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溪石(谿石)
(1).溪流中的石头。 唐 皮日休 《临顿奉题屋壁》诗:“压酒移谿石,煎茶拾野巢。”
(2).指 端谿 砚石。 金 元好问 《学东坡移居》诗:“谿石含餘润,奚墨凝幽香。” 施国祁 注引东轩笔录:“ 端溪 砚石有三种:曰巖石,曰西坑,曰后歷。”
《漢語大詞典》:青眼
(1).指对人喜爱或器重。与“白眼”相对。 唐 杜甫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仲宣 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酒狂:“ 贾 重揖皂帽人,且嘱青眼。”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近来她渐渐感到青春之消逝而 陶先生 之忠诚如昨,在众人未到之先,我们的太太对于 陶先生 也另加青眼了。”参见“ 青白眼 ”。
(2).借指知心朋友。 唐 权德舆 《送卢评事婺州省觐》诗:“客愁青眼别,家喜玉人归。” 宋 司马光 《同张圣民过杨之美明日投此为谢》诗:“呼儿取次具杯盘,青眼相逢喜无极。”《剪灯馀话·青城舞剑录》:“久隐 青城 ,忽逢青眼。”参见“ 青白眼 ”。
(3).喻青春年少。 唐 张祜 《喜王子载话旧》诗:“相逢青眼日,相嘆白头时。” 宋 王安石 《次韵酬宋玘》之一:“青眼坐倾新岁酒,白头追诵少年文。” 清 方文 《与从子子建感旧》诗:“少年同学惟青眼,易世相逢已白头。”
(4).柳眼。指初生的柳树嫩叶。 宋 李元膺 《洞仙歌》词:“雪云散尽,放晓晴庭院。杨柳於人便青眼。”此指柳树长出嫩叶。 元 吴昌龄《东坡梦》第二折:“柳也,只要你迎过客,送行人,开青眼,展黛眉,伴 陶潜 的见识。”参见“ 柳眼 ”。
(5).砚名。以砚石有青色斑晕得名。 宋 无名氏 端溪砚谱:“盖自 唐 以来,便以青眼为上,黄亦为下。”
《漢語大詞典》:青白眼
眼睛平视则见黑眼珠,上视则见白眼珠,此谓之“青白眼”。语出世说新语·简傲“ 嵇康 与 吕安 善” 刘孝标 注引《晋百官名》:“ 嵇喜 字 公穆 ,歷 扬州 刺史, 康 兄也。 阮籍 遭丧,往弔之。 籍 能为青白眼,见凡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 喜 往, 籍 不哭,见其白眼, 喜 不懌而退。 康 闻之,乃齎酒挟琴而造之,遂相与善。”后因以“青白眼”表示对人的尊敬和轻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山甫:“ 山甫 , 咸通 中,累举进士不第。落魄有不羈才,鬚髯如戟,能为青白眼,生平憎俗子,尚豪侠。”参阅 明 周祈 名义考·人部·青白眼
《漢語大詞典》:柳眼
早春初生的柳叶如人睡眼初展,因以为称。 唐 元稹 《生春》诗之九:“何处生春早,春生柳眼中。” 宋 周邦彦 《蝶恋花·柳》词:“爱日轻明新雪后,柳眼星星,渐欲穿窗牖。”《南宫词纪·皂罗袍·闺怨》套曲:“柳眼新青浮动,渐千丝万缕,染画春工。”红楼梦第七八回:“惊柳眼之贪眠,释莲心之味苦。” 陈三立 《寓园春集和伯纯》:“枿根释雪痕,柳眼碎烟纈。”
《漢語大詞典》:黄龙(黄龍)
(1).古代传说中的动物名。谶讳家以为是帝王之瑞征。吕氏春秋·知分:“ 禹 南省,方济乎 江 ,黄龙负舟。” 唐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赤雀翻然至,黄龙岂假媒。” 仇兆鳌 注:“《尚书中候》:‘ 舜 沉璧於河,荣光休至,黄龙负卷舒图,出入坛畔。’”
