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弗咈
不违。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一:“陛下进德不倦,从諫弗咈,於 文王 何愧?”
分類:不违
《漢語大詞典》:不违(不違)
(1).依从。论语·为政:“子曰:‘吾与 回 言终日,不违,如愚。’”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不违者,无所怪问,於 孔子 之言,默而识之,如愚。” 元 马致远 《耍孩儿·借马》曲:“恰才説来的话君专记,一口气不违借与了你。”
(2).不远。《国语·齐语》:“天威不违颜咫尺。” 韦昭 注:“违,远也。”
(3).不休止。左传·昭公二十年:“徵敛无度,宫室日更,淫乐不违。” 杜预 注:“违,去也。”
(4).符合。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实欲使名实不违,徼倖路絶。”
《漢語大詞典》:解剑(解劍)
(1).史记·吴太伯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过 徐 君。 徐 君好 季札 剑,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 徐 , 徐 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宝剑,繫之 徐 君冢树而去。”后以“解剑”为不违心诺之典。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陵王墓下作》诗:“解剑竟何及,抚坟徒自伤。” 清 魏耕 《历历白榆行》:“解剑空心许,抚躬徒自吁。”
(2).指卸官。 南朝 齐 谢朓 《始之宣城郡》诗:“解剑北宫朝,息驾南川涘。”
分類:不违违心
《漢語大詞典》:无忤(無忤)
不抵触;不违逆。晋书·挚虞传:“若推之於物则无忤,求之於身则无尤。” 唐 裴耀卿 《太子宾客赠窦希求神道碑》:“公私游聚,小大无忤。”《新繁县志·人物志·费密传》:“天性和平,与人无忤,终身未尝言人过失;有机相向者,淡然处之。”
《漢語大詞典》:修饰(修飾)
(1).修改润饰,使文字生动。北齐书·崔季舒传:“ 文襄 每进书 魏帝 ,有所諫请,或文辞繁杂, 季舒 輒修饰通之,得申劝戒而已。” 巴金 《关于〈第四病室〉》:“我想这样尝试一次,不加修饰,不添枝加叶,尽可能写得朴素、真实。”
(2).梳妆打扮,修整装饰使仪容漂亮、衣着美观。汉书·外戚传·孝武李夫人:“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魏书·元顺传:“陛下母临天下,年垂不惑,过甚修饰,何以示后世?” 曹禺 《日出》第二幕:“她薄薄敷一层粉,几乎没有怎么修饰,仿佛很勉强地来到这里。”
(3).指修整装饰建筑物或各种器物等。汉书·严安传:“今天下人民用财侈靡,车马衣裘宫室皆竞修饰。”魏书·李平传:“ 平 劝课农桑,修饰太学,简试通儒以充博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梦公主:“适主言居宅湫隘,烦以此少致修饰,落成相会也。”
(4).修养品德。荀子·君道:“其所为身也,谨修饰而不危。” 唐 白居易 《李谅除泗州刺史张愉可岳州刺史同制》:“而 愉 亦学古入仕,甚自修饰。”
(5).指有道德修养,不违礼义。 宋 苏轼 《荐何宗元十议状》:“伏见 蜀 人朝奉郎新差通判 延州 事 何宗元 ,吏道详明,士行修饰,学古著文,颇适於用。”
(6).指讲究外表、形式。引申指矫饰造情以取悦于人。晋书·元帝纪:“及当官软弱,茹柔吐刚,行身秽浊,修饰时誉者,各以名闻。”周书·宣帝纪:“帝惮 高祖 威严,矫情修饰,以是过恶遂不外闻。”
《漢語大詞典》:修整
(1).修饰(容貌)。后汉书·皇后纪·和熹邓皇后:“每有讌会,诸姬贵人竞自修整,簪珥光采,袿裳鲜明。”
(2).整修;整治。南史·徐羡之传:“ 广陵 旧有高楼, 湛之 更修整之,南望 鐘山 。”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这 山东 王尚书 府中水牌在上的,就是小人的船,新修整得好,又坚固又乾净。” 冰心 《寄小读者》一八:“这城五十年前还是荒野,如今竟修整得美好异常。”
(3).检点;约束。东观汉记·冯异传:“车驾送至 河 南,赐以乘舆七尺玉具剑,敕曰:‘念自修整,无为郡县所笑。’”
(4).言行端正谨慎,不违礼法。后汉书·李忠传:“ 忠 元始 中以父任为郎,署中数十人,而 忠 独以好礼修整称。”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七年:“ 彧 行义修整而有智谋,好推贤进士,故时人惜之。”
(5).严整;严谨。北史·安同传:“ 同 在官明察,长於校閲,家法修整,为世所称。” 唐 李亢 独异志卷上:“ 晋 何曾 家法修整,年五十以上,每见妻,必正衣冠。” 宋 马永卿 懒真子卷二:“ 唐 世士大夫崇尚家法, 柳 氏为冠, 公绰 唱之, 仲郢 和之,其餘名士亦各修整。”
(6).齐整。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淄水:“庙在山之左麓,庙像东面,华宇修整。”宋书·谢弘微传:“自 混 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廩充盈。”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书院地基颇宽敞,屋宇皆修整。”
