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思量
志趣和器量。三国志·蜀志·黄权传评:“ 黄权 弘雅思量, 李恢 公亮志业……咸以所长,显名发迹。”晋书·魏舒传:“司徒 剧阳子 舒 体道弘粹,思量佳远。” 清 蒋士铨 《一片石·宴阁》:“怎么今日就这样骄其妻妾,思量高尚?”
《國語辭典》:大人  拼音:dà rén
1.对德高或地位尊者的称呼。《礼记。礼运》:「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2.对父母或尊长的称呼。《史记。卷八。高祖本纪》:「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三日断五疋,大人故嫌迟。」
3.对权贵或官吏的称呼。《孟子。尽心下》:「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4.成年人。相对于小孩而言。如:「这是大人的事,小孩别管!」
5.巨人。《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
6.旧时鲜卑、乌桓部落首长的称呼。《后汉书。卷九○。乌桓鲜卑传》:「有勇健能理决斗讼者,推为大人,无世业相继。」
7.契丹部落首长的称呼。《新五代史。卷七二。四夷附录》:「部之长号大人,而常推一大人建旗鼓以统八部。」
《國語辭典》:宦情  拼音:huàn qíng
做官的心志。《晋书。卷四九。阮籍传》:「吾少无宦情,兼拙于人间。」《儒林外史》第八回:「我本无宦情,南昌待罪数年,也不曾做得一些事业。」
《國語辭典》:同调(同調)  拼音:tóng diào
1.音调相同。如:「最近流行老歌新唱,虽然同调但节奏大异。」
2.思想或志趣相合。《文选。谢灵运。七星濑诗》:「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儒林外史》第一七回:「却是有几个同调的人,将来到省,可以同先生相会。」
3.同一声调。如同属第三声为同调。
《漢語大詞典》:襟期
(1).襟怀、志趣。 北齐 高澄 《与侯景书》:“繾綣襟期,绸繆素分。”北史·李谐传:“庶弟 蔚 ,少清秀,有襟期伦理,涉观史传,兼属文词。” 明 唐寅 《游焦山》诗:“乱流寻梵刹,洒酒泻襟期。” 清 王晫 今世说·容止:“ 梁 苍巖 襟期瀟洒,意度廓落,大类 坡仙 。”
(2).犹心期。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期许。 元 袁易 《寄吴中诸友·冯景说》诗:“早託襟期合,能容礼法疏。” 清 陈梦雷 《绝交书》:“廻思十载襟期,恍如一梦,人生不幸,寧有是哉!”
《國語辭典》:同志  拼音:tóng zhì
1.志趣、志向相同。《后汉书。卷五七。杜栾刘李刘谢列传。刘陶》:「陶为人居简,不脩小节。所与交友,必也同志。好尚或殊,富贵不求合;情趣苟同,贫贱不易意。」也指志趣、志向相同的人。《红楼梦》第一二○回:「乐得与二三同志,酒馀饭饱,雨夕灯窗之下,同消寂寞。」
2.特指为追求共同理想而牺牲奉献,同属一个政党的成员。《孽海花》第二八回:「说明她的跟来并不来求爱,是来求死;不愿做同情,只愿做同志。凡可以帮助的,水里火里都去。」
3.同性恋者的代称。有时也泛称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等非异性恋群体。
《國語辭典》:风情(風情)  拼音:fēng qíng
1.风采、神情。如:「但愿一见先生风情,以遂平生之愿。」《晋书。卷七三。列传。庾亮》:「元帝为镇东时,闻其名,辟西曹掾。及引见,风情都雅,过于所望,甚器重之。」
2.风雅情韵。如:「大夥儿都听出这番话中暗藏情意,唯独当事人不解风情,毫无反应。」清。赵之壁《平山堂图志。卷六。艺文志四》引清。符曾〈上元后一夕南圻招游平山堂看月四首〉诗之三:「见说山行不待呼,帽檐花压笑胡卢。风情未许消磨尽,还有春愁到客无。」
3.风土人情。如:「这家餐厅之装潢,充满著异国风情。」
4.风月景色的意趣。
