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56,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灵元
祥灵
天地
鬼神
冥冥
神明
如在
菩萨
明明
神物
圣意
神功
四望
百神
神交
《漢語大詞典》:灵元(靈元)
(1).道家称脾神为“灵元”。《〈黄庭内景经〉叙》“若困病者,心存读之,垂死亦愈” 务成子 注:“ 涓子 云:灵元是脾神,长四寸,坐脾上,如婴儿著黄衣,位为中部明堂老君。”
(2).七窍之元神。 唐 吕岩 《绝句》之三:“白虎神符潜姹女,灵元镇在七元君。”
(3).神灵。云笈七籤卷四六:“欲传某上法,敢告灵元,未知可否。”
《漢語大詞典》:祥灵(祥靈)
对神灵的美称。 晋 郭璞 《省刑疏》:“祥灵表瑞,人鬼献谋。”
分類:神灵
《國語辭典》:天地  拼音:tiān dì
1.天空与地表。《易经。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文心雕龙。原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
2.天下、世界。汉。张衡〈南都赋〉:「方今天地之睢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六。韦楚老》:「陈胜城中鼓三下,秦家天地如崩瓦。」
3.比喻相差极远。《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清。魏源〈太室北溪石淙谷序〉:「自此峡出,旷然禾畴,与峡中个一天地。」
4.境界、境地。唐。李白 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5.指天地间的神灵。《金瓶梅》第三五回:「遇閒时,在吴先生那里一年打上个醮,答报答报天地就是了。」《红楼梦》第六九回:「于是天地前烧香礼拜,自己通陈祷告。」
《國語辭典》:鬼神  拼音:guǐ shén
亡魂与神灵。《论语。先进》:「季路问事鬼神。」《儒林外史》第二回:「那时弟吓了一跳,通身冷汗,醒转来,拿笔在手,不知不觉写了出来。可见贡院里鬼神是有的。」
《國語辭典》:冥冥  拼音:míng míng
1.远空。唐。杜甫〈寄韩谏议注〉诗:「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2.幽暗、晦暗。《文选。江淹。杂体诗。潘黄门》:「梦寐复冥冥,何由觌尔形。」唐。张籍〈猛虎行〉:「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村行。」
3.私下、暗中。《荀子。修身》:「行乎冥冥而施乎无报,而贤不肖一焉。」
4.鬼魂所在之处。如:「下合冥冥」。
《國語辭典》:神明  拼音:shén míng
1.一切神的通称。《易经。说卦》:「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
2.精神。《庄子。齐物论》:「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
3.如神般的通晓、明白。《汉书。卷一○○。叙传上》:「及它隐伏,旬日数得。郡中震栗,咸称神明。」
《漢語大詞典》:如在
论语·八佾:“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谓祭祀神灵、祖先时,好像受祭者就在面前。后称祭祀诚敬为“如在”。《后汉书·顺帝纪》:“深恐在所慢违‘如在’之义,今遣侍中 王辅 等,持节分诣 岱山 、 东海 、 滎阳 、 河 、 洛 ,尽心祈焉。”
《國語辭典》:菩萨(菩薩)  拼音:pú sà
1.佛教用语。梵语bodhisattva的音译,全名为「菩提萨埵」,意译作觉有情。其义有二:一、专指成佛前的悉达多太子。《修行本起经。卷下》:「菩萨见此众生品类,展转相吞,慈心悯伤,即于树下得第一禅。」二、指具备自利、利他的大愿,追求无上觉悟境界,并且已證得性空之理的众生。菩萨所觉悟的境界在佛之下,而在阿罗汉之上。《佛说十地经》卷二:「菩萨既得如是大慈、大悲、大舍意乐已,为欲救拔一切有情,转更访求世出世间诸利益事。」《初刻拍惊案奇》卷八:「弟子虔诚拜祷,伏望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使夫妻得相见。」
2.尊称乐善好施的好人。《儒林外史》第三八回:「小的送他到广东家里,他家亲戚、本家有百十人,都望空谢了老爷的恩典;又都磕小的头,叫小的是『菩萨』。」
《國語辭典》:明明  拼音:míng míng
1.明察至极。《诗经。小雅。小明》:「明明上天,照临下土。」晋。束皙〈补亡〉诗:「明明后辟,仁以为政。」
2.明举贤才。《书经。尧典》:「岳曰:『否德忝帝位。』曰:『明明扬侧陋。』」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明明众哲,同济天网。」
3.黾勉,努力。《诗经。鲁颂。有駜》:「夙夜在公,在公明明。」汉。杨恽 报孙会宗书:「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
4.明显,显然。《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这个明明借此勾引人。」《红楼梦》第七一回:「巴巴儿的传进你来,明明戏弄你,顽耍你。」
《國語辭典》:神物  拼音:shén wù
1.稀奇罕见的物品。《易经。系辞上》:「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
2.神仙。《史记。卷一二。孝武本纪》:「上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不象神,神物不至。」
《漢語大詞典》:圣意(聖意)
(1).圣人及其经典的意旨。后汉书·徐防传:“ 防 以‘五经’久远,圣意难明,宜为章句,以悟后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论者,伦也。伦理无爽,则圣意不坠。”
(2).帝王的旨意。史记·秦始皇本纪:“大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 钦若 曰:臣得以圣意喻 旦 ,宜无不可。”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辩史:“臣奉旨集客,而 良祐 不至,是违圣意也。”《花月痕》第四六回:“还是 明经略 到京,慢慢的回转圣意,方得归结,救活了多少人。”
(3).谓神灵的启示。《汉书·儿宽传》:“六律五声,幽赞圣意,神乐四合,各有方象,以丞嘉祀,为万世则。”
《國語辭典》:神功  拼音:shén gōng
神奇的功夫。如:「武侠小说里,经常可以看到主角习得神功的传奇情节。」
《國語辭典》:四望  拼音:sì wàng
1.向四方眺望。《楚辞。屈原。九歌。河伯》:「登昆崙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文选。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2.古代天子向四方遥祭山川。《周礼。春官。大宗伯》:「国有大故,则旅上帝及四望。」唐。杨烱〈少室山少姨庙碑铭〉:「四望于是莫修,八神以之无主。」
《漢語大詞典》:百神
指各种神灵。《诗·周颂·时迈》:“怀柔百神,及 河 乔岳。”《孟子·万章上》:“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汉书·杜邺传:“上帝百神收还威怒,禎祥福禄何嫌不报。” 宋 苏辙 《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之二:“胡为嗜一饱,坐使百神哭。” 清 顾炎武 《恭谒孝陵》诗:“正寝朝羣后,空城走百神。”
分類:百神神灵
《國語辭典》:神交  拼音:shén jiāo
1.彼此心意投合,但凭精神相交,不涉形迹。唐。徐坚《初学记。卷一八。交友第二。叙事》:「神交,冥契:袁宏山涛别传曰:『陈留阮籍,谯国嵇康,并高才远识,少有悟其契者,涛初不识,一与相遇,便为神交。』」《三国演义》第八二回:「孤与子瑜可谓神交,非外言所得间也。」
2.彼此慕名而未谋面的交谊。《儒林外史》第一三回:「我两人神交已久,不比泛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