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觞政(觴政)
(1).酒令。 汉 刘向 说苑·善说:“ 魏文侯 与大夫饮酒,使 公乘不仁 为觴政。”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卷十:“觴政,酒令也。酒纠,监令也,亦名甌宰,亦名觥録事。” 清 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素云 双目闪闪,听良久,曰:‘觴政儂颇嫻习,从未闻有斯令,愿受教。’”
(2).借指宴会。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二十七日》:“市长很精干,主持觞政,甚有条理。”
分類:酒令宴会
《漢語大詞典》:酒政
(1).有关酒的酿造、买卖及税收等方面的政令。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下:“ 袁彦纯 尹京,专一留意酒政。” 清 黄景仁 《金缕曲·仇丽亭邀饮吴山》词:“脱帽翻尊狂不减,管甚森严酒政?”
(2).酒令。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豪情不浅,莫负山灵。闷饮何当?须颁酒政。”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有客行酒政,要一句 唐 诗,一句曲牌名。”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苏仲芬》:“诸同乡有操眊矂者,约登 陶然亭 ,因举酒政。”
《漢語大詞典》:令章
(1).好文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 羿氏 舛射, 东野 败驾;虽有儁才,谬则多谢。斯言一玷,千载弗化;令章靡疚,亦善之亚。” 周振甫 注:“令章,好文章。”
(2).指辞令文章。 唐 孙棨 《北里志·郑举举》:“ 郑举举 者,居曲中,亦善令章,尝与 絳真 互为席纠,而充博非貌者,但负流品,巧谈谐,亦为诸朝士所眷。”
(3).指酒令。 唐 韩愈 《祭河南张员外文》:“ 衡阳 放酒,熊咆虎嘷,不存令章,罚筹蝟毛。” 朱熹 注:“令章谓酒令,违令则以筹记其罚也。”
(4).令曲的乐章。亦泛指乐曲。宋史·礼志二八:“何乃匪人,亲罹衅酷,或则举奠之际歌吹为娱,灵柩之前令章为戏,甚伤风教,实紊人伦。”
《漢語大詞典》:觞令(觴令)
酒令。 元 杨维桢 《王左辖席上夜宴》诗:“佩符新赐连珠虎,觴令严行卷白波。”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 欧阳永叔 亟反 杨亿 、 刘筠 之靡丽,而矫枉已迫,还入于枉,遂使一代无诗。掇拾夸新,殆同觴令。”
分類:酒令
《漢語大詞典》:饮令(飲令)
酒令。
分類:酒令
《漢語大詞典》:语令(語令)
指酒令。 唐 元稹 《黄明府》诗序:“小年曾於 解县 连月饮酒,予常为觥録事。曾於 竇少府 厅中,有一人后至,频犯语令,连飞十二觥,不胜其困,逃席而去。”
分類:酒令
《漢語大詞典》:觥政
指酒令。 清 吴伟业 《楚云》诗之四:“小户漫纠还一笑,众中觥政自纵横。”参见“ 觴政 ”。
分類:酒令
《漢語大詞典》:觞政(觴政)
(1).酒令。 汉 刘向 说苑·善说:“ 魏文侯 与大夫饮酒,使 公乘不仁 为觴政。”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卷十:“觴政,酒令也。酒纠,监令也,亦名甌宰,亦名觥録事。” 清 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素云 双目闪闪,听良久,曰:‘觴政儂颇嫻习,从未闻有斯令,愿受教。’”
(2).借指宴会。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二十七日》:“市长很精干,主持觞政,甚有条理。”
分類:酒令宴会
《漢語大詞典》:鸱夷(鴟夷)
(1).革囊。战国策·燕策二:“昔者 五子胥 説听乎 闔閭 ,故 吴王 远迹至於 郢 。 夫差 弗是也,赐之鴟夷而浮之江。”史记·伍子胥列传:“ 吴王 闻之大怒,乃取 子胥 尸盛以鴟夷革,浮之江中。”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取马革为鴟夷。鴟夷,榼形。”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死忠》:“你一死之后,当取汝尸盛以鴟夷之革,浮之江中。”
(2).借指 春秋 吴 伍员 。 明 高启 《行路难》诗之二:“ 鉤弋 死 云阳 , 鴟夷 弃江沙。”
(3).指盛酒器。艺文类聚卷七二引 汉 扬雄 《酒赋》:“鴟夷滑稽,腹如大壶,尽日盛酒,人復藉酤。” 宋 司马光 《柳溪对雪》诗:“鴟夷赊美酒,油壁繫轻车。” 清 陈维嵩 《满庭芳·吾邑茶具俱出蜀山暮春泊舟山下漫赋此词》:“看鴟夷扑满,磊磊邱樊。”一本作“ 鴟彝 ”。