5.人与人彼此间情爱之事。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非是贫姑硬主张。为他年少守空房。观中怕惹风情事。故使机关配白郎。」《水浒传》第二四回:「王婆贪贿说风情,郓哥不忿闹茶肆。」《金瓶梅词话》第九八回:「料此妇人一定好风情,就留下一两银子在屋里吃酒,和王六儿歇了一夜。」
《國語辭典》:同声(同聲)  拼音:tóng shēng
1.一齐出声。比喻同一心意。如:「异口同声。」《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2.同行、同业。《警世通言。卷一三。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用金纸糊著一把太阿宝剑,底下一个招儿,写道:『斩天下无学同声』。」
《國語辭典》:胸襟  拼音:xiōng jīn
1.胸前的衣襟。如:「她把他送的别针,别在胸襟上。」
2.心中、心里头。南朝陈。徐陵〈晋陵太守王励德政碑〉:「势力无扰于胸襟,行藏不概于怀抱。」唐。杜甫〈赠司空王公思礼〉诗:「胸襟日沉静,肃肃自有适。」也作「胸怀」。
3.思想境界。指志趣、气度、抱负等。唐。李白〈赠崔侍郎〉诗:「洛阳因剧孟,托宿话胸襟。」《封神演义》第四九回:「此人名为闲士,腹内必有胸襟。」也作「胸怀」。
《漢語大詞典》:道合
志趣相同;气味相投。北史·高熲传:“帝劳之曰:‘公伐 陈 后,人云公反,朕已斩之。君臣道合,非青蝇所间也。’” 宋 王安石 《送章宏》诗:“道合由来不易谋,岂无 和氏 识 荆 璆?”
《國語辭典》:趋向(趨向)  拼音:qū xiàng
1.倾向。如:「近来东欧政情有向民主迈进的趋向。」
2.趋炎附势。《旧五代史。卷六十三。唐书。张全义传》:「趋向者皆由径以希恩宠,全义不改素履,尽诚而已。」
《漢語大詞典》:微尚
微小的志趣、意愿。常用作谦词。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伊余秉微尚,拙訥谢浮名。” 唐 白居易 《闻崔十八宿予新昌弊宅》诗:“平生有微尚,彼此多幽独。” 清 陶窳 《冬草》诗:“平生抱微尚,不与众芳期。”
《漢語大詞典》:同社
(1).犹同乡,同里。古以二十五家为一社。 唐 韩愈 《南溪始泛》诗之二:“愿为同社人,鸡豚燕春秋。”
(2).志趣相同者结社,互称同社。亦谓同在一社。 宋 朱熹 有《己未九日诸友载酒见过次韵为谢并呈同社诸名胜》诗。 清 李渔 《慎鸾交·订游》:“明日乃花朝令节,小弟与同社诸友,各出分资,就在 虎丘寺 中,做一箇胜会。”
(3).犹同学。 明 清 时,乡社皆立社学,同社学习者,称“同社”。 清 曹寅 《戏送钱穆孙》诗之二:“石桥执经予最少,十年同社夜臺多。”参阅续文献通考·学校
《漢語大詞典》:道同
(1).志趣相投。 唐 韦应物 《移疾会诗因贻诸祠曹》:“道同意暂遣,客散疾徐还。”
(2).引申为沆瀣一气。《再生缘》第三六回:“万般都是你们错,父子道同害 少华 。”
分類:志趣相投
《漢語大詞典》:同怀(同懷)
(1).同心。指情投意合。 晋 陆机 《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一:“脩身悼忧苦,感念同怀子。” 晋 陆云 《为顾彦先赠妇往返》诗之一:“彼美同怀子,非尔谁为心。”
(2).指志趣相合或志趣相合者。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石门最高顶》诗:“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 唐 贾至 《闲居秋怀寄阳翟陆赞府封丘高少府》诗:“我有同怀友,各在天一方。” 宋 朱熹 《和刘叔通怀游子蒙之韵》:“病餘我更无憀赖,勉为同怀一赋诗。”
(3).谓同胞兄弟姐妹。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武科》:“﹝ 胡 某四子﹞以同怀四人而俱中武进士,大 江 以南所罕见者也。” 清 陈裴之 《湘烟小录·瑞兰雪涕拜题》:“余家同怀十人,惟 紫妹 最幼最美最才最贤。” 清 毛祥麟 《对山馀墨·石珻》:“妾同怀姊妹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