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俗书博白鹅
 
内史写道经
 
内史写黄庭
 
博白鹅
 
右军鹅
 
好鹅寻道士
 
学溪老鹅
 
写经不惜鹅
  
将鹅与右军
 
山阴书罢
 
山阴道士鹅
 
惜鹅群
 
换经鹅
   
换鹅帖
 
换鹅文
  
换黄庭
 
挥帖致白鹅
 
挥翰邀鹅
 
书字换鹅
 
书经爱鹅
 
书邀道士鹅
 
白鹅书
 
笼归忆右军
 
笼随王右军
  
觅鹅群
  
鹅归逸少
   
鹅费羲之墨
 
黄庭换鹤

相关人物
王羲之


《晋中兴书》卷七〈琅琊王录〉~424~
王羲之字逸少。导之从子也。初讷于言。人未之知。年十三。尝见周顗。顗异之。时重牛心炙。座客未啖。先割啖之。羲之于是知名。及长。尤善草隶书。为今古冠绝。累迁为右将军。不乐京师。遂往会稽。与谢安、孙绰、等游处。山阴有道士养群鹅。羲之意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去。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列传〉~200~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
《太平御览》卷二百三十八〈职官部三十六·右将军〉~258~
《晋中兴书》曰:「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祖正,尚书郎。父旷,淮南太守。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及长,尤善草隶书,为今古冠绝。累迁为右将军。不乐京师,遂往会稽。与谢安、孙绰、等游处。山阴有道士养群鹅,羲之意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去。」

简释

换鹅:喻以自己的高才绝技换取心爱之物,或喻书法作品高妙。唐李白《送贺宾客归越》:“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例句

道经今为写,不虑惜鹅群。 刘长卿 过包尊师山院

枥嘶支遁马,池养右军鹅。 孟浩然 宴荣二山池(一题作〔宴〕(晏)荣山人池亭)

彭泽先生柳,山阴道士鹅。 孟浩然 寻梅道士

林栖居士竹,池养右军鹅。 孟浩然 晚春题远上人南亭

金粉为书重莫过,黄庭旧许右军多。请看今日酬恩德,何似当年为爱鹅。 景审 题所书黄庭经后(泥金正书)

鹅归逸少宅,鹤满令威家。 李商隐 喜雪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李白 送贺宾客归越

好鹅寻道士,爱竹啸名园。 李白 题金陵王处士水亭(此亭盖齐朝南苑。又是陆机故宅。)

山阴岂无尔,茧字换群鹅。 杜牧 鵁鶄

凤皇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杜甫 得房公池鹅

鹅费羲之墨,貂馀季子裘。 杜甫 摇落

尚书旧用裁天诏,内史新将写道经。 柳宗元 杨尚书寄郴笔知是小生本样令更商榷使尽其功辄献长句

咏雪因饶妹,书经为爱鹅。 卢纶 宴赵氏昆季书院因与会文并率尔投赠

新传左慈诀,曾与右军鹅。 卢纶 寻贾尊师

似君换得白鹅时,独凭阑干雪满池。 卢纶 赋得白鸥歌送李伯康归使

山阴妙术人传久,也说将鹅与右军。 薛涛 送扶炼师

玄堪教凤集,书好换鹅群。 陆龟蒙 又次前韵酬广文

便使笔精如逸少,懒能书字换群鹅。 陆龟蒙 自遣诗三十首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韩愈 石鼓歌

典故
白俗
 
贾岛瘦
  
相关人物
孟郊
 
贾岛


《苏轼文集》卷六三〈祭柳子玉文〉
猗欤子玉,南国之秀。甚敏而文,声发自幼。从横武库,炳蔚文囿。独以诗呜,天锡雄咮。元轻白俗,郊寒岛瘦。嘹然一吟,众作卑陋。凡今卿相,伊昔朋旧。平视青云,可到宁骤。孰云坎轲,白发垂脰。才高绝俗,性疏来诟。谪居穷山,遂侣猩狖。夜衾不絮,朝甑绝馏。慨然怀归,投弃缨绶。潜山之麓,往事神后。道味自饴,世芬莫嗅。凡世所欲,有避无就。谓当乘除,并畀之寿。云何不淑,命也谁咎。顷在钱塘,惠然我觏。相从半岁,日饮醇酎。朝游南屏,莫宿灵鹫。雪窗饥坐,清阕间奏。沙河夜归,霜月如昼。纶巾鹤氅,惊笑吴妇。会合之难,如次组绣。翻然失去,覆水何救。维子耆老,名德俱茂。嗟我后来,匪友惟媾。子有令子,将大子后。颀然二孙,则谓我舅。念子永归,涕如悬霤。歌此奠诗,一樽往侑。
典故
俗眼白
 
两眼青
 
日向幽人青
 
生眼白
  
眼常白
 
眼生白
   
阮籍青眼
    
青眼士
  
青眼高歌

相关人物
阮籍


《晋书》卷四十九〈阮籍列传〉~36~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谚毕便去。或问楷:「凡吊者,主哭,客乃为礼。籍既不哭,君何为哭?」楷曰:「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我俗中之士,故以轨仪自居。」时人叹为两得。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简释

青眼:喻对人看重或喜爱,亦指知己。唐王维《过卢四员外宅看饭僧共题七韵》:“三贤异七圣,青眼慕青莲。”

