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5,分28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分类词汇
做下
残留
遗迹
泪痕
遗恨
遗爱
遗风
遗民
遗书
遗文
去留
遗编
遗事
遗音
留守
《国语辞典》:做下  拼音:zuò xià
1.做、办置。《董西厢》卷六:「旧日做下的衣服件件小。」元。萧德祥《杀狗劝夫。楔子》:「今日是小生的生辰之日。大嫂,你与我卧羊宰猪,做下筵席。」
2.犯下、出事。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儿也!你每做下这事,可怎了也!」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俺如今是做下,更怕甚是发?」也作「做下来」。
3.留下。《红楼梦》第七回:「小小的年纪,倒做下个病根儿,也不是顽的。」
《國語辭典》:残留(殘留)  拼音:cán liú
剩馀、残馀。如:「水耕蔬菜栽培简单,且没有农药残留。」
《國語辭典》:遗迹(遺跡)  拼音:yí jī
1.前人所遗留的陈迹。《文选。王粲。赠文叔良诗》:「先民遗迹,来世之矩。」《红楼梦》第二回:「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
2.心相知而迹相忘。《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寄通灵台之下,遗迹江湖之上。」
3.比喻弃而不顾。《国语。楚语下》:「灵不顾于民,一国弃之,如遗迹焉。」
《國語辭典》:遗迹(遺蹟)  拼音:yí jī
前人所遗留下来的事迹。清。邵长蘅〈夜游孤山记〉:「林逋一布衣,垂六百馀年,遗迹顾今尚存,何邪?」
《國語辭典》:泪痕(淚痕)  拼音:lèi hén
流泪的痕迹。唐。李白 怨情诗:「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红楼梦》第五七回:「黛玉忽见袭人满面急怒,又有泪痕,举止大变,便不免也慌了,忙问怎么了?」
《國語辭典》:遗恨(遺恨)  拼音:yí hèn
馀恨。《后汉书。卷一五。王常传》:「闻陛下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唐。杜甫八阵图〉诗:「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國語辭典》:遗爱(遺愛)  拼音:yí ài
把德惠遗留给后代。多指有德政的人而言。《左传。昭公二十年》:「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汉书。卷一○○。叙传下》:「淑人君子,时同功异,没世遗爱,民有馀思。」
《國語辭典》:遗风(遺風)  拼音:yí fēng
1.前代遗留的风气或前人遗留的风范。《史记。卷四。周本纪》:「宣王即位,二相辅之,脩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红楼梦》第三回:「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书烦托。」
2.良驹、千里马。《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上》:「乘遗风,射游骐。」颜师古注引张揖曰:「遗风,千里马也。」
《國語辭典》:遗民(遺民)  拼音:yí mín
1.遭遗弃的百姓。《左传。闵公二年》:「卫之遗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
2.改朝易代后的前朝百姓。《史记。卷三五。管蔡世家》:「于是封叔鲜于管,封叔度于蔡:二人相纣子武庚禄父,治殷遗民。」
《國語辭典》:遗书(遺書)  拼音:yí shū
1.前代散逸的书。《汉书。卷三○。艺文志》:「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
2.前人遗著,由后人替他刊行的,称为「遗书」。如船山遗书、章氏遗书。
3.死者所遗留的文字。《三国演义》第五七回:「公瑾有王佐之才,今忽短命而死,孤何赖哉?既遗书特荐子敬,孤敢不从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将及危急之际,写下遗书二纸,将一纸付与鲁氏。」
4.留下书信。如:「遗书出走」。
《漢語大詞典》:遗文(遺文)
(1).古人或死者留下的诗文。史记·太史公自序:“猎儒 墨 之遗文,明礼义之统纪,絶 惠王 利端,列往世兴衰,作《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虽有益世之书,犹谓之不及前代之遗文也。” 唐 元结 《〈箧中集〉序》:“已长逝者遗文散失,方祖师者不见近作。” 宋 苏轼 《林子中以诗寄文与可及余与可既没追和其韵》:“遗文付来哲,后事待诸友。”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两地书〉序言》:“﹝ 韦素园 ﹞病殁于 北平 同仁医院了,大家想搜集他的遗文,为他出一本纪念册。”
(2).散逸的诗文。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 文宗 时, 郑覃 侍讲禁中,以经籍道丧,屡以为言。詔令祕阁,搜访遗文。”
(3).前代留下的法令条文、礼乐制度。 宋 曾巩 《太祖皇帝总序》:“至於举贤良,崇孝弟,明考课,虽宇内初辑,然庶政大体,弥纶备具,遗文故事,施於后世,皆可为法。” 宋 蔡襄 《明礼》:“冠婚丧葬,礼之大者,冠礼今不復议,婚礼无復有古之遗文。”
《國語辭典》:去留  拼音:qù liú
1.离去或留止。《后汉书。卷十。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其宫人有宗室同族若羸老不任使者……恣其去留。」
2.选取或舍弃。《文选。陆机。文赋》:「考殿最于锱铢,定去留于毫芒。」
3.指生死。《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漢語大詞典》:遗编(遺編)
(1).指前人留下的著作。旧唐书·章怀太子贤传:“往圣遗编,咸穷壼奥。” 宋 苏辙 《寄题蒲传正学士阆中藏书阁》诗:“更把遗编观得失,君家旧物岂须猜。” 明 黄哲 《过梁昭明太子墓》诗:“遗编軼正雅,旷代殊徽音。” 清 杜浚 《咏史得谢皋》:“所以 晞髮翁 ,遗编灿星斗。”
(2).指散佚的典籍。 唐 卢照邻 《乐府杂诗序》:“通儒作相,徵博士於诸侯;中使驱车,访遗编於四海。” 清 戴名世 《〈天籁集〉序》:“顷余有志於先朝文献,欲勒为一书,所至輒访求遗编,颇畧具。”
(3).释卷;放下书籍。 明 袁宏道 《送叶使君还朝序》:“虽纷庞业杂之中,而幽閒自得,手不遗编。”
《國語辭典》:遗事(遺事)  拼音:yí shì
前代或先人流传下来的事迹。唐。皮日休 南阳润卿将归雷平因而有赠诗:「竹屏风扇抄遗事,柘步舆竿系隐书。」
《國語辭典》:遗音(遺音)  拼音:yí yīn
1.馀音、馀韵。《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2.死者存留在活人记忆中的说话声音。《文选。潘岳。悼亡诗三首之二》:「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3.古人所流传下来的音乐。《文选。嵇康。琴赋》:「情舒放而远览,接轩辕之遗音。」
《國語辭典》:留守  拼音:liú shǒu
1.古时帝王离开京城,命太子或重臣代为守国,称为「留守」。《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后汉书。卷四四。张禹传》:「十五年,南巡祠园庙,禹以太尉兼卫尉留守。」
2.职官名。唐太宗时初置京城留守之职,五代时洛阳或开封亦置之。宋代沿之,西北南三京皆置此官,专掌宫钥及京城修葺等事。历代沿用,至清代时废置。
3.留下来驻守。如:「除一人留守外,其馀的人都开会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