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1,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士人
士林
顾问
学生
虚怀
积累
当行
训练
文墨
传授
智力
阅历
求知
下手
士友
《國語辭典》:士人  拼音:shì rén
1.泛称研究学问或有学问的人。《孔子家语。卷一。五仪解》:「所谓士人者,心有所定,计有所守,虽不能尽道术之本,必有率也。」《文选。范晔。宦者传论》:「汉兴仍袭秦制,置中常侍官,然亦引用士人以参其选。」
2.男子的通称。
3.人民、百姓。《后汉书。卷七五。袁术传》:「今孤以土地之广,士人之众,欲徼福于齐桓,拟迹于高祖,可乎?」
《國語辭典》:士林  拼音:shì lín
1.泛指学界。《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唐。罗隐 寄前户部陆郎中诗:「出驯桑雉入朝簪,萧洒清名映士林。」
2.地名。位于台北市北方。区内学校林立,文风甚盛。以士林夜市闻名。
《漢語大詞典》:士林馆(士林館)
南朝 梁武帝 所立学馆名。梁书·武帝纪下:“丙辰,於宫城西立 士林馆 ,延集学者。”
《國語辭典》:顾问(顧問)  拼音:gù wèn
1.咨商,询问。《宋史。卷二八一。寇准传》:「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2.机关或团体中专备咨询而无固定职务的高级人员。如:「他是我们公司专任的法律顾问。」
3.眷顾,考虑。《史记。卷八九。张耳陈馀传。太史公曰》:「然张耳陈馀始居约时,相然信以死,岂顾问哉?」
《國語辭典》:学生(學生)  拼音:xué shēng
1.在学读书的人。如:「他是台湾师范大学的学生。」
2.师长对修业学艺者的称呼,或修业学艺者自称之辞。如:「学生因身体不适,想向老师请假一天。」
3.晚辈。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二。名臣》:「及溥为相,客或候祚,溥常朝服侍立,客不安席,求去,祚曰:『学生劳贤者起避耶?』」
4.读书人或从官者自称的谦辞。《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此老是诸暨一个极忠厚长者,与学生也曾相会几番过的。」《儒林外史》第一回:「我学生出门久了,故乡有如此贤士,竟坐不知,可为惭愧。」
《國語辭典》:虚怀(虛懷)  拼音:xū huái
胸襟宽大而谦让。《文选。沈约。齐安陆昭王碑文》:「虚怀博约,幽关洞开。」也作「虚襟」。
《國語辭典》:积累(積累)  拼音:jī lěi
累积、聚积。《文选。班彪。王命论》:「帝王之祚,必有明圣显懿之德,丰功厚利积累之业。」《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运四方花竹奇石,积累二十馀年,山林高深,千岩万壑。」
《國語辭典》:当行(當行)  拼音:dāng háng
1.内行、同行。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谁著你烧窑人不卖当行货,倒学那打劫的偻儸。」《金瓶梅》第九一回:「使玳安儿叫薛嫂儿见陶妈妈,道了万福。当行见当行,拿著帖儿,出离西门庆家门,往县中回衙内话去。」
2.一种替官厅当差的行业。旧时官厅需要物件勒令商民承办,这种承办店铺,称为「当行」。《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新近又添了当行,凡是官府送那乡宦举人的牌匾,衙门里面做甚么断间板槅,提学按临棚里铺的地平板,出决重囚,木驴桩橛,这都是棺材铺里备办。」
《國語辭典》:训练(訓練)  拼音:xùn liàn
1.操练兵士。唐。杜甫 奉寄章十侍御诗:「指麾能事回天地,训练强兵动鬼神。」《新唐书。卷一三六。李光弼传》:「吾处兵间久,今始识训练法。」
2.经由有计画、有步骤的指导,使受训者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的教育方法。
《國語辭典》:文墨  拼音:wén mò
1.泛指文辞、著述之事。《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公诚之心,形于文墨。」《文选。江淹。杂体诗。刘文学》:「谬蒙圣主私,托身文墨职。」
2.刑文律法。《北史。卷二八。源贺传》:「若陛下初便杀之,自可不关文墨,既付有司,义归恒典。」
《國語辭典》:传授(傳授)  拼音:chuán shòu
将知识、技能教给他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三国演义》第四九回:「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奇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
《國語辭典》:智力  拼音:zhì lì
1.才智与勇力。《管子。形势解》:「能自去而因天下之智力起,则身逸而福多。」《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2.系指个人思考、判断、记忆、推理等心智运作的潜在水平,可以用智力测验来评估。不同智力测验所定义的智力向度不同,故所测得的智力内涵有所不同。
《國語辭典》:阅历(閱歷)  拼音:yuè lì
经历、经验。《老残游记》第七回:「先生阅历最多,所谓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文明小史》第三○回:「究竟老表弟在官场阅历多年,说来的话总还好听。」
《國語辭典》:求知  拼音:qiú zhī
探求知识。唐。皇甫湜 上江西李大夫书:「所以勤身苦心,矻矻皇皇,出其家,辞其亲,甘穷饿而乐别离者,岂有二事哉!笃守道而求知也。」
《國語辭典》:下手  拼音:xià shǒu
1.动手做。唐。曹唐 小游仙诗九八首之五一:「玉皇欲著红龙衮,亲唤金妃下手裁。」《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若去劫他时,不消贤弟下手。」
2.下方或后面的位置。《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见一所林子里走出两个人来,上手的是陈乾娘,下手的是王婆。」《红楼梦》第四七回:「一时,鸳鸯来了,便坐在贾母下手。」也作「下首」。
3.知识浅陋或技能低劣的人。清。恽敬〈与李爱堂书〉:「今敬表春麓先生,自谓举一羽而知凤,睹一毛而知麟,世间下手,存买菜之见者,仁弟必能斥其不然。」
4.游戏、赌博或行酒令时,下一个轮到的人。也称为「下家」。
《漢語大詞典》:士友
古代称在官僚知识阶层或普通读书人中的朋友。后汉书·张奂传:“ 奂 少立志节,尝与士友言曰:‘大丈夫处世,当为国家立功边境。’”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加枉酷於臣僕,用剡锋乎六畜,炽火烈於室庐,掊宝玩於渊流,迁威怒於路人,加暴害於士友。”北齐书·李璵传:“ 行之 与兄弟深相友爱,又风素夷简,为士友所称。” 宋 苏舜钦 《答马永书》:“放废幽居,士友罕顾。足下昧于平昔,猥以长书见投,充然其来尽士君子相见之礼。”