青眼客:指知心朋友。唐王维《赠韦穆十八》:“与君青眼客,共有白云心。”


例句

青眼能留客,疏钟逼夜归。 刘商 题禅居废寺

旅途谁见客青眼,故国几多人白头。 刘沧 秋日寓怀

愿盛黄金膏,寄与青眼郎。 刘轲 赋得花藤药合寄颍阴故人

敢同俗态期青眼,似有微词动绛唇。 唐彦谦 绯桃

辄有时人至,窗前白眼看。 严维 赠万经

相逢青眼日,相叹白头时。 张祜 喜王子载话旧

青云宾从纷交驰,白眼向人多意气。 戴叔伦 行路难

西伯纵逢头已白,步兵如在眼应青。 李咸用 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

四座眼全青,一麾头半白。 李绅 移九江

又恐无人肯青眼,事须凭仗小还丹。 李群玉 将游荆州投魏中丞

尝闻郭邑山多秀,更说官僚眼尽青。 李郢 秦处士移家富春发樟亭怀寄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赤眉犹世乱,青眼只途穷。 杜甫 巫峡敝庐奉赠侍御四舅别之澧朗

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 杜甫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别来头并白,相见眼终青。 杜甫 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

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杜甫 饮中八仙歌

蜀乡异青眼,蓬户高朱戟。 杨衡 送公孙器自桂林归蜀

客愁青眼别,家喜玉人归。 权德舆 送卢评事婺州省觐

不啻回青眼,应疑似碧云。 无可 大理正任二十和江淹拟古诗二十章寄示

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王维 与卢员外像过崔处士兴宗林亭

与君青眼客,共有白云心。 王维 赠韦穆十八

三贤异七贤,青眼慕青莲。 王维 过卢四员外宅看饭僧共题七韵

朱门陪宴多投辖,青眼留欢任吐茵。 白居易 和刘汝州酬侍中见寄长句因书集贤坊胜事戏而问之

黄公酒炉处,青眼竹林前。 卢照邻 哭明堂裴主簿

信陵名重怜高才,见我长吹青眼开。 秦韬玉 吹笙歌

不是主人多野兴,肯开青眼重渔师。 秦韬玉 题刑部李郎中山亭

若不他时更青眼,未知谁肯荐临邛。 罗隐 抚州别阮兵曹

青眼真知我,玄谈愧起予。 羊士谔 郡中端居有怀袁州王员外使君

昔年顾我长青眼,今日逢君尽白头。 许浑 赠河东虞押衙二首

白楼陪写望,青眼感遭逢。 郑谷 叙事感恩上狄右丞

景深青眼下,兴绝彩毫端。 钱起 中书王舍人辋川旧居

向人方白眼,违俗有青岩。 陈翊 寄邵校书楚苌

要路眼青知己在,不应穷巷久低眉。 韩翃 送郑员外

典故 
医俗士苦无药
 
饱看修竹何妨肉


《苏轼诗集》卷九〈于潜僧绿筠轩〉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典故
俗士驾回
 
勒回俗驾
  
山英扫迹
 
山灵俗驾回
 
山灵勒
 
山灵勒驾
 
山鬼移文
 
席次眉轩
 
抗尘容
  
负烟霞
 
起钟山笑


《昭明文选》卷四十三书下·北山移文〉~957~
钟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屣万乘其如脱。闻凤吹于洛浦。值薪歌于延濑。固亦有焉。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覆。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何其谬哉。呜呼。尚生不存。仲氏既往。山阿寂寥。干载谁赏。世有周子。隽俗之土。既文既博。亦玄亦史。然而学遁东鲁。习隐南郭。偶吹草堂。滥巾北岳。诱我松桂。欺我云壑。虽假容于江皋。乃缨情于好爵。其始至也。将欲排巢父。拉许由。傲百氏。蔑王侯。风情张日。霜气横秋。或叹幽人长往。或怨王孙不游。谈空空于释部。覈玄玄于道流。务光何足比。涓子不能俦。及其鸣驺入谷。鹤书赴陇。形驰魄散。志变神动。尔乃眉轩席次。袂耸筵上。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风云悽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至其纽金章。绾墨绶。跨属城之雄。冠百里之首。张英风于海甸。驰妙誉于浙右。道帙长殡。法筵久埋。敲扑諠嚣犯其虑。牒诉倥?装其怀。琴歌既断。酒赋无续。常绸缪于结课。每纷纶于折狱。笼张赵于往图。架卓鲁于前箓。希踪三辅豪。驰声九州牧。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阴。白云谁侣。石摧绝无与归。石径荒凉徒延伫。至于还?入幕。写雾出楹。蕙帐空兮夜鹄怨。山人去兮晓?惊。昔闻投簪逸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于是南岳献嘲。比垄腾笑。列壑争讥。攒峰竦诮。慨游子之我欺。悲无人以赴吊。故其林惭无尽。涧愧不歇。秋桂遗风。春萝罢月。骋西山之逸议。驰东皋之素谒。今又促装下邑。浪拽上京。虽情投于魏阙。或假步于山扃。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无耻。碧岭再辱。丹崖重滓。尘游躅于蕙路。污渌池以洗耳。宜扃岫幌。掩云关。敛轻雾。藏鸣湍。截来辕于谷口。杜妄辔于郊端。于是丛条瞋胆。叠颖怒魄。或飞柯以折轮。乍低枝而扫迹。请回俗士驾。为君谢逋客。
典故
避俗翁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八〈遣兴五首〉
〈遣兴五首〉其三:「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
典故
不下堂
  
