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冉冉年华老
  
树惠辞
 
老冉冉


《楚辞补注》卷一〈离骚经·王逸序〉~0~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埃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众芳之芜秽。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脩名之不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掔木根以结茞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謇吾法夫前脩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脩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脩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典故
仙人泣露盘
 
仙人泪
 
仙人辞汉
 
倾泪移盘
 
倾铅水
 
咸阳送客
 
唐诸李
  
天不老
 
天也瘦
 
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
 
泣金茎
 
泪如铅水
 
泪盘
 
泪老金铜
 
清泪如铅
 
清铅泣露
 
秋风旧客
 
老却天公
 
衰兰送客咸阳道
 
辞汉泪
 
辞汉盘
 
辞汉金仙
 
酸风射眸子
 
酸风射眼
 
金人泣露盘
 
金人秋泪
 
金人辞汉
 
金仙泣汉
 
金仙泪
 
金仙铅泪
 
金泣
 
金铜去国
 
金铜移盘
   
铜人辞汉
  
铜仙去汉
 
铜仙泣露盘
 
铜仙泪
 
铜仙清如水
 
铜仙铅泪
 
铜盘人去
 
露冷铜仙


《全唐诗》卷三百九十一〈金铜仙人辞汉歌〉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全唐诗》卷三百九十一〈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典故
辞汉曲


《旧唐书》卷二十九〈音乐志二·清乐〉~063~
明君,汉元帝时,匈奴单于入朝,诏王嫱配之,即昭君也。及将去,入辞,光彩射人,耸动左右,天子悔焉。汉人怜其远嫁,为作此歌。晋石崇妓绿珠善舞,以此曲教之,而自制新歌曰:「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昔为匣中玉,今为粪土英。」晋文王讳昭,故晋人谓之明君。此中朝旧曲,今为吴声,盖吴人传受讹变使然。
典故
市钳
 
忘设醴
   
申公钳
 
畏楚钳
 
穆生机
 
穆生醴
 
穆逃楚难
    
醴为穆生
 
醴酒忘设

相关人物
楚元王
 
白生
 
穆生
 
陈申公


《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列传·楚元王刘交〉
楚元王交字游,高祖同父少弟也。好书,多材艺。少时尝与鲁穆生、白生、申公俱受诗于浮丘伯。伯者,孙卿门人也。及秦焚书,各别去。……元王既至楚,以穆生、白生、申公为中大夫。高后时,浮丘伯在长安,元王遣子郢客与申公俱卒业。文帝时,闻申公为诗最精,以为博士。元王好诗,诸子皆读诗,申公始为诗传,号鲁诗。元王亦次之诗传,号曰元王诗,世或有之。……初,元王敬礼申公等,穆生不耆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及王戊即位,常设,后忘设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称疾卧。申公、白生强起之曰:「独不念先王之德与?今王一旦失小礼,何足至此!」穆生曰:「易称『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之存故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忘道之人,胡可与久处!岂为区区之礼哉?」遂谢病去。申公、白生独留。王戊稍淫暴,二十年,为薄太后服私奸,削东海、薛郡,乃与吴通谋。二人谏,不听,胥靡之,衣之赭衣,使杵臼雅舂于市。

例句

今日衣冠送,空伤置醴人。 宋之问 梁宣王挽词三首之一

晚年务置醴,门引申白宾。 杜甫 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

曳裾置醴地,奏赋入明光。 杜甫 壮游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榻因徐孺解,醴为穆生陈。 窦庠 敕目至家兄蒙淮南仆射杜公奏授秘校兼节度参谋同书寄上

礼设斗倾金凿落,马蹄争撼玉连环。 罗隐 暇日投钱尚父

设醴徒惭楚,为郎未姓颜。 薛能 冬日写怀

典故
共辇
  
相关人物
班婕妤


《汉书》卷九十七下《外戚传下·孝成班婕妤传》
成帝游于后庭,尝欲与婕妤同辇载,婕妤辞曰:「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太后闻之,喜曰:「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婕妤诵诗及窈窕、德象、女师之篇。每进见上疏,依则古礼。 自鸿嘉后,上稍隆于内宠。婕妤进侍者李平,平得幸,立为婕妤。上曰:「始卫皇后亦从微起。」乃赐平姓曰卫,所谓卫婕妤也。其后赵飞燕姊弟亦从自微贱兴,踰越礼制,寖盛于前。班婕妤及许皇后皆失宠,稀复进见。

简释

辞辇:称颂后妃有德守礼。唐卢纶《天长久词》:“辞辇复当熊,倾心奉六宫。”


例句

本无辞辇意,岂见入空宫。 李贺 感讽六首之五

辞辇复当熊,倾心奉六宫。 卢纶 天长久词

欢馀剑履散,同辇入昭阳。 贾至 侍宴曲

前鱼不解泣,共辇岂关羞。 郑锡 玉阶怨

典故
辞王吉

相关人物
王吉


《汉书》卷七十二《王吉传》
始吉少时学问,居长安。东家有大枣树垂吉庭中,吉妇取枣以啖吉。吉后知之,乃去妇。东家闻而欲伐其树,邻里共止之,因固请吉令还妇。里中为之语曰:「东家有树,王阳妇去;东家枣完,去妇复还。」其厉志如此。

