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148,分144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六尚
六君
六门
六邑
六鹢
六洞
六趣
六画
六服
六畜
六安
六乡
六丈
六陵
六文
《漢語大詞典》:六尚
(1).掌宫廷供奉之官的总称。 秦 始置六尚,曰尚冠、尚衣、尚食、尚沐、尚席、尚书,掌诸供奉。 隋 之六尚属殿内省,曰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乘、尚辇。 唐 改殿内省为殿中省,所属六尚与 隋 同。 宋 殿中省无尚乘,另设尚醖,亦为六尚。 唐 陈子昂 《为武奉御谢官表》:“伏奉某月日詔书,以臣为尚食奉御,肃恭休命,祗拜宠章……臣闻瑶庭任切,攸称六尚之荣;玉食礼尊,实总八珍之贵。” 唐 白居易 《韩萇授尚辇奉御制》:“局分六尚,职奉七輦;兹惟优秩,列在通班。”参阅通典·殿中监注引《汉仪注》宋书·百官志上新唐书·百官志二宋史·职官志四
(2). 隋 唐 始于宫中设女官六尚: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工,以掌宫掖之政。 宋 苏轼 《故尚宫赵氏可特赠郡君制》:“先朝差择女士,以辅阴教,侍御左右,罔匪淑人。矧兹六尚之选,必备四教之法,奄焉沦丧,宜极哀荣。”参阅隋书·后妃传序新唐书·百官志二
(3). 隋 以后中央机构设六部尚书,总称六尚。 隋 江总 《让吏部尚书表》:“窃以 汉 置五曹,方今六尚; 魏 隆八凯,拟古六卿。”参见“ 六部 ”。
《國語辭典》:六部  拼音:liù bù
古代官制吏、户、礼、兵、刑、工部的总称。《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车马喧阗,尽六部九卿之辈。」
《骈字类编》:六君
唐 耿湋 送归中丞使新罗 六君成典册,万里奉丝纶。
《骈字类编》:六门(六门)
宋书礼志宋文帝元嘉十三年七月有司奏御史丞刘式之议寻六门则为行马之内且禁卫非违并由二卫及领军未详京尹建康令门内之徒及公事亦得与中丞分道与有其准参旧仪告报参详所宜分道听如台所上其六门内既非州郡县部界则不合依门外其尚书令二仆射所应分道亦悉与中丞同
又袁粲传迁领军将军仗士三十人入六门军又刘勔传豫州刺史殷琰反叛徵勔还都假辅国将 率众讨琰甲仗三十人入六门复兼山阳王休祐骠骑司马馀如故 齐书高帝纪建元元年五月立六门都墙 南史竟陵王诞传南郡王义宣反有荆江兖豫四州之力势震天下上即位日浅朝野大惧上欲奉乘舆法物以迎义宣诞固执不可曰奈何持此座与人帝加诞节仗士五十人出入六门上流平定诞之力也 宋史舆服志东都时郊坛大次谓之青城祀前一日宿斋诣焉其制中有二殿外有六门前曰泰禋后曰拱极东曰祥曦西曰景曜东偏曰承和西偏曰迎禧大殿曰端诚便殿曰熙成 小学绀珠六门陵阳等五门与宣阳为六
又南史刘秀之传襄阳有六门堰良田数千顷堰久决坏公私废业孝武遣秀之修复雍部由是大丰 唐书李频传迁武功令有六门堰者廞废百五十年方岁饥频发官廥庸民浚渠按故道厮水溉田榖以大稔懿宗嘉之赐绯衣银鱼县宋史河渠志提举陜西常平沈披乞复京兆府武功 古迹六门堰于石渠南二百步傍为土洞以木为门回改河流溉田三百四十里
又水经注湍水径穰县为六门陂六门侧犹有六门碑
又庾信奉和赵王喜雨诗浮桥七星起高堰六门开目又宋史选举志序今辑旧史所录昈为六门一曰科 二曰学校试三曰铨法四曰补荫五曰保任六曰考课烦简适中檃括归类作选举志
《骈字类编》:六邑
左传见三邑下赏又宋向魋救其师郑子剩使徇曰得桓魋者有 魋也逃归遂取宋师于岩获成欢郜延以六邑为虚
《漢語大詞典》:六鹢(六鷁)
亦作“ 六鶂 ”。 春秋·僖公十六年:“六鷁退飞,过 宋 都。” 杜预 注:“鷁,水鸟。高飞遇风而退。 宋 人以为灾,告於诸侯,故书。”史记·宋微子世家:“六鶂退蜚,风疾也。”后以指灾异或局势逆转。 王闿运 《哀江南赋》:“ 潯阳 之长蛟浪激, 横江 之六鷁风吹。下 樅阳 而振籜,逼 金陵 而俯窥。”
分類:灾异局势
《骈字类编》:六洞
亦作峒陈书武帝纪割吴郡盐官海盐前京三县置海宁郡属扬州以安成所部广兴六洞置安乐郡人宋史扬畋传迁大理寺丞知岳州庆历二年湖南猺 唐和等劫掠州县擢殿中丞提点本路刑狱专治盗贼事乃募才勇深入峒讨击然南方久不识兵士卒多畏慑及战孤浆峒前军衄大兵悉溃畋踣岩下藉浅草得不死卒厉众平六洞