单父肘
 
单父鸣琴
 
堂上五弦
 
子贱堂
 
子贱歌
 
子贱琴
 
宓侪
 
宓公
 
宓子弹琴
  
宓生
 
宓贱琴
 
宓贱
 
宓贱琴
 
小邑弹琴
 
山县弹琴
 
张琴易俗
 
弹琴高堂
 
易俗张琴
 
流水声中视公事
  
绮琴化洽
 
鲁宓
  
鸣弦坐
  
鸣琴化洽
 
鸣琴单父
 
鸣琴子贱堂

相关人物
宓子贱

参考典故
伯牙弦


《吕氏春秋》卷二十一〈开春论·察贤〉~44~
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居,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巫马期问其故于宓子。宓子曰:『我之谓任人,子之谓任力。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宓子则君子矣,逸四肢,全耳目,平心气,而百官以治义矣,任其数而已矣。巫马期则不然,弊生事精,劳手足,烦教诏,虽治犹未至也。
《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2206~
宓不齐字子贱。少孔子三十岁。孔子谓「子贱君子哉!鲁无君子,斯焉取斯?」子贱为单父宰,反命于孔子,曰:「此国有贤不齐者五人,教不齐所以治者。」孔子曰:「惜哉不齐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则庶几矣。」

简释

宓子弹琴:咏官吏善于管理。唐杜甫《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之二:“宓子弹琴邑宰日,终军弃繻英妙时。”

宓子贱:喻指县官。唐李白《赠阎丘宿松》:“何衔宓子贱,不减陶渊明。”

琴堂:指县衙。唐李白《赠从孙义兴宰铭》:“退食无外事,琴堂向山开。”


例句

有我衰鸟郎,新邑长鸣琴。 储光羲 述韦昭应画犀牛

音容想在眼,暂若升琴堂。 刘长卿 出丰县界寄韩明府

明发归琴堂,知君懒为县。 刘长卿 自紫阳观至华阳洞宿侯尊师草堂简同游李延年

陈蕃待客应悬榻,宓贱之官独抱琴。 刘长卿 送宇文迁明府赴洪州张观察追摄丰城令

本意宿东林,因听子贱琴。 严维 酬普选二上人期相会见寄

单父古来称宓生,祗今为政有吾兄。 岑参 梁园歌送河南王说判官

流水声中视公事,寒山影里见人家。 崔峒 题桐庐李明府官舍

蒲密遥千载,鸣琴始一追。 张说 徐高御挽歌

将军帐下来从客,小邑弹琴不易逢。 张谓 送皇甫龄宰交河

遗老应相贺,知君不下堂。 戴叔伦 送汶水王明府

退食无外事,琴堂向山开。 李白 赠从孙义兴宰铭

清风佐鸣琴,寂寞道为贵。 李白 赠瑕丘王少府

何惭宓子贱,不减陶渊明。 李白 赠闾丘宿松

季父拥鸣琴,德声布云雷。 李白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扬风非赠扇,易俗是张琴。 李隆基 赐崔日知往潞州

宓子弹琴邑宰日,终军弃繻英妙时。 杜甫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

醉酒扬雄宅,升堂子贱琴。 杜甫 夏日杨长宁宅送崔侍御常正字入京

尘满莱芜甑,堂横单父琴。 杜甫 赠裴南部闻袁判官自来欲有按问

堂上五弦销暇日,邑中千室有阳春。 独孤及 酬常郿县见赠

府趋随宓贱,野宴接王祥。 卢纶 送绛州郭参军

亦知单父琴犹在,莫厌东归酒未醒。 罗隐 送前南昌崔令替任映摄新城县

灞涘袁安履,汾南宓贱琴。 耿湋 晚秋东游寄猗氏第五明府解县韩明府

城非宓贱邑,馆亦号闻琴。 许棠 题闻琴馆

口尚袁安节,身无子贱名。 贾岛 别徐明府

遥知讼堂里,佳政在鸣琴。 郎士元 送长沙韦明府

理邑想无事,鸣琴不下堂。 钱起 送武进韦明府

谁谓兵戈际,鸣琴方一弹。 钱起 长安客舍赠李行父明府

到此安氓俗,琴堂又晏然。 韦应物 送唐明府赴溧水

绮琴朝化洽,祥石夜论空。 骆宾王 过故宋

遗锦非前邑,鸣琴即旧台。 骆宾王 饯郑安阳入蜀

灌坛有遗风,单父多鸣琴。 高适 同房侍御山园新亭与邢判官同游

知君爱鸣琴,仍好千里马。永日恒思单父中,有时心到宛城下。 高适 同鲜于洛阳于毕员外宅观画马歌

常爱宓子贱,鸣琴能自亲。邑中静无事,岂不由其身。何意千年后,寂寞无此人。 高适 宋中十首

所思在畿甸,曾是鲁宓侪。 高适 酬裴员外以诗代书

典故
一语不谈俗事
 
偷儿恕毡
 
传家物
 
子敬毡
 
子敬青毡
 
家传青毡
 
床头毡
 
恕青毡
 
恋青毡
 
故物毡
 
毡取盗
 
王家旧物
 
旧物青毡
 
旧青毡
  
青毡旧
 
青毡旧物

相关人物
王徽之(字子猷)
 
