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文章  拼音:wén zhāng
1.斑斓美丽的花纹。《史记。卷二三。礼书》:「刻镂文章,所以养目也。」
2.德行事功、礼乐法度。《论语。泰伯》:「焕乎!其有文章。」
3.文辞或泛指独立成篇的文字。唐。杜甫〈偶题〉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三国演义》第六○回:「祢衡文章,播于当今,吾故不忍杀之。」
4.曲折隐微的含义。《红楼梦》第一九回:「宝玉听这话内有文章,不觉吃了一惊。」
《國語辭典》:主张(主張)  拼音:zhǔ zhāng
1.对事物所抱持的意见。唐。韩愈〈送穷文〉:「各有主张,私立名字。」
2.做主、决定。《西游记》第一四回:「舍身拚命归西去,莫倚旁人自主张。」《红楼梦》第七九回:「儿女之事自有天意前因;况且是他亲父主张,何必出头多事。」
3.把持。《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却又不知李参军如何便这般惊恐,连身子多主张不住,只是颤抖抖的。」
4.主宰。《庄子。天运》:「孰主张是?孰纲维是?」
《國語辭典》:理会(理會)  拼音:lǐ huì
1.道理相合,见解一致。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时人以谓山涛不学孙、吴,而闇与之理会。」唐。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2.评理、理论。《水浒传》第四九回:「两个便拔步出门,指著庄上骂道:『你赖我大虫,和你官司里去理会。』」《醒世恒言。卷二七。李玉英狱中讼冤》:「那焦氏也不起身,反骂道:『这贱人!你把死来诈我么?且到明日与你理会。』」
3.料理、处置。《水浒传》第二回:「如若强人自来,都是我来理会。」《元曲选。盆儿鬼。第一折》:「你且睡去,有人来投宿,我自理会。」
4.办法、主意。《水浒传》第一三回:「夫人不必挂心,世杰自有理会。」《醒世恒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报仇》:「瑞虹又不则声,朱源到没个理会,只得自斟自饮。」
5.理解、领会。宋。苏轼〈答张嘉父〉:「此书自有妙用,学者罕能理会。」《大宋宣和遗事。亨集》:「天子是甚般聪俊,何事不理会?」
6.关心、在意。《三国演义》第五七回:「统到耒阳县,不理政事,终日饮酒为乐;一应钱粮词讼,并不理会。」《红楼梦》第六七回:「这些东西,我们小时候倒不理会,如今看见,真是新鲜物儿了。」
7.理睬、答理。《西游记》第二三回:「师父!这娘子告诵你话,你怎么佯佯不睬?好道也做个理会是。」《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那乌龟分毫不知一个情由,劈地价来,没做理会,口里乱嚷。」
8.知道。《红楼梦》第七一回:「鸳鸯又不曾有个作伴的,也不曾提灯笼,独自一个,脚步又轻,所以该班的人皆不理会。」
《漢語大詞典》:道眼
(1).佛教语。指能洞察一切,辨别真妄的眼力。《敦煌变文汇录·维摩诘经问疾品变文》:“必使天龙开道眼,教伊八部悟深因。” 宋 苏轼 《与王定国书》:“粉白黛緑者,俱是火宅中狐狸射干之流,愿公以道眼照破。”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一:“今此幅得 李唐 法,世人以肉眼观之,则无足取也。若以道眼观之,则形不足而意有餘矣。” 易宗夔 《新世说·巧艺》:“具道眼者,必有以教我。”
(2).旷野中行人踩出来的小路。 刘白羽 《一个温暖的雪夜》:“开头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后来风雪又下得漫天漫地,不知道什么时候一离开道眼,我们就在荒草甸子里转游开了。”
(3).办法;主意。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八:“你的道眼比我多,快快想个好法子,把 大山 那小子烟消火灭。” 曲波 《林海雪原》十三:“快把你的道眼拿出来呀!留在肚子里叫它生小崽呀!”
