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1,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学语
深造
游学
教习
导师
强学
就学
范文
学剑
历事
宗派
学步
膏火
提纲
废学
《漢語大詞典》:学语(學語)
学习语言;学习说话。 汉 桓宽 盐铁论·遵道:“文学结髮学语,服膺不舍。” 晋 陶潜 《和郭主簿》:“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 唐 杜甫 《戏作花卿歌》:“ 成都 猛将有 花卿 ,学语小儿知姓名。” 宋 陆游 《喜小儿辈到行在》诗:“ 阿纲 学书蚓满幅, 阿绘 学语鶯囀木。”
分類:学语学习
《國語辭典》:深造  拼音:shēn zào
深入精微的境界。《孟子。离娄下》:「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今多指进一步研究进修。如:「出国深造」。
《國語辭典》:游学(游學)  拼音:yóu xué
1.周游各地以讲学。《韩非子。五蠹》:「是故服事者简其业,而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
2.离家至外地求学。《史记。卷五六。陈丞相世家》:「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玄自游学十年乃归乡里。」也作「游学」。
3.受学。《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赞曰》:「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而钜鹿侯芭常从雄居,受其太玄、法言焉。」
《國語辭典》:游学(遊學)  拼音:yóu xué
1.到远处或国外求学。《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因他家道殷富,父母钟爱,把他纵容得志气极高,向父母要了些银子,到上海游学。」也作「游学」。
2.从事学习。《汉书。卷八二。王商史丹傅喜传。史丹》:「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
《國語辭典》:教习(教習)  拼音:jiào xí
1.教导讲习。《北史。卷七六。列传。樊子盖》:「今以二孙委公与卫文升耳。宜选贞良宿德方幅者教习之。」
2.旧时指教师、老师。《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原来贾蔷已从姑苏采买了十二个女孩子,并聘了教习,以及行头等事来了。」《文明小史》第一七回:「他说如今有片学堂里,已经请了他做教习。」
《國語辭典》:导师(導師)  拼音:dǎo shī
1.指导学生研究学术及担负训育责任的老师。如:「在一年的导师任内,他和班上同学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2.佛教用语:(1)指引导众生去迷就正的人为导师。《新名词训纂。学属。导师》引《佛报恩经》:「导师者,导以正路,示涅槃经,使得无为长乐故。」(2)指僧伽中的上座。
《漢語大詞典》:强学(强學)
亦作“彊学”。 勤勉地学习。《礼记·儒行》:“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 汉 扬雄 《法言·修身》:“君子彊学而力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人性温恭,俗重强学,多信外道,少敬佛法。” 清 刘大櫆 《程易田诗序》:“以故与縉绅之士相背而趋,终无遇合,退而强学,栖迟山陇之间,虽非有苦,而亦未尝有乐也。”
《國語辭典》:就学(就學)  拼音:jiù xué
1.从师学习。《列子。说符》:「裹粮就学者成徒,而溺死者几半。」《后汉书。卷三六。郑范陈贾张列传。张霸》:「诸生孙林、刘固、段著等慕之,各市宅其傍,以就学焉。」
2.入学。《后汉书。卷五三。周黄徐姜申屠列传。周燮》:「十岁就学,能通诗、论。」
《国语辞典》:范文(范文)  拼音:fàn wén
语文教学中作为学习榜样的文章。
《漢語大詞典》:学剑(學劍)
学习剑术。谓学习武艺。史记·项羽本纪:“学书不成,去,学剑。” 北周 庾信 《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铭》:“青衿学剑,既为人主所称;童子论兵,即佐中军之策。” 唐 王绩 《晚年叙志示翟处士》诗:“明经思待詔,学剑觅封侯。” 宋 陆游 《醉歌》:“读书三万卷,仕宦皆束阁。学剑四十年,虏血未染鍔。”
《漢語大詞典》:历事(歷事)
明 代官吏实习制度。 明 初定制,国子监生学习至一定年限,分拨到政府各部门实习吏事,称“歷事”。实习凡三月,经考核,上等者报吏部候补,但须回监再学习一年,始正式授官。 清 初因承 明 制。清史稿·选举志一:“积分歷事之法,国初行之。监生坐监期满,拨歷部院练习政体。三月考勤,一年期满送廷试。”
《國語辭典》:宗派  拼音:zōng pài
泛称宗教、政治、学术或宗族等方面的派别。《三国演义》第一回:「玄德说起宗派,刘焉大喜,遂认玄德为侄。」《西游记》第一九回:「你师兄叫做悟空,你叫做悟能,其实是我法门中的宗派。」
《國語辭典》:学步(學步)  拼音:xué bù
1.学习走路。如:「幼儿多在一岁半时开始学步。」
2.模仿别人。参见「邯郸学步」条。清。严复〈甲辰出都呈同里诸公〉诗:「江山如此人亦然,学步羞称时世贤。」
《國語辭典》:学步邯郸(學步邯鄲)  拼音:xué bù hán dān
比喻仿效他人,未能成就,反而失却自己本来的面目。参见「邯郸学步」条。晋。桓玄 与释慧远书劝罢道:「今世道士,虽外毁仪容,而心过俗人,所谓道俗之际,可谓学步邯郸,匍匐而归。」《周书。卷四。十七。艺术传。赵文深传》:「后知好尚难反,亦攻习褒书,然竟无所成,转被讥议,谓之学步邯郸焉。」
分類:模仿不成
《國語辭典》:膏火  拼音:gāo huǒ
1.1.油火。《庄子。人间世》:「膏火自煎也。」宋。苏轼 送蜀僧去尘诗:「十年读易费膏火,尽日吟诗愁肺肝。」2.比喻求学的费用。程乙本《红楼梦》第九回:「凡族中为官者,皆有帮助银两,以为学中膏火之费。」
2.比喻用功苦读。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四。念秧》:「三年膏火,冀博一第,不图竟落孙山。」
《國語辭典》:提纲(提綱)  拼音:tí gāng
1.举网。唐。杜甫〈又观打鱼〉诗:「苍江鱼子清晨集,设网提纲万鱼急。」
2.唐宋委官运送货物及赋税于京师,称为「纲」,如茶纲、马纲、花石纲之类。管领其事称为「提纲」。唐。方干 送婺州许录事诗:「曙星没尽提纲去,暝角吹残锁印归。」
3.提举内容纲要。如:「提纲挈领」。
4.文章或说话内容的大要。如:「讨论提纲」。
《國語辭典》:废学(廢學)  拼音:fèi xué
停止求学。《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盼奴不但不嫌他贫,凡是他一应灯火酒食之资,还多是盼奴周给他,恐怕他因贫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