王操之
 
王献之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列传·(徽之子)王献之〉~204~
献之字子敬。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怠,风流为一时之冠。年数岁,尝观门生摴蒱,曰:「南风不竞。」门生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班。」献之怒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遂拂衣而去。尝与兄徽之、操之俱诣谢安,二兄多言俗事,献之寒温而已。既出,客问安王氏兄弟优劣,安曰:「小者佳。」客问其故,安曰:「吉人之辞寡,以其少言,故知之。」尝与徽之共在一室,忽然火发,徽之遽走,不遑取履。献之神色恬然,徐呼左右扶出。夜卧斋中,而有偷人入其室,盗物都尽。献之徐曰:「偷儿,青毡我家旧物,可特置之。」群偷惊走。
《裴子语林》~39~
王子敬在斋中卧,偷入斋取物?装,一室之内,略无不尽。子敬卧而不动,偷遂复登厨,欲有所觅。子敬因呼曰:『偷儿,石漆毡,是我家旧物,可特置不?』于是群贼始知其不眠,悉置物惊走。

简释

青毡:喻先祖遗物,或喻旧业。唐卢纶《寄郑七纲》:“他日吴公如记问,愿将黄绶比青毡。”


例句

来时虽恨失青毡,自见芭蕉几十篇。 司空图 狂题十八首

卜羡君平杖,偷存子敬毡。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晨朝降白露,遥忆旧青毡。 杜甫 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

他日吴公如记问,愿将黄绶比青毡。 卢纶 寄郑七纲

青毡持与藉,重锦裁为饰。 羊士谔 斋中有兽皮茵偶成咏

典故
九江渡虎
 
去猛虎
 
易俗去猛虎
 
治境无虎
 
浮江
 
渡虎
 
虎去境
 
虎渡江

相关人物
宋均


《后汉书》卷四十一《宋均传》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父伯,建武初为五官中郎将。均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通诗礼,善论难。至二十馀,调补辰阳长。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以祖母丧去官,客授颍川。 ……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数为民患,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到,下记属县曰:「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度江。中元元年,山阳、楚、沛多蝗,其飞至九江界者,辄东西散去,由是名称远近。浚遒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男女以为公妪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均乃下书曰:「自今以后,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于是遂绝。
《华峤汉后书》卷二〈宋均传〉
宋均迁九江太守,五日一听事。先是九江多虎,数伤民。均曰:「咎在贪残,均今退贪残。」虎远渡江,不为民害。

简释

渡虎:咏地方官治理有方,灾害不兴。唐李白《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国参谋幕府因赠之》。“九江皆渡虎,三郡尽还珠。”


例句

蒙马一何威,浮江一以仁。 储光羲 猛虎词

易俗去猛虎,化人似驯鸥。 岑参 送颜平原(并序)

九江皆渡虎,三郡尽还珠。 李白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参谋幕府因赠之

典故
革潢池风俗

相关人物
龚遂


《尚书》卷十四〈周书·康诰〉~202~
若有疾,惟民其毕弃咎,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
《汉书》卷八十九〈循吏列传·龚遂〉~3639~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馀,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渤海又多劫略相随,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锄。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困实菱芡。劳来循行,郡中皆有畜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典故
晔漫传香
 
甲煎浅俗


《宋书》卷六十九〈范晔孔熙先列传〉~829~
晔性精微有思致,触类多善,衣裳器服,莫不增损制度,世人皆法学之。撰和香方,其序之曰:「麝本多忌,过分必害;沈实易和,盈斤无伤。零藿虚燥,詹唐黏湿。甘松、苏合、安息、郁金、多、和罗之属,并被珍于外国,无取于中土。又枣膏昏钝,甲煎浅俗,非唯无助于馨烈,乃当弥增于尤疾也。」此序所言,悉以比类朝士:「麝本多忌」,比庾炳之;「零藿虚燥」,比何尚之;「詹唐黏湿」,比沈演之;「枣膏昏钝」,比羊玄保;「甲煎浅俗」,比徐湛之;「甘松、苏合」,比慧琳道人;「沈实易和」,以自比也。
典故
免俗未能
 
南北阮
  
南阮贫
 
二阮居南北
 
摊裈
  
晒裈
  
穷巷南阮
  
阮郎裈
 
晋阮
 
犊鼻挂长竿
 
聊复尔耳
 
阮郎贫

相关人物
阮咸(始平)
 
阮籍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任诞〉~732~
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裈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南朝宋·裴松之注引《竹林七贤论》曰:「诸阮前世皆儒学,善居室,唯咸一家尚道弃事,好酒而贫。旧俗:七月七日,法当晒衣,诸阮庭中,烂然锦绮。咸时总角,乃竖长竿,挂犊鼻裈也。」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卷一百三十七〈戴逵·竹林七贤论〉~2254~
诸阮前世皆儒学,善居室,唯咸一家尚道弃事,好酒而贫。旧俗:七月七日,法当晒衣,诸阮庭中,烂然锦绮。咸时总角,乃竖长竿,挂大布犊鼻恽于庭中。人问之,曰:「未能免俗,聊复尔尔。」
《晋书》卷四十九〈阮籍列传·(兄子)阮咸〉~362~
咸字仲容。父熙,武都太守。咸任达不拘,与叔父籍为竹林之游,当世礼法者讥其所为。咸与籍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富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服,皆锦绮粲目。咸以竿挂大布犊鼻于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简释