例句

忽辞王吉去,为是秋胡死。 戴叔伦 去归怨

典故
一叶怨题
 
宫沟流怨叶
 
怨随宫叶流
 
桐叶题诗
 
翠沟题叶
 
叶落香沟红泛
 
叶间题字
 
红叶不见诗
 
红叶写情辞
 

《本事诗·情感》
顾况在洛,乘间与三诗友游于苑中,坐流水上,得大梧叶题诗上曰:「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况明日于上游,亦题叶上,放于波中。诗曰:「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后十馀日,有客来苑中寻春,又于叶上得诗,以示况。诗曰:「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云溪友议》卷下〈题红怨〉
明皇代,以杨妃、虢国宠盛,宫娥皆颇衰悴,不备掖庭。常书落叶,随御水而流云:「旧宠悲秋扇,新恩寄早春。聊题一片叶,将寄接流人。」顾?著作,闻而和之。既达宸聪,遣出禁?者不少。或有五使之号焉。和曰:「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卢渥舍人应举之岁,偶临御沟,见一红叶,命仆搴来。叶上乃有一绝句,置于巾箱,或呈于同志。及宣宗既省宫人,初下诏,许从百官司吏,独不许贡举人。渥后亦一任范阳,获其退宫人,?红叶而吁怨久之,曰:「当时偶题随流,不谓郎君收藏巾箧。」验其书,无不讶焉。诗曰:「水流何太急,深宫尽日閒。慇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侍儿小名录·凤儿》
贞元中进士贾全虚者,黜于春官。春深,临禦沟而坐,忽见一花流至全虚之前,以后接之,香馥颇异。旁连数叶上,有诗一首,笔迹纤丽,言词幽怨。诗曰:「一入深宫里,无由得见春。题诗花叶上,寄与接流人。」全虚得之,悲想其人,涕泗交坠,不能离沟上。街史颇疑其事,白金吾奏其实,德宗亦为感动,令中人细询之,乃于翠筠宫奉恩院王才人养女凤儿者。诘其由云:「初从母学《文选》、《初学记》及慕陈后主孔贵嫔为诗。几日前,临水折花,偶为〈宫思〉宫思。今败露死无所逃。」德宗为之恻然,召全虚授金吾卫兵曹,以凤儿赐之,车载其院资,皆赐全虚焉。
《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八〈文章一·顾况〉~486~
唐顾况在洛,乘间与一二诗友游于苑中。流水上得大梧叶,上题诗曰:「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况明日于上游,亦题叶上,泛于波中。诗曰:「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后十日馀,有客来苑中寻春,又于叶上得一诗,故以示况。诗曰:「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愁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风取次行。」
典故 
二疏志
 
二疏辞官
  
早退不如疏
 
东宫二傅
 
殊受辞荣
 
父子东归
  
疏傅不朝
 
疏去
 
疏受意
 
疏家父子
 
疏广
 
疏广饯
 
疏氏
 
疏还

相关人物
疏受
 
疏广


《汉书》卷七十一〈隽疏于薛平彭列传·疏广(兄子)疏受〉~3039~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徵为博士太中大夫。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丙吉为太傅,广为少傅。数月,吉迁御史大夫,广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字公子,亦以贤良举为太子家令。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及置酒宴,奉觞上寿,辞礼闲雅,上甚欢说。顷之,拜受为少傅。……子外祖父特进平恩侯许伯以为太子少,白使其弟中郎将舜监护太子家。上以问广,广对曰:「太子国储副君,师友必于天下英俊,不宜独亲外家许氏。且太子自有太傅少傅,官属已备,今复使舜护太子家,视陋,非所以广太子德于天下也。」上善其言,以语丞相魏相,相免冠谢曰:「此非臣等所能及。」广繇是见器重,数受赏赐。太子每朝,因进见,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官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相随出关,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受叩头曰:「从大人议。」即日父子俱移病。满三月赐告,广遂称笃,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以五十斤。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送者车数百两,辞决而去。及道路观者皆曰:「贤哉二大夫!」或叹息为之下泣。
《昭明文选》卷二十一晋·张景阳(协)《咏史》
蔼蔼东都门,群公祖二疏。

简释

二疏:喻叔侄并贤,又咏功成身退。唐权德舆《奉送韦起居老舅百日假满归嵩阳旧居》:“四皓本违难,二疏犹待年。”


例句

唯有汉二疏,应觉还家晚。 刘驾 读史

尚平方毕娶,疏广念归期。 李德裕 思山居一十首忆种菰时

达士遗天地,东门有二疏。 李白 拟古十二首

妄比酂侯功蔑尔,每怀疏傅意悠然。 李逢吉 酬致政杨祭酒见寄

敢忘二疏归,痛迫苏耽井。 杜甫 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宠位资寂用,回头怜二疏。 杨巨源 和卢谏议朝回书情即事寄两省阁老兼呈二起居谏院诸院长

当时疏广虽云盛,讵有兹筵醉绿醽。 杨汝士 宴杨仆射新昌里第

四皓本违难,二疏犹待年。 权德舆 奉送韦起居老舅百日假满归嵩阳旧居

疏广岂不怀,策杖还故乡。 王绩 赠梁公

贤哉只二疏,东门挂冠去。 王贞白 洛阳道

贤哉汉二疏,彼独是何人。 白居易 不致仕

疏傅心情老,吴公政化新。 白居易 春尽日天津桥醉吟偶呈李尹侍郎

陆贾功业少,二疏官秩卑。岂若公今日,身安家国肥。 白居易 裴侍中晋公以集贤林亭即事诗三十六韵见赠猥蒙征和才拙词繁辄广为五百言以伸酬献

大抵吉凶多自致,李斯一去二疏回。 白居易 闲卧有所思二首

散员疏去未为贵,小邑陶休何足云。 白居易 题崔常侍济上别墅

金印垂鞍白马肥,不同疏广老方归。 卢纶 和陈翃郎中拜本府少尹兼侍御史献上侍中因呈同院诸公

知子当元老,为臣饯二疏。 卢纶 送浑炼归觐却赴阙庭

退迹依三径,辞荣继二疏。 蒋防 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

四皓将拂衣,二疏能挂冠。 护国 归山作

疏傅独知止,曾参善爱亲。 钱起 送严士良侍奉詹事南游

即此同疏氏,可以一忘言。 韦应物 奉酬处士叔见示

疏家父子错挂冠,梁鸿夫妻虚适越。 顾况 洛阳行送洛阳韦七明府

典故
端木辞金

相关人物
子贡


《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
端沐赐,卫人,字子贡。少孔子三十一岁。
《孔子家语》卷二《致思》
鲁国之法,赎人臣妾于诸侯者,皆取金于府,子贡赎之,辞而不取金。孔子闻之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也,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以施之于百姓,非独适身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赎人受金则为不廉,则何以相赎乎?自今以后,鲁人不复赎人于诸侯。」

