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71,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高情
有德
大人
遗爱
独行
高谈
大士
高节
令德
大德
大行
高怀
玉节
仙侣
冰玉
《國語辭典》:高情  拼音:gāo qíng
对别人浓厚情意的敬称。《红楼梦》第二四回:「今日既蒙高情,我怎敢不领!」
《國語辭典》:有德  拼音:yǒu dé
1.躬行有得。《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
2.行事忠厚有道德。《红楼梦》第五七回:「二则别人之父母皆年高有德之人,独他父母偏是酒糟透之人。」
《國語辭典》:大人  拼音:dà rén
1.对德高或地位尊者的称呼。《礼记。礼运》:「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2.对父母或尊长的称呼。《史记。卷八。高祖本纪》:「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三日断五疋,大人故嫌迟。」
3.对权贵或官吏的称呼。《孟子。尽心下》:「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4.成年人。相对于小孩而言。如:「这是大人的事,小孩别管!」
5.巨人。《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
6.旧时鲜卑、乌桓部落首长的称呼。《后汉书。卷九○。乌桓鲜卑传》:「有勇健能理决斗讼者,推为大人,无世业相继。」
7.契丹部落首长的称呼。《新五代史。卷七二。四夷附录》:「部之长号大人,而常推一大人建旗鼓以统八部。」
《國語辭典》:遗爱(遺愛)  拼音:yí ài
把德惠遗留给后代。多指有德政的人而言。《左传。昭公二十年》:「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汉书。卷一○○。叙传下》:「淑人君子,时同功异,没世遗爱,民有馀思。」
《國語辭典》:独行(獨行)  拼音:dú xíng
1.独自一人行走。《诗经。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唐。卢纶 秋晚山中别业诗:「树老野泉清,幽人好独行。」
2.固执己意以行事。如:「独断独行」、「他做事向来一意独行,不接受别人意见。」
《國語辭典》:独行(獨行)  拼音:dú xìng
志节高尚,不随俗浮沉。《汉书。卷六。武帝纪》:「谕三老弟以为民师,举独行之君子,徵诣行在所。」《晋书。卷五六。列传。孙楚》:「举独行君子可惇风厉俗者。」
《國語辭典》:高谈(高談)  拼音:gāo tán
形容畅快而无拘束的谈论。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诸子》:「夫自六国以前,去圣未远,故能越世高谈,自开户牖。」
《漢語大詞典》:大士
正狱讼之官。礼记·曲礼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 王引之 经义述闻·礼记上:“今案晏子春秋·諫篇:‘吾为夫妇狱讼之不正乎,则泰士 子牛 存矣;为社稷宗庙之不享乎,则泰祝 子游 存矣。’泰士、泰祝即大士、大祝也。大士正狱讼,盖若《秋官·士师》察狱讼之辞矣。”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卫侯 与 元咺 讼, 宁武子 为辅, 鍼庄子 为坐, 士荣 为大士。” 杜预 注:“大士,治狱官也。” 汉 刘向 说苑·臣术:“ 忌 举北郭 刁勃子 为大士,而九族益亲,民益富。”
分類:大士狱讼
《國語辭典》:高节(高節)  拼音:gāo jié
高尚的节操。《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传》:「好奇伟俶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游于赵。」
《國語辭典》:令德  拼音:lìng dé
1.美德。《左传。襄公十九年》:「夫铭,天子令德,诸侯言时计功,大夫称伐。」汉。李陵 答苏武书:「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
2.贤者。指有高尚道德的人。《文选。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汉。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太子官属,宜搜选令德,岂有但取丘墓凶丑之人。」