阮家贫:指生活贫困。唐王维《郑梁州相过》:“中厨办粗饭,应恕阮家贫。”


例句

近水方同梅市隐,曝衣多笑阮家贫。 司空曙 闲园即事寄暕公

南阮贫无酒,唯将泪湿衣。 李端 送别驾赴晋陵即舍人叔之兄

中厨办粗饭,当恕阮家贫。 王维 郑果州相过

迎接须衿疏傅老,祗供莫笑阮家贫。 白居易 酬郑二司录与李六郎中寒食日相过同宴见赠

悔下东山石,贫于南阮家。 陆翱 闲居即事

典故
然明改俗


《后汉书》卷六十五《张奂传》
张奂字然明,敦煌渊泉人也。……复拜武威太守。平均徭赋,率厉散败,常为诸郡最,河西由是而全。其俗多妖忌,凡二月、五月产子及与父母同月生者,悉杀之。奂示以义方,严加赏罚,风俗遂改,百姓生为立祠。

例句

然明方改俗,去病不为家。 苏颋 同钱阳将军兼源州都督御史中丞

典故
相关人物
王戎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下〈排调〉~78~
嵇、阮、山、刘在竹林酣饮,王戎后往。步兵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王笑曰:「卿辈意,亦复可败邪?」南朝梁·刘孝标注:「《魏氏春秋》曰:『时谓王戎未能超俗也。』」

例句

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 杜甫 壮游

眼前无俗物,多病也身轻。 杜甫 漫成二首

山阳无俗物,郑驿正留宾。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应笑王戎成俗物,遥持麈尾独徘徊。 韦应物 假中枉卢二十二书亦称卧疾兼讶李二久不访问以诗答书因亦戏李二

典故
文翁儒化
 
文翁分符
 
文翁化俗
 
文翁教授

相关人物
文翁


《汉书》卷八十九〈循吏列传·文翁〉~3625~
文翁,庐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馀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减省少府用度,买刀布蜀物,赍计吏以遗博士。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繇,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常选学官僮子,使在便坐受事。每出行县,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出入闺閤。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繇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

简释

文翁儒化:指官吏教化百姓,改易民风。唐杜甫《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诸葛蜀人爱,文翁儒化成。”

