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副本  拼音:fù běn
依照书籍或文件的正本誊录或影印出来的复制本。在公文书上,副本效力视同正本。
《國語辭典》:分色  拼音:fēn sè
一种印刷制版程序。为分解彩色原稿制成几块基本单色印版的工艺,以相应色墨套印,即能复制出符合原稿色调的印刷品。有手工、照相、电子三种分色方法。
《漢語大詞典》:摹拓
亦作“ 摹拓 ”。
(1).依样描制,复制。魏书·崔玄伯传:“始 玄伯 父 潜 为兄 浑 誄手笔草本, 延昌 初,著作佐郎 王遵业 买书於市偶得之…… 武定 中, 遵业 子 松年 以遗黄门郎 崔季舒 ,人多摹搨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访求法书名画,不遗餘力。清閒之燕,展玩摹搨,不少怠。”
(2).拓印碑刻金石等。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绎山:“ 始皇 刻石纪功,其文字 李斯 小篆。 后魏 太武帝 登山,使人排倒之,然而歷代摹拓,以为楷则。”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雪蓑道人大寿字》:“ 王培荀 听雨楼随笔云:‘……道人於 南山 磨崖,书大“寿”字。刻成,横画间可卧一人。’按此‘寿’字,不知今在否。如能摹搨一纸,亦伟观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十一节:“好字因好刻得保存于久远,并由此发现摹搨术。”
《漢語大詞典》:响拓(響拓)
见“ 响搨 ”。
《國語辭典》:临本(臨本)  拼音:lín běn
书法、绘画作品中,模仿原作的副本。如:「这幅山水临本,几可乱真。」
《国语辞典》:翻照  拼音:fān zhào
一种摄影中复制原件的技法。参见「翻拍」条。
《國語辭典》:拷贝(拷貝)  拼音:kǎo bèi
原件的复制、复写或模仿。为英语copy的音译。
《國語辭典》:摹肖  拼音:mó xiào
描绘摹写得很像。明。李玉《占花魁》第二三出:「费骚人携遍诗囊,丹青手岂易摹肖。」
分類:依样复制
《国语辞典》:玻璃版  拼音:bō li bǎn
一种照相制版。为复制图画或照片所使用的印刷版。十九世纪中期由德国人亚伯特发明。制版时,将阴片覆盖在涂有重铬酸钾盛光胶的厚玻璃上,进行曝光,再浸入温水中冲洗即成。属平版印刷,只能印黑白。因需靠手工制版,成本较高,但成品十分精细,多用于印刷美术品,手迹和重要文献,今少有人使用。也称为「珂罗版」、「阿胶版」。
《漢語大詞典》:向拓(嚮搨)
复制古人书画墨迹之法。将古字画贴在窗户上,用白纸覆在上面,就明处勾勒出原笔画,再以浓墨填充。 明 李日华 《紫桃轩杂缀》卷三:“嚮搨者,坐暗室中,穴牖如盎大,悬纸与法书,映而取之,欲其透射毕见,以法书故,縑色沉暗,非此不澈也。”
《漢語大詞典》:影书(影書)
古代复制法书的方法。用纸或绢蒙在墨迹上,向光照明,细线钩描,填以浓墨而成。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字学·影书:“六朝人尚字学,摹临特盛。其曰廓填者,即今之双钩;曰影书者,如今之嚮搨。”
《漢語大詞典》:勾填
钩勒填描。复制字画的一种方法。 徐迟 《真迹》:“原来这幅画并不是真迹,是勾填的。”
《漢語大詞典》:底图(底圖)
为复制蓝图而绘成的图样。
《國語辭典》:缩印(縮印)  拼音:suō yìn
缩小影印,或把书画、文件等先用照相法缩小,然后再制成印刷版印刷。
《国语辞典》:泥版  拼音:ní bǎn
印刷术上为复制印版的母型。西元一八○四年由英国人史坦荷(Earl of Stanhope)伯爵所发明。作法是将黏土平涂成版,覆于活字排成的印版上,用力一压,泥面就陷成阴文。在使用时浇镕铅于泥面,即成阳文铅版。但泥版一经浇铅,就会破碎,故只能浇铸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