《國語辭典》:大德  拼音:dà dé
1.盛美之德。《左传。昭公二十六年》:「陈氏虽无大德,而有施于民。」
2.大节。《论语。子张》:「大德不踰闲,小德出入可也。」
3.天地造物好生之德。《易经。系辞下》:「天地之大德曰生。」
4.高僧。
5.元朝成宗的年号(西元1297~1307)。
《漢語大詞典》:大行
即 太行山 。书·禹贡:“ 大行 、 恒山 ,至于 碣石 ,入于海。”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齐侯 遂伐 晋 ,取 朝歌 。为二队,入 孟门 ,登 大行 。” 杜预 注:“ 大行山 在 河北郡 北。”
《漢語大詞典》:高怀(高懷)
大志;高尚的胸怀。 南朝 梁 荀济 《赠阴梁州》诗:“徒然怀伏剑,终无报国士。高怀不可忘,剑意何能已。” 唐 杜甫 《赠郑十八贲》诗:“高怀见物理,识者安肯哂。” 清 李渔 《蜃中楼·耳卜》:“咄咄晨昏,叹高怀莫副。”
《漢語大詞典》:玉节(玉節)
(1).玉制的符节。古代天子、王侯的使者持以为凭。周礼·地官·掌节:“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用角节。”《公羊传·哀公六年》:“﹝ 齐 陈乞 遣 阳生 ﹞与之玉节而走之。” 何休 注:“节,信也。析玉与阳 生 ,留其半,为后当迎之合以为信,防称矫也。” 隋 江总 《洛阳道》诗之一:“玉节迎司隶,锦车归濯龙。”
(2).指持节赴任的官员。 宋 杨万里 《送吉州赵山父移广东提刑》诗:“ 岭 上梅花莫迟发,先遣北枝迎玉节。” 清 唐孙华 《送赵二闻之官济宁》诗:“玉节幨帷 济水 东,少年练达许谁同。”
(3).古代一种用以调节乐声的乐器。 北周 庾信 《北园新斋成应赵王教》诗:“玉节调笙管,金船代酒巵。” 倪璠 注:“《汉书音义》曰:‘管,漆竹,长一尺,六孔。古以玉作,不但竹也。’……节,竹约也,以玉为之,故云玉节矣。”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初夏见寄次韵》:“洪崖领玉节,坐使虚音生。”
(4).手杖的美称。 唐 胡曾 《咏史·高阳池》:“何事 山公 持玉节,等閒深入醉乡来。”
(5).笋的美称。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早春雪中作吴体见寄》:“竹根乍烧玉节快,酒面新泼金膏寒。” 明 杨慎 《和方思道毛坞之什》:“冉冉孤生竹,迟此方苞月。玉节本璘珣,孚尹亦旁达。”
(6).藕的美称。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果蓏·藕》:“ 陶弼 诗:‘万顷金沙里,谁将玉节栽。’”
(7).形容高尚的节操。 宋 张孝祥 《西江月·重九》词:“故人玉节有光华,高会仍逢戏马。”
(8).形容声音如鸣佩玉,铿锵而有节奏。 唐 张说 《皇帝行太和之乐一章》:“玉节四夏,金鏘五钟。” 唐 陆龟蒙 《寒夜联句》:“高唱戞金奏,朗咏鏗玉节。”
《漢語大詞典》:仙侣
(1).仙人之辈。 明 文徵明 《闰正月十一日游玄妙观历诸道院》诗之三:“仙侣登真几百年,清风遗影尚依然。” 清 方文 《庐山诗·寻真观》:“ 五老 云壑间,髣髴有仙侣。”
(2).指人品高尚、心神契合的朋友。语出后汉书·郭太传:“ 林宗 ( 郭太 字)唯与 李膺 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八:“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國語辭典》:冰玉  拼音:bīng yù
1.比喻翁婿。参见「冰清玉润」条。宋。苏轼〈苏子容陈夫人挽词〉:「苏陈甥舅真冰玉,正始风流起颓俗。」
2.比喻父子。宋。朱熹〈冰玉堂记〉:「作冰玉之堂于台之西北,而绘刘公子之象于其上。」
3.形容清润光滑。《元史。卷一八三。李泂传》:「颜面如冰玉,而唇如渥丹然。」
《國語辭典》:冰清玉润(冰清玉潤)  拼音:bīng qīng yù rùn
形容岳父的品德洁白如冰雪,女婿的资质温润如美玉。典出《晋书。卷三六。卫瓘传》:「玠妻父乐广,有海内重名,议者以为『妇公冰清,女婿玉润』。」后以冰清玉润作为岳父与女婿的美称。《宣和画谱。卷一二。行书六。苏舜钦》:「(苏舜钦)貌奇伟,工文章,……一时名卿喜与之游,杜衍以女妻之。人谓冰清玉润。」简称为「冰玉」。
分類:人品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