(4).即 鸱夷子皮 。 唐 杜牧 《杜秋娘诗》:“ 西子 下 姑苏 ,一軻逐 鴟夷 。” 冯集梧 注:“史记·货殖传: 范蠡 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 齐 为 鴟夷子皮 。”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词:“欲酹 鴟夷 、 西子 ,未辨当年功业,空繫五湖船。” 郁达夫 《留别》诗之二:“ 鴟夷 应笑先生拙,难买轻舟泛五湖。”参见“ 鴟夷子皮 ”。
(5).拇指。行酒令的手势。
《漢語大詞典》:鸱夷子皮(鴟夷子皮)
春秋 越 范蠡 之号。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范蠡 浮海出 齐 ,变姓名,自谓 鴟夷子皮 ,耕于海畔,苦身勠力,父子治产。” 司马贞 索隐:“ 范蠡 自谓也。盖以 吴王 杀 子胥 而盛以鴟夷,今 蠡 自以有罪,故为号也。 韦昭 曰:‘鴟夷,革囊也。’或曰生牛皮也。”汉书·货殖传:“﹝ 范蠡 ﹞乃乘扁舟,浮江湖,变姓名,适 齐 为 鴟夷子皮 ,之 陶 为 朱公 。” 颜师古 注:“自号 鴟夷 者,言若盛酒之鴟夷,多所容受,而可卷怀,与时张弛也。鴟夷,皮之所为,故曰子皮。”
《漢語大詞典》:飞觞(飛觴)
(1).举杯或行觞。文选·左思〈吴都赋〉:“里讌巷饮,飞觴举白。” 刘良 注:“行觴疾如飞也。大白,杯名,有犯令者举而罚之。” 唐 刘宪 《夜宴安乐公主新宅》诗:“层轩洞户旦新披,度曲飞觴夜不疲。” 宋 张孝祥 《定风波》词:“见説墙西歌吹好,玉人扶坐劝飞觴。”
(2).指传杯行酒令。镜花缘第八二回:“即用本字飞觴:或飞上一字,或飞下一字,悉听其便。”
《漢語大詞典》:鞍马(鞍馬)
亦作“鞌马”。
(1).马和鞍子。史记·田叔列传褚少孙论:“其后有詔募择 卫将军 舍人以为郎,将军取舍人中富给者,令具鞌马絳衣玉具剑,欲入奏之。”古乐府《木兰诗》:“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唐 殷尧藩 《上巳日赠都上人》诗:“鞍马皆争丽,笙歌尽鬭奢。”《水浒传》第五十回:“前日又受他鞍马羊酒,采段金银,你如何赖得过?”
(2).指骑马。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六四:“假乘 汧 渭 间,鞍马去行游。” 唐 杜甫 《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诗:“掾曹乘逸兴,鞍马得荒林。”《水浒传》第五二回:“大官人鞍马风尘不易,初到此间,且省烦恼。”
(3).借指战斗生涯。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天下文士遭罹兵战, 曹 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李生孝友:“盥櫛於鞍马之间,炊纫於锋鏑之下。”
(4).古代酒令名。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果州崔二十二使君开州韦大员外庾三十二补阙杜十四拾遗李二十助教员外窦七校书》:“鞍马呼教住,骰盘喝遣输。长驱波卷白,连掷采成卢。”原注:“骰盘、卷白波、莫走、鞍马,皆当时酒令。”
(5).体操器械的一种,有点像马的形状。背部有两个环,是木马的一种。
(6).竞技体操项目之一,运动员在鞍马上,手握双环或撑着马背做各种动作。
《漢語大詞典》:酒面
(1).饮酒后的面色。 宋 梅尧臣 《牡丹》诗:“时结游朋去寻玩,香吹酒面生红波。” 金 元好问 《杏花》诗之二:“帽簷分去家家喜,酒面飞来片片春。”
(2).指杯内酒的表面。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早春雪中作吴体见寄》:“竹根乍烧玉节快,酒面新泼金膏寒。” 宋 朱敦儒 《减字木兰花》词之一:“斫鱼作鮓,酒面打开香可酢。”
(3).旧时酒令的前部分。行令前斟满杯,未饮而先行之令称为“酒面”。饮而后行之令称“酒底”。红楼梦第二八回:“説完了,喝门杯,酒面要唱一个新鲜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红楼梦第六二回:“ 湘云 便説:‘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有的话:共总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参见“ 酒底 ”。
《漢語大詞典》:酒底