例句

端木辞金,钟离委珠。 李瀚 蒙求

典故
风病辞

相关人物
姜肱(字伯淮)


《后汉书》卷五十三《姜肱传》
桓帝乃下彭城使画工图其形状。肱卧于幽闇,以被韬面,言患眩疾,不欲出风。工竟不得见之。……乃私告其友曰:「吾以虚获实,遂藉声价。明明在上,犹当固其本志,况今政在阉竖,夫何为哉!」乃隐身遁命,远浮海滨。

例句

耻以风病辞,胡然泊湘岸。 杜甫 舟中苦热遣怀奉呈阳中丞通简台省诸公

典故 
歌汾水
 
济汾
  
秋风辞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汉武帝故事》
上幸河东,欣言中流,与群臣饮宴。顾视帝京,乃自作《秋风辞》曰:「汎楼舡兮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吹,发棹歌,极欢乐兮哀情多。」
《昭明文选》卷四十五〈对问设论辞序上·辞·秋风辞〉~2025~
上行幸河东,祠后土,顾视帝京欣然,中流与群臣饮燕,上欢甚,乃自作《秋风辞》曰: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携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舡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例句

酆镐谁将敌,横汾未可方。 宋若宪 奉和御制麟德殿宴百官

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崔元翰 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鸣銮初幸代,旋盖欲横汾。 席豫 奉和圣制答张说邕从南出雀鼠谷

汉武横汾日,周王宴镐年。 张说 承和圣制暇日与兄弟同游兴庆宫作应制

皆言侍跸横汾宴,暂似乘槎天汉游。 徐彦伯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群臣相庆嘉鱼乐,共哂横汾歌吹秋。 徐彦伯 奉和兴庆池戏竞渡应制

自知秋风词,长侍昭阳殿。 戴叔伦 独不见

此日欣逢临渭赏,昔年空道济汾词。 李乂 奉和三日祓禊渭滨

谬陪登岱驾,欣奉济汾篇。 李乂 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中流箫鼓诚堪赏,讵假横汾发棹歌。 李亨 九日绝句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贵主称觞万年寿,还轻汉武济汾游。 李适 侍宴安乐公主庄应制

横汾宴镐欢无极,歌舞年年圣寿杯。 李适 帝幸兴庆池戏竞渡应制

岁岁秋风辞,兆人歌不足。 武元衡 德宗皇帝挽歌词三首

哀挽渭川曲,空歌汾水阳。 武元衡 顺宗至德大圣皇帝挽歌词三首之三

思逸横汾唱,欢留宴镐杯。 沈佺期 奉和晦日驾幸昆明池应制

古来徒羡横汾赏,今日宸游圣藻雄。 沈佺期 兴庆池侍宴应制

欲笑周文歌宴镐,遥轻汉武乐横汾。 王维 大同殿柱产玉芝龙池上有庆云神光照殿百官共睹圣恩便赐宴乐敢书即事

圣图恢宇县,歌赋小横汾。 苏颋 奉和圣制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兴逸横汾什,恩褒作颂才。 袁晖 奉和圣制答张说邕从南出雀鼠谷之作

典故
三公灌蔬
 
仲子廉
 
于陵一穷通
  
于陵辞聘
 
灌园人
 
灌园翁
 
灌园逃公卿
 
相关人物
陈仲子

参考典故
灌园


《高士传》卷中〈陈仲子〉
陈仲子者,齐人也。其兄戴为齐卿,食禄万钟,仲子以为不义,将妻子适楚,居于陵,自谓于陵仲子。穷不苟求,不义之食不食。遭岁饥,乏粮三日,乃匍匐而食井上李实之虫者,三咽而能视。身自织履,妻擘纑以易衣食。楚王闻其贤,欲以为相,遣使持金百镒,至于陵聘仲子。仲子入谓妻曰:「楚王欲以我为相,今日为相,明日结驷连骑,食方丈于前,意可乎?」妻曰:「夫子左琴右书,乐在其中矣。结驷连骑,所安不过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过一肉。今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怀楚国之忧,乱世多害,恐生不保命也。」于是出谢使者,遂相与逃去,为人灌园。
《初学记》卷二十六
皇甫士安《高士传》曰:「陈仲,字子终,齐人。适楚,居于陵,自谓于陵子仲。穷,不苟求,非义之食不食。」
《昭明文选》卷三十九〈上书、启·上书·狱中上书自明〉
是以圣王觉悟,捐子之之心,而不悦田常之贤,封比干之后,修孕妇之墓,故功业覆于天下。何则?欲善无厌也。夫晋文公亲其雠而彊霸诸侯,齐桓公用其仇而一匡天下。何则?慈仁殷勤,诚嘉于心,此不可以虚辞借也。至夫秦用商鞅之法,东弱韩魏,立彊天下,而卒车裂之。越用大夫种之谋,禽劲吴而霸中国,遂诛其身。是以孙叔敖三去相而不悔,于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今人主诚能去骄之心,怀可报之意,披心腹,见情素,隳肝胆,施德厚,终与之穷达,无爱于士,则桀之狗可使吠尧,而蹠之客可使刺由,何况因万乘之权,假圣王之资乎!然则荆轲湛七族,要离燔妻子,岂足为大王道哉!