(4).指达到目的的途径。 梁斌 《播火记》二一:“你天不怕地不怕,连我也不看在眼里。道眼儿越走越窄,窄到挤不过身子去了。”
(5).言外之意。 管桦 《小英雄雨来》一:“ 雨来 听出 铁头 话里面有道眼,就折转身,朝着河沿跑。”
《國語辭典》:见识(見識)  拼音:jiàn shì
1.接触事物、增广见闻。《红楼梦》第二九回:「倒要将哥儿的这玉请了下来,托出去给那些远来的道友并徒子徒孙们见识见识。」《文明小史》第一八回:「贾家三兄弟也要同去见识见识。」
2.经验、知识。《三国演义》第一七回:「汝家屠沽小辈,有何见识!」《儒林外史》第一回:「此兄不但才高,胸中见识,大是不同,将来名位不在你我之下。」
3.计谋、手段。《西游记》第三五回:「那魔不知是个见识,只道是句老实言语。」
《國語辭典》:念头(念頭)  拼音:niàn tou
心中的想法、打算。《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小僧果与新荷有奸,一时念头差了,供招是实。」《水浒传》第二一回:「那婆娘见宋江抢刀在手,叫『黑三郎杀人也!』只这一声,提起宋江这个念头来。」
《國語辭典》:心裁  拼音:xīn cái
心中的设计谋画。《红楼梦》第八○回:「那些童生都读过前人这篇,不能自出心裁,每多抄袭。」
《國語辭典》:把柄  拼音:bǎ bǐng
1.把手,器物的握把。民国。章太炎《新方言。释器》:「诗小雅传:『秉,把也。』古以秉为柄,故今谓柄为『把柄』,或直言『把』。」
2.把持、掌握。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三折:「如今那好家财,则教我那姐夫张良把柄。」
3.可作交涉或要挟的凭据。《红楼梦》第二一回:「平儿仍拿了头发,笑道:『这是我一生的把柄了。好就好,不好就抖漏出这事来。』」
4.證据、依据。《野叟曝言》第九九回:「我在赤身,已略得把柄,本拟与四大户定议,即为剿除。」也作「巴鼻」、「巴柄」、「巴避」、「巴壁」、「笆壁」、「把鼻」、「把臂」。
5.主意、方法。《石点头。卷四。瞿凤奴情愆死盖》:「心上思之又思,没些把柄。」
《國語辭典》:主见(主見)  拼音:zhǔ jiàn
确定的主张或办法。《红楼梦》第二五回:「正没个主见,只见凤姐手持一把明晃晃钢刀砍进园来,见鸡杀鸡,见狗杀狗,见人就要杀人。」也作「主意」。
《國語辭典》:点子(點子)  拼音:diǎn zi
1.液体的小滴。如:「雨点子」。
2.小的痕迹。如:「这衣服上有油点子,怎么洗也洗不掉。」
3.一点儿、一些。《红楼梦》第三八回:「你们看他可怜见的,把那小腿子脐子给他点子吃也就完了。」
4.计谋、主意。如:「你少出歪点子。」
5.猜字的隐语。《红楼梦》第六二回:「射覆从古有的,……底下宝玉可巧和宝钗对了点子,宝钗覆了一个『宝』字。」
6.古时卖香油者敲的一种铜制的钲。形状圆而有柄,俗称为「点子」。
《國語辭典》:意头(意頭)  拼音:yì tóu
主意、念头。《警世通言。卷六。俞仲举题诗遇上皇》:「便做个意头,抽身起道:『先生,我若真个发迹时,却得相谢。』」《西游补》第一回:「行者高明,此时便又想出个意头。」
分類:由头主意
《漢語大詞典》:一定之规(一定之規)
(1).一定的规律或规则。 郭小川 《新路歌》:“历史的发展,有它新陈代谢的一定之规。”
(2).喻已经打定的主意。如:你有千言万语,我有一定之规。
《國語辭典》:想头(想頭)  拼音:xiǎng tou
1.希望、指望。《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况且身边无物,没甚么想头了。就是至亲如女儿,心里较前也懈了好些。」《程乙本红楼梦》第七回:「那刘老老先听见告艰苦,只当是没想头了,又听见给他二十两银子,喜得眉开眼笑。」
2.念头、想法。《红楼梦》第三四回:「谁知你方才和我说的话全是大道理,正和我的想头一样。」
《漢語大詞典》:穿花儿(穿花兒)
方言。主意;办法。 梁斌 《红旗谱》十四:“好,好,这人儿深沉,肚子里有穿花儿。”
《國語辭典》:宗旨  拼音:zōng zhǐ
1.行事的目的所在。如:「革命宗旨」。《老残游记》第七回:「阁下既不耻下问,弟先须请宗旨何如。」
2.主要的意旨。《北齐书。卷四四。儒林列传。孙灵晖》:「灵晖年七岁,便好学,日诵数千言,唯寻讨惠蔚手录章疏,不求师友。三礼及三传皆通宗旨。」《文明小史》第五七回:「这位制台素讲黄老之学,是以清净无为为宗旨的,平时没有紧要公事,不轻容易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