宴会上行酒令的后半部分。饮酒后行之令称“酒底”。酒底又有余兴之意。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访翠》:“酒要依次流饮,每一杯乾,各献所长,便是酒底。”红楼梦第二八回:“説完了,喝门杯,酒面要唱一个新鲜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参见“ 酒面 ”。
《漢語大詞典》:觥筹(觥籌)
酒器和酒令筹。 唐 皇甫松 《醉乡日月·觥录事》:“觥筹尽有,犯者不问。” 宋 杨万里 《次日醉归》诗:“我非不能饮,老病怯觥筹。”红楼梦第七六回:“ 湘云 只得又联道:‘觥筹乱綺园。’”
《漢語大詞典》:酒星
(1).古星名。也称酒旗星。 汉 孔融 《与曹操论酒禁书》:“天垂酒星之燿,地列 酒泉 之郡,人著旨酒之德。” 唐 李白 《月下独酌》诗之二:“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周斌 《和剑华醉歌行》:“搀枪横扫牛斗边,酒星一一謫人间。”
(2).借指善饮酒的人。 唐 裴说 《怀素台歌》:“ 杜甫 李白 与 怀素 ,文星酒星草书星。”
(3).旧时行酒令掷骰子游戏的术语。容斋续笔·唐人酒令引 唐 皇甫崧 《醉乡日月》:“骰子聚於一处,谓之酒星。”
《漢語大詞典》:酒令
(1).监督行酒。 汉 荀悦 《汉纪·高后纪》:“ 章 自请曰:‘臣将种也,请以军法行酒令。’后可之。”参见“ 酒监 ”、“ 酒史 ”。
(2).宴会中助酒兴的一种游戏。推一人为令官,违令或依令该饮的都要饮酒。 明 焦竑 《焦氏笔乘续集·觞政》:“ 魏文侯 与诸大夫饮,使 公乘不仁 为觴政,殆即今之酒令耳。 唐 时文士,或以经史为令,如 退之 诗‘令徵前事为’, 乐天 诗‘閒徵雅令穷经史’是也。或以呼卢为令, 乐天 诗‘醉翻衫袖抛小令,笑掷骰盆呼大采’是也。”红楼梦第四四回:“﹝ 鸳鸯 ﹞吃了一盅酒,笑道:‘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唯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 丁玲 《母亲》四:“这个酒令容易得很,譬如我起令,我先喝一杯,说一句诗,然后喊击鼓,我便把花递给 文英 , 文英 递给 淑贞 ……这样轮传下去,鼓声一歇,花落在谁手中,便归谁喝一杯酒,念一句诗,诗里要包含得有眼前的东西,如若没有便要罚三杯酒。”
《漢語大詞典》:录事
(1).职官名。 晋 公府置录事参军,掌总录众官署文簿,举弹善恶。后代刺史领军而开府者亦置之。省称“録事”。 隋 初以为郡官,相当于 汉 时州郡主簿。 唐 宋 因之,京府中则改称司录参军。 元 废。 清 初各部又设录事; 清 末新官制,京师各部及京内外各级司法衙门均设有八品以下录事。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除蠹:“ 崔立 为 雒县 ,有豪族 陈氏 为县録事。”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诸县人吏,国初,押司、録事於等第户差选諳吏道者充。”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忽一日,县尉请 钟録事 父子在衙中饮酒。” 清 孙枝蔚 《赠黄仙裳》诗:“不曾嗔録事,每欲卜南村。”参阅通典·职官六通志·职官十五文献通考·职官十七清史稿·职官志六
(2).指 民国 时官府或其他机构中任抄写工作的低级职员。 老舍 《赵子曰》第二十:“他说只有文书科有一个录事的缺。” 曹禺 《日出》第二幕:“我是大丰银行的录事。”
(3). 唐 代 曲江 宴上进士所推举的督酒人。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散序:“其日状元与同年相见后,便请一人为録事,其餘主宴、主酒、主乐、探花、主茶之类,咸以其日辟之。”原注:“旧例率以状元为録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 崔沆 及第年为主罚録事,同年 卢彖 俯近关宴,坚请假往 洛 下拜庆,既而淹缓久之…… 沆 判之。”
(4).称会饮时执掌酒令的人。 唐 皇甫松 《醉乡日月·律录事》:“夫律録事者须有饮材……觥録事宜以刚毅木訥之士为之。” 唐 元稹 《黄明府诗》序:“小年曾於 解县 连月饮酒,予常为觥録事。曾於 竇少府 厅中,有一人后至,频犯语令,连飞十二觥,不胜其困,逃席而去。”
(5).妓女。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 苏叔党 政和 中至 东都 ,见妓称‘録事’,太息语 廉宣仲 曰:‘今世一切变古, 唐 以来旧语尽废,此犹存 唐 旧为可喜。’前辈谓妓曰‘酒纠’,盖谓録事也。 相蓝 之东有 録事巷 ,传以为 朱梁 时名妓 崔小红 所居。”
(6).开设赌局,坐分其利的人。 宋 王得臣 麈史·博弈:“世之纠帅蒲博者,谓之公子家,又谓之囊家,亦谓之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