例句

金张好车马,于陵亲灌畦。 元镇 青云驿

应笑于陵子,遗荣自灌畦。 李德裕 山居遇雪道者相访

既非逃相地,乃是故侯园。 李德裕 近于伊川卜山居将命者画图而至欣然有感聊赋此诗兼寄上浙东元相公大夫使求青田胎化鹤

乾木富义,于陵辞聘。 李瀚 蒙求

寄书寂寂于陵子,蓬蒿没身胡不仕。 李颀 答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

老氏齐宠辱,于陵一穷通。 顾况 从江西至彭蠡入浙西淮南界道中寄齐相公

典故  
汗漫期
 
汗漫游期汗漫
 
汗漫游
 
游汗漫
 
卢敖汗漫
 
卢生若士
 
辞卢敖

相关人物
卢敖


《淮南子》卷十二《道应训》
「卢敖游乎北海,经乎太阴,入乎玄阙,至于蒙毂之上,见一士焉,深目而玄准,戾颈而鸢肩,丰上而杀下,轩轩然方迎风而舞,顾见卢敖慢然下其臂,遁逃乎碑下。卢敖俯而视之,方卷龟壳而食合梨。卢敖乃与之语曰:『惟敖为背群离党,穷观于六合之外者,非敖而已乎!敖幼而好游,长不喻解,周行四极,惟北阴之不窥,今卒睹夫子于是,子殆可与敖为交乎!』若士者齤然而笑曰:『嘻乎!子中州民,宁肯而远至此?此犹光乎日月而戴列星,阴阳之所行,四时之所生,此其比夫不名之地,犹突奥也。若我南游乎罔之野,北息于沈墨之乡,西穷冥冥之党,东贯鸿濛之光,此其下无地而上无天,听焉无闻,视焉则眴,此其外犹有沈沈之汜,其馀一举而千万里,吾犹未能之在。今子游始至于此,乃语穷观,岂不亦远哉!然子处矣,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上,吾不可以久。』若士举臂而竦身,遂入云中。卢敖仰而视之,弗见乃止,曰:『吾比夫子也,犹黄鹄之与壤虫,终日行不离咫尺,自以为远,不亦悲哉!』」东汉·高诱注:「汗漫,不可知之也。九垓,九天之外。」

例句

行尽崎岖路,惊从汗漫游。 李群玉 登蒲涧寺后二岩三首

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韩愈 调张籍

典故
孔淳辞散骑

相关人物
孔淳之


《南史》卷七十五《隐逸上·孔淳之传》
孔淳之字彦深,鲁人也。祖惔,尚书祠部郎。父粲,秘书监徵,不就。……淳之少有高尚,爱好坟籍,为太原王恭所称。居会稽剡县。性好山水,每有所游,必穷其幽峻,或旬日忘归。尝游山,遇沙门释法崇,因留共止,遂停三载。法崇叹曰:「缅想人外三十年矣,今乃倾盖于兹,不觉老之将至也。」及淳之还,乃不告以姓。除著作佐郎、太尉参军,并不就。……元嘉初,复徵为散骑侍郎,州刺史,出都与别,司徒王弘要淳之集冶城,即日命驾东归,遂不顾也。元嘉七年卒。

例句

孔淳辞散骑,陆昶谢中郎。 王绩 赠李徵君大寿

典故
九江神仙
 
仙人梅
    
南昌仙籍
 
南昌尉
 
吴市仙
  
吴市高人
 
吴门变姓
  
守市阛
 
市门卒
 
愧梅福
  
梅子真
 
梅家鹤
  
梅少府
 
梅市门
 
梅市隐
   
梅知解绂
  
梅福辞官
 
梅福隐
 
梅福隐吴
 
梅翁
 
沦一尉
   
神仙道
 
变名吴市
 
逃梅福
  
隐市门

相关人物
梅福

参考典故
梅市


《汉书》卷六十七〈杨胡朱梅云传·梅福〉
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也。少学长安,明尚书、谷梁春秋,为郡文学,补南昌尉。后去官归寿春,数因县道上言变事,求假轺传,诣行在所条对急政,辄报罢。是时成帝委任大将军王凤,凤专势擅朝,而京兆尹王章素忠直,讥刺凤,为凤所诛。……至元始中,王莽颛政,福一朝弃妻子,去九江,至今传以为仙。其后,人有见福于会稽者,变名姓,为吴市门卒云。

例句

棘寺初衔命,梅仙已误身。 刘长卿 西庭夜燕喜评事兄拜会

李膺门客为闲客,梅福官衔改旧衔。 周朴 喜贺拔先辈衡阳除正字

怀仙梅福市,访旧若耶溪。 孟浩然 久滞越中贻谢南池会稽贺少府

君学梅福隐,余从伯鸾迈。 孟浩然 适越留别谯县张主簿申屠少府

梅尉吟楚声,竹风为凄清。 孟郊 同从叔简酬卢殷少府

以言神仙尉,因致瑶华音。 常建 送李十一尉临溪

愁烟闭千里,仙尉其何如。 常建 送楚十少府

梅真入仕提雄笔,阮瑀从军著采衣。 方干 寄台州孙从事百篇

棋功过却杨玄宝,易义精于梅子真。 方干 赠夏侯评事

东峰道士如相问,县令而今不姓梅。 曹松 乱后入洪州西山

梅生亦何事,来作南昌尉。 李白 赠瑕丘王少府

一尉居倏忽,梅生有仙骨。 李白 酬谈少府

共食田文饭,先之梅福官。 李端 送丁少府往唐上

遥知拜庆后,梅尉称仙才。 李端 送赵给事侄尉丹阳

莫学生乡思,梅真正少年。 李端 送雍丘任少府

自是葛洪求药价,不关梅福恋簪裾。 李群玉 送陶少府赴选

白水见舅氏,诸翁乃仙伯。 杜甫 白水(即奉先)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原注。天宝十五载五月作。)

