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蟠桃  拼音:pán táo
1.植物名。蔷薇科李属。原产中国大陆。果实也称为「蟠桃」,呈扁圆形,中有凹窝,其味甘美。参见「桃」条。
2.神话中的仙桃。传说三千年结果一次,吃了可以长生不死。《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卷中:「愿今日蟠桃结实,可偷三五个吃。」
《國語辭典》:蟠木  拼音:pán mù
盘屈的大木。唐。白居易 答马侍御见赠诗:「蟠木讵堪明主用,笼禽徒与故人疏。」
《漢語大詞典》:蟠桃胜会(蟠桃勝會)
神话中 西王母 在 瑶池 设的品尝仙桃的宴会。其雏形见《汉武内传》《西游记》第五回:“一朝, 王母娘娘 设宴,大开宝阁, 瑶池 中做‘蟠桃胜会’。” 胡适 《〈西游记〉考证》七:“天上的贵族要开蟠桃胜会,他们依着‘上会的旧规’,自然不请这位前任弼马温。”亦作“ 蟠桃嘉会 ”。《西游记》第五回:“ 大仙 道:‘蒙 王母 见招,去赴蟠桃嘉会。’”亦省作“ 蟠桃会 ”、“ 蟠桃 ”。 明 无名氏 《霞笺记·霞笺重会》:“夫妻本是前生定,曾向蟠桃会里来。”白雪遗音·八角鼓·玉液琼浆:“古来饮酒有仙方,蟠桃会上孰为王。”白雪遗音·剪靛花·一朵红云:“八仙过海来庆寿, 王母娘娘 赴蟠桃。”参见“ 蟠桃 ”。
《國語辭典》:乞巧  拼音:qǐ qiǎo
相传阴历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二星相会之期,旧俗妇女此夕必备陈瓜果、鲜花、胭脂于庭中向天祭拜,以期拥有姣美的面貌;并对月引线穿针,以期双手灵巧,长于刺绣织布,称为「乞巧」。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是夕,人家妇女结䌽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也作「祈巧」。
《漢語大詞典》:穿针(穿針,穿鍼)
亦作“ 穿鍼 ”。
(1).将线穿入针孔。 北周 庾信 《对独赋》:“灯前桁衣疑不亮,月下穿针觉最难。”
(2).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穿七孔针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唐 王勃 《七夕赋》:“海人支石之机,江女穿鍼之阁。” 明 何景明 《七夕》诗:“闺中擣素思关塞,楼上穿针待女牛。” 冰心 《寄小读者》二四:“席散后,我忽忆未效穿针乞巧故事,否则也在黑暗中撮弄她们一下子,增些欢笑。”
《国语辞典》:初七  拼音:chū qī
阴历七月七日,即七夕。为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漢語大詞典》:填河
亦称“ 填桥 ”。 指每年七月七夕 牛郎 、 织女 相会,群鹊衔接为桥以渡银河的民间传说。 南朝 梁 庾肩吾 《七夕》诗:“离前忿促夜,别后对空机。倩语雕陵鹊,填河未可飞。” 五代 徐夤 《鹊》诗:“香闺报喜行人至,碧汉填河织女回。” 明 高启 《鹊轩》诗:“詎信填河事,寧歌绕树诗。” 清 李渔 《蜃中楼·结蜃》:“那楼上呵,好一似天孙织所,凄凄可怜;俺便做个填桥乌鹊行方便!”参见“ 鹊桥 ”。
《國語辭典》:鹊桥(鵲橋)  拼音:què qiáo
相传每年七夕,为了让织女渡过天河与牛郎相会,喜鹊会飞聚起来,搭成跨越天河的桥道,称为「鹊桥」。后世则以鹊桥比喻夫妻、情人久别团聚的机缘。宋。秦观 鹊桥仙。纤云弄巧词:「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國語辭典》:曝衣  拼音:pù yī
晒衣。唐。储光羲〈樵父词〉:「清涧日濯足,乔木时曝衣。」
《漢語大詞典》:得巧
(1).谓得其巧妙。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发难得巧意气麤,讙声四合壮士呼。”
(2).古时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月光下以五彩丝缕穿七孔针或九尾针,先成者谓之得巧。 唐 祖咏 《七夕》诗:“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月试看看。”又,妇女以小蜘蛛安置盒内,次日看它结网之状,若网丝密而圆正,亦谓之得巧。参阅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蛛丝卜巧、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七夕。参见“ 乞巧 ”。
