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自发(自發)  拼音:zì fā
不假外力自己发动或自然产生。如:「自动自发」。
《國語辭典》:思惟  拼音:sī wéi
1.思量。《汉书。卷五九。张衡传》:「使专精神,忧念天下,思惟得失。」《三国志。卷一○。魏书。荀攸传》:「我每有所行,反覆思惟,自谓无以易;以咨公达,辄复过人意。」也作「思维」。
2.一种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将外在所得的表象、概念,经由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步骤的认识活动的过程。也作「思维」。
《國語辭典》:知津  拼音:zhī jīn
津,渡口。知津指知道渡河口。语出《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后比喻能辨识路径。唐。许敬宗〈安德山池宴集〉诗:「独叹高阳晚,归路不知津。」
分類:认识渡口
《國語辭典》:感知  拼音:gǎn zhī
1.感激知遇。唐。李商隐〈为荥阳公上西川李相公状〉:「空吟风水,感知怀恋。」
2.外在客观的环境或事物,通过感官接收,所引发的感觉与知觉反应。
《國語辭典》:共识(共識)  拼音:gòng shì
共同体认的观念、想法。如:「大家经过不断地开会沟通,最后终于达成共识。」
《國語辭典》:教训(教訓)  拼音:jiào xun
1.教导训戒。《儒林外史》第三一回:「近来蒙少爷的教训,才晓得书是该念的。」《文明小史》第二二回:「老夫子教训得极是,兄弟偏见了。」
2.从失败或错误的经验中取得的认识。如:「你应牢记这一次的教训,下次才不会再犯。」
《漢語大詞典》:独照(獨照)
谓独到的眼光;独特的认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独照之匠,闚意象而运斤。” 元 马臻 《自适》诗:“我心苦用拙,绵绵抱独照。”
《國語辭典》:明达(明達)  拼音:míng dá
对事理有明确透澈的认识。如:「他为人明达公正,颇受大家尊敬。」
《國語辭典》:遍行  拼音:biàn xíng
到处发布、通行。《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宣赦已毕,遍行天下。」《三国演义》第四回:「卓遂令遍行文书,画影图形,捉拿曹操。」
《國語辭典》:见识(見識)  拼音:jiàn shì
1.接触事物、增广见闻。《红楼梦》第二九回:「倒要将哥儿的这玉请了下来,托出去给那些远来的道友并徒子徒孙们见识见识。」《文明小史》第一八回:「贾家三兄弟也要同去见识见识。」
2.经验、知识。《三国演义》第一七回:「汝家屠沽小辈,有何见识!」《儒林外史》第一回:「此兄不但才高,胸中见识,大是不同,将来名位不在你我之下。」
3.计谋、手段。《西游记》第三五回:「那魔不知是个见识,只道是句老实言语。」
《國語辭典》:体认(體認)  拼音:tǐ rèn
体察、认识。《朱子语类。卷六。仁义礼智等名义》:「将爱之理在自家心上自体认思量,便见得仁。」
分類:体察认识
《國語辭典》:赏识(賞識)  拼音:shǎng shì
认识别人的才能而加以欣赏重视。《宋史。卷三一九。欧阳修传》:「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老残游记》第三回:「因为他办强盗办的好,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遗的景象,宫保赏识非凡。」
《漢語大詞典》:知行
认识与实行。礼记·中庸“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夫妇之不屑,可以能行焉” 汉 郑玄 注:“言匹夫匹妇愚耳,亦可以其与有所知,可以其能有所行者,以其知行之极也。”
智虑和德行。尸子卷上:“夫蠒,舍而不治则腐蠹……身者,蠒也,舍而不治则知行腐蠹。”荀子·非相:“知行浅薄。” 杨倞 注:“言智虑德行至浅薄。”
《漢語大詞典》:九变(九變)
(1).复杂多变。汉书·武帝纪:“云:‘九变復贯,知言之选。’”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九,数之多也。”《南齐书·高帝纪上》:“公忠诚慷慨,在险弥亮,深识九变,妙察五色。” 章炳麟 《訄书·商鞅》:“ 鞅 之作法也,尽九变以笼五官,覈其宪度而为治本。”
(2).多次演奏。周礼·春官·大司乐:“若乐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矣。” 郑玄 注:“变犹更也,乐成则更奏也。” 唐 鲍防 《元日早朝行》:“九韶九变五声里,四方四友一身中。”《宋史·乐志九》:“乐谐九变,献举重觴。”参见“ 九成 ”。
(3).指用兵的多种机变。孙子·九变:“圯地无舍,衢地合交,絶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用矣。”
(4).谓认识大道的九项内容及其次序。庄子·天道:“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义次之;仁义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原省已明而是非次之;是非已明而赏罚次之;赏罚已明而愚知处宜……古之语大道者,五变而形名可举,九变而赏罚可言也。”
《國語辭典》:九成  拼音:jiǔ chéng
1.成,乐曲终止。「九成」指乐声九变。《书经。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若五音之变化,济九成之妙曲。」
2.九层。比喻极高。南朝齐。谢朓〈观朝雨诗〉:「既洒百常观,复集九成台。」
3.百分之九十。如:「这事的成功率高达九成。」
《國語辭典》:眼生  拼音:yǎn shēng
见而不识或不熟悉。《三国演义》第一七回:「忽田中惊起一鸠,那马眼生,窜入麦中,践坏一大块麦田。」《红楼梦》第七七回:「王夫人又满屋搜检宝玉之物,凡略有眼生之物,一并命收的收,捲的捲,著人拿到自己房内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