(2).指真命天子。 唐 吕岩 《参黄龙机悟后呈偈》诗:“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错用心。”
(3).黄铜铸成的龙,以为盟约的信物。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板楯蛮夷:“ 秦昭襄王 时有一白虎,常从羣虎数游 秦 、 蜀 、 巴 、 汉 之境,伤害千餘人。 昭王 乃重募国中有能杀虎者,赏邑万家,金百鎰。时有 巴郡 閬中 夷 人,能作白竹之弩,乃登楼射杀白虎。 昭王 嘉之,而以其 夷 人,不欲加封,乃刻石盟要……盟曰:‘ 秦 犯 夷 ,输黄龙一双; 夷 犯 秦 ,输清酒一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及 秦昭 盟 夷 ,设黄龙之诅。” 唐 骆宾王 《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贼诺没弄杨虔柳露布》:“於是广布朝恩,恭宣帝泽,申之以安抚,晓之以存亡。信重蛮陬,无负黄龙之约。”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南州旧俗,滛其白兽之祠;西棘餘甿,背我黄龙之约。”
(4).星座名。 唐 杨炯 《浑天赋》:“南宫则黄龙赋象,朱鸟成形。五帝之座,三光之庭。”
(5).指此星座所在之分野--南方。 清 谭莹 《重有感》诗之五:“青雀黄龙賸劫灰,拖罾应募却环来。”
(6).舰船名。隋书·杨素传:“ 素 居 永安 ,造大舰,名曰五牙……次曰黄龙,置兵百人。自餘平乘、舴艋等各有差。”
(7).指长枪。 明沈采《千金记·游说》:“白羽一挥同发矢,黄龙三转倒拖鎗。”
(8).古城名。即 龙城 。 唐 沈佺期 《杂诗》之三:“闻道 黄龙 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 汉 家营。” 明 谢榛 《中秋宴集》诗:“ 黄龙 塞上征夫泪, 丹凤 城中少妇愁。”
(9).府名。 契丹 天显 元年(公元926年)置。治所在今 吉林省 农安县 。 保宁 七年(公元975年)废, 开泰 九年(公元1020年)复置。 金 天眷 三年(公元1140年)改为 济州 。宋史·岳飞传:“ 飞 大喜,语其下曰:‘直抵 黄龙府 ,与诸君痛饮尔!’” 明 无名氏《精忠记·伏阙》:“约诸军痛饮在 黄龙 ,鑾舆指日当迎奉。” 清 赵翼 《岳忠武墓》诗:“生平誓踏 贺兰山 ,未饮 黄龙 一杯酒。”后借指敌方的都城、巢穴。 明 史可法 《请进取疏》:“始矜壮志於上马,谓 黄龙 之直抵有期;终耗雄心於跨驴,谓 西湖 之行乐可老。” 清 黄遵宪 《新嘉坡杂诗》之十一:“会饮 黄龙 去,驮经白马来。” 陈毅 《哭彭雪枫同志》诗:“知君无限恨,未得饮 黄龙 。”
(10). 端溪 砚石品名。 宋 范纂 端溪砚谱:“石之病者……曰黄龙,灰黄色,如龙蛇横斜布石上。” 清 钮琇 觚賸·石言:“东洞西侧深处曰 飞鼠巖 ,其石有纹曰黄龙,斜亘石面,工指为瑕。”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 汉 军 董元镜 在京师市上买端砚,中有黄气一缕,即砚谱中所谓‘黄龙’也。”
(11).借指 黄河 。 郭沫若 《豫秦晋纪游·访花园口》诗:“ 东风渠 上舒长望,已伏黄龙护我华。”《人民文学》1978年第5期:“惊看倒转乾坤手,腰斩黄龙利万年。”