《國語辭典》:乞巧  拼音:qǐ qiǎo
相传阴历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二星相会之期,旧俗妇女此夕必备陈瓜果、鲜花、胭脂于庭中向天祭拜,以期拥有姣美的面貌;并对月引线穿针,以期双手灵巧,长于刺绣织布,称为「乞巧」。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是夕,人家妇女结䌽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也作「祈巧」。
《國語辭典》:巧夕  拼音:qiǎo xì
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宋。刘克庄 即事诗四首之三:「粤人重巧夕,灯火到天明。」
《國語辭典》:七夕  拼音:qī xì
农历七月七日夜晚。相传天上牛郎织女于这晚相会,后世以此日为情人节。此日妇女往往会陈瓜果、穿七孔针在庭院中祭拜,以乞求巧艺。见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
《漢語大詞典》:曝衣楼(曝衣樓)
皇宫中帝后于七月七日曝衣之处。 唐 李贺 《七夕》诗:“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唐 沈佺期 《七夕曝衣篇》诗:“宫中扰扰曝衣楼,天上娥娥红粉席。”《渊鉴类函·岁时八·七月七日三》“曝衣”:“ 太液池 西有 汉武帝 曝衣楼,七月七日宫人出衣曝之。”
《漢語大詞典》:晒腹(曬腹)
晋 郝隆 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盖自谓满腹诗书也。后用为曝书之典。《随园诗话补遗》卷五引 清 曹言路 《曝书》诗:“恰羡便便人晒腹, 郝隆 比我善收藏。”参见“ 晒书 ”。
《國語辭典》:晒书(晒書)  拼音:shài shū
将书籍曝晒于日光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唐。杜牧 西山草堂诗:「晒书秋日晚,洗药石泉香。」
《漢語大詞典》:曝裈(曝褌)
晋 阮咸 曾于七月七日以竿挂犊鼻褌于庭。后以“曝褌”为疏放不拘之典。 唐 李端 《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诗:“曝褌还当屋,张幕便成天。”参阅晋书·阮咸传
《國語辭典》:玄针(玄鍼)  拼音:xuán zhēn
旧俗农历七月七日晚上,妇女对月穿针以乞巧,所用的针即称为「玄针」。南朝宋。孝武帝〈七夕〉诗:「沿风被弱缕,迎辉贯玄针。」
《漢語大詞典》:卜巧
旧时民俗。七月七日夜捉蜘蛛藏盒中,天明启盒以视蛛网稀密,密者为巧多,稀者为巧少。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蛛丝卜巧:“帝与贵妃,每至七月七日夜……又各捉蜘蛛於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候,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
《漢語大詞典》:晒犊鼻(曬犢鼻)
指 晋 阮咸 于阴历七月七日挂晒犊鼻褌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阮仲容 ( 阮咸 )、 步兵 居道南,诸 阮 居道北;北 阮 皆富,南 阮 贫。七月七日,北 阮 盛晒衣,皆纱罗锦綺, 仲容 以竿挂大布犊鼻褌於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復尔耳。’”后用为贫而豁达的典实。 唐 李商隐 《七夕偶题》诗:“明朝晒犊鼻,方信 阮郎 贫。”
《国语辞典》:郝隆晒书(郝隆晒书)  拼音:hǎo lóng shài shū
郝隆于七月七日袒腹仰卧庭中,自称晒腹中书。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