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三族 拼音:sān zú
1.三种亲属:(1)父母、兄弟、妻子。《史记。卷五。秦本纪》:「法初有三族之罪。」裴骃集解引张晏曰:「父母、兄弟、妻子也。」(2)父族、母族、妻族。《庄子。徐无鬼》:「夫与国君同食,泽及三族,而况父母乎?」唐。成玄英。疏:「三族,谓父母族也,妻族也。」(3)父、子、孙。《周礼。春官宗伯。小宗族》:「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汉。郑玄。注:「三族谓父、子、孙。」(4)父之昆弟、己之昆弟、子之昆弟。《仪礼。士昏礼》:「惟是三族之不虞,使某也,请吉日。」汉。郑玄。注:「三族谓父昆弟、己昆弟、子昆弟。」
2.泛称亲族。《三国演义》第一三回:「令诸侯共伐我等,三族不能保矣。」清。汪中〈先母邹孺人灵表〉:「方中幼时,三族无见恤者。」
2.泛称亲族。《三国演义》第一三回:「令诸侯共伐我等,三族不能保矣。」清。汪中〈先母邹孺人灵表〉:「方中幼时,三族无见恤者。」
《國語辭典》:都讲(都講) 拼音:dū jiǎng
1.古时主持学舍的人。
2.学舍主讲的人。《后汉书。卷三七。丁鸿传》:「鸿年十三,从桓荣受欧阳尚书,三年而明章句,善论难,为都讲。」
3.讲唱变文时担任唱经的人。
2.学舍主讲的人。《后汉书。卷三七。丁鸿传》:「鸿年十三,从桓荣受欧阳尚书,三年而明章句,善论难,为都讲。」
3.讲唱变文时担任唱经的人。
《漢語大詞典》:请剑(請劍)
(1).《汉书·朱云传》:“ 云 上书求见,公卿在前。 云 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孔子 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餘。’上问:‘谁也?’对曰:‘ 安昌侯 张禹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訕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 云 下, 云 攀殿槛,槛折。 云 呼曰:‘臣得下从 龙逄 、 比干 游於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后以“请剑”为忠直敢谏,请诛奸佞之典。 明 王世贞 《京山过故王侍御时育宅有感因伸薄酹仍许为其子铭墓》诗:“ 汉 贼不两立,臣死安足辞。唯怜请剑恨,犹鬱盖棺时。” 清 阎尔梅 《黄石斋先生南谪余于珠梅闸送之》诗:“魑魅充朝须请剑,豺狼当道且埋轮。” 清 林昌彝 《章槛词》:“休休休,伊谁请剑斩而头?”
(2).捧剑。旧时皇帝坐朝,有捧剑的侍者。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 王翱 ﹞歷陞 乾清宫 牌子,随朝请剑。”
(2).捧剑。旧时皇帝坐朝,有捧剑的侍者。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 王翱 ﹞歷陞 乾清宫 牌子,随朝请剑。”
《漢語大詞典》:独言(獨言)
(1).一人自言。 晋 潘岳 《寡妇赋》:“廓孤立兮顾影,块独言兮听响。” 张天翼 《包氏父子》一:“他摸摸下巴,又独言独语地往下说。”
(2).犹只说。《三国志·吴志·孙晧传》“数百人叩头请 晧 杀 岑昏 ” 裴松之 注引 晋 干宝 《晋纪》:“ 吴主 独言:‘若尔,当以奴谢百姓!’”《资治通鉴·晋武帝太康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独言,谓其言止此耳。”
(2).犹只说。《三国志·吴志·孙晧传》“数百人叩头请 晧 杀 岑昏 ” 裴松之 注引 晋 干宝 《晋纪》:“ 吴主 独言:‘若尔,当以奴谢百姓!’”《资治通鉴·晋武帝太康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独言,谓其言止此耳。”
《漢語大詞典》:双引(雙引)
《國語辭典》:察院 拼音:chá yuàn
1.唐代御史台下三院之一,监察御史隶属之。《新唐书。卷四八。百官志三》:「御史台……其属有三院:一曰台院,侍御史隶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隶焉;三曰察院,监察御史隶焉。」
2.明、清时都察院简称为「察院」。职掌监察巡按,考察举劾。明。祝允明〈与分巡黄佥宪〉:「今具一牍并状申缴察院,谨以副本呈览,所望于我公者必为调停。」
3.明代官职名。巡按察院的简称。明于各省置巡按御史一人,专以察吏安民。《二刻拍案惊奇》卷四:「石察院赶开左右,直唤两生到案前来,轻轻地分付道:『二生所告,本院久知此人罪恶贯盈。』」
4.院试的考场。《儒林外史》第二六回:「有一个童生,推著出恭,走到察院土墙跟前,把土墙挖个洞,伸手要到外头去接文章。」
2.明、清时都察院简称为「察院」。职掌监察巡按,考察举劾。明。祝允明〈与分巡黄佥宪〉:「今具一牍并状申缴察院,谨以副本呈览,所望于我公者必为调停。」
3.明代官职名。巡按察院的简称。明于各省置巡按御史一人,专以察吏安民。《二刻拍案惊奇》卷四:「石察院赶开左右,直唤两生到案前来,轻轻地分付道:『二生所告,本院久知此人罪恶贯盈。』」
4.院试的考场。《儒林外史》第二六回:「有一个童生,推著出恭,走到察院土墙跟前,把土墙挖个洞,伸手要到外头去接文章。」
《漢語大詞典》:摹拓
亦作“ 摹拓 ”。
(1).依样描制,复制。《魏书·崔玄伯传》:“始 玄伯 父 潜 为兄 浑 誄手笔草本, 延昌 初,著作佐郎 王遵业 买书於市偶得之…… 武定 中, 遵业 子 松年 以遗黄门郎 崔季舒 ,人多摹搨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访求法书名画,不遗餘力。清閒之燕,展玩摹搨,不少怠。”
(2).拓印碑刻金石等。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绎山》:“ 始皇 刻石纪功,其文字 李斯 小篆。 后魏 太武帝 登山,使人排倒之,然而歷代摹拓,以为楷则。”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雪蓑道人大寿字》:“ 王培荀 《听雨楼随笔》云:‘……道人於 南山 磨崖,书大“寿”字。刻成,横画间可卧一人。’按此‘寿’字,不知今在否。如能摹搨一纸,亦伟观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十一节:“好字因好刻得保存于久远,并由此发现摹搨术。”
(1).依样描制,复制。《魏书·崔玄伯传》:“始 玄伯 父 潜 为兄 浑 誄手笔草本, 延昌 初,著作佐郎 王遵业 买书於市偶得之…… 武定 中, 遵业 子 松年 以遗黄门郎 崔季舒 ,人多摹搨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访求法书名画,不遗餘力。清閒之燕,展玩摹搨,不少怠。”
(2).拓印碑刻金石等。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绎山》:“ 始皇 刻石纪功,其文字 李斯 小篆。 后魏 太武帝 登山,使人排倒之,然而歷代摹拓,以为楷则。”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雪蓑道人大寿字》:“ 王培荀 《听雨楼随笔》云:‘……道人於 南山 磨崖,书大“寿”字。刻成,横画间可卧一人。’按此‘寿’字,不知今在否。如能摹搨一纸,亦伟观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十一节:“好字因好刻得保存于久远,并由此发现摹搨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