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征 → 徵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上头(上頭)  拼音:shàng tóu
1.旧时女子加笄、男子加冠的仪式。南朝梁。萧纲 和人渡水诗:「婉娩新上头,湔裾出乐游。」《西游补》第一一回:「前日,小月王一个结义兄弟,三四十岁还不上头,还不做亲,小月王替他讨一个妻子,叫做翠绳娘。」
2.旧时女子出嫁,将头发挽上去结成发髻的仪式。《红楼梦》第二○回:「哦!交杯盏还没吃,倒上头了!」
3.娼妓首次接客。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四。上头入月》:「而倡家处女初得荐寝于人,亦曰上头。」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六出:「今日香姐上头,贵人将到,你还做梦哩!」
《國語辭典》:上头(上頭)  拼音:shàng tou
1.序列的前端。《乐府诗集。卷二八。相和歌辞三。古辞。陌上桑》:「东方千馀骑,夫婿居上头。」
2.上面、上边。《水浒传》第一一六回:「解宝见哥哥攧将下去,急退步下岭时,上头早滚下大小石瑰,并短弩弓箭,从竹藤里射来。」
3.主子、上司。《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明日上头有行文到府里叫我出兵时,府里知会过来,你只将『带领兵马』四个字,写作『多带兵马』。」《红楼梦》第五八回:「上头能出了几日门,你们就无法无天的,眼睛里没了我们。」
《國語辭典》:王气(王氣)  拼音:wáng qì
帝王的气象。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三折:「蹰踌,那王气黯然收。」
《國語辭典》:九鼎  拼音:jiǔ dǐng
1.夏禹时,以九州贡金所铸的鼎,被夏、商、周三代奉为象徵国家政权的传国宝器。周德衰,九鼎乃没于泗水彭城下。见《史记。卷一二。孝武本纪》。
2.比喻分量极重。如:「一言九鼎」。宋。黄庭坚〈次韵答叔原会寂照房呈稚川〉诗:「声名九鼎重,冠盖万夫望。」
《國語辭典》:河清  拼音:hé qīng
1.语本《左传。襄公八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比喻时间漫长,难遇时机。唐。张说〈季春下旬诏宴薛王山池序〉:「河清难得,人代几何?」
2.黄河挟带大量泥沙,因而水色混浊,古人遂以河清为太平或圣君出世的祥兆。《文选。张衡。归田赋》:「徒临川而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
3.黄河水由黄浊变为清澈。《宋史。卷九四。河渠志四》:「近因野水冲荡沿汴堤岸,及河道淤浅,若止役河清,功力不胜,望俟农隙顾夫开修。」
《國語辭典》:河清难俟(河清難俟)  拼音:hé qīng nán sì
难以等待黄河的河水变为清澈。语本《左传。襄公八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后比喻时间漫长,难以等候。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铨选一官,河清难俟,遂玖授教职归矣。」
分類:时久
《國語辭典》:八卦  拼音:bā guà
1.《易经》中八个基本卦名。相传为伏羲氏所作,由阴(⚋)、阳(⚊)二爻组合而成,三爻成卦,以象徵宇宙结构及诸事的变化。八卦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易经。系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平御览。卷九。天部。风》引王子年《拾遗记》:「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
2.閒言閒语,道人长短之意。本为香港地区的流行用语,后台湾亦沿用之。如:「团体中只要有人喜欢八卦,是非必多。」
3.也指胡乱的传言。如:「影星八卦」、「八卦报」。
《國語辭典》:意思  拼音:yì si
1.心意、想法。《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法师思惟:此中得恁寂寞!猴行者知师意思。」《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听得说是韦十一娘,又与惊恐之说相合,心下就有些望他救答意思,略放胆大些了。」
2.意旨、意义。如:「这个字的意思怎么讲。」
3.情趣、趣味。如:「昨晚的舞会好没意思。」《红楼梦》第三一回:「贾迎春姊妹见众人无意思,也都无意思了。」
4.道义、交情。如:「你把难题推给我,太不够意思了。」
5.诚意、送人东西时的客气话。如:「这是一点小意思,请笑纳。」
《漢語大詞典》:渔竿(漁竿)
钓鱼的竹竿。多作垂钓隐居的象征。 唐 岑参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诗:“祗缘五斗米,孤负一渔竿。” 清 吴烺 《寄德甫》诗:“何当与尔乘船去,手把渔竿变姓名。”
《國語辭典》:祥光  拼音:xiáng guāng
和平祥瑞之气。《文选。任昉。宣德皇后令》:「是以祥光总至,休气四塞。」《西游记》第二七回:「行者取了钵盂,纵起祥光。」
《國語辭典》:宝鼎(寶鼎)  拼音:bǎo dǐng
1.原为古代的炊器,后作为政权的象徵,故称为「宝鼎」。《史记。卷二八。封禅书》:「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
2.汉郊祀歌曲。《汉书。卷六。武帝纪》:「六月,得宝鼎后土祠旁。秋,马生渥洼水中。作宝鼎、天马之歌。」
3.三国时吴国孙皓的年号(西元266~269)。
《漢語大詞典》:红白(紅白)
(1).红的和白的。形容色彩鲜明美丽。 唐 韩愈 《寒食日出游》诗:“邇来又见桃与梨,交开红白如争竞。” 唐 杜牧 《念昔游》诗:“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也没首饰铅华,自然没包弹。淡浄的衣服儿,扮得如法,天生更一段儿红白,便 周昉 的丹青怎画?”