《國語辭典》:六趣  拼音:liù qù
佛教用语。轮回众生依其生存状态分成天、人、阿修罗、地狱、恶鬼、畜生六种,合称为「六趣」。《西游记》第一二回:「普济苦海群生,脱免沉痾六趣。」也称为「六道」。
分類:六道
《國語辭典》:六道  拼音:liù dào
佛教认为众生由于过去世所作的业,造成每个生命不同的存在状态。存在的状态可分成六类,即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称为「六道」,众生未解脱前,始终在其中辗转生死。《起世经》卷九:「一切众生于人间生,悉皆成就无觉无观,快乐證知身坏即生光音天处,一切六道皆悉断绝,此即名为『世间转尽』。」《西游记》第八回:「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也称为「六趣」。
《漢語大詞典》:六画(六畫)
亦称“ 六位 ”。 以之每卦为六画,故名。易·说卦:“兼三才而两之,故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六位而成章。”《易·乾》“元亨利贞” 唐 孔颖达 疏:“初有三画,虽有万物之象,於万物变通之理犹有未尽,故更重之而有六画,备万物之形象,穷天下之能事,故六画成卦也。” 宋 范仲淹 《〈易〉兼三材赋》:“大哉,以象设,象由意通,兼三材而穷理尽性,重六画而原始要终。”参见“ 六位 ”。
分類:六位
《國語辭典》:六位  拼音:liù wèi
1.易经中每一卦里六爻的位置。《易经。乾卦》:「大明终始,六位时成。」唐。孔颖达。正义:「六爻之位,依时而成,若其不明终始之道,……六位不以时而成也。」
2.君、臣、父、子、夫、妇。《庄子。盗蹠》:「疏戚无伦,贵贱无义,长幼无序,五纪六位,将何以为别乎?」《南史。卷一。宋武帝本纪》:「桓玄肆僭,滔天泯夏,拔本塞源,颠蹶六位,庶僚俛眉,四方莫恤。」
《漢語大詞典》:六服
(1). 周 王畿以外的诸侯邦国曰服,其等次有六: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书·周官:“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周礼·秋官·大行人:“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谓之侯服,岁壹见,其贡祀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甸服,二岁壹见,其贡嬪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男服,三岁壹见,其贡器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采服,四岁壹见,其贡服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卫服,五岁壹见,其贡材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要服,六岁壹见,其贡货物。” 孔颖达 疏:“要服,蛮服也者,《职方》云‘蛮服’,要、蛮义一也。” 王莽 曾仿行六服之制。汉书·王莽传中:“公作甸侯,是为惟城;诸在侯服,是为惟寧;在采、任诸侯,是为惟翰;在宾服,是为惟屏;在揆文教,奋武衞,是为惟垣;在九州之外,是为惟藩;各以其方为称,总为万国焉。”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总六服以收贤,掩七戎而得骏。” 宋 曾巩 《李良辅知庐州张竚陕州崔度蔡州王说徐州制》:“朕董正治官,自朝廷始,至於六服群吏,莫不考循其名,以督课其实。”惟城、惟宁、惟翰、惟屏、惟垣、惟藩,皆取自诗·大雅·板。后用以指全国各地。周礼·春官·司服:“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则衮冕;享先公、饗射则鷩冕;祀四望、山川则毳冕;祭社稷、五祀则希冕;祭羣小祀则玄冕。” 郑玄 注:“ 郑司农 曰:‘大裘,羔裘也。衮,卷龙衣也。鷩,襌衣也。毳,罽衣也。’……希读为絺,或作黹,字之误也。”晋书·舆服志:“六服之冕,五时之路,王者之常制,各有等差。”
