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王圻
犹王畿。逸周书·职方:“乃辩九服之国,方千里曰王圻。” 孔晁 注:“圻,界也。圻与畿同。” 唐 沈珣 《授崔珙凤翔节度使制》:“古称右辅,以扶助王圻。” 宋 王圭 《开封府推官王畴可开封府判官司封员外郎冯浩可开封府推官制》:“王圻画千里之广,京兆比三辅为剧。”参见“ 王畿 ”。
分類:王圻王畿
《國語辭典》:王畿  拼音:wáng jī
1.天子都城附近的土地。《周礼。夏官司马。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
2.比喻京城、首都。晋。潘岳〈閒居赋〉:「远览王畿,近周家园。」《旧唐书。卷一一○。列传。李光弼》:「贼乘邺下之胜,再犯王畿。」
3.人名。(西元1498~1583)字汝中,别号龙溪,明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县)人。嘉靖进士,官兵部郎中,师王守仁,传播其学,学者称龙溪先生。著有《龙溪全集》、《语录》等。
《漢語大詞典》:王甸
犹王畿。 清 姚鼐 《柬张橿亭庶子》诗:“孤生託 江 淮 ,垂缨入王甸。”参见“ 王畿 ”。
分類:王畿
《國語辭典》:王畿  拼音:wáng jī
1.天子都城附近的土地。《周礼。夏官司马。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
2.比喻京城、首都。晋。潘岳〈閒居赋〉:「远览王畿,近周家园。」《旧唐书。卷一一○。列传。李光弼》:「贼乘邺下之胜,再犯王畿。」
3.人名。(西元1498~1583)字汝中,别号龙溪,明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县)人。嘉靖进士,官兵部郎中,师王守仁,传播其学,学者称龙溪先生。著有《龙溪全集》、《语录》等。
《漢語大詞典》:国畿(國畿)
即王畿。我国古代天子都城附近的地方。周礼·夏官·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施邦国之政职,方千里曰国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畿。” 贾公彦 疏:“云方千里曰国畿者,此据王畿内千里而言,非九畿之畿,但九畿以此国畿为本,向外每五百里加为一畿也。” 清 方苞 《读二南》:“ 殷商 国畿而外,皆 周 之宇下,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二也。”
《國語辭典》:大都  拼音:dà dōu
1.大概。《三国志。卷八。魏书。张鲁传》:「有病自首其过,大都与黄巾相似。」唐。柳宗元 与萧翰林俛书:「长来觉日月益促,岁岁更甚,大都不过数十寒暑。」
2.大多数。《儿女英雄传》第一九回:「便是那史书上所载的那些忠臣烈士以至愚夫愚妇,虽所遇不同,大都各有个万不得已。」
《國語辭典》:大都  拼音:dà dū
1.古代王畿外围,王之诸子的食邑。后亦泛指大的都邑。《周礼。地官。戴师》:「以大都之田任疆地。」汉。郑玄。注:「大都,公之采地,王子弟所食邑也。」
2.地名。在今北京城内,为元朝国都。忽必烈至元四年于中都(燕京)之东北建新城,九年改称为「大都」。
《國語辭典》:南服  拼音:nán fú
古代王畿以外地区,依距离远近分为五服,称南方为「南服」。南朝宋。谢灵运〈谢封康乐侯表〉:「胙土南服,逮至臣身。」《晋书。卷六六。列传。刘弘》:「时天下大乱,弘专督江汉,威行南服。」
《國語辭典》:大邑  拼音:dà yì
1.大城镇。如:「通都大邑」。《书经。多士》:「今朕作大邑于兹洛,予惟四方罔攸宾。」
2.大国。《孟子。滕文公下》:「绍我周王见休,惟臣附于大邑周。」
《漢語大詞典》:外服
古王畿以外的地方,所谓五服、九服之地。后指京都以外的地区及边远蛮荒之地。与内服相对。书·酒诰:“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罔敢湎于酒。” 孔 传:“於在外国侯服、甸服、男服、卫服、国伯诸侯之长。” 宋 苏轼 《乞留刘攽状》:“如 攽 成材,反在外服,此有志之士所宜为朝廷惜也。” 清 林则徐 《复奏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疏》:“准令诸夷互市,原係推恩外服,普示怀柔,并非内地赖其食用之资,更非关榷利其抽分之税。”
《國語辭典》:要荒  拼音:yāo huāng
王畿以外极远的地区。《文选。班固。典引》:「卓荦乎方州,洋溢乎要荒。」《文选。张衡。东京赋》:「藩国奉聘,要荒来质。」
《國語辭典》:九服  拼音:jiǔ fú
1.古代王畿以外的地域,每五百里划为一区,按距离的远近分为九等,有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镇服及藩服,称为「九服」。见《周礼。夏官。职方氏》。
