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传柑宴
 
帕柑传宴
 
柑传天上
 
灯火楼台近元宵


《苏轼诗集·上元侍饮楼上三首呈同列》
〈上元侍饮楼上三首呈同列〉其三:「老病行穿万马群,九衢人散月纷纷。归来一盏残灯在,犹有传柑遗细君。」
《國語辭典》:元宵  拼音:yuán xiāo
1.元宵节的简称。参见「元宵节」条。
2.将馅放在铺有糯米粉的竹篮上,再用双手摇晃竹篮,使糯米粉均匀的黏在馅上,如此重复数次而制成的球形食品,称为「元宵」。为元宵节的应时食品。
《国语辞典》:元宵节(元宵节)  拼音:yuán xiāo jié
传统节庆之一。因于每年第一个月圆之夜──农历正月十五日晚上举行庆祝活动,故称为「元宵节」。当天,民间习惯通宵张灯,供人观赏,并有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猜灯谜等活动。更以吃元宵、年糕、饺子等,象徵阖家团圆、生活美满。也称为「灯节」、「小过年」、「上元」、「上元节」、「元宵」。
《漢語大詞典》:闹元宵(鬧元宵)
民间风俗。农历正月十五,击鼓鸣锣,通宵张灯,供人玩赏。相传始于 汉 ,后世相沿不衰,内容更丰富。是夕吃喝玩赏,热闹非凡,故称“闹元宵”。 元 王德信 《北西厢记·斋坛闹会》:“老的少的,村的俏的,没颠没倒,胜似闹元宵。” 李瑛 《正月十五》诗:“正月十五春风高,家家闹元宵。” 袁鹰 《一声绣金匾》:“正月里闹元宵,金匾绣开了。”参见“ 元宵 ”。
《國語辭典》:元宵  拼音:yuán xiāo
1.元宵节的简称。参见「元宵节」条。
2.将馅放在铺有糯米粉的竹篮上,再用双手摇晃竹篮,使糯米粉均匀的黏在馅上,如此重复数次而制成的球形食品,称为「元宵」。为元宵节的应时食品。
《漢語大詞典》:元宵子
即元宵。汤圆。
分類:元宵汤圆
《高级汉语词典》:预借元宵
预先点放灯
《漢語大詞典》:五夜元宵
自 宋 初以来,将庆赏元宵花灯的时间由三夜改为五夜,称为“五夜元宵”。《宣和遗事》前集:“且如前代庆赏元宵,只是三夜……从十四至十六夜,放三夜元宵灯烛。至 宋朝 开寳 年间,有两 浙 钱王 献了两夜 浙 灯,展了十七、八两夜,谓之‘五夜元宵’。”
《国语辞典》:摇元宵(摇元宵)  拼音:yáo yuán xiāo
一种制作元宵的方法。先将许多馅粒搓成圆形,放在铺满乾糯米粉的扁大箩筐中,再摇动箩筐,馅粒就蘸上糯米粉,续沾水后再摇,就能滚出圆形的元宵。
《國語辭典》: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拼音:zhāo zhāo hán shí,yè yè yuán xiāo
寒食,指寒食节。元宵,指元宵节。全句比喻天天都像过节一样,生活豪奢,无节制的寻欢作乐。元。白朴《梧桐雨》第一折:「寡人自从得了杨妃,真所谓朝朝寒食,夜夜元宵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合䘕衏中姊妹,也没有一个不喜欢陈秀才的,好不受用!好不快乐!果然是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國語辭典》:元夜  拼音:yuán yè
正月十五日的晚上。宋。欧阳修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词:「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分類:元宵
《國語辭典》:三老  拼音:sān lǎo
1.上寿、中寿、下寿。《左传。昭公三年》:「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晋。杜预。注:「三老谓上寿、中寿、下寿,皆八十已上。」
2.年高德劭的长老。《周书。卷四五。儒林传。序》:「洎高祖保定三年,乃下诏尊太傅燕公为三老。」
3.职官名。汉时掌一乡之教化。《礼记。礼运》:「故宗祝在庙,三公在朝,三老在学。」《汉书。卷一。高帝纪上》:「举民年五十以上,有脩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
4.四川江峡中称水夫掌柁的为「三老」。唐。杜甫 拨闷诗:「长年三老遥怜汝,棙柁开头捷有神。」
《漢語大詞典》:三老五更
古代设三老五更之位,天子以父兄之礼养之。礼记·文王世子:“适东序,释奠於先老,遂设三老、五更、羣老之席位焉。” 郑玄 注:“三老五更各一人也,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天子以父兄养之,示天下之孝悌也。名以三五者,取象三辰五星,天所因以照明天下者。”礼记·乐记:“食三老五更於大学。” 郑玄 注:“三老五更,互言之耳,皆老人更知三德五事者也。” 孔颖达 疏:“三德谓正直、刚、柔。五事谓貌、言、视、听、思也。”汉书·礼乐志:“养三老五更於辟廱。”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王者父事三老,兄事五更。”《后汉书·明帝纪》:“三老五更皆以二千石禄养终厥身。” 李贤 注引汉官仪:“三老五更,皆取有首妻男女全具者。”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其以 祥 ( 王祥 )为三老, 小同 ( 郑小同 )为五更。”北史·魏纪三:“以 尉元 为三老, 游明根 为五更。又养国老、庶老、将行大射之礼。”
《國語辭典》:三元  拼音:sān yuán
1.天、地、人。唐。王昌龄〈夏月花萼楼酺宴应制〉诗:「士德三元正,尧心万国同。」
2.农历正月初一。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隋。杜公赡。注:「阴历正月初一日,为年、月、日三者之始,谓之三元。」
3.习俗上,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合称为「三元」。清。赵翼《陔馀丛考。卷三五。天地水三官》:「其次正月、七月、十月之望为三元日,则自元魏始。」
4.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会试、廷试的第一名,分别称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为「三元」。如:「连中三元」。
5.道家称天、地、水为「三元」。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五六。元气论》:「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也称为「三官」。
6.术数用语。术数家以六十甲子配六宫,必一百八十年后度尽,故以一甲子为上元,第二甲子为中元,第三甲子为下元,合称为「三元」。
《漢語大詞典》:春灯(春燈)
(1).春夜的灯。 唐 杜甫 《船上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诗:“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 唐 李群玉 《长沙紫极宫雨夜愁坐》诗:“春灯含思静相伴,夜雨滴愁更向深。”
(2).特指元宵花灯。 唐 王维 《同杨员外十五夜游有怀静者季》诗:“由来月明如白日,共道春灯胜百花。” 清 英梦堂 《游扬州僧寺》诗:“书生自笑酸寒甚,不看春灯看佛灯。”
《漢語大詞典》:元夕
旧称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是夜称元夕,与“元夜”、“元宵”同。 宋 叶适 《运使直阁郎中王公墓志铭》:“会庆节礼毕,吏以例白留山棚,元夕张灯可就用也。”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烟火》:“勋戚富有之家,於元夕集百巧为一架,次第传爇通宵为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