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山田
(1).山中狩猎。周礼·地官·山虞:“若大田猎,则莱山田之野。” 贾公彦 疏:“若田在山,则山虞芟莱草木於可陈之处。”
(2).指下等田。对高田(上等田)、间田(中等田)而言。管子·山国轨:“山田以君寄币振其不赡,未淫失也。”
(3).山间的田地。汉书·楚元王刘交传:“免为庶人,屏居山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汶水:“林木緻密,行人鲜有能至矣。又有少许山田,引灌之踪尚存。” 清 顾炎武 《江上》诗:“岁旱耕山田,抱瓮禾不长。”
《漢語大詞典》:下客
北魏 对降将的最低恩遇。亦指下等的宾客。北史·房法寿传:“及 歷城 、 梁邹 降, 法寿 、 崇吉 等与 崔道固 、 刘休宾 俱至京师,以 法寿 为上客, 崇吉 为次客, 崔 、 刘 为下客。” 唐 卢照邻 《宴梓州南亭诗序》:“下客悽惶,暂停归轡;高人赏玩,岂輟斯文。” 宋 梅尧臣 《雍丘逢钱寺丞载阳》诗:“殷勤 魏 公子,落莫 吴 王孙。下客独垂泪,伤心思旧恩。”
谓折节下士。后汉书·齐武王縯传论:“若夫 齐武王 之破家厚士,岂游侠下客之为哉!” 王先谦 集解引 陈景云 曰:“下客,谓折节下士也。”
《漢語大詞典》:下上
(1).下等中的上等,即第七等。书·禹贡:“厥田惟下上。” 孔 传:“田第七。”汉书·地理志上:“田下上,赋下中三错。” 颜师古 注:“田第七,赋第八,又杂出第七至第九,凡三品。”
(2).同“ 上下 ”。谓高低。《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毛 传:“飞而上曰上音,飞而下曰下音。”
(3).同“ 上下 ”。指高处和低处。 宋 曾巩 《道山亭记》:“其谿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首尾。” 宋 梅尧臣 《和平叔道傍竹》诗:“下上乏佳禽,左右杂枯桑。”
(4).同“ 上下 ”。犹言古今。 唐 刘禹锡 《魏生兵要述》:“磅礴下上数千年间,其攟摭评议无遗策,用是以干握兵符贵人,宜有虚己而乐闻者。”
(5).同“ 上下 ”。长幼;尊卑。 明 李东阳 《贵君墓碑铭》:“理家四十年,下上辑睦如一日。”
(6).从高处到低处,又从低处到高处。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诗:“君隐磷而出没,望嶔岑而下上。” 宋 梅尧臣 《观文丁右丞挽词》之二:“白马悲鸣驻,黄鸝下上飞。”
《國語辭典》:昭穆  拼音:zhāo mù
1.宗庙的辈次排列。古代宗庙制度,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以天子而言,太祖庙居中;二、四、六世居左,称为「昭」;三、五、七世居右,称为「穆」。见《礼记。王制》。祭祀时,子孙也按此规定排列行礼。《礼记。祭统》:「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
2.泛指一般宗族的辈分。《文选。潘岳。扬荆州诔》:「系自有周,昭穆繁昌,枝庶分流。」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四出:「况且昭穆伦次,立福王亦无大差。」
3.坟地葬位的左右次序。《周礼。春官。冢人》:「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
《國語辭典》:绿衣(綠衣)  拼音:lǜ yī
《诗经。邶风》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绿衣,卫庄姜伤己也。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诗。」首章二句为:「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漢語大詞典》:绿衣人
指邮递员。邮务人员的制服为绿色,故名。 柯灵 《香雪海·三十八年前的一张旧报》:“这些稿件的来历,有的通过党的渠道,有的似乎是鱼书遥递,不远千里,由绿衣人辗转送来的。”
《國語辭典》:末流  拼音:mò liú
1.河水的下游。《后汉书。卷五八。傅燮传》:「臣之所惧,在于治水不自其源,末流弥增其广耳。」
2.比喻事物的后期状态。《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菑,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惟汉继五帝末流,接三代绝业。」
3.等第列于后者。《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传》:「奉共养于东宫兮,托长信之末流。」
《漢語大詞典》:乘传(乘傳)