隐吏逢梅福,游山忆谢公。 杜甫 送裴二虬作尉永嘉

神仙中人不易得,颜氏之子才孤标。 杜甫 醉歌行赠安公颜少府请顾八题壁

梅仙归剧县,阮巷奏离琴。 权德舆 送二十叔赴任馀杭尉

参卿滞孙楚,隐市同梅福。 权德舆 送任安刘少府

屡迁君擢桂,分尉我从梅。 王湾 哭补阙亡友綦母学士

梅生谅多感,归止岂吾庐。 卢纶 和李中丞酬万年房署少府过汾州景云观因以寄上房与李早年同居此观

潘县花添发,梅家鹤暂来。 卢纶 送黎燧尉阳翟

梅福幽栖处,佳期不忘还。 祖咏 题韩少府水亭

只是胜之为御史,不知梅福是仙人。 罗隐 送卢端公归台卢校书之夏县

离别莫言关塞远,梦魂长在子真家。 独孤及 海上怀华中旧游寄郑县刘少府造渭南三少府崟

子真能自在,江海意何如。 耿湋 赠别安邑韩少府

别后吴中使,应须访子真。 贾岛 送友人弃官游江左

雕残贵有亲仁术,梅福何须去隐吴。 耿湋 送大谷高少府

自笑老为梅少府,可堪贫摄鲍参军。 郑谷 结绶鄠郊縻摄府署偶有自咏

皇枝双玉树,吏道二梅仙。 钱起 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

谁知仙吏去,宛与世尘遥。 钱起 送昆山孙少府

湖山入闾井,鸥鸟傍神仙。 钱起 送沈少府还江宁

且乐神仙道,终随鸳鹭群。 钱起 送陆三出尉

梅生寄黄绶,不日在青云。 钱起 送陆三出尉

自叹梅生头似雪,却怜潘令县如花。 钱起 题郎士元半日吴村别业兼呈李官

闻道神仙尉,怀德遂为邻。 陈子昂 同旻上人伤寿安傅少府

官传梅福政,县顾赤松家。 马戴 送顾少府之永康

《國語辭典》:九死  拼音:jiǔ sǐ
多次濒临死亡。比喻处于极危险的境地。《楚辞。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宋。苏轼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漢語大詞典》:楚畹
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畂。”后因以“楚畹”泛称兰圃。 唐 唐彦谦 《兰》诗之二:“ 谢 庭漫芳草, 楚 畹多緑莎。” 清 厉鹗 东城杂记·芝兰室图:“ 蒲庵 释 来復 云:‘…… 商 巖采到连茎瑞, 楚 畹移来奕叶光。’”
《漢語大詞典》:土花
(1).苔藓。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宋 周邦彦 《风流子·春景》词:“羡金屋去来,旧时巢燕,土花繚绕,前度莓墙。” 元 傅按察 《鸭头绿·钱塘怀古》词:“禁庭空、土花晕碧,輦路悄、呵喝声乾。”
(2).金属器皿表面长期受泥土剥蚀而留下的痕迹。 宋 梅尧臣 《古鉴》诗:“古鑑得荒塚,土花全未磨。背蔆尖尚在,鼻兽角微讹。” 元 杨载 《卧钟》诗:“ 汉 殿经焚后,呺然卧草中。雕几牙板废,锈涩土花蒙。”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七)》:“﹝土财主﹞买了一个鼎,据说是 周 鼎,真是土花斑驳,古香古色。”
《漢語大詞典》:铅水(鉛水)
比喻晶莹凝聚的眼泪。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空将 汉 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宋 周密 《水龙吟·白莲》词:“擎露盘深,忆君凉夜,暗倾铅水。” 元 金絅 《踏莎行》词:“不教 潘 鬢总成霜,也应有泪如铅水。”
《國語辭典》:铅泪(鉛淚)  拼音:qiān lèi
眼泪如融铅般的滴滴落下。元。张雨 白无咎黄蜀葵诗:「金铜仙人雨中立,铅泪恰如辞汉时。」
《漢語大詞典》:铜仙(銅仙)
“ 金铜仙人 ”的省称。三辅黄图·建章宫:“ 神明臺 在 建章宫 中,祀仙人处,上有铜仙舒掌捧铜承云表之露。” 宋 王沂孙 《齐天乐·蝉》词:“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 清 吴伟业 《送少司空傅梦祯还嵩山》诗:“铜仙露冷春门草,玉女臺荒洞口沙。” 吴翌凤 注:“ 任昉 述异记:‘ 魏明帝 詔宫官西取 汉武帝 捧露盘仙人,欲置前殿,既拆盘,临行泣下。’” 清 遯庐 《童子军》第十一出:“不料铜仙欲泣,石马长哀。”参见“ 金铜仙人 ”。
《漢語大詞典》:金铜仙人(金銅仙人)
金铜铸造的仙人像。(1)指 汉武帝 时所作以手掌举盘承露的仙人。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序》:“ 魏明帝 青龙 元年八月,詔宫官牵车西取 汉孝武 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唐 诸王孙 李长吉 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清 孙枝蔚 《陆放翁研歌为毕载积题》诗:“古来得失何事无,金铜仙人来 魏 都。”(2)指漏壶上指示时刻的仙人像。文选·陆倕〈新刻漏铭〉“铜史司刻,金徒抱箭” 唐 李善 注:“ 张衡 漏水转浑天仪制曰:盖上又铸金铜仙人,居左壶;为胥徒,居右壶。皆以左手抱箭,右手指刻,以别天时早晚。”
《漢語大詞典》:楚人钳(楚人鉗)
汉书·楚元王刘交传载, 楚元王 刘交 敬重 穆生 ,常设醴以待;及其子 戊 即位,忘记设醴。 穆生 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 楚 人将钳我於市。”后因以“楚人钳”比喻杀身之祸。 宋 王安石 《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之一:“遐追 商洛 翁, 秦 火不能炎。近慕 楚穆生 ,竟脱 楚 人钳。”亦省作“ 楚钳 ”。 宋 陆游 《六月二十五日晓出郊》:“今晨偶出得一快,欣然意若脱 楚 钳。”
