀《广佛华严经》卷三九:「六趣受生各差别,业田爱润无明覆。」
《國語辭典》:业镜(業鏡)  拼音:yè jìng
中国佛教谓阴间有能反映众生一切善恶行为的镜子。《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八:「故有恶友、业镜、火珠,披露宿业,对验诸事。」
《漢語大詞典》:鼎象
相传 夏禹 时以百物之象铸于鼎,使民知善恶。典出左传·宣公三年:“昔 夏 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姦。” 杜预 注:“象所图物,著之於鼎。” 明 唐顺之 《零陵县知县题名记》:“是则其为令也,善而名之也,甚于旂常之载焉;其为令也,恶而名之也,甚于鼎象之铸焉。”
《漢語大詞典》:身田
佛教语。指身体。佛家以为身体能生善恶之业,故以身喻田。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赉制旨〈大涅槃经讲疏〉启》:“云弥识种,雨遍身田。”
《國語辭典》:业因(業因)  拼音:yè yīn
佛教谓造成苦、乐等生活经验的原因。也就是过去世的意志行为。《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九:「谓非一切所引诸蕴增长、相续、脩、促、量齐,引寿业因有差别故。」
《國語辭典》:灶神  拼音:zào shén
民间供奉于厨房,为掌管一家祸福、财气的神祇。也称为「灶君」、「灶王爷」。
《漢語大詞典》:类物(類物)
(1).谓区别事物善恶以利器用。国语·楚语下:“於是乎,有天地神明类物之官,谓之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 韦昭 注:“类物,谓别善恶、利器用之官。”
(2).谓摹写事物。晋书·卫恒传:“其文乃耀,粲矣其章,因声会意,类物有方……虫跂跂其若动,鸟似飞而未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