《漢語大詞典》:写经换鹅(寫經换鵝)
晋书·王羲之传:“ 山阴 有一道士,养好鹅, 羲之 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羣相赠耳。’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后遂以为典实。按白孔六帖卷九五亦记此事,谓所写为《黄庭经》
分類:典实
《漢語大詞典》:换群鹅(换羣鵝)
犹换鹅。
分類:换鹅
《漢語大詞典》:换鹅(换鵝)
晋 代书法家 王羲之 写经换鹅的典故。晋书·王羲之传:“又 山阴 有一道士,养好鹅, 羲之 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羣相赠耳。’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按,白孔六帖卷九五作“写《黄庭经》”。 宋 陈与义 《送张迪功赴南京掾》诗之二:“看客休题凤,将书莫换鹅。”
《漢語大詞典》:换鹅经(换鵝經)
《黄庭经》,或谓道德经。 王羲之 曾写以换鹅,故称。四朝闻见录附录载 元 仇远 《题保母帖》诗:“大字无过《瘞鹤铭》,小字亦有换鹅经。” 宋 苏舜钦 《丹阳子高得逸少〈瘗鹤铭〉于焦山之下来求诗因作长句以寄》:“ 山阴 不见换鹅经, 京口 今存《瘞鹤铭》。”参见“ 换鹅 ”。
《漢語大詞典》:换鹅(换鵝)
晋 代书法家 王羲之 写经换鹅的典故。晋书·王羲之传:“又 山阴 有一道士,养好鹅, 羲之 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羣相赠耳。’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按,白孔六帖卷九五作“写《黄庭经》”。 宋 陈与义 《送张迪功赴南京掾》诗之二:“看客休题凤,将书莫换鹅。”
《漢語大詞典》:笼鹅(籠鵝)
以笼置鹅。晋书·王羲之传:“ 山阴 有一道士,养好鹅, 羲之 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羣相赠耳。’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后以“笼鹅”指 王羲之 以字换鹅事。 唐 李白 《王右军》诗:“ 右军 本清真,瀟洒出风尘。 山阴 过羽客,爱此好鹅宾。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
《漢語大詞典》:道士鹅(道士鵝)
《晋书·王羲之传》载: 山阴 道士养好鹅, 羲之 因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后因以为典实。 唐 孟浩然 《寻梅道士》诗:“ 彭泽 先生柳, 山阴 道士鹅。” 宋 黄庭坚 《自咸平至太康鞍马间得十小诗寄怀晏叔原》:“诗入 鸡林寺 ,书邀道士鹅。” 清 朱彝尊 《万岁通天帖歌赠王舍人》:“试将射的仙人鹤,笼作 山阴 道士鹅。”
分類:山阴道士
《漢語大詞典》:鹅经(鵝經)
(1).指 王羲之 为换鹅所写的道德经。 宋 苏轼 《闻钱道士与越守穆父饮酒送二壶》诗:“一纸鹅经 逸少 醉,他年《鹏赋》 謫仙 狂。”参见“ 鹅羣 ”。
(2).《黄庭经》的别称。 元 卢大雅 《舟中寄张外史》诗:“输与仙都老居士,一帘山雨听《鹅经》。”
分類:王羲之
《漢語大詞典》:鹅群(鵝羣)
(1).成群的鹅。特指 晋 王羲之 书道德经所换之群鹅。典出晋书·王羲之传:“又 山阴 有一道士,养好鹅, 羲之 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羣相赠耳。’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唐 刘长卿 《过包尊师山院》诗:“《道经》终为写,不虑惜鹅羣。” 唐 陆龟蒙 《又次前韵酬广文》:“玄堪教凤集,书好换鹅羣。”
(2).即鹅群帖。 明虞堪《赠倪云镇》诗:“尚想君家清閟阁,临池谁见搨《鹅羣》。” 清 查慎行 《送陈子文出守石阡》诗之五:“碑版光传照裔文,临池妙手继《鹅羣》。”参见“ 鹅羣帖 ”。
《國語辭典》:鹅群帖(鵝群帖)  拼音:é qún tiè
行草尺牍,为王献之所书,收入宋《淳化阁帖》中。墨迹已佚,后传有宋米芾临本。
《漢語大詞典》:郊寒
唐 代 孟郊 诗,清峭寒瘦,好作苦语,故称。 宋 朱熹 《西江月》词:“句稳翻嫌 白 俗,情高却笑 郊 寒。” 清 谭嗣同 《阻风洞庭湖赠李君时敏》诗之四:“ 援 晚可怜成画虎, 郊 寒苦恨不为龙。”
分類:孟郊
《國語辭典》:郊寒岛瘦(郊寒島瘦)  拼音:jiāo hán dǎo shòu
对于唐代诗人孟郊与贾岛作品风格的评论。参见「岛瘦郊寒」条。宋。苏轼〈祭柳子玉文〉:「元轻白俗,郊寒岛瘦。」
《國語辭典》:白眼  拼音:bái yǎn
1.眼睛白色部分较多,瞳子较小。《新唐书。卷二一二。藩镇卢龙列传。张允伸》:「诏张公素为节度使,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性暴厉,眸子多白,燕人号『白眼相公』。」
2.怒目斜视,眼睛露出较多的白色部分,表示轻视鄙恶。如:「彬彬有礼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惹人白眼。」唐。戴叔伦〈行路难〉:「白眼向人多意气,宰牛烹羊如折葵。」《晋书。卷四九。列传。阮籍》:「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漢語大詞典》:眼青
(1).犹青眼。谓以正眼相看表示重视。 唐 王勃 《送白七序》:“同人者,少方见 阮籍 之眼青;知我者,希不学 冯唐 之首白。” 宋 苏轼 《陈季常见过》诗之一:“但得君眼青,不辞奴饭白。” 清 李渔 《慎鸾交·心归》:“他那里呼 刘 讯 阮 不絶声,要故意在人前示眼青,全不怕招疑衅。”
(2).眼睛睁着。形容精神兴奋。 明 李贽 《三叛记》:“ 杨胖 平日好瞌睡,不知此夜何忽眼青,乃无上事,忻然而笑。”
《漢語大詞典》:碧眼
(1).绿色的眼睛。 唐 李咸用 《临川逢陈百年》诗:“ 麻姑山 下逢真士,玄肤碧眼方瞳子。” 宋 苏轼 《佛日山荣长老方丈》诗之二:“何处霜眉碧眼客,结为三友冷相看。” 朱锡梁 《白门咏史》之二:“虽然陵墓残薪采,碧眼 孙郎 是可儿。”
(2).旧指胡人,后指白种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焚券》:“金鼓连天,喊声震地,不是赤眉啸聚,定为碧眼横行。” 明 徐渭 《沉叔子解番刀为赠》诗:“鏤金小字半欲灭,付与碧眼译不出。” 清 黄遵宪 《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虬髯高歌碧眼醉,异方乐祇增人愁。”