《漢語大詞典》:楚筵辞醴(楚筵辭醴)
《汉书·楚元王刘交传》载, 楚元王 礼敬 穆生 ,常为设醴。及王 戊 即位,忘设醴。 穆生 退曰:“可以逝矣!”遂谢病去。后因以“楚筵辞醴”为遭君主冷遇的典实。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楚 筵辞醴日, 梁 狱上书辰……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漢語大詞典》:置醴
西汉 楚元王 刘交 敬礼 申公 、 白生 、 穆生 等。 穆生 不嗜酒,每有宴集, 楚元王 皆特为 穆生 置醴。醴,甜酒。见汉书·楚元王刘交传。后以“置醴”为崇道尊贤的典实。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晚年务置醴,门引 申 白 宾。”
《漢語大詞典》:设醴(設醴)
汉书·楚元王刘交传:“ 元王 每置酒,常为 穆生 设醴。” 颜师古 注:“醴,甘酒也。”后以“设醴”指礼遇贤士。 唐 黄滔 《祭陈侍御峤》:“君侯设醴以前席,里巷拜尘而如堵。”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郑时中得官:“ 秦 亦悦其辩,设醴有加。”
《漢語大詞典》:辞醴(辭醴)
因醴酒不设而辞去。典出汉书·楚元王刘交传:“初, 元王 敬礼 申公 等, 穆生 不耆酒, 元王 每置酒,常为 穆生 设醴。及王 戊 即位,常设,后忘设焉。 穆生 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 楚 人将钳我於市。’”后因以“辞醴”指不受官爵。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楚 筵辞醴日, 梁 狱上书辰。” 仇兆鳌 注:“辞醴,谓不受伪官。”
《漢語大詞典》:同辇(同輦)
指与天子同车。辇,天子之车。汉书·梁孝王刘武传:“入则侍帝同輦,出则同车游猎 上林 中。”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 成帝 ﹞尝欲与倢伃同輦载,倢伃辞曰:‘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輦,得无近似之乎?’” 南朝 梁元帝 《班婕妤》诗:“何言 飞燕 宠,青苔生玉墀。谁知同輦爱,遂作裂紈诗。”
分類:同车帝王
《漢語大詞典》:辞辇(辭輦)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 成帝 游於后庭,尝欲与倢伃同輦载,倢伃辞曰:‘观古图画,圣贤之君皆有名臣在侧, 三代 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輦,得无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后因以“辞輦”为称颂后妃之德的典实。 晋 潘岳 《西征赋》:“壮当熊之忠勇,深辞輦之明智。” 唐 白居易 《昭德王皇后挽歌词》:“凤引曾辞輦,蚕休昔採桑。” 唐 许尧佐 《柳氏传》:“向使 柳氏 以色选,则当熊辞輦之诚可继。”
《國語辭典》:红叶题诗(紅葉題詩)  拼音:hóng yè tí shī
唐德宗时,奉恩院王才人养女凤儿,曾以红叶题诗,置御沟中流出,为进士贾全虚所得。后全虚怀恋其人以至泣下,帝闻此事,终将凤儿赐给全虚。见宋。王铚《补侍儿小名录》。一说为唐宣宗时,舍人卢渥自御沟中拾得红叶,上题绝句一首,乃收藏于箱底。后宣宗遣放宫女嫁人,卢渥前往择配,事后始知妻子恰为题叶之人。见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一○。又一说为僖宗时,宫女韩氏以红叶题诗自御沟流出,为于祐所得,祐再题一诗,投放御沟上流,韩氏得之亦收藏著。后来帝放宫女三千人,于祐娶得韩氏,成亲后,各取红叶相示。见宋。刘斧《青琐高议。流红记》。另一说则作僖宗时,李茵妻韩氏。见五代。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九。后比喻姻缘巧合。也作「红叶之题」、「御沟题叶」、「御沟流叶」。
《漢語大詞典》:二疏
亦作“ 二疎 ”。 指 汉宣帝 时名臣 疏广 与兄子 受 。 广 为太傅, 受 为少傅,同时以年老乞致仕,时人贤之。归日,送者车数百辆,设祖道,供张 东都门 外。 晋 张协 《咏史》:“蔼蔼 东都门 ,群公祖二疎。”隋书·韦世康传:“欲追踪二 疎 ,伏奉尊命。” 唐 护国 《归山作》诗:“四皓将拂衣,二 疏 能挂冠。” 明 何景明 《蹇赋》:“予羡夫二 疏 之鉴止兮,齐县舆而脱驾。”
《漢語大詞典》:两疏(兩疏)
汉 疏广 与其侄 疏受 的合称。 广 为太傅, 受 为少傅,因年老同时主动辞官,受到人们尊重。 唐 孟浩然 《送告八从军》诗:“正待功名遂,从君继两 疏 。” 宋 苏轼 《次韵李端叔送翟安常赴阙兼寄子由》:“白髮归心凭説与,古来谁似两 疏 贤。” 宋 范公称 过庭录:“田园粗足,两 疏 那见於復来。” 明 屠隆 《綵毫记·母子虑祸》:“合则致主匡时,希 留侯 谢傅 之迹;不合则奉身而退,追两 疏 都水 之风。”
分類:与其太傅
《漢語大詞典》:疏傅
