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431,分163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通神
神通
心神
神鬼
神祇
入神
花神
神山
人神
神圣
神气
传神
神考
形神
留神
《國語辭典》:通神  拼音:tōng shén
1.通达于神明。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非夫通神之俊才,谁能剋成乎此勋。」《三国演义》第六九回:「及稍长,即深明周易,仰观风角,数学通神,兼善相术。」
2.十分畅达、灵活,通常比喻财力雄厚,力量甚大,无事不通。如:「财可通神」。宋。苏轼柳氏二外生求笔迹〉诗:「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纵有钱可以通神,目下脱逃宪网,到底天理不容,无心之中自然败露。」
《國語辭典》:神通  拼音:shén tōng
1.高明的本领或手段。《西游记》第八回:「问他来历,他言有神通,会变化,又驾觔斗云,一去十万八千里。」《儒林外史》第五一回:「拔山扛鼎之义士,再显神通;深谋诡计之奸徒,急偿夙债。」
2.佛教中指能清楚明白直接看见,知道一切远时、远地各种情况的一种神秘智力。《央掘魔罗经》卷二:「常行自他利,愿速安众生,如是修方便,疾获上神通。」
3.心领神会。《亢仓子。用道》:「静则神通,穷则意通。」
《國語辭典》:心神  拼音:xīn shén
精神状态。《三国演义》第八回:「吾前日病中,心神恍惚,误言伤汝,汝勿记心。」《红楼梦》第八○回:「就连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就令人心神爽快的。」
《漢語大詞典》:神鬼
迷信者所谓神灵和鬼怪。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巖堂之内,每时见神人往还矣。盖鸿衣羽裳之士,练精饵食之夫耳。俗人不悟其仙者,乃谓之神鬼。彼 羌 目鬼曰唐述,復因名之为 唐述山 。”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诸色伎艺人中列有“神鬼”标目,记录当时扮演神鬼的诸名角。
《國語辭典》:神祇  拼音:shén qí
天神与地祇。泛指神明。唐。李朝威《柳毅传》:「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神祇岂宰杀乎?」《西游记》第七回:「将五行山,召一尊土地神祇,会同五方揭谛,居住此山监押。」
《國語辭典》:入神  拼音:rù shén
1.因对某事物兴趣浓厚,而精神集中,心无旁骛。《文选。江淹。杂体诗。嵇中散》:「处顺故无累,养德乃入神。」《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老爷侧著耳朵,一字字跟著听明白两句唱道:『是盖世英雄,始信短如春梦。』正听得有些入神儿。」
2.形容技艺非常高超精妙。《文选。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國語辭典》:花神  拼音:huā shén
1.司花的女神。《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张委损花害人,花神奏闻上帝,已夺其算。」《红楼梦》第二七回:「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2.花的精神。
3.善于种花的人。
分類:掌管精神
《漢語大詞典》:神山
神话中谓神仙所居住的山。史记·封禅书:“乃益发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数千人求 蓬莱 神人。” 宋 苏轼 《石芝》诗:“神山一合五百年,风吹石髓坚如铁。”
《國語辭典》:人神  拼音:rén shén
1.凡人与天神。《文选。班固。东都赋》:「人神之和允洽,群臣之序既肃。」《文选。颜延之。和谢监灵运诗》:「人神幽明绝,朋好云雨乖。」
2.祖先的神灵。《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宜急立高庙,称臣奉祠,所谓『神道设教』,求助人神者也。」
《國語辭典》:神圣(神聖)  拼音:shén shèng
1.如神一般的圣明。形容至为庄严尊贵,不可侵犯。如:「神圣的使命」。《汉书。卷四九。爰盎晁错传。晁错》:「臣闻五帝神圣,其臣莫能及,故自亲事。」唐。韩愈 论佛骨表:「伏惟睿圣文武皇帝陛下神圣英武,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
2.神仙。《初刻拍案惊奇》卷二○:「神圣前日分付小人起造,如何又要拆毁?」《儒林外史》第三七回:「老年人都说这位主祭的老爷是一位神圣临凡,所以都争著出来看。」
《國語辭典》:神气(神氣)  拼音:shén qì
1.神情。如:「看你今天神气凝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文明小史》第三九回:「一句话也听不出,只觉他神气不好,十分疑惧,不免露出觳觫的样子来。」也称为「神情儿」。
2.得意傲慢的样子。如:「今天的比赛他得第一,难怪他神气。」
3.神灵之气。《史记。卷二八。封禅书》:「长安东北有神气,成五采,若人冠絻焉。」
4.精神。如:「他在选举失败后,神气尽失。」《文选。嵇康。琴赋。序》:「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
《國語辭典》:传神(傳神)  拼音:chuán shén
1.用图画、文字描绘,形象生动逼真,充分表现出其神情意态。宋。苏轼 题过所画枯木竹石诗三首之一:「老可能为竹写真,小坡今与石传神。」
2.摹绘人像。宋。张师正《括异志。卷六。许偏头》:「成都府画师许偏头者,忘其名,善传神,开画肆于观街。」
《漢語大詞典》:神考
(1).指 宋神宗 赵顼 。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知公于异,识公于微,匪公之思,神考是怀。” 宋 惠洪 冷斋夜话·秦国大长公主挽词:“ 秦国大长公主 薨,神考赐挽词三首。”
(2).指 明神宗 朱翊钧 。 清 钱谦益 《福建布政使司左参议徐良彦授朝议大夫制》:“昔我神考遐不作人,山陵既成,遗老多在。”
分類:宋神宗
《漢語大詞典》:形神
(1).形骸与精神。《史记·太史公自序》:“凡人所生者神也,所託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 唐 吴融 《谷口寓居偶题》诗:“不能尘土争閒事,且放形神学散仙。” 明 张居正 《答督抚吴环洲言敬事后食之义》:“僕以菲薄,待罪政府,每日戴星而入,朝不遑食,夕不遑息,形神俱瘁,心力并竭,于国家岂无尺寸效?”
(2).形貌神情。 宋 孔平仲 续世说·栖逸:“ 鋭 在 泽潞 ,有道人自称 卢老 , 鋭 馆之於家。一旦辞去,且曰‘我死当为君子。’因指口下黑子为志。及生 咸 ,果有黑子,其形神,即 卢老 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猴盗:“次日,客酬讌,邀至其室,见柱上锁一小猴,形神精狡。” 清 梅曾亮 《原任予告大学士戴公墓碑》:“其形神清和舒平,动若有餘。”
(3).指造型艺术的外在物象和内在神韵。亦泛指文艺作品的形式和内容。 邢煦寰 《“意境”新识》:“它们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征是:情景交融,动静相宜,虚实相生,形神兼备。”
(4).谓形肖神似。 宋 苏轼 《与何浩然书》:“且喜起居佳胜,写真奇絶,见者皆言十分形神,甚夺真也。”
《國語辭典》:留神  拼音:liú shén
细心注意、谨慎小心。《汉书。卷八三。薛宣传》:「臣恐陛下忽于羔羊之诗,舍公实之臣,任华虚之誉,是用越职,陈宣行能,唯陛下留神考察。」《红楼梦》第七四回:「因司棋是王善保的外孙女儿,凤姐倒要看王家的可藏私不藏,遂留神看他搜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