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41,分17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黄卷
日记
载笔
卧游
笔削
经文
执笔
珥笔
记录
方志
语录
记事
记言
山经
纪载
《國語辭典》:黄卷(黃卷)  拼音:huáng juàn
书籍。古时为防书蠹,多用黄檗染纸,因纸色黄,故称为「黄卷」。《新唐书。卷一一五。狄仁杰传》:「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偶俗吏语耶!」
《國語辭典》:日记(日記)  拼音:rì jì
每日的生活记录。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黄鲁直有日记,谓之家乘,至宣州,犹不辍书。」《官话指南。卷二。官商吐属》:「我作的那本日记,得把他修饰好了。」
《漢語大詞典》:载笔(載筆)
南 北朝 时,韵文称文,散文称笔。后以载笔指史传、制疏、表奏一类文字。梁书·任昉传:“ 昉 雅善属文,尤长载笔。” 明 徐贲 《送曾伯滋赴西河将幕》诗:“知公能载笔,草檄报边声。” 刘师培 《论说部与文学之关系》:“然艸野载笔,黑白混淆,优者足补史册之遗,下者转昧是非之实。”
《國語辭典》:卧游(臥遊)  拼音:wò yóu
不能亲身去旅游,单从绘画、游记、图片等资料中去想像。如:「订阅本旅游杂志,让你卧游天下。」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四○出:「那山人蓝田叔也来皈依,替我画了四壁蓬瀛。这荒山之上,既可读书,又可卧游,从此飞升尸解,亦不算懵懂神仙矣。」
《國語辭典》:笔削(筆削)  拼音:bǐ xuè
笔,记载。削,删除。古代用竹简记载文字,有所更改就用书刀刮削,所以称为「笔削」。语本《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后用作请人修改诗文的敬称。《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蓄笔削之刑,怀轻重之意。」唐。韩愈 读荀:「孔子删诗书,笔削春秋,合于道者著之,离于道者黜去之。」
《国语辞典》:经文(经文)  拼音:jīng wén
1.经书中的文句。《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下》:「莽性躁扰,不能无为,每有所兴造,必欲依古得经文。」
2.宗教典籍记录的文词。
《國語辭典》:执笔(執筆)  拼音:zhí bǐ
拿笔,指写字或作文。汉。刘向《列女传。卷五。珠崖二义》:「关吏执笔书劾,不能就一字。」《魏书。卷八一。山伟传》:「二十许载,时事荡然,万不记一,后人执笔无所凭据。」
《漢語大詞典》:执笔法(執筆法)
写毛笔字持笔的方法。前人所传的执笔法一般采用 唐 陆希声 所传的“擫、押、钩、格、抵”五字法。“擫”是大拇指指肚部分紧贴笔管;“押”是食指与大拇指相对夹持笔管;“钩”是中指钩住笔管;“格”是无名指甲、肉相连处挡着笔管;“抵”是小指紧贴无名指以助之。五指之力,相互配合,执住笔管,其力才得平衡。此外,要求指实掌虚,掌竖腕平,腕和肘悬起。这样执笔写字,笔锋中正,运转容易,字迹圆满得势。
《國語辭典》:珥笔(珥筆)  拼音:ěr bǐ
插笔于冠侧,以备记事。《文选。曹植。求通亲亲表》:「安宅京室,执鞭珥笔,出从华盖,入侍辇毂。」
《國語辭典》:记录(記錄)  拼音:jì lù
1.记于书册。汉。王充《论衡。超奇》:「古昔之远,四方辟匿,文墨之士,难得记录。」《三国演义》第一○○回:「史官秉笔而记录,百姓众口而传扬。」也作「纪录」、「记载」。
2.记于书册的资料。如:「把事情的过程做成记录。」也作「纪录」、「记载」。
3.在一定时间或范围内记载下来的最高成绩。如:「他期待在明天的运动场上,打破全国撑竿跳记录。」也作「纪录」。
4.记录的人。如:「下次的会议就由你当记录。」
《國語辭典》:方志  拼音:fāng zhì
记载一地的地理环境、气候、产物、史迹跟人文的书。《周礼。地官。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也作「地方志」。
《國語辭典》:语录(語錄)  拼音:yǔ lù
言论的实录或摘录。佛家祖师说法时,僧徒直接记载问答口语,以白话叙述,不加文饰,称为「语录」。后宋代儒者讲学,门人弟子所记下的语言笔录,也称为「语录」,如《朱子语录》。宋。陆游 跋兼山先生易说:「郭立之从程先生游最久,程先生病革,犹与立之有问答语,著于语录。」
《國語辭典》:记事(記事)  拼音:jì shì
把事情记载下来。《礼记。文王世子》:「是故圣人之记事也,虑之以大。」《汉书。卷三○。艺文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漢語大詞典》:记言(記言)
记录言论。汉书·艺文志:“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 南朝 梁 沈约 《到著作省谢表》:“珥笔史观,记言文府。” 唐 刘知几 史通·曲笔:“此又记言之奸贼,载笔之凶人,虽肆诸市朝,投畀豺虎可也。” 杨树达 《古书疑义举例续补·记言省曰字例》:“凡记言用‘曰’,此通例也;然古书中多有不用‘曰’字者。”
《漢語大詞典》:山经(山經)
(1).山海经的简称。汉书·张骞李广利传赞:“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经》所有,放哉!” 南朝 梁 萧统 《铜博山香炉赋》:“方 夏 鼎之瓌异,类《山经》之俶诡。”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述:“ 夏 禹 敷土,实著《山经》。”
(2).泛指记录山脉的舆地之书。 唐 韩愈 《毛颖传》:“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説,皆所详悉。” 宋 欧阳修 《菱溪大石》诗:“山经地誌不可究,遂令异説争纷紜。” 清 黄宗羲 《周云渊先生传》:“自历以外,图书、皇极、律吕、山经、水志、分野、算法……莫不各有成书。”
《漢語大詞典》:纪载(紀載)
(1).纪,通“ 记 ”。用文字记录。 汉 王充 论衡·须颂:“古之帝王建鸿德者,须鸿笔之臣,褒颂纪载。”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九:“ 李延寿 《南北史》成,惟隋书别行,餘七史几废。大抵纪载无法,详略失中,故宜行而不远。”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在当时不过草草纪载之笔,而字字可入名人法帖中。”
(2).纪,通“ 记 ”。记载事情的文字。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诛韩本末:“ 李心传 蜀 人,去天万里,轻信纪载,疎舛因宜。” 清 汪懋麟 《铜鼓歌为树百给事作》:“工金工木妙 诸葛 ,考之纪载多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