(12).比喻成条成片的黄色烟尘或沙漠。《文汇报》1982.6.23:“从此, 吴淞 上空肆虐二十多年的七条黄龙被真正制服了。”《文汇报》1983.12.6:“ 辽宁省 西北部, 科尔沁 沙地东南端,有一个叫 章古台 的地方,原是黄沙漠漠八百里瀚海伸向 辽西 内陆的黄龙之首。”
《漢語大詞典》:墨花
(1).指砚石上的墨渍花纹。 唐 李贺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 宋 梅尧臣 《杜庭之赠端溪圆砚》诗:“微分鸜目莹,尚渍墨花碧。”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 成化 间,有百户 吴东升 者,亦善楷书, 刘士亨 寄之诗云:‘墨花香满砚池头,尽説能书老户侯。’”
(2).指水墨花卉画。 元 汤垕 画鉴:“ 徽宗 性嗜画。作花鸟、山石、人物,入妙品;作墨花、墨石,间有入神品者。”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落水兰亭:“﹝ 彝斋 ﹞酷嗜古法书名画,能作墨花,於水仙尤长。” 清 吴伟业 《画中九友歌》:“ 华亭 尚书天人流,墨花五色风云浮。”
《漢語大詞典》:端溪
溪名。在 广东省 高要县 东南。产砚石。制成者称端溪砚或端砚,为砚中上品。后即以“端溪”称砚台。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四折:“未落笔,花笺上泪珠垂;长吁气,呵软了毛锥;恓惶泪,滴满了端溪。” 明 唐顺之 《答茅鹿门知县》:“此后便得烧却毛颖,碎却端溪,兀然作一不识字人矣。”
《漢語大詞典》:斧柯
(1).斧柄。逸周书·和寤:“毫末不掇,将成斧柯。” 汉 贾谊 新书·审微:“焰焰弗灭,炎炎柰何;萌芽不伐,且折斧柯。”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二:“谁见枯城蘖,青青成斧柯。”
(2).喻指权柄。 汉 蔡邕 《琴操·龟山操》:“予欲望 鲁 兮, 龟山 蔽之,手无斧柯,奈 龟山 何?” 清 黄遵宪 《述怀再呈霭人樵野丈》诗:“岂能无斧柯,皇皇行仁义。”《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湖北调查部纪事叙例》:“循春秋之公例,何必手有斧柯;守笔削之微权,聊以尽其责任。”
(3).借称媒人。语本《诗·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明 朱鼎《玉镜台记·议婚》:“ 润玉 年已及笄,要觅一婿,斧柯之任,相属何如?”《好逑传》第八回:“在臺兄处事,毫不沾滞,固君子之用心;在我学生旁观,若不成全,亦斧柯之大罪。”
(4).山名。在 广东省 高要县 ,以产端砚石著名,因借指砚。 唐 韩偓 《同年前虞部李郎中赋诗代书》:“斧柯新样胜珠璣,堪赞星郎染翰时。”
《漢語大詞典》:凤咮(鳳咮)
(1).凤凰的嘴。比喻凤凰笙的笙孔。 元 张雨 《玉笙谣为铁门笙伶周奇赋》:“凤咮衔明珠,凤翼排素翎。”
(2).砚石名。 宋 苏轼 《凤咮砚铭》序:“北苑 龙焙山 ,如翔凤饮下之状。当其咮,有石苍黑,緻如玉。 熙寧 中, 太原 王颐 以为砚。余名之曰凤咮。” 明 高明 《琵琶记·孝妇题真》:“凤咮马肝,和那鸜鵒眼,无非奇巧。”
分類:凤凰砚石
《漢語大詞典》:鸭头绿(鴨頭緑)
(1).绿色。 唐 李白 《襄阳歌》:“遥看 汉水 鸭头緑,恰似葡萄初醱醅。” 王琦 注:“ 师古 《急就篇》注:‘春草,鸡翘、鳧翁,皆谓染采而色似之,若今染家言鸭头緑、翠毛碧云。’” 宋 苏轼 《次韵王巩独眠》:“何人吹断参差竹, 泗水 茫茫鸭头緑。”《全元散曲·满庭芳》:“鸭头緑一江浪花,鱼尾红几缕残霞。”