《國語辭典》:青白眼  拼音:qīng bái yǎn
表示重视或轻视的眼色。《晋书。卷四十九。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漢語大詞典》:青盼
亦作“ 青盻 ”。 犹青眼。谓重视。 唐 韩愈 《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音问难屡通,何由覿青盼。”《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诒书》:“更喜得遇故知 胡八判官 ,引至 元丞相 门下,颇蒙青盻扶持,一官 幽 蓟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余试鸿词报罢,蒙 归安 吴小眉 少司马,最为青盻。”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如今既承大人青盼,多也不过三五年,晚生定要把这位公子送入 清祕堂 中,成就他一番事业。”参见“ 青眼 ”。
分類:青眼重视
《國語辭典》:青眼  拼音:qīng yǎn
青,黑色。青眼语出《晋书。卷四十九。阮籍传》:「籍大悦,乃见青眼。」人正视时黑色的眼珠在中间。后以青眼表示喜爱或看重。也作「青目」、「青睐」。
《國語辭典》:青眼  拼音:qīng yǎn
青,黑色。青眼语出《晋书。卷四十九。阮籍传》:「籍大悦,乃见青眼。」人正视时黑色的眼珠在中间。后以青眼表示喜爱或看重。也作「青目」、「青睐」。
《國語辭典》:青白眼  拼音:qīng bái yǎn
表示重视或轻视的眼色。《晋书。卷四十九。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國語辭典》:柳眼  拼音:liǔ yǎn
1.形容初生的柳叶细长柔嫩,如人睡眼初展。唐。元稹 生春诗二○首之九:「何处生春早,春生柳眼中。」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诗:「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2.形容美人的眼睛。如:「柳眼桃腮」。
《漢語大詞典》:青眼客
喻指意气相投的好友。 唐 王维 《赠韦穆十八》诗:“与君青眼客,共有白云心。” 清 吴伟业 《赠总宪龚公芝麓》诗:“谈笑 阮生 青眼客,文章 王掾 黑头公。”参见“ 青白眼 ”。
《國語辭典》:青白眼  拼音:qīng bái yǎn
表示重视或轻视的眼色。《晋书。卷四十九。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國語辭典》:扬州鹤(揚州鶴)  拼音:yáng zhōu hè
曾有客各言其志,一人想作扬州刺史,一人想增多财富,一人则想骑鹤上天。另一人说他要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想兼三人所欲。典出《殷芸小说。卷六。吴蜀人》。后比喻欲望很多的人或如意顺心的事。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诗:「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宋。辛弃疾〈满江红。天上飞琼〉词:「待羔儿、酒罢又烹茶,扬州鹤。」
分類:如意
《漢語大詞典》:北山移
《北山移文》的省称。 唐 路应 《仙岩四瀑布》诗:“胥念沧波远,徒怀魏闕期。徵黄应计日,莫鄙《北山移》。” 宋 辛弃疾 《行香子》词:“小窗高卧,风展残书。看《北山移》《盘谷序》《輞川图》。” 郁达夫 《秋夜怀人》诗之七:“别是寻常会却奇,美人泪比《北山移》。”参见“ 北山 ”。
《國語辭典》:北山  拼音:běi shān
1.北面的山。《诗经。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台,北山有莱。」
2.钟山的别名。参见「钟山」条。
3.北邙山的别名。参见「北邙山」条。
4.八公山的别名。参见「八公山」条。
5.《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六章。根据〈诗序〉:「北山,大夫刺幽王也。」或以为劳于王事而不得养其父母者所作的诗。首章二句为:「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漢語大詞典》:移文
(1).旧时文体之一。指行于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亦泛指平行文书。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外国·外夷夸诞:“其移文乃称一千三百七十六年,但不著年号。”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官职:“今文书平行者号移文。” 清 赵翼 《赴天津》诗:“聘书却公卿,移文畏朋友。”
(2).发移文。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制置使移文宣抚司,当用申状。”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俄罗斯事辑:“ 高宗纯皇帝 命理藩院移文 俄罗斯 撒纳特 衙门使送贼。”
(3). 南朝 齐 孔稚圭 《北山移文》的省称。 宋 辛弃疾 《柳梢青·三山归途代白鸥见嘲》词:“好把《移文》,从今日日,读取千回。”
《漢語大詞典》:单父琴(單父琴)
汉 刘向 说苑·政理:“ 宓子贱 治 单父 。鸣琴,身不下堂而 单父 治。”后因以“单父琴”为称颂地方官治绩之典。 唐 张说 《赠太州刺史杨君神道碑》:“授 豳州 三水 令,曳尚方之舃,鸣 单父 之琴,志道不矜其大才,勤政无陋其小邑。” 唐 杜甫 《赠裴南部闻袁判官自来欲有按问》诗:“尘满 莱芜 甑,堂横 单父 琴,人皆知饮水,公辈不偷金。”
《漢語大詞典》:宓子贱(宓子賤)
春秋 时 鲁国 人。名 不齐 ,字 子贱 , 孔子 弟子。曾为 单父 宰,弹琴而治,为后世儒家所称道。参阅吕氏春秋·察贤汉书·艺文志载,儒家有《宓子》十六篇,久佚。
《國語辭典》:琴堂  拼音:qín táng
语本《吕氏春秋。开春论》:「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事。」后以琴堂指县官治理公事的地方。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俺孩儿本思量做状元,坐琴堂,请俸钱,谁会遭这般刑宪。」