2.泛指全国各地。《文选。刘琨。劝进表》:「自京畿陨丧,九服崩离,天下嚣然,无所归怀。」
3.古代天子的九种吉服,有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希冕、玄冕、韦弁服、皮弁服、冠弁服。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九。制度》。
《國語辭典》:五服  拼音:wǔ fú
1.五等丧服。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以亲疏为差等。
2.古代王城外围,每五百里为一区画,共分侯、甸、绥、要、荒五等,称为「五服」。《书经。益稷》:「弼成五服。」
3.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礼服的合称。《书经。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國語辭典》:藩服  拼音:fán fú
臣位。《南史。卷六。梁本纪。武帝上》:「公受言本朝,轻兵赴袭,排危冒险,刚柔递用,坦然一方,还成藩服,此又公之功也。」《三国演义》第八○回:「汉帝既禅天下,理宜退就藩服。」
分類:九服王畿
《國語辭典》:九服  拼音:jiǔ fú
1.古代王畿以外的地域,每五百里划为一区,按距离的远近分为九等,有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镇服及藩服,称为「九服」。见《周礼。夏官。职方氏》。
2.泛指全国各地。《文选。刘琨。劝进表》:「自京畿陨丧,九服崩离,天下嚣然,无所归怀。」
3.古代天子的九种吉服,有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希冕、玄冕、韦弁服、皮弁服、冠弁服。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九。制度》。
《漢語大詞典》:甸服
(1).古制称离王城五百里的区域。书·禹贡:“锡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五百里甸服。” 孔 传:“规方千里之内谓之甸服,为天子服治田,去王城面五百里。” 蔡沉 集传:“甸服,畿内之地也……五百里者,王城之外,四面皆五百里也。”汉书·王莽传中:“公作甸服,是为维城。” 颜师古 注:“《禹贡》去王城四百里纳粟,五百里纳米,皆在甸服之内。”
(2).为“九服”之一,指王畿外方五百里至千里之间的地区。周礼·夏官·职方氏:“方千里曰王畿,其外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五百里曰甸服。”
(3).泛指京城附近的地方。 唐 张乔 《华山》诗:“澄凝临甸服,险固束神都。”新五代史·杂传二·李茂贞:“但虑军情忽变,戎马难羈,徒令甸服生灵,因兹受弊。” 清 钱谦益 《直隶河间府青县知县杨应震授文林郎制》:“矧於甸服,近在 扶风 ,当吾择官忧民之际,安有尤异之政,蔽不上闻者哉!”
《漢語大詞典》:百祀
(1).王畿内诸臣采地之祭祀。亦泛指各种祭祀。礼记·檀弓下:“虞人致百祀之木可以为棺椁者斩之。” 郑玄 注:“百祀,畿内百县之祀也。” 孔颖达 疏:“百祀者,王畿内诸臣采地之祀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二世 下詔,增 始皇 寝庙牺牲及山川百祀之礼。” 唐 柳宗元 《时令论》:“其餘郊庙百祀,亦古之遗典,不可以废。”《隋书·音乐志上》:“肇土七十,奄有四方; 帝轩 ( 黄帝 轩辕氏 )百祀,人思未忘。”
(2).指极长或相当长的年月。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自然之力,既听命于人间,发纵指挥,如使其马,束以器械而用之;交通贸迁,利于前时,虽高山大川,无足沮核;飢癘之害减;教育之功全;较以百祀前之社会,改革盖无烈于是也。”
《漢語大詞典》:远服(遠服)
指王畿以外的地方。 唐 刘禹锡 《送李策秀才还湖南因寄幕中亲故兼简衡州吕八郎中》诗:“圣功奠远服,神物拥休禎。” 清 黄景仁 《野望》诗:“远服通三郡,蛮烟接五溪。”
分類:王畿地方
《漢語大詞典》:郊畿
(1).京城郊外王畿之地。 晋 袁宏 后汉纪·和帝纪论:“故郊畿固而九服寧,中国实而四夷宾。” 唐 李商隐 《过故府中武威公交城旧庄感事》诗:“ 信陵亭 馆接郊畿,幽象遥通 晋水祠 。” 明 谢肇浙 《秋日邀龙君御同锺伯敬林茂之赋诗》:“君今赴 河 湟 ,戎马生郊畿。”
(2).泛指郊外。 晋 潘岳 《金谷集作诗》:“何以叙离思,携手游郊畿。” 唐 李峤 《宣州大云寺碑》:“山川磊落,郊畿枕端委之乡;岛屿凭隆,烟雾合朝宗之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