(1).古代驿站用四匹下等马拉的车子。史记·田儋列传:“ 田横 迺与其客二人乘传诣 雒阳 。” 裴骃 集解引 如淳 曰:“四马下足为乘传。”汉书·文帝纪:“乃令 宋昌 驂乘, 张武 等六人乘六乘传诣 长安 。”
(2).泛指使车。清史稿·礼志十:“若朝贡诸国无子嗣位……礼部奏遣正、副使各一人持节往封,特赐一品麒麟服以重其行。行日,工部给旗仗,兵部给乘传。”
《漢語大詞典》:中下
(1).指古代田地或赋税等级的第六等。书·禹贡:“﹝ 兗州 ﹞厥田惟中下。” 孔 传:“田第六。”书·禹贡:“﹝ 雍州 ﹞厥赋中下。” 孔 传:“赋第六。”
(2).中等里的下等。 宋 何薳 墨经·松:“明不足而黄者,曰黄明松,品惟中下。”
(3).指中策和下策。后汉书·乌桓鲜卑传论:“然制御上略,歷世无闻; 周 汉 之策,仅得中下。” 明 袁宏道 《感事》诗:“边防自古无中下,朝论於今有是非。”
《漢語大詞典》:殿最
(1).古代考核政绩或军功,下等称为“殿”,上等称为“最”。汉书·宣帝纪:“其令郡国岁上繫囚以掠笞若瘐死者所坐名、县、爵、里,丞相御史课殿最以闻。” 颜师古 注:“凡言殿最者:殿,后也,课居后也;最,凡要之首也,课居先也。”《文选·班固〈答宾戏〉》:“虽驰辩如涛波,摛藻如春华,犹无益於殿最也。” 李善 注引《汉书音义》:“上功曰最,下功曰殿。”魏书·食货志:“劝课农耕,量校收入,以为殿最。”
(2).泛指等级的高低上下。 晋 陆机 《文赋》:“考殿最於錙銖,定去留於毫芒。”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三》:“职无殿最,皆朝廷之吏,何恩怨也。”
(3).考课;评比。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又非在职之要务,殿最之急事。” 宋 王禹偁 《长洲县令厅记》:“小则惩之以殿最,大则惧之以刑法。” 清 钱谦益 《中极殿大学士孙公行状》:“公亲按营部,短衣教演,初有赏无罚,既而赏罚参用,因以殿最诸将。” 清 李渔 《慎鸾交·品花》:“往常的花案都出於贪夫之手……如今公论出於我辈,就要认真殿最一番,各秉至公,定其优劣,这才成得一张花案。”
《國語辭典》:下田  拼音:xià tián
到田里去。如:「他每天一大早就下田工作。」
《漢語大詞典》:下中
下等中的中等。即第八等。书·禹贡:“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史记·李将军列传:“ 蔡 为人在下中,名声出 广 下甚远,然 广 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 蔡 为列侯,位至三公。” 司马贞 索隐:“以九品而论,在下之中,当第八。”
分類:下等中等
《國語辭典》:中等  拼音:zhōng děng
1.介于上等和下等、高等和初等之间的等级。《周礼。秋官。司仪》:「公于上等,侯伯于中等,子男于下等。」《镜花缘》第一一回:「此地向来买卖都是大市中等银色,今老兄既将上等银子付我,自应将色扣去。」
2.形容身材不高不矮。如:「中等个儿」。《水浒传》第四○回:「只觉不恁么长,中等身材,敢是有些髭须?」
《國語辭典》:下地  拼音:xià dì
1.瘠地。《周礼。地官。小司徒》:「下地家五人,可任也者家二人。」
2.地上。《书经。金縢》:「用能定尔子孙于下地。」
3.孩子出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我赶到了家时,他的私孩子已经下地了。」
4.农夫至田中耕作。如:「王伯伯下地去了,中午才会回来。」
5.从床上下来。如:「他已卧病多时,至今仍未能下地。」
《漢語大詞典》:下考
(1).科举考试或官吏考绩列为下等。北史·杜铨传:“﹝ 正玄 ﹞ 隋 开皇 十五年举秀才,试策高第。曹司以策过左僕射 杨素 ,怒曰:‘ 周 孔 更生,尚不得为秀才,刺史何忽妄举此人?可附下考。’” 宋 张栻 《斜川日雪观所赋》诗:“政拙甘下考,智短空百忧。”
(2).考察臣下。韩非子·扬权:“主上不神,下将有因。其事不当,下考其常。” 陈奇猷 集释:“常,谓常例。此谓臣下为事有不当者,而法令又无其文,则以常例考之。”
《漢語大詞典》:无次(無次)
(1).没有秩序;没有章法。左传·桓公十三年:“及 鄢 ,乱次以济,遂无次。”《文选·刘琨〈答卢谌〉书》:“不復属意於文,二十餘年矣,久废则无次。” 刘良 注:“次,次序也。” 唐 韩愈 《新竹》诗:“纵横乍依行,烂漫忽无次。”
(2).失去位次。
(3).犹言不列等,最下等。 汉 扬雄 《法言·孝至》:“荒荒圣德,远人咸慕,上也;武义璜璜,兵征四方,次也;宗夷猾夏,蠢迪王人,屈国丧师,无次也。”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遇贼不击,枉道自全,是谓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