西汉 疏广 、 疏受 叔侄分别为 宣帝 太子太傅、少傅,于荣显中同时称病引退。后遂以“疏傅”为急流勇退的典型。 唐 白居易 《春尽日天津桥醉吟偶呈李尹侍郎》:“ 疏傅 心情老, 吴公 政化新。” 唐 郑谷 《渭阳楼闲望》诗:“扰扰尘中犹未已,可知 疏傅 独能休。” 宋 张耒 《登海州城楼》诗:“ 疏傅 里閭询故老, 秦皇 车甲想东游。”
《漢語大詞典》:横汾
汉武故事, 汉武帝 尝巡幸 河东郡 ,在 汾水 楼船上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中有“泛楼舡兮济 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句。后因以“横汾”为典,用以称颂皇帝或其作品。 唐 张说 《奉和圣制暇日与兄弟同游兴庆宫作应制》:“ 汉武 横 汾 日, 周王 宴 镐 年。” 明 屠隆 《綵毫记·为国荐贤》:“燕 镐 皇恩渥,横 汾 圣藻雄。” 蒋士超 《秋日百花洲绝句》:“欲唱横 汾 追 汉武 ,已无十万水犀军。”
《漢語大詞典》:秋风客(秋風客)
指 汉武帝 。 武帝 曾作《秋风辞》,故称。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 刘郎 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跡。” 宋 苏轼 《过莱州雪后望三山》诗:“ 茂陵 秋风客,劝尔麾一杯。”
分類:汉武帝
《漢語大詞典》:于陵子(於陵子)
即 於陵子仲 。 晋 张协 《杂诗》之十:“取志 於陵子 ,比足 黔娄生 。” 明 徐渭 《〈於陵子〉序》:“ 於陵子 自命出世者也。”参见“ 於陵子仲 ”。
《漢語大詞典》:于陵子仲(於陵子仲)
战国 时隐逸之士。或谓即 陈仲子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於陵子仲 辞三公为人灌园。” 裴駰 集解:“《列士传》曰: 楚 於陵子仲 , 楚王 欲以为相,而不许,为人灌园。” 司马贞 索隐:“孟子云 陈仲子 , 齐 陈氏 之族,兄为 齐 卿, 仲子 以为不义,乃适 楚 ,居于 於陵 ,自谓 於陵子仲 。 楚王 聘以为相, 子仲 遂夫妻相与逃,为人灌园。《列士传》云字 子终 。”
《漢語大詞典》:逃相
战国 时 齐 於陵仲子 居 楚 , 楚王 闻其贤,欲聘为相, 仲子 不从,偕妻逃去,与人灌园为生。见 汉 刘向 《列女传·楚於陵妻》、 晋 皇甫谧 《高士传·陈仲子》。后因以为不仕之典。 唐 张九龄 《九月九日登龙山》诗:“灌园亦何为, 於陵 乃逃相。” 唐 李德裕 《近于伊川卜山居将命者画图而至欣然有感聊赋此诗兼寄上浙东元相公大夫使求青田胎化鹤》:“既非逃相地,乃是故侯园。”
《國語辭典》:汗漫  拼音:hàn màn
1.漫无标准,浮泛不著边际。《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因以谓按其声病,可以为有司之责,舍是则汗漫而无所守。遂不复能易。」《金史。卷一○七。高汝砺传》:「内外百官所司不同,比应诏言事者不啻千数,俱不达各司利害,汗漫陈说,莫能详尽。」
2.水大渺茫无际的样子。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三。宋》:「董羽字仲翔,毗陵人。善画鱼龙海水。其汹涌澜翻,咫尺汗漫。」
《漢語大詞典》:汗漫游(汗漫遊)
世外之游。形容漫游之远。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復见 陶唐 理,甘为汗漫游。” 仇兆鳌 注引《淮南子》:“ 若士 谓 卢敖 曰:‘吾与汗漫游於九垓之外。’” 元 耶律楚材 《过云川和刘正叔韵》:“西域风尘汗漫游,十年辜负旧渔舟。” 清 方文 《路灌沟喜遇谈长益话旧》诗:“闻尔京师去,真成汗漫游。” 清 钮琇 觚賸·神僧:“我将从师为汗漫游,师许之乎?” 叶玉森 《一岛》诗:“烟萝半壁能分我,请息诸天汗漫游。”
分類:世外漫游
《漢語大詞典》:汗漫游(汗漫遊)
世外之游。形容漫游之远。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復见 陶唐 理,甘为汗漫游。” 仇兆鳌 注引《淮南子》:“ 若士 谓 卢敖 曰:‘吾与汗漫游於九垓之外。’” 元 耶律楚材 《过云川和刘正叔韵》:“西域风尘汗漫游,十年辜负旧渔舟。” 清 方文 《路灌沟喜遇谈长益话旧》诗:“闻尔京师去,真成汗漫游。” 清 钮琇 觚賸·神僧:“我将从师为汗漫游,师许之乎?” 叶玉森 《一岛》诗:“烟萝半壁能分我,请息诸天汗漫游。”
分類:世外漫游
《漢語大詞典》:仙伯
(1).仙人之长。亦泛称仙人。太平广记卷七引神仙传:“﹝ 淮南王 ﹞ 安 ,未得上天,遇诸仙伯。 安 少习尊贵,稀为卑下之礼,坐起不恭,语声高亮,或误称寡人。於是,仙伯主者,奏 安 云不敬。” 宋 范成大 《题金牛洞》诗:“自从仙伯弭芝盖,凤舞鸞歌开洞天。” 明 陈子龙 《寄郢中郑澹石座师》诗:“何来一仙伯,髮短而心长。”
(2).借称官职清贵、文章超逸的人物。 宋 陈师道 《和饶节咏周昉画》:“ 金华 仙伯哦七字,好事不復千金摹。” 宋 张孝祥 《鹧鸪天》词:“忆昔追游翰墨场, 武夷 仙伯较文章。”
《漢語大詞典》:仙吏
仙界、天庭的职事人员。《西游记》第五回:“那 齐天府 下二司仙吏,早晚伏侍,﹝ 大圣 ﹞祇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无事牵萦,自由自在。”《西游记》第五回:“祇见 蟠桃园 土地、力士同 齐天府 二司仙吏,都在那里把门。” 明 陈梦璧 《寻幽珠玑岩饮甘泉》诗:“几许鮫人泣得出,但凭仙吏袖将归。”
《漢語大詞典》:仙尉
