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9,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木天
大门
营垒
焦土
修饰
丹碧
剪䌽
桥梁
闾井
规制
台观
残骸
堤岸
龙骨
高层
《國語辭典》:木天  拼音:mù tiān
1.木制的天棚。
2.翰林院的别称。参见「翰林院」条。
3.宏敞高大的木制建筑物。
《國語辭典》:大门(大門)  拼音:dà mén
1.整个建筑物对外的主要门户。《公羊传。宣公六年》:「勇士入其大门,则无人门焉者。」《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陈木南下了轿,走进大门,过了银銮殿,从旁边进去。」
2.良好的家族,即大族。唐。元稹〈卢头陀诗。序〉:「卢氏既为大门族,兄弟且贤豪。」
《國語辭典》:营垒(營壘)  拼音:yíng lěi
1.军营及其周围的防禦建筑物。
2.阵营。
《國語辭典》:焦土  拼音:jiāo tǔ
被烈火烧焦的土地。常用以形容因战争而受到澈底破坏的景象。唐。杜牧〈阿房宫赋〉:「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三国演义》第六回:「南北两宫,火焰相接;长乐宫庭,尽为焦土。」
《國語辭典》:修饰(修飾)  拼音:xiū shì
1.整理打扮。《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红楼梦》第五五回:「如今天已和暖,不用十分修饰,只不过略略的铺陈了,便可他二人起坐。」
2.修改润饰文句。如:「为免用语过于直接,此段文字须做适度修饰。」
《漢語大詞典》:丹碧
(1).泛指涂饰在建筑物或器物上的色彩。 宋 陆游 《桃源忆故人·应灵道中》词:“丹碧未乾人去,高栋空留句。” 清 唐甄 潜书·非文:“昔京师有琢冰为人狗之形者,被以衣裳,缀以丹碧,神色如生,形制如真。”
(2).犹丹青。指绘画。 清 王晫 今世说·宠礼:“﹝ 史鉴宗 ﹞心灵敏,多艺能,能诗善弈,工字学,兼精丹碧。”
《国语辞典》:剪䌽(剪䌽)  拼音:jiǎn cǎi
1.剪裁花纸或布帛。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立春之日,悉剪䌽为燕以戴之,帖宜春二字。」
2.在建筑物落成,道路桥梁启用,或商店、展览会开幕时,举行剪断彩带的仪式。也作「剪䌽」。
《國語辭典》:桥梁(橋梁)  拼音:qiáo liáng
1.桥。为架在河面上,便利两岸交通的建筑物。《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传》:「至莒县阳周水,而莒桥梁颇坏。」《三国演义》第四二回:「曹操多谋:汝不合拆断桥梁,彼必追至矣。」
2.比喻能作为沟通联系的人或事物。如:「语言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桥梁。」
《漢語大詞典》:闾井(閭井)
(1).房屋、水井等建筑物。 南朝 宋 何承天 《安边论》:“猋骑蚁聚,轻兵鸟集,竝践禾稼,焚爇閭井,虽边将多略,未审何以御之。” 唐 王维 《淇上田园即事》诗:“日隐桑柘外,河明閭井间。” 唐 韩愈 《唐正议大义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古之老於乡者,将自佚,非自苦,閭井田宅具在,亲戚之不仕与倦而归者,不在东阡在北陌,可杖屨来往也。”
(2).闾里,居民聚居之处。 唐 韦应物 《寄柳州韩司户郎中》诗:“春风吹百卉,和煦变閭井。” 宋 梅尧臣 《送仲文》诗:“三年不出户,孝行閭井闻。”明史·赵世卿传:“ 世卿 復言脂膏已竭,閭井萧然,丧乱可虞,揭竿非远,不及今罢之,恐后将无及。”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裁官》:“这官呵,无补圣明高,倒不如废却了,閭井息喧呶。”
《漢語大詞典》:规制(規製)
(1).规格制式。新唐书·韦述传:“及 萧嵩 引 述 撰定, 述 始摹 周 六官领其属,事归于职,规制遂定。” 宋 范仲淹 《再进前所陈十事》:“请密定规制,相时而行。” 伧父 《民国行政机关之改革》:“当民军起义时,各省设军政府为战时组织,其规制殊不一律。”
(2).指建筑物的规模形制。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五:“ 中山府 有 夕阳楼 , 煇 出疆日,骑马自楼下过,在城之隅,规制甚小。”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地部一》:“ 灵谷寺 乃 太祖 改葬 宝誌 之所,规制甚丽,中殿无梁,云犹是 六朝 所建也。”明史·西域传四·天方:“城东北有土屋,为拜天之所,规制精巧,柱石皆青石,雕为花文。”
(3).指器具的规模形制。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三:“夫南簇蚕少,规制狭小,殆若戏技,故获利亦薄。”
(1).指建筑物的规模形制。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杨府水渠:“ 杨和王 居殿巖日,建第 清湖 洪福桥 ,规製甚广。”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旁有浮屠,号 孝亲院 ,石刻 魏公 所建。院规製宏敞,柱皆文石,佛象如新。”
(2).指器具的式样。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墨磨人:“其墨匣亦作半笏样,规製古朴,是百餘年物。” 金 岳行甫 《谢人惠二小漆冠》诗:“规製新翻出 杜郎 ,最宜闺子夜烧香。”
《漢語大詞典》:台观(臺觀)
(1).泛指楼台馆阁等高大建筑物。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臺观是崇,淫乐是好。” 晋 孙楚 《韩王故台赋序》:“ 召公 大贤,犹舍甘棠,区区小国,而臺观隆崇。”
(2).特指道教的庙宇。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元年:“甲申,赐 摶 号 希夷先生 ,令有司增葺所止臺观。”
《國語辭典》:残骸(殘骸)  拼音:cán hái
1.人或动物残存的骨骸。宋。苏轼 到常州谢表二首之一:「已分没身,寄残骸于魑魅;敢期择地,收暮景于桑榆。」
2.今亦泛指残馀物。如:「飞机残骸」。
《國語辭典》:堤岸  拼音:tí àn
1.防治河水漫溢的挡水工程。唐。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下马步堤岸,上船拜吾兄。」
2.城市名。原属越南南部。参见「堤岸市」条。
《國語辭典》:龙骨(龍骨)  拼音:lóng gǔ
1.龙的骨头。《史记。卷二九。河渠书》:「穿渠得龙骨,故名曰龙首渠。」
2.一种中药。为古代动物骨骼的化石。有镇静、收敛的功效。
3.贯通船底前后的中央强力纵梁或构材。船只的水下脊骨、肋骨及船壳板均连接于此。
《國語辭典》:龙骨车(龍骨車)  拼音:lóng gǔ chē
一种木制的水车,用以激水灌溉田地。可利用人力、畜力、风力转动汲水,架水槽由许多汲水的小箱子连接,由于连的很长,看起来像龙骨,故称为「龙骨车」。
《漢語大詞典》:高层(高層)
很高的建筑物。 北周 庾信 《奉和同泰寺浮图》:“长影临双闕,高层出九城。”此指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