《漢語大詞典》:鸣弦(鳴弦,鳴絃)
亦作“ 鸣絃 ”。
(1).论语·阳货:“子在 武城 ,闻弦歌之声。”原谓 子游 以礼乐为教,故邑人皆弦歌。后以“鸣弦”泛指官吏治政有道,百姓生活安乐。后汉书·循吏传赞:“一夫得情,千室鸣弦。” 李贤 注:“一夫谓守长也。千室谓黎庶。言上得化下之情,则其下鸣弦而安乐也。” 宋 曾巩 《送韩玉汝使两浙》诗:“使传东驰下九天,此邦曾屈试鸣弦。”
(2).拨动琴弦,使之作响。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之一:“援琴鸣弦发清音,短歌微吟不能长。”
(3).指琴瑟琵琶等弦乐器。 晋 陶潜 《闲情赋》:“仰睇天路,俯促鸣絃。” 南朝 梁简文帝 《戏赠丽人》诗:“但歌聊一曲,鸣弦未息张。” 唐 杨炯 《和郑校仇内省眺瞩思乡怀友》:“頽风暌酌羽,流水旷鸣絃。”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李近楼琵琶》:“《耳谭》载京师瞽者 李近楼 ,籍锦衣千户,善琵琶,能左右手。弹新声古曲,无不絶妙,平生羈愁哀怨,及人己胸中事,皆於鸣弦铁拨发之,令人髮上指,泪交下。”
(4).指弓弦。 唐 李白 《秋猎孟诸夜归》诗:“骏发跨名驹,雕弓控鸣弦。”
《國語辭典》:鸣琴(鳴琴)  拼音:míng qín
1.弹琴。《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2.比喻无为而治。汉。刘向《说苑。卷七。政理》:「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3.形容瀑布的声音。唐。王勃〈郊园即事〉诗:「断山疑画障,悬溜泻鸣琴。」
《漢語大詞典》:青毡
亦作“ 青毡 ”。
1.青色毛毯。 三国 魏 曹操 《与太尉杨彪书》:“今赠足下锦裘二领……青氊牀褥三具。” 唐 白居易 《偶眠》诗:“妻教卸乌帽,婢与展青氊。” 唐 于鹄 《过凌霄洞天谒张先生祠》诗:“醉卧枕敧树,寒坐展青毡。” 艾芜 《回家》:“緑色的藤叶就像一大张青毡似的铺在地上。”
2.指青毡制品。如帐篷、帽冠等物。 宋 陆游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词:“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 清 查慎行 《雪中戴青毡大帽上顾见大笑口占纪之》:“大于暖耳覆双肩,冰雪骑驴二十年。今日重蒙天一笑,白头还恋旧青氊。”
3.见“ 青毡故物 ”。
4.指清寒贫困者。亦指清寒贫困的生活。 宋 王禹偁 《求致仕第一表》:“岂期陛下軫念青氊,重升黄阁。” 明 徐复祚《投梭记·闺叙》:“卑人緑螘一生,青毡半世。志存丘壑,梦断巖廊。” 清 曹寅 《西轩赋送南村还京兼怀安侯姊文冲谷四兄》诗之一:“朱紱聊通隐,青氊尽絜家。” 李光 《集诗述感》诗:“门巷萧条酬应懒,英雄末路一青毡。”
《漢語大詞典》:青毡故物(青氈故物)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 晋 裴启 语林:“ 王子敬 在斋中卧,偷人取物,一室之内畧尽。 子敬 卧而不动,偷遂登榻,欲有所觅。 子敬 因呼曰:‘石染青氊是我家旧物,可特置否?’於是羣偷置物惊走。”按,《晋书·王献之传》也载此事。后遂以“青毡故物”泛指仕宦人家的传世之物或旧业。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 安老爷 ﹞满脸堆欢的向公子道:‘此我三十年前故态也。便是里头这几件东西也都是我的青毡故物。’” 清 吴锡麒 《水仙子·归兴》曲之一:“算青毡故物难离,请图作村夫子,去教些牛舍儿,归矣茅茨。”亦省作“ 青毡 ”。 唐 杜甫 《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晨朝降白露,遥忆旧青毡。” 元 刘埙 隐居通议·骈俪一:“慨青毡之未復,誓铁砚以相从。”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钱武肃铁券:“天兵南下时,其家人窃负(铁券)以逃,而死於难,券亦莫知所在。越再丙子,渔者偶网得之……用十斛穀易得,青毡復还,诚为异事。”
《國語辭典》:南阮  拼音:nán ruǎn
晋代的阮咸与阮籍同负盛名,共居道南,合称为「南阮」。语出《晋书。卷四九。阮籍传》:「咸与籍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富,而南阮贫。」借指贫穷的人。唐。戴叔伦 旅次寄湘南张郎中诗:「闭门茅底偶为邻,北阮那怜南阮贫。」
《漢語大詞典》:晒犊鼻(曬犢鼻)
指 晋 阮咸 于阴历七月七日挂晒犊鼻褌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阮仲容 ( 阮咸 )、 步兵 居道南,诸 阮 居道北;北 阮 皆富,南 阮 贫。七月七日,北 阮 盛晒衣,皆纱罗锦綺, 仲容 以竿挂大布犊鼻褌於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復尔耳。’”后用为贫而豁达的典实。 唐 李商隐 《七夕偶题》诗:“明朝晒犊鼻,方信 阮郎 贫。”
《國語辭典》:未能免俗  拼音:wèi néng miǎn sú
未能免于世俗之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未能免俗,聊复尔耳。」唐。杨烱〈送东海孙尉诗序〉:「未能免俗,何莫赋诗,缀集众篇。」
分類:常情
《漢語大詞典》:阮家贫(阮家貧)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阮仲容 ( 阮咸 )、步兵,居道南,诸 阮 居道北,北 阮 富,南 阮 贫。七月七日,北 阮 盛晒衣,皆纱罗锦綺。 仲容 以竿挂大布犊鼻褌於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復尔耳。’”后因以“阮家贫”为家境贫寒之典。 唐 司空曙 《闲园即事寄陈公》诗:“近水方同 梅市 隐,曝衣多笑 阮 家贫。”
分類:家境贫寒
《國語辭典》:俗物  拼音:sú wù
1.庸俗无趣的人。《晋书。卷四三。列传。王戎》:「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
2.平凡庸俗的东西。如:「这些破铜烂铁,陈年俗物,你还留著干嘛?」《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但今日是你为妇之始,用这些俗物,非礼也。我这里另有几件东西给你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