亦作“僊尉”。 汉 梅福 的美称。 梅 字 子真 ,为郡文学,补 南昌 尉。后归里,一旦弃妻子去,传以为仙,故称。见《汉书·梅福传》。 前蜀 韦庄 《南昌晚眺》诗:“ 南昌 城郭枕江烟, 章水 悠悠浪拍天。芳草緑遮僊尉宅,落霞红衬贾人船。”僊,一本作“ 仙 ”。后亦以“仙尉”为县尉的誉称。 唐 李白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诗:“仙尉 赵 家玉,英风凌四豪。”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县尉曰仙尉,盖用 梅福 尉 南昌 故事……或称县尉,则慊然为慢我,是皆习俗使然。” 清 金农 《元日过张少府小饮花下》诗:“仙尉逢 梅福 ,同为上日吟。”
《漢語大詞典》:吴市隐(吴市隱)
亦作“吴门卒”。 指 汉 梅福 避 王莽 专政,变姓名,隐于 会稽 ,为 吴市 门卒。汉书·梅福传:“至 元始 中, 王莽 顓政, 福 一朝弃妻子,去 九江 ,至今传以为仙。其后,人有见 福 於 会稽 者,变名姓,为 吴市 门卒云。” 宋 方勺 泊宅编卷二:“ 西汉 梅福 自 九江 尉去,隐为 吴门 卒。” 清 曹寅 《过叶星期二弃草堂留饮即和见赠原韵》之一:“不同 吴市 隐,初罢 杞 人忧。”
《漢語大詞典》:子真
汉 褒中 人 郑朴 的字。居 谷口 ,世号 谷口子真 。修道守默, 汉成帝 时大将军 王凤 礼聘之,不应;耕于岩石之下,名动京师。见《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 唐 张乔 《七松亭》诗:“已比 子真 耕 谷口 ,岂同 陶令 卧江边。” 宋 范仲淹 《送鄞江窦尉》诗:“ 王 谢 江山久萧索, 子真 今为起清风。”
分類:子真谷口
《國語辭典》:梅仙  拼音:méi xiān
相传汉南昌尉梅福去官后成仙,故称为「梅仙」。后世遂为县尉的美称。《事林广记。庚集。卷九。绮语门。君臣》:「县尉,梅仙。」
分類:梅福
《漢語大詞典》:梅福
汉 九江郡 寿春 人,字 子真 。官 南昌 尉。及 王莽 当政,乃弃家隐居。后世关于其成仙的传说甚多, 江 南各地以至 闽 粤 ,多有其所谓修炼成仙的遗迹。 南朝 宋 谢灵运 《会吟行》:“ 范蠡 出江湖, 梅福 入城市。” 唐 高适 《封丘作》诗:“乃知 梅福 徒为尔,转忆 陶潜 归去来。” 明 夏完淳 《避地》诗之三:“入市逢 梅福 ,游仙访 葛洪 。”
《漢語大詞典》:梅尉
(1).对县尉的美称。 梅福 曾为 南昌 尉,故称。 唐 李端 《送赵给事侄尉丹阳》诗:“遥知拜庆后,梅尉称仙才。”
(2).泛称地方官。 唐 孟郊 《同从叔简酬卢殷少府》诗:“梅尉吟 楚 声,竹风为凄清。深虚冰在性,高洁云入情。”
《漢語大詞典》:梅生
指 汉 梅福 。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左思〈咏史〉》:“ 韩公 沦卖药, 梅生 隐市门。” 唐 李白 《赠瑕丘王少府》诗:“皎皎鸞凤姿,飘飘神仙气。 梅生 亦何事,来作 南昌 尉。”参见“ 梅福 ”。
分類:梅福
《漢語大詞典》:梅福
汉 九江郡 寿春 人,字 子真 。官 南昌 尉。及 王莽 当政,乃弃家隐居。后世关于其成仙的传说甚多, 江 南各地以至 闽 粤 ,多有其所谓修炼成仙的遗迹。 南朝 宋 谢灵运 《会吟行》:“ 范蠡 出江湖, 梅福 入城市。” 唐 高适 《封丘作》诗:“乃知 梅福 徒为尔,转忆 陶潜 归去来。” 明 夏完淳 《避地》诗之三:“入市逢 梅福 ,游仙访 葛洪 。”
《漢語大詞典》:梅真
指 汉 梅福 。 梅福 字 子真 ,故称。 唐 方干 《寄台州孙从事百篇》诗:“ 梅真 入仕提雄笔, 阮瑀 从军著綵衣。” 陈寅恪 《王观堂先生挽词》诗:“曾访 梅真 拜地仙,更期 韩偓 符天意。”参见“ 梅福 ”。
分類:梅福子真
《漢語大詞典》:梅福
汉 九江郡 寿春 人,字 子真 。官 南昌 尉。及 王莽 当政,乃弃家隐居。后世关于其成仙的传说甚多, 江 南各地以至 闽 粤 ,多有其所谓修炼成仙的遗迹。 南朝 宋 谢灵运 《会吟行》:“ 范蠡 出江湖, 梅福 入城市。” 唐 高适 《封丘作》诗:“乃知 梅福 徒为尔,转忆 陶潜 归去来。” 明 夏完淳 《避地》诗之三:“入市逢 梅福 ,游仙访 葛洪 。”
《漢語大詞典》:梅福
汉 九江郡 寿春 人,字 子真 。官 南昌 尉。及 王莽 当政,乃弃家隐居。后世关于其成仙的传说甚多, 江 南各地以至 闽 粤 ,多有其所谓修炼成仙的遗迹。 南朝 宋 谢灵运 《会吟行》:“ 范蠡 出江湖, 梅福 入城市。” 唐 高适 《封丘作》诗:“乃知 梅福 徒为尔,转忆 陶潜 归去来。” 明 夏完淳 《避地》诗之三:“入市逢 梅福 ,游仙访 葛洪 。”
《漢語大詞典》:神仙中人
见"神仙中人"。
《漢語大詞典》:神仙尉
汉 梅福 曾补任 南昌 县尉,后去官归里。屡上书讥刺外戚 王凤 专权,终不纳。 王莽 专政时弃家出走,不知所终。相传已成仙。见汉书·梅福传。后诗文中因以“神仙尉”作为县尉的美称。 唐 陈子昂 《同旻上人伤寿安傅少府》诗:“闻道神仙尉,怀德遂为邻。”亦作“ 神仙吏 ”。 唐 岑参 《送江陵泉少府赴任便呈卫荆州》:“神仙吏姓 梅 ,人吏待君来。”
《漢語大詞典》:隐吏(隱吏)
退隐的官吏。 唐 杜甫 《送裴二虬尉永嘉》诗:“隐吏逢 梅福 ,游山忆 谢公 。” 仇兆鳌 注:“汉书:‘ 梅福 , 九江 人,补 南昌 尉。 王莽 专政,一朝弃妻子去,隐於 会稽 ,至今传以为仙。’《汝南先贤传》称 郑钦 为吏隐。”
分類:退隐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