(2).砚石名。 唐 临洮郡 洮河 ,产洮砚,温润而色绿,故称。 宋 黄庭坚 《刘晦叔洮河绿石研》诗:“久闻 岷 右鸭头緑,可磨 桂溪 龙文刀。莫嫌文吏不知武,要试饱霜秋兔毫。”
(3).词牌名。《词谱》卷三七:“《多丽》,一名《鸭头緑》, 周格非 词,名《陇头泉》。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双调,一百三十九字,前段十三句,六平韵,后段十一句,五平韵。”
《漢語大詞典》:眉子
(1). 安徽省 歙县 眉子坑 所产的砚石。 宋 洪适 歙砚说:“眉子,色青或紫。短者簇者如卧蚕,而犀纹立理;长者阔者如虎纹,而松纹从理。” 宋 范成大 《次韵陈季陵寺丞求歙石眉子砚》:“金星荧荧眉子録, 婺源 琢石如琢玉。”
(2).旧时点火用的捻子。《扬州评话选·扬州劫法场》:“忽地一声锣响,时间已到, 刘庭 用眉子一点,性子点着啦,一筒炮朝外一放。”
《漢語大詞典》:砚石(硯石)
(1).可作砚台的石头。 唐 韩愈 《高君仙砚铭》:“儒生 高常 ,与予下 天坛 ,中路获砚石,似马蹄状,外稜孤耸,内发墨色,幽奇天然。”
(2).指砚台。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内山完造作〈活中国的姿态〉序》:“一个旅行者走进了下野的有钱的大官的书斋,看见有许多很贵的砚石,便说 中国 是‘文雅的国度’。”
《漢語大詞典》:发墨(發墨)
谓砚石磨墨易浓而显出光泽。 宋 欧阳修 砚谱:“ 歙 石出於 龙尾溪 ,其石坚劲,大抵多发墨,故前世多用之。” 元 伊世珍 《嫏嬛记》卷中:“古有 青州 熟铁砚,甚发墨。”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方城石》:“何以谓之发墨?曰:磨墨不滑,停墨良久,墨汁发光,如油如漆,明亮照人。此非墨能如是,乃砚石使之然也,故发墨者为上。” 潘天寿 《听天阁画谈随笔·用墨》:“墨须研而后用,故砚以细洁能发墨者为上。”
《漢語大詞典》:鼍矶(鼉磯)
砚石名。因产于 山东 蓬莱 海中 鼍矶岛 ,故名。 明 徐渭 《鼉矶研》诗:“向者宝 端 歙 ,近復珍鼉磯。” 清 钮琇 觚賸·石言:“彼洮河与鼉磯,迥莫敢与抗衡者也。”
《漢語大詞典》:绿石
石贵的砚石,所制砚称“緑石砚”。绿石产于 归州 (在今 湖北 ),一说产于 洮河 。 宋 米芾 砚史·归州绿石砚:“理有风涛之象,纹头紧慢不等,治难平,得墨快,渗墨无光彩,色緑可爱如賁,色澹如水苍玉。” 宋 李之彦 砚谱·诸州砚:“ 洮河 出緑石,性腝不起墨,不耐久磨。” 清 冯桂芬 《旧砚山房图序》:“将欲选 洮河 之緑石,擷 青州 之红丝。”
分類:砚石
《漢語大詞典》:火捺
亦作“ 火捺纹 ”。 广东 端溪 砚石的一种纹理,称“火捺纹”。因亦以为品种名。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石语·端石:“﹝端石﹞凡十餘种,其火捺以紫气奔而迴礴,又如血晕散开,有若云雾之气,或小而圆轮若金钱者。” 清 钮琇 觚賸·石言:“峡石矿凡十一,北岸坑曰‘阿婆’,曰‘白婆坟’,其石质黯黝不鲜佳者,亦有火捺纹、蕉叶白。”
《漢語大詞典》:凤皇子(鳳皇子)
砚石名。 山东省 淄川县 东北 仙岩洞 所出最上等的砚石。 清 盛百二 《淄砚录》:“形如卵。俗名凤皇子者为最,犹 端溪 之子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