(7).秀美端庄。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卷上:“有姊三人,皆丰硕修整,工於謔浪,巧会旨趣。” 清 无名氏 《帝城花样·小桐传》:“风仪修整,神气閒雅。”
《漢語大詞典》:和顺(和順)
(1).顺应,不违背。易·说卦:“和顺於道德,而理於义。” 孔颖达 疏:“上以和协顺成圣人之道德,下以治理断人伦之正义。”
(2).和睦顺从;和睦融洽。管子·形势解:“父母不失其常,则子孙和顺。” 唐 元稹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对》:“争夺之患销,则和顺之心作。”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你两个是七八岁上定下的夫妻,完婚后并不曾争论一遍两遍,且是和顺。” 阿英 《灰色之家》八:“ 王公子 一家多和顺,奴与他露水夫妻有的什么情。”
(3).和善温顺。 汉 荀悦 《汉纪·元帝纪》:“上义高节则民兴行,宽柔和顺则众相爱。”陈书·王冲传:“ 冲 性和顺。”《天雨花》第十六回:“小姐和顺回言道,儿来特问一桩情。”
(4).指和善温顺的性情。礼记·乐记:“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 孔颖达 疏:“谓思念善事日久,是和顺积於心中;言词声音发见於外,是英华发於身外。”
(5).调和顺适。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王者,人之始也。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 宋 司马光 《议辨·策问十道》之一:“地平天成,风雨和顺者,宰相之任也。”
《漢語大詞典》:修饬(修飭)
(1).行为端正不违礼义,或谨严不逾规矩。北史·羊烈传:“ 烈 家传素业,闺门修飭,为世所称。” 宋 欧阳修 《条约举人怀挟文字札子》:“其辞艺可称履行修飭者,不可胜数。” 清 恽敬 《袁州府训导李君墓志铭》:“君文辞修飭,其行事造次必以礼。”
(2).指约束言行,使合乎礼义。旧唐书·尉迟敬德传:“国家大事,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行,勉自修飭,无貽后悔也。” 清 侯方域 《明东平州太守常公墓志铭》:“性醇厚,与物无竞,既举孝廉,尤自修飭。”
(3).整治;整修。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八:“ 师道 因得於城上修飭备御之具,敌屡进攻皆却。” 明 王琼 《双溪杂记》:“自古据有 河 西,修飭武备,覊縻羗戎之法,惟本朝最为精密。” 清 姚鼐 《方正学祠重修建记》:“ 明 万历 时, 南京 士大夫始建正学祠於其墓前,至国朝数经修飭,今祠宇又已久敝矣。”
(4).修改润饰。 清 包世臣 《再与杨季子书》:“国初名集,所见甚尠,就中可指数者: 侯朝宗 随人俯仰,致近俳优, 刘才甫 极力修飭,略无菁华。”
《漢語大詞典》:遵守
依照规定行动;不违背。 宋 张齐贤 《铭坐右》:“国法须遵守,人非莫举扬。”《封神演义》第三十回:“今元旦,遵守朝廷国礼,进宫朝贺,乃敬上守法之臣。”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从此就遵守母亲的遗嘱,长住在 北平 曾 家。”
《漢語大詞典》:脩饬(脩飭)
(1).谨慎整饬,不违礼义。荀子·君道:“脩飭端正,尊法敬分而无倾侧之心。”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脩飭。”北史·羊烈传:“ 烈 家传素业,闺门脩飭,为世所称。” 宋 欧阳修 《举苏轼应制科状》:“学问通博,资识明敏,文采灿然,论议蠭出,其行业脩飭,名声甚远。”
(2).指约束言行,使合乎礼义。 明 方孝孺 《答胡怀秀才》:“所愿者先乎道而后乎文,脩飭其身心而无预蘄乎声誉。”
《漢語大詞典》:不食言
不违背诺言。书·汤誓:“尔无不信,朕不食言。” 孔颖达 疏:“我终不食尽其言为虚伪不实。”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终不食言,自相鱼肉。”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我 何玉凤 絶不食言。”
《漢語大詞典》:不戾
不违反,不违背。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之五:“如 子思 、 孟子 、 周元公 之流,其智诚足以知乎道,其才诚足以周乎用,其发之於言,诚足以启昧幽而垂矩,则且不戾其所为也。”
《漢語大詞典》:遵而勿失
谓遵照先人的典章制度而不违失。史记·曹相国世家:“且 高帝 与 萧何 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 参 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亦作“ 遵而不失 ”。隋书·炀帝纪上:“朕肃膺宝历,纂临万邦,遵而不失,心奉先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