(2).红事和白事。指嫁娶丧葬之事。红楼梦第五五回:“或有婚丧红白等事, 王夫人 贺弔迎送,应酬不暇。” 赵树理 《邪不压正》:“这地方的风俗,遇了红白大事,客人都吃两顿饭--第一顿是汤饭,第二顿是酒席。”
(3).象征革命的和反动的。 曹靖华 《飞花集·风雨六十年》:“那时,负责同志恳切叮嘱道:‘环境复杂,斗争严酷,红白难辨,凡事务必细心、沉着,机智而果决。’”
《國語辭典》:玉版  拼音:yù bǎn
1.古代刊刻文字的玉片。比喻贵重的书籍。《韩非子。喻老》:「周有玉版,纣令胶鬲索之,文王不予。」
2.一种宣纸。质地光洁坚韧。也称为「玉版纸」。
3.南方人称淡乾的笋为「玉版笋」。
4.拍板的美称。《聊斋志异。卷六。马介甫》:「恨煞池水清,空按红牙玉版,怜尔妾命薄。」
《國語辭典》:玉版纸(玉版紙)  拼音:yù bǎn zhǐ
一种宣纸。质地光洁坚韧。也称为「玉版」。
《漢語大詞典》:玉版鱼(玉版魚)
鳣的别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鳣鱼:“黄鱼、蜡鱼、玉版鱼……玉版,言其肉色也。”参见“ 玉版 ”。
《漢語大詞典》:墨绶(墨綬)
结在印钮上的黑色丝带。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令、长,皆 秦 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铜印黑綬。”后汉书·蔡邕传:“墨綬长吏,职典理人。”后因以“墨綬”作为县官及其职权的象征。 唐 岑参 《送宇文舍人出宰元城》诗:“县花迎墨綬,关柳拂铜章。” 宋 司马光 《送上雒王推官经臣》诗:“墨綬百里宰,红蕖幕府僚。” 清 方文 《送姜如农明府擢仪部》诗:“昔为 真州 宰,墨綬垂芬芳。”
《漢語大詞典》:秋鸿(秋鴻)
(1).秋日的鸿雁。古诗文中常以象征离别。 南朝 梁 沈约 《愍衰草赋》:“秋鸿兮疏引,寒鸟兮聚飞。” 唐 李益 《赋得早燕送别》:“一别与秋鸿,差池詎相见。” 宋 苏轼 《送陈睦知潭州》诗:“有如社燕与秋鸿,相逢未稳还相送。” 清 方文 《重过东坝访汤仲贻兄弟时仍三白下未归》诗:“秋鸿飞不定,翘首暮云天。”
(2).古琴曲。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全曲分三十六段,每段均有标题和歌词,是篇幅最长的琴曲之一。此曲以飞翔凌空的秋鸿为喻,抒写怀才不遇、自命清高者的心情。
《國語辭典》:海流  拼音:hǎi liú
1.洋流的别名。参见「洋流」条。
2.泛指流动的海水。
《國語辭典》:洋流  拼音:yáng liú
大洋里大规模的海流,方向大多稳定不变。环绕大洋的主要洋流,是因风系的盛行风长期吹送而生。一般在大洋的西侧,洋流较强,例如黑潮。
《漢語大詞典》:公台
古代以三台象征三公,因借指三公之位或泛指高官。后汉书·胡广传:“﹝ 广 ﹞自在公台三十餘年,歷事六帝,礼任甚优。” 唐 姚合 《使两浙赠罗隐》诗:“何当 世祖 从人望,早以公台命 卓侯 。” 宋 王君玉 《国老谈苑》卷一:“ 竇仪 自 周朝 以来,负文章识度,有望於时,搢绅许以庙廊之器, 仪 因以公台自许,急於大用。”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雷州 司户参军 丁谓 ,顷自书生,获升科第,因缘险佞,据窃公台,贿赂苞苴,盈於私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