(2).指 周 天子的六种冕服。即:大裘、衮衣、禅衣、罽衣、絺衣、玄衣。周礼·天官·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缘衣,素沙。” 贾公彦 疏:“此素沙与上六服为里,使之张显。”
(3).指 周 代王后的六种服色。
《國語辭典》:六畜  拼音:liù chù
马、牛、羊、鸡、犬、猪六种牲畜。《周礼。天官。庖人》:「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汉。郑玄。注:「六畜,六牲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五。滦阳消夏录五》:「六畜充庖,常理也。然杀之过当,则为恶业。」也称为「六牲」、「六扰」。
《骈字类编》:六安
唐 储光羲 夏日寻蓝田唐丞登高宴集 君出罢六安,居此澹忘忧。
唐 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 皆为百里宰,正似六安丞。
分类:六安
《漢語大詞典》:六乡(六鄉)
(1). 周 制:王城之外百里以内,分为六乡,每乡设乡大夫管理政务。周礼·地官·小司徒:“乃颁比灋于六乡之大夫,使各登其乡之众寡、六畜、车輦。”《周礼·地官·乡老》“乡老” 汉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百里内为六乡,外为六遂。”国语·周语中“请隧焉” 三国 吴 韦昭 注:“周礼:天子远郊之地有六乡,则六军之士也;外有六隧,掌供王之贡赋。”
(2). 王莽 时仿 周 制,于 长安 西都置六乡。汉书·王莽传中:“分 长安 城旁六乡,置帅各一人…… 莽 下书曰:‘ 常安 西都曰六乡,众县曰六尉。’”
《骈字类编》:六丈
北史牛弘传制度之数各有所依方一百四十四尺川之策也屋圆楣俓二百一十六尺乾之策也太庙明堂方六丈通天屋俓九丈阴阳九六之变且圆盖方覆九六之道也 杨炯奉和上元酺宴应诏诗妖星六丈出沴气七重悬河又宋史张俊传使左军统制赵密偃兵篁竹出六丈 以分金势
又续闻见近录庆历中范文正富文忠韩忠献执政议斩边帅范文正力争之至论上前退之殿陛文忠厉声曰六丈无过待作佛
《漢語大詞典》:六陵
指 永思陵 、 永阜陵 、 永崇陵 、 永茂陵 、 永穆陵 、 永绍陵 ,乃 南宋 高宗 、 孝宗 、 光宗 、 宁宗 、 理宗 、 度宗 的陵墓,在今 浙江省 绍兴市 东十八公里之 宝山 (又名 攒宫山 )。 明 贝琼 《穆陵行》:“六陵草没迷东西,冬青花落陵上泥。” 明 徐渭 《岳公祠》诗:“四海龙蛇寒食后,六陵风雨大江东。” 清 杨焯 《阎妃功德院法堂鼓》诗:“六陵真骨知何处?留得 阎妃 一鼓皮。”
分類:茂陵
《漢語大詞典》:六文
(1).指六书。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 许慎 检以六文,贯以部分,使不得误,误则觉之。” 卢文弨 补注:“六文即六书。”云笈七籤卷七:“六文,一曰象形,日月是也;二曰指事,上下是也;三曰形声,河海是也;四曰会意,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考老是也;六曰假借,令长是也。”参见“ 六书 ”。
(2).六种文字,即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鸟书。 南朝 宋 鲍照 《飞白书势铭》:“超工八法,尽奇六文。”南史·颜协传:“时又有 会稽 谢善勛 能为八体六文,方寸千言。” 唐 岑文本 《奉述飞白书势》诗:“六文开玉篆,八体曜银书。”
《國語辭典》:六书(六書)  拼音:liù shū
1.为中国文字的六种创造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见汉。许慎〈说文解字序〉清。段玉裁。注。也称为「六体」。
2.王莽时的六种字体。即古文、奇字、篆书、左书、缪书、鸟虫书。见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也称为「六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